莫德納mRNA新創獎 中研院等5隊獲獎

莫德納資深副總裁Patrick Bergstedt(左),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唐堂(右)與獲得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之5個團隊代表合影。(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莫德納資深副總裁派崔克、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唐堂21日共同揭曉「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得主,由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中心胡哲銘等5組團隊獲獎,其研究成果將可獲莫德公司1對1輔導,協助完成生產研發甚至推動商業化。 莫德納台灣公司指出,由莫德納台灣發起、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的第1屆「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這也是莫德納公司在亞洲第1個推動與研究結合的計畫,目的在於加速mRNA研究,賦能在地研發團隊,經公開徵求研究案共有35個研究團隊報名,最終選出5組獲獎團隊與個人,每個團隊可得到50萬元獎金,以及莫德納公司1對1之專案輔導。 身為評審之一的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指出,35個團隊都非常的有特色,顯示台灣的生物醫學研究在RNA這一部分已有相當的成果。 唐堂指出,mRNA技術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研究正快發展,成為未來藥品、癌症治療的基石。生醫轉巷譯中心主任漢忠表示,得獎團隊可獲得莫德納在技術及生產商業模式的1對1輔導,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可為台灣生成為下一世代發展奠下基礎。 獲得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的5個團隊及其研究方向分別是,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中心胡哲銘團隊,提出新興的mRNA奈米粒子技術,進行T細胞編輯進行癌症免疫治療,其技術可提升靜脈注射性的mRNA藥物開發。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醫工程研究所陳冠宇實驗室,研發仿生器官晶片能模擬人體肺部組織和吸入性試驗的反應,可準確地評估吸入性藥物的潛力以加速藥物研發。 磐石醫藥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之低醣廣效mRNA流感疫苗計劃,是針對高度變異的流感病毒,期望在群體誘發廣泛的免疫保護力,以降低重症死亡機率。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宋信文實驗室,以β-glucans做為免疫佐劑及保護劑與mRNA混合形成複合物,經微流道與脂質形成一口服抗腫瘤疫苗,可引起專一性的後天免疫反應,以抑制腫瘤的生長。 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鄭淑珍團隊,開發的新脂質LNP已在初級T細胞中展示出卓越的轉染效能,超越商業套件和臨床使用的配方。

Read More

秋老虎動輒飆破35℃ 服用利尿劑等嚴防熱傷害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近期氣溫頻頻飆破35℃高溫的秋老虎天氣,國健署提醒,若有服用利尿劑、抗精神病藥劑、抗組織胺、抗乙醯膽鹼等藥物的民眾,要提防熱傷害發生的機會。 當汗水無法順利排出體外,或體內缺水而導致排汗散熱不足,會讓體感溫度隨著上升。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利尿劑、抗精神病藥劑、抗組織胺、抗乙醯膽鹼等類藥物會引起血管收縮,抑制排汗,降低散熱的功能,進而發生熱傷害。 吳昭軍特別呼籲,服用這類藥物者,在高溫天熱中,牢記預防熱傷害的4招: 首先是保持涼爽,要穿著寬鬆、涼爽的淺色衣服,儘可能待在通風涼爽的室內或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 其次是要補充水分,應定時定量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也避免瞬間大量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酒精及含糖飲料取代。但經醫囑須限制飲水量者,應遵循醫師的建議。 第3、隨時留心氣象高溫警訊,盡量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曬措施。隨時留意自己身體狀況,如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務必迅速設法保持涼爽降低體溫、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不是冰水)或電解質飲料。 第4、正在服用藥物者,要做好健康管理,遵守醫師的指示,不要隨便停止用藥。 國健署提醒,秋天出現的高溫也可能會發生熱傷害,應避免暴露在高溫高濕的環境,若體溫持續上升,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Read More

〈中華副刊〉文學院手記/每個小鎮都有自己的詩──趨勢詩劇場《海鷗詩學》觀後

《海鷗詩學》第三景「塔克拉瑪干」。 文/林宇軒 圖/趨勢基金會提供 近年「文學轉譯」的潮流興起,取材於台灣文學人物與作品的電影、漫畫、非虛構寫作都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這些成果中,趨勢教育基金會對現代詩的轉譯是極為重要的推手,每年都重磅發表不同主題的詩劇場作品──從楊牧《愛是我們的嚮導》、羅智成《光年》、黃春明《日日是好日》到今年的陳育虹《海鷗詩學》,都持續地為台灣的藝文愛好者帶來驚喜。 《海鷗詩學》以陳育虹的名作〈之間〉開場,隨著小調為主的音樂交替行進,五度音在和諧與不和諧之間來回穿梭,帶領觀眾迅速進入氛圍。既然是以陳育虹的詩為底本,最困難之處就是呈現其獨特的音樂性——詩的音樂性要如何透過展演而「在場」?在往後的展演中,可以見到大提琴、單簧管、鋼琴三種樂器(以及偶爾出現的手風琴)的配置,展現出音樂設計的苦心。 第二景〈讓雨〉以舞台上垂降的流蘇狀布幕為核心,角色在這些擬仿雨絲的物件間來回穿梭;第三景〈塔克拉瑪干〉以大型布幔和背景的沙漠影像建構情境,舞者彷彿與這些鼓動的沙丘深度對話。我特別注意到某幾個景的光線動向存在巧思,舞者站立於相同的位置卻能夠產生多重的陰影,如此流動的生命狀態正體現出《海鷗詩學》獨有的韻律感,隱隱契合陳育虹的詩美學。此外,淡水雲門劇場的半透明布幕是以往國家圖書館的場地沒有的設備,在演繹神話相關的詩作時,雙重的影像設計呈現出多層次的時空交疊之感。 談到整場詩劇令人驚豔之處,便不得不提及〈只為那桃花梨花的盛會〉的京腔和作為襯托的聲樂,兩者在文化意義上看似衝突卻又莫名契合。讓我最為傾心的一景是〈中斷〉的演繹:舞台中央的書桌是詩的基地,獨角以麥克風現場即時錄製,而後透過人聲效果器的循環播放,關於詩的種種聲響便在相同的時長內反覆疊加。這場獨角戲是詩人與時間的辯證,原先單一的聲響在循環樂句中,成為富有特色的樂段;而在樂段越來越豐富、終於進入高潮時,一切聲響卻戛然而止,被陳育虹的詩朗誦所取代。如此形式與內容的設計精準而涉險,其間除了詩句的口白、哼唱的人聲,吹風機、撕紙、倒茶的人造聲響都是即時呈現,節奏安排上沒有任何失誤空間,現場的表現極為精彩。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比如〈小鎮〉展演生活圈的共同體之感,演員的眾聲喧嘩傳遞出社會關懷的面向;〈海鷗詩學〉以口白搭配大提琴的泛音擬聲,海鷗彷若真的在場鳴叫;〈你眼睛有一枚蝶〉最後的櫻花灑落,營造出極為動人的情境,舞台設計十足令人驚喜。 《海鷗詩學》在選詩上擇取了較多的情詩,景和景之間沒有關聯性,因此在故事性與娛樂性上稍微淡薄,取而代之的是濃厚的抒情特質。值得討論的是,設備問題確實影響到了觀賞體驗──最後的櫻花灑落本該是無聲的情境,卻因為吹風的聲音過大,聽覺上的留白被斷斷續續的機械聲響給破壞,實為可惜之處。 若說《愛是我們的嚮導》體現了人文典範的同情與智慧、《日日是好日》展演日常記憶的流行與童趣、《光年》緊密結合愛與文明的時空,今年的《海鷗詩學》就是以抒情演繹了人類生存的共同處境。陳育虹在〈小鎮〉寫道「每個小鎮都有自己的愛、慾望與疼痛」。走出雲門劇場,以各種感官閱聽與享受這些作品的我們該是多麼幸福?畢竟,我們在愛、慾望與疼痛之餘,還有趨勢詩劇場,還有陳育虹的詩。   (本專欄作者為台大台文所、北藝大文跨所碩士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