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會前會14日下午在台北福華大飯店舉行,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左起)、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辦執行長金溥聰、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競辦總幹事黃珊珊、柯文哲競辦主任周榆修出席。(中央社)
在外界高度關注之下,「藍白合」在侯友宜、柯文哲幕僚會前會之後終於跨出第一步。雖然仍有若干歧見,但已達成「國會席次極大化」和「選後共組聯合政府」等共識,未來如何化異求同,不只攸關整合成敗,更將影響大選勝負。
距離大選不足百日,所有民調都顯示,無論「三腳督」或「四腳督」,賴清德都遙遙領先;但民調也普遍顯示,若侯友宜與柯文哲聯手,贏得大選的機率極大。換言之,要想落實「下架民進黨」,唯一的機會就是侯、柯、郭整合出一組人馬。正因為如此,幾乎所有討厭民進黨的選民都熱切盼望「藍白合」。
國民黨與民眾黨當然都明白這些道理,問題是藍白怎麼合?候選人用什麼方式產生?柯文哲先是放話要「以民調決勝負,輸者退選,指定副手」,會前又揚言「唯一勝選可能是柯當正的,藍當副手」。這種先聲奪人的戰術,一方面是要掌控「藍白合」談判的主導權,一方面則是要在民調有利於己的形勢下,逼迫國民黨讓步。
在日前的會前會中,民眾黨主張採用五家民調,市話手機各半,採對比式民調,以平均數決定結果;國民黨主張採開放式民主初選,在二十二縣市或立委七十三個選區中,採用實名制投票決定。雙方都同意公開辯論,在確認在野最強候選人產生方式後,參加由電視台主辦的三場辯論會;不過,這兩項工作完成的期限,民眾黨主張十月三十一日前,國民黨則主張在十一月五日至十日之間。民眾黨提出的七大主張,國民黨部分贊成,但對有法律疑慮的部分保留;國民黨提出的四大主張,民眾黨同樣部分贊成、部分保留。
這樣的結果早在預料之中,雙方雖有共同目標,畢竟各有堅持。會前會主要是各自表述立場,並未設定一定要達成的目標,所以有歧見十分正常,何況雙方都有續談意願,當然是好的開始。更關鍵的是,雙方都同意合作推動「國會席次極大化」,未來國會黨團就議題合作,以民眾福祉為依歸;取得執政權後,雙方也將組織聯合政府,在政策上異中求同、同中存異,人才以專業取向,尊重政黨專業特性。這意味雙方在政策、理念上,已有相當共識。
儘管如此,「最強候選人」的產生方式,才是真正關鍵。民眾黨的民調方式確實比較簡單可行,但大選不只是選擇個人,而且是選擇政黨;大選也不是單靠候選人單槍匹馬就能搞定,而是要倚賴團體作戰才能成事。民調雖可反映當下民意,卻可能受到操弄,也無法顯現政黨的真實力量。從以往大選民調與選舉結果分析,民進黨及民眾黨相差較小,而國民黨則落差很大。這意味國民黨候選人的實力往往被民調低估,以民調做為決定勝負的唯一依據,顯然並不合理。
更重要的是,不管就立委與縣市長的席次或得票率相比,民眾黨都遠遠不及國民黨。在這樣的情況下,柯文哲堅持要當正的,顯然無法使藍營政治人物心服。因此進行全民初選,應該比較能夠反映真實力量。
但全民初選的作法,形同大選,以二0二0年為例,設立一萬七千兩百二十六個投開票所,動員超過二十二萬選務人員,可見工程之浩大,動用人力、物力之多,要想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實施,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國民黨不只要說服民眾黨,恐怕更要說服社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