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右)執政之後兩度派遣宋楚瑜擔任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領袖代表,之後均由張忠謀(左)擔綱,台灣參與非正式領袖會議的「政治行情」出現倒退。(取自總統府網站)
為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外交部將明年加拿大擔任輪值主席國視為「關鍵機會之窗」。台灣是外貿導向的經濟體,能否加入自由貿易協定(FTA),尤其是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這類巨型FTA至關重要,目前檯面上的幾位總統參選人也都展現積極態度。但必須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對於與其相關的FTA頗具影響力;就此而言,台灣應設法儘速改善兩岸關係。
台灣位居亞太區域樞紐位置,單就亞太地區而言,就有幾個相當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其中包括台灣已成為會員的亞太經合會(APEC)。APEC雖採取自願性原則,其決議對會員並不具拘束力,但由於APEC的長期目標是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也是台灣少數能參與的國際重量級組織,因此對台灣的重要性仍相當可觀。
事實上,台灣加入APEC也充滿兩岸妥協。一九八九年APEC成立,次年就歡迎兩岸和香港加入,但對於台灣入會身分、名稱和加入後的地位等問題,不僅兩岸產生歧見,美國也自有主張;之後在各方折衝之下,APEC的會員身分皆為經濟體而非國家,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稱加入,且我方除外交部長、次長不能與會之外,其他各部會首長均可出席APEC會議。加入APEC,實屬台灣在國際參與上的一大突破。
但是,一九九三年在美國西雅圖首度舉行非正式領袖會議,我方在國際現實之下只能由總統派遣代表參加,並沿襲至今。在馬英九擔任總統時期,台灣先後由連戰、蕭萬長兩位當時已卸任的副總統擔任總統特使,這兩位總統特使的政治地位皆高於李登輝、陳水扁擔任總統時期的總統特使;但蔡英文執政之後兩度派遣宋楚瑜,之後均由張忠謀擔綱,台灣參與非正式領袖會議的「政治行情」出現倒退。由此可見,兩岸關係對台灣參與國際經濟組織的影響確實不容低估。
再觀察民進黨政府雖然一再宣示要加入CPTPP和RCEP,但七年多來進展有限,同樣與兩岸關係不睦難脫關係。先就大陸已加入的RCEP來看,此一FTA打通大陸、日本、南韓與東協十國外加紐、澳的關稅等貿易障礙,並提升貿易便利性,甚至要達到近九成貿易零關稅的目標。台灣被排除在RCEP之外,雖可透過產業轉型、分散市場等方式降低衝擊,但畢竟不如直接加入;況且去年台灣對東協的出口比重還低於二0一七年之前,顯示分散市場的效果堪憂。
更必須值得注意的是,RCEP對於新增成員採共識決,也就是只要既有成員當中有一個反對,台灣就不得其門而入。簡言之,兩岸關係如果持續封冰,台灣加入的機會就微乎其微。
CPTPP同樣也採取共識決,儘管大陸目前並非CPTPP成員,但現有成員當中不乏堅守該國與大陸之間的「一個中國」承諾的國家。甚至,去年底傳出澳洲反對台灣加入CPTPP,雖然澳洲方面有所澄清,但由此亦可見台灣必須將每個CPTPP成員都掌握成鐵票,才算得上穩當。外交部針對加入CPTPP擬妥三個方案,其中一個就是「針對不友台的成員國」,問題是,這些不友台的成員國會不受大陸影響嗎?
前外交部長錢復曾說,兩岸關係是外交政策的上位;此一灼見不僅適用於政治領域,同樣適用於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