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之外 橘子

逗秋 文/林佳樺 圖/嚴玟鑠 初秋,天氣如暑,蔬果攤老闆往各色產品噴水,想讓每顆肌膚瞬間水潤、提升氣色。為了晚間家教學生Jason即將讀到朱自清的〈背影〉,我挑選一袋橙黃砂糖橘,小巧圓鼓如乒乓球,仔細挑選時、手上也染著淡淡果香。 我想稱呼學生的中文名,但家長表明孩子日後會出國,早已慣用英文名字。 為了體驗五感,課堂間我們試吃幾瓣橘肉。閱讀課文時,Jason提起他在媽媽手機通訊軟體裡的代稱是「橘子」,媽媽會讓他看Line裡每個月傳來的文字:「台灣現在的橘子好不好?」媽媽的回覆是:「還不錯」或者「季節不對,再看看。」 那是Jason媽媽與前夫的對話。也許是擔心現任丈夫的情緒,只能以他物借代。 書房裡的燈是六盞嵌入式黃色燈泡,Jason圓潤的臉因燈光呈現明暗,陰影使得些微扁平的五官立體起來。這五官應該酷似爸爸,我些微地恍神。 以往我理解中的,橘子是顢頇臃腫的父親為了孩子、吃力地在人潮中攀爬月台購買,酸中微甜的果味在讀者心中久久不散。橘子對Jason而言是代稱、符號,用來指涉不可明說的事,他忘了與生父相處的回憶,與繼父則刻意疏離、不想留下太多記憶。當閱讀到〈背影〉中父親賣力攀爬月台,Jason稚氣的嗓音平靜地說著:「現在穿越鐵軌要罰錢。」 記憶中我爸爸也沒有為全家買水果的身影,但我曾在摩托車後座環繞爸爸的腰去補習、看病,實實在在接觸、感受到厚實肩背傳來的體溫及忙碌之下背部衣衫滲出的汗水。正想出口安慰Jason,他右手食指、中指已轉起了筆,然而技術欠佳,筆屢屢落在桌上,吧嗒吧嗒。   時隔幾日,熟識的藏人朋友來台灣遊歷,他與留在家鄉的父母幾十年未見,親子間不能經常通訊,若聯繫上了,手機裡傳來父母的訊息多半是:「有吃橘子嗎?」日常、普通的溫馨問候語,因為過海關時新鮮水果是拒絕往來戶,父母叮嚀遠在異鄉的孩子注意健康,多攝取維他命C。 許久後才明白橘子並非實指。為了保護這位朋友,我無法明說水果代指什麼,甚至避免提起他的姓名。 渴望遠離極權,這位朋友流亡海外,家鄉將他的身份除名,留在家鄉的父母通訊沒有隱私,父母想透過他人轉交給孩子的事物一律用代稱,因為蜜橘是當地特產,太普遍便不會是特指。真實的水果隱藏起來的真實是另有所指。 我曾寫過關於〈背影〉小論文,作者未道出的實情是與父親不睦,時值冬天,作者祖母過世,花天酒地的父親失業,朱家債台高築。辦完喪事,作者去北京讀書,父親南下謀事,兩人在南京浦口車站分手。〈背影〉是作者與父親別後數年的回憶之作。血緣相當微妙,曾經過不去的檻在斷不開的牽繫羈絆中,學習繞過檻慢慢前行。 為何非得是橘子呢?微甜微酸的氣味有何象徵呢?作者是寫實派,只不過是冬天時令水果不多,南京冬季盛產橘子,對經濟拮拘的父親而言,便宜又好剝的水果是首選。 實筆寫作類似素描,我受的素描訓練是先觀察形體、結構、角度、光影及距離,接著不要急著畫,而是要去看懂反射光——設若橘子左側是光源,橘子右半會在桌面投射出陰影,而沒被擋住的光會透過桌面、反射到橘皮右邊的暗面上,起了微微的色變。 那些光會讓眼睛犀利起來,成色均勻與否、斑點、孔洞無所遁形,犀利地以為會穿透到內裡,心底有股聲音阻擋自己再去逼視,甚至錯覺橘子似乎不再是橘子了。

Read More

麻醉前檢查 嬤揪肺部疑似腫瘤

根據X光片顯示,患者右側肺門有約2.4公分的疑似腫瘤,後續已轉介追蹤治療。(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手術治療前麻醉醫師評估關係手術能否安全施行,並非只是麻醉患者即可。安南醫院主任秘書暨麻醉科主任蘇翔日前檢查一名接受內視鏡患者,發現右側肺門長了一個約2.4公分的疑似腫瘤,立即轉介胸腔內科檢查追蹤,是否為惡性,需待病理組織報告進一步釐清確認。 據了解,年屆70的陳姓婦人近期因胃部不適至安南醫院消化內科求診,由醫師安排胃腸鏡檢查,陳婦選擇接受無痛內視鏡,被轉介到麻醉前訪視門診,麻醉醫師檢視並說明應注意事項,然而內視鏡檢查當日麻醉科主任蘇翔查閱病歷時,發現陳婦過去兩年未進行胸部放射線照相,隨即開立檢查單讓陳先行前往拍攝。不料片子一出來,赫然發現陳婦右側肺門附近長了一個約2.4公分的疑似腫瘤,經詢問發現陳婦除胃部不適外,無體重減輕或持續咳嗽等情況,後續安排電腦斷層確認,並轉介胸腔內科追蹤檢查,陳婦胃部經檢查無礙,腫瘤是否為惡性仍待釐清。 蘇翔指出,大部分患者對麻醉醫療並不熟悉時,時常到術前一刻才接受麻醉門診,無形中可能浪費寶貴的治療時機。安南醫院麻醉科自111年4月提供患者健保手術麻醉前訪視門診,透由麻醉醫師專業評估,降低患者在住院後因心臟病、肺功能異常等身體狀況,導致手術延誤、取消,目前已服務患者約4千人次。 麻醉醫療並非只是將患者麻醉,術前評估決定手術能否順利進行,患者在決定手術的當下,應先接受訪視評估。

Read More

染新冠血糖失控 動用胰島素

大甲李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昱瑋指出,有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後血糖異常飆升,籲天冷吃火鍋要清淡。(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週六起入冬大陸氣團來襲,天氣逐漸轉冷,目前國內仍處於呼吸道疾病、流感、新冠肺炎的高峰流行期。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原本血糖控制得宜,沒想到罹患新冠肺炎後,血糖突然飆高,從用藥控制改用胰島素才能控制,推斷是新冠後遺症引起,醫師呼籲65歲以上長者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該盡速接種疫苗。 大甲李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昱瑋表示,該患者罹患糖尿病,原本都吃藥控制血糖,長期以來病情相當穩定,沒想到罹患新冠肺炎後,血糖大失控,原本飯後血糖在正常值100多mg/dL,卻飆升4倍,才改用胰島素治療,血糖才逐漸恢復正常值。 陳昱瑋引用美國糖尿病研究調查指出,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後,約在3到6個月內有血糖飆高、控制不佳的情形,現在也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確實與糖尿病有關,感染後而產生糖尿病的風險明顯增加,甚至轉變成新成的糖尿病,因此,他特別醒請患者要特別注意,如果是高危險族,一定要打疫苗。 另外,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更要注意。 天氣一轉冷,不少人愛吃火鍋取暖,陳昱瑋說,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掌握均衡飲食原則,如果要吃鍋,盡可能不要吃人工加工火鍋料,或油脂過高的五花肉、和牛,可換成板腱肉或是里肌肉,要注意油脂量、鈉含量,避免一時滿足了口腹之欲,而造成血糖波動。 該院糖尿病衛教師鄭惠文透露,在中秋節時,有一位60多歲的患者,因為家中子女喜歡吃烤肉,連續烤肉一個禮拜,患者也吃了一個禮拜的烤肉,結果血糖跟著失控,後來改善飲食、吃藥控制才恢復正常。 天氣轉冷,吃火鍋也變得熱門,醫師建議選擇清湯類的鍋底,避免牛奶鍋、南瓜鍋,以蔬菜、瘦肉為主,如果要喝湯,在火鍋料還沒下鍋前就先吃喝湯,否則等湯內鉀、鈉過高時又猛喝湯,對腎功能不好的人更是一種負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