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微創手術 擺脫坐骨神經痛

神經外科醫師黃柏憲說明腰椎微創手術執行方式。(新竹馬偕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一名41歲女性近一年來飽受左側坐骨神經痛之苦,無法久坐或站立,多次痛到無法走路。最近左腳疼痛、麻木等症狀加劇,甚至出現左側垂足,就醫透過神經學檢查及腰椎高階影像檢查發現腰椎第5節∕薦椎第1節椎間盤突出,接受腰椎微創手術後疼痛大幅緩解,術後第3天出院。門診追蹤左腳疼痛已解除,左側垂足情形也恢復良好。 新竹馬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黃柏憲表示,腰椎間盤突出是造成坐骨神經痛最常見原因,當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神經,即可能引起從臀部至腳部的疼痛或麻感,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行走困難或下肢無力等症狀;而腳掌無力以致無法上抬,稱之為「垂足」。大部分輕症的脊椎疾患不需要手術,透過保守復健或藥物等方式,症狀可獲得緩解;嚴重神經壓迫或嚴重滑脫的脊椎患者,才需考量透過手術治療。 黃柏憲說,腰椎微創手術相對於傳統大傷口的腰椎手術,透過儀器精準定位與輔助,大大縮減傷口大小及腰背肌肉組織的傷害,減少手術失血量,縮減術後疼痛感及恢復時間,也減少術後背部肌肉因手術而導致無力等影響;手術中減除神經壓迫也變得更確實且有效,不僅減少手術對神經管過度的拉扯,亦大幅降低術後神經沾黏等問題。 醫師提醒,對於嚴重脊椎患者除了解開刀風險外,也需考量「不開刀的風險」,若等到神經出現嚴重損傷再手術,術後不但得付出加倍的復健成本,神經功能也不見得能完全恢復。

Read More

〈中華副刊〉家裡有女就「安」心

■林揚 母親過世時,心情一直無法安定下來,總覺得:媽沒了,家就不存在。 所幸,小學畢業就當美髮學徒、第一年累積一點微薄薪水就包給我們四個弟弟「五」塊錢大紅包、從小吃最多苦照顧我們的大姊,依舊像小時候一樣疼惜我們,讓我們有家可回,心中的家不至散了。 半把個月前,已經七十五歲的大姊一早就上基隆崁仔頂,挑選一大盒保冰袋裝的多樣海鮮,提著沈甸甸的魚蝦,轉搭客運到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公車站牌,打電話讓我騎著腳踏車過去拿,再乘坐下一班客運回基隆。 跟她說:「不要那麼辛苦拿東西來,台北都買得到。」 她總回答:「基隆比較新鮮,也比較便宜。」 望著她踽踽離去,微駝的背影,想起母親在世時,差不多跟大姊相仿年紀,也會費力提著大包小包,不外是拜拜的三牲、罐頭或四果,或者別人家嫁女兒的喜餅……,拿來台北給我,仿佛一直在彌補無法滿足我們童年溫飽的缺憾一樣。 上個週末,身體出了點狀況,掛急診緊急開刀,住了兩天醫院。因故無法前來探望的女兒在我出院前夕,先把家裡整理一番,並把我自費醫療所付的三、四萬元紅包放我書桌,寫了一張歡迎我平安回家的卡片,讓我感動到眼眶泛紅。 每一年過年回娘家,她都會按照自己從出社會第一年開始包紅包給弟弟的往例,一定會包個「大」紅包給弟弟,儘管她弟弟今年已當上主治醫師。 常跟她說:「弟弟開始賺錢就不用送他紅包了。」 女兒總笑著說:「沒關係啦,他工作那麼辛苦。」 總覺得她對待弟弟,就像我大姊對待我一樣,形式不同,真情一樣。 偶而會和妻子討論以後誰先走的問題,我認為媽媽重要,媽媽在,家就在。 妻子跟我說,即便我們兩老都走了,兒子也選擇單身,有女兒在,兒子心中的家就在,我們就不用杞人憂天了。 是啊,宀下有女構成「安」。難怪我從小到老一直覺得,家裡有女就安心,也「足」安心!

Read More

腋下腫卡卡 健檢揪乳癌2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58歲鄭姓婦人某天日常活動時突然感覺左腋下腫腫卡卡,但又沒有明顯不適感;約2個月後健檢,經乳房超音波及乳房動態磁振造影檢查,發現左側乳房有一處約3.8公分浸潤腫塊,且在同側腋窩發現一顆約2公分腫塊,切片檢查確認罹患乳癌第2期,且有腋下淋巴結轉移現象。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指出,淋巴結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淋巴結腫大常見原因多為細菌、病毒、結核菌、真菌或寄生蟲感染,或是紅斑性狼瘡、結締組織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系統疾病引起。一旦淋巴結腫塊逐漸變大或長達數週沒有消退,無論是否有出現疼痛、發燒、體重減輕等伴隨症狀,可能是癌症引發的腋下淋巴結腫大。 乳癌其伴隨表現不僅是可觸摸的明顯硬塊感,還有乳頭凹陷、乳頭異樣分泌物(尤其是帶血分泌物)、乳房外型改變、乳房局部凹陷或凸出、乳房皮膚有橘皮變化,紅腫或潰爛,還得當心腋下淋巴結腫大。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好發癌症,發生率持續上升,台灣每年新增約1萬5000名個案。沈彥君提醒,女性應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或視情況安排乳房磁振造影檢查,及早發現病灶及早治療。

Read More

〈彩繪人生〉博愛老幼協會 扶弱愛無限

文圖/記者楊淑芬 位於永康的博愛老幼協會是許多婆婆媽媽用愛心澆灌成立。 一個需要外界幫忙的慈善團體,每年卻要應節舉辦行善活動,雖然獲得許多感謝狀,所有老幼還是苦哈哈過日子,僅足溫飽,好幾個人擠一間小房間。成立已經25年的博愛老幼協會,收養孤老幼兒,還按節慶做善心,今年新當選的理事長陳芳元,矢志要蓋出全新友善照護園區,改善環境,廣被更多愛心,也歡迎各界善心人士散發愛心,共襄盛舉。    陳芳元柔軟溫暖 撫慰弱勢 第一次知道博愛老幼協會,是在台南公園的愛心便當會,他們預計送出1000份愛心便當,殊不知弱勢朋友來得太多,隊伍排在後面,沒有領到便當的人發起脾氣來。只見陳芳元走近這些朋友一一和他們握手,低聲道歉,並且掏出2張百元大鈔,請他們自行去買餐食,陳芳元的柔軟溫暖,令人心動。 親自走訪博愛老幼協會才百味雜陳,心想可以按節慶發送愛心,理應財大氣大,行有餘力才得以行善;只見協會位於永康略偏遠的育樂街,園區很開放,種菜、養雞、養狗,冬天暖陽下,沒事的老人在陽光下看報紙,有任務的人正打掃、餵雞,小朋友奔跑嬉樂。但是室內明顯看出空間不足,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們都住在一樓,好幾個人住一間,小孩們分散在二、三樓,也都是數人一起住,明顯擁擠,並且看得出來缺少人力清潔打掃。   純愛對於老人或是小孩,全部無怨付出。 博愛老幼協會行善的便當都自己烹煮。(博愛提供)  活菩薩純愛 照顧無依老幼 陳芳元說起博愛老幼協會的歷史,25年前大家都叫她「純愛」的郭淑金受人之託,養了幾個小孩子,她的愛心逐漸傳出去,路上有路倒的老人,或是難帶的孩子,都送到她這兒,她也來者不拒,慢慢的也聚集一些愛心人士和她一起作伴,甚至幫她向外勸募,不管食物或經費,都有收入。20多年來,郭淑金的腳因為車禍,略有殘疾,行走還算自如,也不影響她做家事照顧人,布施行善。她每天要載小朋友上學,幫老人洗澡,還要照三餐餵飽這麼多人,所以她的稱號很複雜,朋友叫她純愛,來訪的朋友叫她院長,小孩叫她媽媽,小小孩叫她阿嬤,她都欣然接受,簡直就是活菩薩。 純愛說,來到博愛老幼協會的老人小孩,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以「小彬」(化名)來說,父母親離婚,媽媽吸毒入院戒毒中,大多是外婆帶大,小彬很有活力,但因家庭關係有暴力傾向,尤其衝動易怒,許多孩子和他無法相處,她只好隨時帶在身邊,孩子非常聰明伶俐,不用特別教導,耳濡目染很快學好,但是只要回到原生家庭一段時間,再住到老幼協會,又整個變樣,所以她考慮以後不管假期多長只允許他回家1天。 博愛寒冬送暖,送出1000份愛心便當。 (博愛提供) 老人家也是,蘋果阿姨是路倒老人,被送到博愛老幼協會就住下來,很愛吃,但是血糖過高,要帶她看醫生還盯著她的食物,蘋果阿姨智慧有限,她負擔的工作就是每天倒浴室垃圾。 胖師兄跟著純愛多年,是孩子口中的「叔公」,也是純愛最好的助手,不愛說話,負責園區所有粗重活,修理、打掃、搬運、接送孩子,一人做好多事。    正式立案 目前收容20餘人 純愛和幾個朋友努力維持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老幼家庭,直到2017年,博愛老幼協會正式向社會局登記以社團法人立案,並且有完整的理監事組織。協會成立後要正常運作,因為有善款來源,必須固定行善付出;為了要發送便當,純愛號召好姐妹們,就在老幼協會搭帳篷,自己做便當,便當盒一路排下去,炸排骨、炸雞排全部自己來,看了令人咋舌。 純愛(右4)和博愛老幼協會伙伴一起出動行善。 陳芳元幾年前加入博愛老幼協會,今年73歲的陳芳元過去從事太陽眼鏡電鍍事業,技術獨門,事業成功,跨越兩岸賺了不少錢。近幾年來老伴過世,兒女各有成就,他的人生毫無後顧之憂,在博愛老幼協會找到生命的意義,體會「用愛,活出不一樣的生命」。 他說博愛老幼協會目前收容20多名老人小孩,收容孤苦無依,貧困家庭,父母雙亡,無力撫養,以及路上流浪不超過8歲的小孩,或是送到警察機關及各縣市政府棄嬰,都會都無條件撫養,尤其歡迎善心人士,只要發現通報,義工都願意誠心收養。   ←陳芳元(左1)、陳楚涵(中)父女希望為博愛老幼協會興建新園區。 陳芳元(左)問候老人家。  發願照護園區能於任內完工 陳芳元發願在自己任內要蓋好友善照護園區,給收容的老幼更好的生活環境,幸運的是他的孩子都全力支持。女兒陳楚涵還自願出任他的特別助理,陳楚涵長得漂亮、時髦,善於網路社群分享,協助父親設計博愛老幼協會DM,快速更新網路上資訊,讓博愛的訊息更快為外界所了解。 陳芳元說他目前已經找好土地,新園區位於台南市東區,面積約300多坪,未來將分為教育樓區、宿舍樓區及戶外活動區等3大區塊,希望能雇請更多照護人力,他的理想是收容小孩50人、孤老30人,全區規劃無障礙設施,配置警鈴及安全遠端監控系統,確保老幼的生活安全。   市長黃偉哲(左3)感謝博愛老幼協會行善。  總經費5千萬盼善心人捐助 陳芳元初估新園區總經費大約需要5000萬元,他傾盡個人財產也無力達成,希望有更多人響應,號召更多人一起關懷響應付出,共同發心做善事,他心願很大,但是他更確信只要想做好一件事,全世界的人都會來幫助你。

Read More

矯正骨盆脊椎 改善產後尿失禁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30歲陳小姐經歷多次試管後終於產下一子,卻發現漏尿情形越來越嚴重,甚至只要一抱小孩餵奶就會發生,還常常腰痠背痛。求助中醫以美式整脊骨盆神經活化療法搭配針灸治療,改善尿失禁症狀,恢復正常生活,腰痠背痛也得到緩解。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周金江指出,婦女孕中及產後發生尿失禁可高達40%,其中懷孕36週是發生尿失禁的最高峰,症狀容易持續到產後1個月;尤其在懷孕前期及高齡產婦就有尿失禁症狀的婦女,更容易發生產後尿失禁。美國研究發現,至少有一半懷孕或產後有尿失禁的病人,無法隨著時間自行痊癒。 孕婦在經產道生產時,胎兒對骨盆產生擴張及拉扯,造成尿道附近的神經或是組織受到擴張作用而擠壓,易使周圍的肌肉與神經損傷而影響尿道的支撐功能,嚴重可能合併膀胱下垂,造成產後尿失禁。懷孕期間骨盆支持系統因荷爾蒙改變較具延展性,同時也容易受創傷,子宮增大、腹壓增加亦會造成盆底肌、支撐韌帶損傷,剖婦產也未必能避免產後尿失禁。 周金江表示,10月懷胎後髂骨產生歪斜,薦椎與腰椎的排列亦受拉扯,進而使骨盆底肌功能受影響,造成尿失禁。懷孕越後期身體的重心越往前傾,腰部肌肉常會習慣性地將身體往後傾以保持平衡,在長期的牽扯作用之下,容易感到腰痠背痛。 除了手術、藥物或電波與雷射等治療,中醫可透過美式整脊活化槍與柔式的調整手法矯正骨盆與脊椎的錯位,促進骨盆腔氣血循環,增加局部血液灌流,進而修復損傷組織。調整的過程僅有些微酸麻感。 另,可配合中醫針灸緩解不適。日常保健中首選為凱格爾運動(骨盆底肌肉訓練),睡眠要充足、紓壓及保持運動習慣,均衡飲食且營養充足。

Read More

〈中華學園〉瓶中花   

新竹縣上智小學二年B班  ◎王芷柔

Read More

〈中華副刊〉湖口老街小吃四品

■方群 ●月光餅 拎起一袋透明皎潔 包容泥土孕育的 黃褐芳香 ●芋泥 鬆軟的記憶 周旋綿密鄉情 依偎腳踏車的漫行軌跡 ●豆花 種什麼樣的種子開什麼樣的花 以光陰周旋 微笑的臉 ●碗粿 沉澱後翻轉 水洗白皙的細緻容顏 點綴艱辛顆粒苦鹹

Read More

羅莎導航換膝關節 恢復快速

醫師楊華偉透過羅莎智能導航手術並超前部署術前復健,讓七旬婦換膝後無縫接軌顧尪。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71歲孫姓婦人退休後常戶外活動,3年前感到左膝疼痛、行走無力及膝蓋活動角度受限,近幾個月痛到無法走甚至影響睡眠,診斷為第3期左膝關節炎。經羅莎智能導航手術,術前並開始訓練股四頭肌,術後第一週就不須助行器且睡眠大幅改善,一個月已能騎腳踏車復健。 蘇姓阿嬤接受「羅莎智能導航」換膝術後一個月,膝關節活動角度已能騎腳踏車復健。(記者王正平攝) 七賢骨科副院長楊華偉指出,最新的羅莎電腦導航減痛手術,透過術前X光電腦導航計算客製化的活動角度,於術中精準定位植入物,可保留更多健康的組織。美國膝關節醫會也證實,術後的人工關節角度是影響人工關節存活時間的要素;精準的智慧醫療可以讓患者早日恢復日常活動,術前配合復健團隊的訓練計畫,對於術後恢復有相當的助益。 楊華偉表示,膝關節炎影響生活品質甚鉅,若經保守治療未改善;關節置換是有效治療方式,可大幅改善關節疼痛及減少藥物使用,避免肝腎負擔。

Read More

新冠恐衝高峰 兒少XBB疫苗打氣僅4%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疾管署指出,隨著各級學校陸續開學,加上元宵節等群聚活動增加,恐再有一波COVID-19疫情流行。最新研究顯示,接種XBB疫苗對12歲以上青少年與成人保護效益可達5成;但目前兒童、青少年XBB疫苗接種率僅4%,請各縣市調查入校接種意願,盼3月底前完成接種。 疾管署統計,12~16日前3天適逢春節假期,XBB疫苗接種人次為1.7萬人次略降;但開工後打氣已逐漸回溫,目前累計接種174.9萬人次。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在兒童及青少年接種率方面,5~11歲全國接種率僅約4.6%、12~17歲約4.2%,遠低於流感疫苗約7成左右的接種率。 疾管署著手推動本學期展開入校接種,各縣市陸續調查統計學校意願,盼在3月底前完成接種;且桃園及苗栗領先其他縣市,上學期就進行入校接種,在5~11歲、12~17歲2個年齡層,接種率分別達到16.12、14.06%,以及26.78、22.54%。 最新研究指出,接種XBB疫苗對12歲以上青少年及成人保護效益達5成,春節後國內COVID-19疫情仍流行且預期再升溫,呼籲民眾儘速接種疫苗。 羅一鈞強調,很多人以為年輕人得COVID-19沒關係,但仍可能併發肺炎、孩童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甚至長新冠後遺症。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就算得過的人,接種疫苗後也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力,產生混合免疫效果。

Read More

嫗常跌倒 長效型安眠藥作祟

醫師蘇柏維提醒,老年人跌倒是常見且嚴重的健康問題,至老年醫學科門診進行周全性跌倒評估及危險因子篩檢,才是跌倒防治的第一步。(台大新竹分院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80歲黃姓婦人有高血壓、輕度失智症、憂鬱症及退化性關節炎等病史,近來多次在行走時跌倒。經回顧用藥發現,病人因睡眠障礙問題開始使用長效型安眠藥且疑似有肌少症。經調整藥物並安排整合照護,頭暈與跌倒情形減少。 該婦人長年在心臟科與精神科門診追蹤,過去1年因多次在行走時跌倒,就醫了解其有跌倒前頭暈症狀,跌倒時間不太一定。經回顧用藥發現,約8個月前病人因睡眠障礙問題開始使用安眠藥,此後家人便偶爾會聽病人提及頭暈症狀;同時測試她5次起立坐下所花時間共需18秒,疑似有肌少症。經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決定將原本使用較長效的安眠藥暫停,改為使用較短效的藥物,並鼓勵提升飲食蛋白質攝取,另轉介復健科強化肌力訓練,頭暈與跌倒情形減少,也較願意增加活動量及與家人一同出門,家人也覺得照顧壓力減輕,生活品質獲得改善。 新竹台大分院老年醫學部醫師蘇柏維表示,老年人跌倒是常見且嚴重的健康問題,除了單次跌倒造成的傷害外,很可能讓本來就已衰弱的老人,更加劇衰弱與失能的進展;另對於曾經跌倒者,也會加倍再次跌倒的風險。若有反覆跌倒情況發生,更應考慮至老年醫學科門診進行周全性跌倒評估及危險因子篩檢。 蘇柏維提供預防跌倒發生的撇步:1.定期身體檢查,包括視力、聽力、平衡能力等方面,及早發現並處理健康問題減少跌倒風險。 2.藥物管理,若有使用潛在可能導致跌倒藥物,譬如會導致頭暈、昏睡或平衡問題,老年人可諮詢醫師或藥劑師,確保了解藥物的副作用,並按照醫囑使用,避免自行調整藥物劑量或停藥。 3.室內安全,保持居住環境的安全,移除地面上的障礙物,如雜物、地毯、電線等。確保房間光線充足,使用夜燈或走廊照明,以避免黑暗中發生意外。 4.平衡和運動訓練:定期進行平衡和運動訓練,有助於提升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適合的活動包括散步、太極、瑜伽等,可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 5.使用輔具和安全設施:根據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合適的輔助設施,如手杖、步行器等,或在浴室和廁所安裝扶手和防滑地墊,減少滑倒的風險。 6.家庭與社區支持系統:家人可定期與老人交流,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和需求,若有需求可尋求資源協助老人處理日常活動,如購物、清潔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