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南囝仔仙拚仙」由「廣東獅~群獅嬉鬧賀佳節」揭幕。(記者翁聖權攝)
記者張淑娟、翁聖權∕綜合報導
迎接台南400、台灣燈會與鹽水蜂炮民俗慶典,多場藝文表演在台南陸續登場。其中,由文化部指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1624》歌仔音樂劇,廿四日和廿五日晚上登場演出。另,「大台南囝仔仙拚仙」廿三日在鹽水武廟廣場舉辦,共有卅一個學校團隊上場展現才藝。
《1624》歌仔音樂劇,廿三日晚上在大台南會展中心前空地總彩排,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與幕前幕後人員共同出席。文化部強調,《1624》集結戲曲界國家級團隊,從海洋史觀出發,再現十七世紀風雲際會的台海史詩。
王時思表示,《1624》舞台總長九十公尺、高十八公尺,創下台灣戶外演出的最大舞台,希望帶領觀眾一起回到當年台灣與世界相遇的海上,同時也「希望用自己的聲音說自己的故事」。
《1624》歌仔音樂劇總彩排,從海洋史觀出發,再現十七世紀風雲際會的臺海史詩。(記者張淑娟攝)
傳藝中心表示,《1624》匯集戲曲界天王天后,跨世代攜手共演,串聯幕前幕後五百人大陣仗,打造一個個令人銘記在心的場面。其中海戰場面氣勢宏大,以劇場再現歷史現場,高潮迭起,廿四日和廿五日晚上登場演出。
劇中的音樂融合歌仔調、西拉雅古調、電玩音樂、古典樂、和樂等,新生代還大唱台語rap,美妙音樂裡還蘊藏小彩蛋,音樂設計團隊將「1624」巧妙轉化為貫串全劇的旋律「Do-La-Re-Fa」,讓來自台灣悸動之聲傳入每位觀眾心底。
總導演李小平說,《1624》籌備過程長達一年,為的是留給台灣一個見證400年歷史的機會。文化部則邀請大家一同走進大航海時代的台灣,現場設有兩萬個座位,包含五百席敬老席與愛心席。而對無法到現場的民眾,亦提供同步直播,包含公視台語台、LINE TODAY、線上串流平台等多種收看管道。
另,為配合鹽水蜂炮民俗慶典,「大台南囝仔仙拚仙」廿三日在武廟廣場舉辦,由鹽水國中、歡雅國小、岸內國小三校的跨校「廣東獅~群獅嬉鬧賀佳節」揭開序幕。今年共有卅一個學校團隊上場展現才藝,市長黃偉哲致贈感謝狀嘉勉表演師生。
「大台南囝仔仙拚仙」計有一所高中、七所國中、廿一所國小、二所幼兒園參加,表演項目有創意電音、原住民舞蹈、民俗舞蹈、啦啦隊、獨輪車、鼓術、舞龍、舞獅、扯鈴等技藝,呈現多元藝術之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