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變黏稠 隨香遶境疑喝水太少 7旬婦心梗

大甲李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馮致中替白沙屯媽祖信眾心臟裝支架及醫治後,28日順利出院。(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北部一名76歲的周姓婦人,日前跟著朋友搭遊覽車到中部參加白沙屯媽祖遶境,突感到頭暈、胸悶,疼痛範圍擴大至背部,診斷是心肌梗塞,醫師推斷,疑似喝水太少,導致血液變黏稠,緊急送到大甲李綜合醫院手術,順利在28日出院。婦人說:「還好媽祖保佑及時發現治療,才平安沒事。」由於下週大甲媽祖緊接著要展開遶境,醫師提醒信眾,一定要注意自身健康,不要過度勉強走路。 大甲李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馮致中表示,患者疼痛範圍從前胸擴及到後背,大面積疼痛,還不停的冒冷汗,從心電圖判讀確定心肌梗塞,進一步檢查,在心臟前壁心肌梗塞,還好及時發現病症。當時患者意識清楚,必須馬上進行心導管手術,左前降枝中段放置支架,手術後逐漸恢復健康,也在昨(28)日順利出院。 「心肌梗塞就是跟時間賽跑,時間不斷拖延危險便會快速上升,甚至會猝死!」馮致中透露,患者在第一時間就發現心肌梗塞,馬上送醫治療,才沒有生命危險。 馮致中指出,心肌梗塞時間愈久,對身體傷害愈大,黃金治療時間是發病後的90分鐘,到院黃金30分鐘內開始施行心導管手術,如果沒有及時就醫,產生併發症的機率會大幅提高,嚴重恐心臟破裂或死亡。尤其該患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年紀也很大,一定要立即處置。 周姓婦人說,自己根本不知道那麼嚴重,雖然當天體感溫度達30度以上,覺得很熱,遶境途中也有喝水,不覺得身體累,沒想到會如此嚴重,「還好媽祖有保佑,遇到醫師,也聽醫師的建議,沒堅持轉院回北部,趕緊開刀治療!」她透露,雖然首次參加媽祖遶境,但強調平時也有在運動,從沒想過會引發心肌梗塞。 白沙屯媽祖遶境結束後,大甲媽祖在4月5日也即將展開遶境。馮致中提醒,要參加遶境的信眾,一定要做好防曬,隨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要邊走邊補充水分。

Read More

〈中華副刊〉埋霧日記 虛擬的草原

詩/圖 劉梅玉 霧裡的鼠灰綠 來自五月的西伯利亞 在廣闊的腹地上 有人大量繁殖 他們偏愛的暗色品種 在藍眼睛的東側 懸掛在湖泊之上的星星 在無法遠行的房間裡 安靜的亮了起來 無人路過的黑夜 許多被遺忘的草原 被棄置在這裡 他們的綠色是虛假的 而裡面的植株 荒蕪又真誠的盛開著

Read More

7旬婦洗腎 曾吃小林製藥紅麴製品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高雄地區傳出有疑似因食用日本小林製藥相關之紅麴膠囊而造成急性腎衰竭而必須洗腎的案例,食藥署28日指出,這位患者食用的紅麴膠囊經查是使用小林製藥紅麴原料製造,但是否因此導致腎衰竭,則仍有待釐清。 關於日本有民眾服用小林製藥含有紅麴成分的保健食品後出現腎臟疾病問題,小林製藥28日宣布又增加2例死亡,加上先前宣布的2人,截至28日上午死亡案例增至4人。 食藥署表示,日本小林製藥含紅麴成分保健食品爆出有人食用後出現腎臟疾病問題,台灣雖然沒有進口同款產品,但共有2家業者輸入小林製藥的紅麴原料,其中三合興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已回收製成產品約405公斤;和司特股份有限公司則回收近3000公斤產品。 由於高雄地區有一位70餘歲的陳姓女士,去年3月罹患急性腎衰竭,就醫後自5月開始洗腎,而陳女士在發病前已食用之大醫生技的紅麴保健食品達3、4年,而大醫生技紅麴膠囊是向小林製藥購買紅麴原料,家屬懷疑陳女士的急腎衰竭與日本小林製藥紅麴有關。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大醫生技是自主預防性下架產品的業者之一,其所使用的紅麴原料來源為三合興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但陳女士並不是吃到小林製藥的問題保健產品,而是大醫生技使用小林製藥紅麴原料製成的產品,於是否因為吃了這款膠囊導致腎衰竭,則仍有待釐清,呼籲陳女士的家屬盡快跟地方衛生局聯繫。

Read More

羅東學童集體腹瀉 又增數人感冒

宜蘭羅東鎮某國小有18名學童發生腹瀉、嘔吐等腸胃不適狀況,其中有10名學童就醫;28日再新增數名學童出現感冒症狀。(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羅東鎮某國小27日陸續有18名學童發生腹瀉、嘔吐等腸胃不適狀況,其中有10名學童就醫,28日再新增數名學童出現感冒症狀,是否與27日事件有關,仍有待釐清,縣府教育處表示,會持續關切學生身體狀況,並與衛生局密切聯繫,盡速釐清學生致病原因。。 教育處指出,羅東鎮某國小發生腸胃不適狀況事件,這所國小28日並未發生學童集體腹瀉、嘔吐等不適狀況,雖有新增數名學童身體不適,出現感冒症狀,都已自行返家休養;新增的數名身體不適學生,分屬在前天18名身體不適學童的8個不同班級及校內某2個社團,是否與27日事件有關,仍有待釐清。 衛生局表示,已採集各類檢體送交實驗室化驗,檢驗報告預計兩週內出爐,衛生局並對生病學童展開詳細調查,了解發病時間及相關接觸史,生病學童近兩天沒有共同的飲食,已朝向接觸性傳染疾病的群聚感染方向調查。

Read More

甲亢引發心梗 職前健檢倒地 無預警停止心跳呼吸

彰化醫院急診室副主任郭書顯說明患者急救的情形。(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45歲林姓女子日前獲得居家照護機構聘用,她高興地趕往衛福部彰化醫院進行職前健檢,卻在批掛櫃台前無預警倒下,停止呼吸心跳,急診室人員獲報後立即急救,搶回一命。醫師研判她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引發心肌梗塞,她醒來後感謝醫護團隊快速拯救。 林女倒下前,還在批掛櫃台前與人聊天,突然間向前傾倒,旁人直覺要拉住她,但她還是倒地。批掛人員見狀馬上呼叫急診,有人上前叫她,已沒有反應。急診護理師獲報後馬上到場將她抬上推車,送往急診室。 彰醫急診室副主任郭書顯表示,患者當時沒有呼吸心跳,他們進行緊急心肺復甦術(CPR)及電擊去顫術之後回復呼吸心跳,插管建立呼吸道,透過心電圖懷疑是心肌梗塞,交由心臟內科送進導管室。 心臟內科醫師王彥翔指出,經心導管攝影發現,患者左前降支阻塞,經放置支架後送往加護病房。因懷疑患者有甲狀腺方面的問題,再會診新陳代謝科。 新陳代謝科醫師張之昀說,患者抽血檢驗的三碘甲狀腺素(T3)與游離甲狀腺素(free T4)偏高,甲狀腺促進激素(TSH)偏低,而自體免疫造成的抗體指數很高,確診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疾病葛瑞夫茲氏病,患者會出現心悸、體重減輕、頸部腫脹、手抖、眼球凸出等,而患者確實有這些症狀。 張之昀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可能引起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造成心肌梗塞不是很常見,此個案有可能是非典型的表現,也就是說,不能忽略甲亢可能引發心肌梗塞的致命危機。 林女在加護病房及普通病房住了9天出院。她指出,昏倒之前幾秒,突然頭暈,之後的事就都不知道了。她說,前一陣子同事都說她瘦了很多,沒有量過並不知道瘦了多少,但5、6公斤應該有,之前她好像有2次的胸悶及頭暈,心臟也有不舒服,但她沒有在意,她過去沒有心臟病史,也沒有甲亢家族史,並不知道自己有甲亢,慶幸自己撿回一命。

Read More

毒素加熱100度也無法去除 防米酵菌酸 米麵避免重複加熱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衛福部初步認為米酵菌酸是禍首的可能性高。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建璋提醒,即使是極少量的1.5毫克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重複加熱的米、麵主食都要小心避免,新鮮烹煮還是比較安全。 陳建璋在臉書表示,米酵菌酸和仙人掌細菌的腸毒素都是粒線體毒素,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粒線體急性損傷,會造成猛爆性多器官衰竭,米酵菌酸和仙人掌細菌毒素症候群很難區辨,都有昏迷、肝、腎衰竭、休克、無發燒現象。 他說,米酵菌酸比起仙人掌細菌毒更猛爆,所以當傳出死亡、重症的愈來愈多,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更大。即使是極少量的1.5毫克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過去的爆發事件潛伏期範圍為0.3–16小時,30%至100%會在短時間內導致迅速死亡。 陳建璋表示,這種食物中毒在大陸報告為主,而且都和發酵食物有關,台灣、日本、韓國從來沒有發生過。 報告早期是偏鄉家庭自製發酵玉米粉過程汙染導致,自2018年以來,則是木耳(有3起)和濕粄條(有5起)為主。 困難的是,受汙染的濕粄條,在烹飪和食用的過程,很難觀察到異味、顏色和性質變化,也沒有口感異常,不像一般腐敗的食物入口即知,所以很難提早察覺。 另外,產生米酵菌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廣泛分布,可以從土壤、玉米、大豆,以及乾燥和半乾燥的白木耳中被找到。在自家加工過程汙染很難管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陸傳出的報告都是自家製的發酵穀物產品導致,而工業化生產的穀物發酵產品尚未被發現導致中毒。 陳建璋說,該狀況暗示自家製造過程容易受到汙染。但是台灣商家一般而言應該不會自製粄條,如果是工廠製造受汙染,那麼就要源頭管制,擴大回收。 最後他提醒,因為米酵菌酸只需要1.5mg就足以致死,利用器官支持期待自我康復,是目前唯一可行。如果要做到預防,建議短期內對於不是新鮮烹煮,而是重複加熱的米、麵主食應該都要小心避免,因為某些毒素即使超過攝氏100度加熱也無法去除。 如何自保防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會影響肝臟和腎臟,引起包括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症狀,嚴重時,食用被米酵菌酸汙染的食品可能會危及生命。 至於消費者可以做什麼來保護自己?因為米酵菌酸不會因為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因為預防是關,消費者不要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千萬不要以為眼睛看不到,嘴巴嘗不到腐敗味,吃的東西還是新鮮現煮最好。(記者黃翠娟)

Read More

男童發燒咳嗽 檢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醫師陳文發解釋,病童的X光片顯示肺部浸潤(紅圈所示),診斷為肺炎,但只有影像資訊,臨床常無法確診真正病原菌。(新竹台大分院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一名3歲男童因發燒及連續咳嗽3天,呼吸困難,住院後,男童血氧濃度變差,轉入加護病房照顧,醫師給予男童配戴濕化高流量鼻導管及氧氣使用,並診斷出男童罹患肺炎。因兒童無法吐痰,痰液培養的收集困難,無法立即確定是何種細菌或病毒感染,其後醫師從男童鼻咽採檢送驗,偵測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hMPV),男童在經歷加護病房密切觀察和一般病房的支持性療法下,漸漸改善痊癒,最後順利出院。 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感染科陳文發醫師解釋,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是近期呼吸道感染的主角之一。現在許多基層診所,除了可以針對過去大家較熟悉的流感病毒、腺病毒、新冠病毒外,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也一樣可以藉由抗原快篩被偵測,而較大的醫療院所也有更敏感的分子診斷工具。分子微生物診斷工具,近10年蓬勃發展,經過這2至3年新冠病毒的疫情,大家對PCR這個名詞更不陌生,也知道其為更敏感的檢查方法。男童就是藉由多重聚合酶鏈式反應,偵測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陳文發說明,過去兒童的呼吸道感染,大多仰賴臨床醫師的問診及理學檢查來幫助診斷,但由於呼吸道感染多半症狀都很類似,如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很難通過臨床問診及理學檢查確定病原菌,醫師無法及時掌握致病源。一般幼童的呼吸道感染,大多以病毒為主,而病毒中除了少數(如流感)有抗病毒藥物以外,其他病毒大多以症狀治療的支持性療法為主,故對於輕症病童,醫師不一定每一位都採檢送驗。

Read More

運將戒菸一起來!「20分鐘就有好處」

義工唐玲及終身義工陳淑麗發送「2024戒菸就贏比賽」報名表傳單,鼓勵駕駛們「一起戒就不難」。(董氏基金會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職業駕駛屬於高吸菸率族群,國人10大死因中有7項都與吸菸行為有關,國健署、北市衛生局、台灣計程車駕駛暖心協會與董氏基金會28日聯手前進大直計程車服務站,向運將推廣「萬眾一心、快樂戒菸」,義工唐玲及終身義工陳淑麗發送「2024戒菸就贏比賽」報名表傳單,鼓勵駕駛們「一起戒就不難」! 國健署組長羅素英指出,戒菸好處幾乎是立即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停止吸菸20分鐘,心跳就會下降復原;停止吸菸12小時,血液中一氧化碳濃度就會降至正常值;停止吸菸2到12週,增加血液循環與肺部功能;停止吸菸1到9個月,咳嗽與急促呼吸情形症狀會獲得顯著改善;停止吸菸5到15年,中風機率降低至與非吸菸者一樣。 義工唐玲及終身義工陳淑麗發送「2024戒菸就贏比賽」報名表傳單,鼓勵駕駛們「一起戒就不難」。 (董氏基金會提供) 抗癌鬥士女星唐玲懊悔吸菸長達25年,坦言因為太慢戒菸,這幾年接連經歷發現罹患胃癌與卵巢癌及後續的手術,她誠懇呼籲「戒菸及早,為自己的健康設停損點。」 唐玲提醒,戒菸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像她一開始用「減量吸菸」根本沒有用,屢戒屢敗,還越吸越多!後來用科學方法到戒菸門診戒菸,在醫師車參薇的鼓勵下,靠著1個月的戒菸藥物幫助不再吸菸,也了解「夢到鬼、失眠」等症狀,原來是戒菸產生的戒斷症狀。 義工唐玲及終身義工陳淑麗發送「2024戒菸就贏比賽」報名表傳單,鼓勵駕駛們「一起戒就不難」。 (董氏基金會提供) 終身義工陳淑麗也表示,除了看戒菸門診及撥打免費戒菸專線,還可看陳漢典的「快樂戒菸指南」,教你做「快樂戒菸4招」:(1)深呼吸15次;(2)喝1杯冷水;(3)用力伸展身體;(4)刷牙或洗臉,擊退菸魔。她呼籲駕駛朋友們相約戒菸,一起找回健康。

Read More

記者採訪倒地OHCA 女力醫起救命

陽交大宜醫女力搶救86天,患者出院送花感恩。(記者張正量攝)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去年10月大選期間,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與侯友宜同時到外澳接天宮參加玄天上帝來台200週年慶時,一名電視台記者於採訪中途突然感到胸悶冒冷汗,身體情況急轉直下,倒下喪失意識,送醫過程歷經2次心跳停止,經過陽大宜蘭醫療團隊極力搶救86天將他從死神手中搶回來。游姓記者與父母親28特別回院感謝團隊的救命之恩,讓奇蹟般活了下來,預計復健半年後即可返回職場,繼續他熱愛的採訪工作。 搶救團隊清一色是女性,讓醫院以女力再造生命奇蹟來描述搶救經過,心臟內科醫師李丹英表示,病患一進院就先CPR搶救後,再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古雅婷第一時間置放葉克膜,暫時穩住其生命徵象,由於病人腦部及各器官都受到了嚴重的傷害,醫療過程經歷敗血性休克、急性腎衰竭、心臟衰竭、肺水腫等併發症。住院期間,家人和醫護團隊一直陪伴在游先生的身邊,從沒放棄希望,12月6日突然醒來,30日才完全清醒。 游姓記者(右)回陽交大宜蘭醫院,感謝醫護人員的照顧。(記者張正量攝) 媽媽謝明珠表示,兒子天天宜蘭台北通勤,身體一向不錯,出事當天5點就家裡出發,沒想到竟然發生意外,昏迷這段期間她天天到兒子床邊叫他,還告訴他同事等你再回去上班,終於等到奇蹟。 患者1個多月臥床下來,體重從原本的100多公斤降到70公斤不到,全身肌肉大量流失,為了幫助脫離呼吸器,也安排在加護病房做復健,但在拔管的最後一哩路出現大量血便,立即由直腸外科醫師林艿律接手,用大腸鏡找到在直腸的出血點進行止血,之後患者開始恢復經口飲食,陸續停掉升壓劑、移除呼吸器,並順利拔掉兩側胸部引流管,逐步邁向康復出院之路。 陽明交大醫院表示,日本研究指出,到院前無呼吸心跳(OHCA)病人僅有小於10%機率是可以在沒有神經損傷下出院,此次的成功案例非常罕見。 游記者在恢復健康後開心回醫院感謝醫護人員盡最大心力的照顧,他表示,不會因為這次倒下就離開崗位,未來還會再從事記者工作。

Read More

竹科男頸椎椎間盤退化 頸痛手麻

透過人工頸椎椎間盤置換手術,醫師將林先生頸椎病變的椎間盤及骨刺(左圖)切除。(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一名40歲竹科工程師林先生,因上班長期低頭打電腦,導致身體各處痠痛、僵硬,睡眠品質也差,本以為是過於疲累、不以為意。不料、近日痠痛感延伸至雙臂和肩胛骨內側,晚上睡覺時頸部後方痛到無法平躺,半夜也時常因手麻而驚醒,趕緊至醫院求治。經X光及頸椎磁振造影檢查發現,林先生的脖子已前傾相當嚴重,頸椎椎間盤全被壓扁嚴重退化,且長出來的骨刺壓迫到周圍神經導致病變。接受「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術後頸部疼痛大幅緩解,當天晚上即可下床行動,經3天住院觀察後,已順利出院。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至貝說,林先生平時除了超時低頭工作,下班後也總是窩在家裡沙發看電視、滑手機好幾個小時,假日還要陪主管打高爾夫球,長期處於低著頭、姿勢不良的狀態,造成頸椎僵硬痠痛,時間久了更導致脊椎的退化及骨刺增生。一開始林先生輕忽問題的嚴重性,加上害怕術後癱瘓等後遺症,未積極就醫治療,隨著神經壓迫程度的增加,疼痛慢慢蔓延至手臂,且伴隨著刺麻感,就必須透過手術置換椎間盤。 徐至貝說明,頸部是大腦與身體的連結通道,更是多條神經、血管與經絡的必經之路,一旦頸椎出問題,影響範圍波及全身。現代人經常每天滑手機好幾個小時,長期下來都會造成頸椎過度的負擔。在標準站姿時,頭部的重量約占體重的1/10,可是當我們開始低頭,頸椎承受的重量就會越來越大。例如體重60公斤的人,平常頸部需要承載約6公斤的重量,但是當頭前傾30度時,力矩為3倍,頸椎需支撐的重量變成18公斤;傾斜到45度時,重量變成30公斤,足足超過了頭重量的5倍,因此長期在這種姿勢下,頸椎非常容易損傷及退化。 徐至貝解釋,以往傳統頸椎手術由頸椎後側開刀,傷口大,術後必須帶頸圈、恢復期長,且容易產生後遺症,讓人望之卻步。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普遍採取頸椎前位顯微手術,在高倍數顯微鏡下,由頸椎前側肌肉縫隙進入,切除病變的椎間盤及骨刺,在上、下椎體之間放入人工椎間盤支撐,傷口小、疼痛少,早上開刀,下午就可下床活動,僅需住院觀察2到3天就能返家,且術後無須穿戴頸圈,脖子可自由活動,快速恢復工作與生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