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早就點出各縣市政府衛生局食品衛生編制專責人力單薄的問題。圖為台中市食品稽查人員前往餐廳進行稽查任務。(資料照)
餐廳中毒或送醫案件頻傳,三月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全台灣腹瀉通報竟達十四點五萬人,第一季中毒通報案件與人數更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儘管行政院長陳建仁在寶林案後還誇口食安案件已從系統性問題轉為個案問題,但層出不窮的個案恐怕更凸顯整個食安把關漏洞一路漏到底的大問題。政府應徹底檢討層層漏洞出現的原因,儘快把一層一層的漏洞堵住,避免食安漏洞從中央到地方、從地方到業者繼續一路漏下去!
觀察最近這幾個月的飲食業者食安案件,不難發現是消費者「踩雷」、甚至是付出生命代價之後才爆發開來,這更證明所謂「食安五環」作出的「加強食品安全衛生保障,讓食品安全成為我國的驕傲」、「讓全民與消費者都能夠監督食品安全的詳細環節,並有充份資訊瞭解每一個食品可能發生的狀況」等承諾都只是一堆空話!
用「瑞士乳酪理論」形容,「食安五環」這五片乳酪不僅每一片都有漏洞,而且這些漏洞還從第一片貫穿到第五片,食安問題才會不斷發生。進一步而言,雖然食安法規堪稱齊全,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行政部門執行缺失絕對難辭其咎!
事實上,監察院早就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糾正食安問題的行政缺失。遠的不說,二0一0年二月監察院針對地方政府食品衛生人力、經費俱缺,糾正三縣市與衛生署,當時就指出「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現有人力不足,也未尋求替代方案;各縣市政府衛生局食品衛生編制專責人力單薄,又異動頻繁」,「行政院長期輕忽我國食品衛生安全業務,也未設法解決食品衛生安全預算及人力不足問題」。問題在於,當時監委點出的缺人又缺錢的問題,到現在幾乎都沒有改善!
二0二一年元旦起開放含萊劑美豬進口,當時地方政府加強稽查卻爆出稽查人力不足的問題:台北市六十名稽查人員要查近三萬家食品販售與餐飲業者;新北市三十七名稽查人員要查一萬五千家餐飲業者;嘉義市九名稽查人員要查近三千家食品販售與餐飲業者。稽查人力本就不足,工作十二個小時是常態,不爆出離職潮才怪!
二0二二年桃園市政府舉行「日本食品開放進口本府因應措施」專案報告,當時的桃園市長鄭文燦說「桃園食安稽查大隊擁有四十名人力,為六都前段班」;今年爆發蘇丹紅事件後,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在行政院會中直指「地方稽查人力不足,若全面投入稽查將會排擠原本該稽查的食品安全項目」。如果連六都前段班都要喊人力不足,很難想像其他縣市會有足夠人力。
地方政府稽查人力不足,中央政府也同樣不足,二0二一年說要增加五人,到今年卻僅增加一人。寶林案發生之後,行政院召開食安會議,副院長鄭文燦裁示將檢驗量能提升、補足稽查人力列為長期精進作為。從二0一0年到二0二一年再到二0二四年稽查人力始終不足,十四年如果不夠長期,鄭文燦的「長期」要到什麼時候才算?還是民進黨政府又要靠「馬維拉」救援?
這幾年監委點出的食安缺失還包括:二0二0年監委發現四十七萬五千多家次食品業者僅百分之二登錄食安控管「食品雲」;二0二一年糾正衛福部對違規食品廣告監督不力;二0二二年針對恐致癌「縮水甘油脂肪酸酯」訂定限量標準會議竟沒有會議記錄,要求衛福部改善。由此觀之,食安五環的第一道大漏洞就出在衛福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