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書法賞析

台南市六甲國小    ◎蔡喬勳

Read More

〈中華學園〉蟑螂鬥士

台南一中一年十八班 ◎黃聖閎 曾經,我瞧不起身形、智商皆遠遜人類的昆蟲,也許因為當時我未擁有企業家般的自信,與同儕相比顯得弱不禁風,只好將無奈發洩於擾人的蚊子、一捏即碎的螞蟻。但是,蟑螂,一名生命頑強的鬥士,用行為讓我上了一堂價值不菲的課程,翻轉我看人生的眼光。 時常在街道的騎樓裡、水溝蓋旁,甚至家中近乎伸手不見五指的地下室、廁所角落,瞥見蟑螂身影。外形不討喜的牠總會讓我流下厭惡和驚慌的冷汗,深怕牠身上病毒、過敏原、寄生蟲等五花八門的「行囊」玷污我白淨的家園。在無數次牠逃我打的火爆場面中,我逐漸體會到牠們並非如螞蟻般脆弱。最令人印象深刻是,我親眼見證到如歷經車禍般被高速拖鞋猛砸一頓的痛擊後,背部著地的蟑螂仍奮命地揮舞著六隻腳,試圖翻身以便逃竄或抵抗。投降的白旗硬是不舉起,直至牠斷氣的前一刻。 每擊殺一隻蟑螂,牠們直面挑戰死神的勇氣就烙印在我腦中越深。牠們花了數億年的演化與殺蟲劑搏鬥,瓦解輻射的攻勢,練就數個月不吃不喝仍保有生命力的功夫,全是為了能挺至傳宗接代,達成生命的終極使命。牠們的掙扎是為了物種的存續,但,在眾人的眼中卻成了棘手的禍害、世仇的導火線。我為自己的愚昧行為、也對個人飄忽不定的人生觀感到可恥,竟連個蟑螂也不如,我不禁質疑自己生而為人又有何益處? 從蟑螂帶給我的啟示,我了解到無論外人的眼光如何,都要努力演出屬於自己一場精彩的人生劇,展現生命的價值,是擺脫「魯蛇」的絕佳妙計。蟑螂對於生命的熱愛,感染了我,讓我重拾對未來的期望,這一堂漫長的課,給予我一生受用不盡的啟示。我打從心底對這一群渺小的生物獻上莫大的敬意。

Read More

<醫師專欄>肩脫臼術後12年

■吳重達 14歲橄欖球選手比賽時左肩關節脫臼,門診要求「徹底」檢查與治療,並希望能開刀,趕快回去比賽。另1名16歲高中生打籃球時左肩關節脫臼,做完核磁共振檢查,母親不太想讓兒子動刀;兒子則想趕快好,再回去打球。 面對血氣方剛的青少年、憂心忡忡的父母,以及與想要選手回歸,卻不太敢亂出主意的教練。醫師只有小心翼翼,「公正」地兼顧眾人,說明檢查結果與分析各治療方法的優、缺點,最後提醒眾人,開刀將是最後、最不得已才做的選擇。 肩關節脫臼的病理,為肱骨頭脫離出去時將關節囊自肩盂處扯破,有時還帶骨扯離肩盂,這叫邊卡式病變(Bankart lesion)。基本上,受傷處不會自行癒合,這就留下再脫臼與發展出習慣性脫臼的可能性。 保守療法包括脫臼復位、保護、復健,日後避免做極度肩關節外轉這個易致脫臼動作等,大部分平常人、業餘運動員都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邊卡式縫合(Bankart repair)則是標準手術,將扯離的關節囊固定回肩盂上,適用於習慣性脫臼與職業運動員。但也有某些醫生認為該馬上對初次脫臼者動刀。 過去的研究,追蹤報告都同意,手術可以得到肩關節穩定;不過,再受傷、再脫臼的可能性永遠都存在。傷者的年齡,心智成熟度則與手術成功率成正比。比較以25、20、18歲為分界的報告都顯示一樣的結果,「年紀輕者復發率高」。 2024年3月美國骨科運動醫學雜誌一篇追蹤肩脫臼術後平均12.7年的報告指出,19%病人有主觀的害怕再脫臼感,19%發生再脫臼,術後狀況隨時間推移而變差,極限運動、接觸性運動與年齡小於20歲是再脫臼的危險因子。 基於上述,醫師當然是勸說病人先採非手術治療,日後真有必要再考慮開刀吧。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所領會的一句話

高雄市路竹國中二年一班 ◎巫梓熙 「鳥兒起初也不會飛,能在空中飛翔,是牠勇敢躍入峽谷的獎勵。」體會這段話的含義,即是「勇氣與挑戰的精神之重要性」,一旦失去了挑戰的勇氣,那麼蔚藍天空之下的這塊立足之地,便不會如此遼闊。 最初的飛機,即是經過發明家無數次的重摔、無數次的改良,終於實現了人們在空中飛行的心願。雖然只有寥寥數秒,卻是造福後世的一大步;又如鎢絲燈泡的發明與優化亦同,在數以千計的測試、失敗下,在他瀕臨放棄的一次次挑戰中,得以成功實現使燈泡久亮的發明。現今站上世大運、奧運、亞運的運動員,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此努力不懈的鍛鍊,就是為了在那僅僅一次的輝煌挑戰中,奪得體育殿堂中的一席之位。 而這段話於我而言是具正面能量的,我希冀將自我能力蓄足至最高,想像是盛夏甘霖過後勃發的枝椏,能夠在和我有同樣目標的人群中脫穎而出,直上青雲、直達頂峰,我以挑戰的精神為後盾,在一次次的考核、一次次的試鍊,皆義無反顧活出自我,毫釐不差的完成被賦予的使命,有朝一日成為昂揚立足於巔峰的王者,我將自己喻為兀鷹,躍入名為「目標」的深淵,振翅翾飛於寰宇! 勇於、樂於接受挑戰,是我成長過程的精神指標之一,不論迎戰的事物為何,面對它的態度皆須專心致志、全力以赴,懷抱著不畏挫的決心,亦步亦趨且從容不迫,是我從這段話中領會的處世之道。

Read More

罕見牙齦纖維瘤 嚴重蛀牙

男子罹患罕見遺傳性「牙齦纖維瘤」,高醫牙科部 助重食好滋味。(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48歲楊姓男子癌症治療前的口腔評估發現,口內有大量的牙肉增生,大範圍的牙齦腫瘤幾乎完全覆蓋牙齒,無法清潔而造成多處嚴重蛀牙,為罕見的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經由合併電燒與雷射的牙齦切除手術,並拔除預後不佳的牙齒,術後追蹤1年多來沒有再發牙齦腫瘤。 高醫副院長戴嘉言表示,遺傳性牙齦纖維瘤出現的機率在過去文獻指出約為175萬分之1,是罹患率極低、人數極少的疾病,會對於口腔衛生的維護形成障礙,進一步影響咀嚼功能,造成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降低。口腔顎面外科主任陳俊明表示,牙齦纖維瘤可為單發性牙齦增生,或為遺傳性合併全身疾病,包含多毛症、智能發展障礙、肌肉及關節相關問題。 楊姓病人治療前口腔牙齦纖維瘤多到看不見牙齒(左),經過電燒合併二氧化碳雷射切除腫瘤手術後可看見牙齒露出(右)。 (記者王正平攝) 牙科部長杜哲光表示,牙齦增生是指牙齒周圍的牙肉過度生長,除了常見因口腔衛生不良,造成慢性發炎的牙齦增生外;包含高血壓藥物、免疫抑制劑、抗癲癇藥物的長期使用,都有可能造成牙齦增生。但遺傳性的牙齦增生產生的牙齦纖維瘤,合併其他全身性疾患則相對罕見。治療方式目前大多以手術切除為主,並輔以口腔衛生指導,降低復發機率。 醫師蔡承熹表示,患者大範圍牙齦腫瘤切除手術採全身麻醉下,合併使用電燒及二氧化碳雷射進行切除,可讓傷口較小並加速復原,以利患者術後接受癌症治療。此外,在手術中進行牙齒印模並製作保護套,在內襯置放牙周敷料,包覆住口腔內大面積的傷口,術後不會因外物刺激而有劇烈的疼痛。 患者術後門診追蹤長達1年多時間並未發現有復發跡象,且癌症也在治療後趨向穩定。經過大範圍切除增生牙肉後,剩餘的牙齒在門診持續追蹤治療下,也逐漸恢復咀嚼功能。  

Read More

〈中華副刊〉徵稿啟事 2024年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月河‧月老杯」愛情詩大賽

一、主辦單位 中國文藝協會、浙江省嘉興市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政府、浙江省嘉興市城市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二、承辦單位 《秋水詩刊》雜誌社、浙江省南湖區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浙江省南湖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浙江省南湖區新嘉街道辦事處、浙江省南湖區作家協會、浙江省南湖區曉弦詩文展覽館等。 三、徵稿對象:全球華文時歌愛好者。 四、活動內容及徵稿要求 浙江省嘉興月河景區,位於中國長三角核心區。每年「七夕」期間,現代版愛情故事在浪漫的月河畔上演。月河已經成為年輕人追夢的好地方。現在主辦協辦單位以「月河‧月老」的名義,向您發出愛情詩徵集誠摯的邀請。歡迎通過徵稿郵箱投寄以「月河‧月老」為主題的愛情新詩(含散文詩),作品要求原創,最好要有浙江嘉興的月河元素。詩題請自擬,歡迎投寄兩首以上的愛情詩(組詩或組章),每首控制在30行以內。 徵稿結束後,組委會邀請專家評出大賽金獎1名,獎人民幣5000元:銀獎5名,各獎人民幣2000元:銅獎8名,各類人民幣1000元,優秀獎20名,各獎有月河元素的精美禮品1份。部分初評出來的優秀作品還將在臺灣地區組織人員朗誦,並推薦給相關文學刊物刊登。組委會還將視情邀請部分獲獎嘉賓出席在中國浙江嘉興月河畔舉行的頒獎儀式。 五、參賽須知:主辦單位對獲獎作品享有刊登和使用欄,不另付稿酬·應徵作品須原創,文貴自負。截稿時間:即日起至2024年6月30日。 六、請參加詩友同時將稿件投寄以下兩個大賽專用郵箱: (1)jilongw4@gmail.com (2)1484711718@qq.com (稿末請附詳細地址及電話)

Read More

危險三角區擠痘 當心腦部發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亂擠痘痘當心恐引發嚴重後果。醫師指出,若擠痘痘時誤觸臉部「危險三角區」,恐讓細菌直竄腦部造成發炎,建議最好就醫尋求協助;若想自行處理成熟有膿痘痘,適當工具加清潔消毒外,輕輕擠壓2、3次就應停手。 許多人都有長痘痘經驗,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眉毛之間鼻梁處為頂點,和兩側的嘴角相連形成的三角地帶,是所謂的「危險三角區」。由於該區塊血流豐富,若在擠痘痘時不慎讓細菌從傷口進入體內,恐導致腦部發炎;尤其是本身免疫力比較差的族群,務必特別注意。 如果真的受不了很想擠痘痘,趙昭明建議還是到醫療院所,由專業人員使用適當器具引流或擠壓為佳;至於非得在家自行操作者,同樣建議要使用消毒過的針具、無菌棉棒等,稍微輕輕地擠壓個2、3次就好,但要注意是否為已經成熟、有膿的痘痘,沒熟的盡量不要亂擠。 他提到,引起毛囊炎或痘痘的常見原因為金色葡萄球菌、痤瘡桿菌等細菌感染,雖然是皮膚表皮的正常菌叢,可能因為皮膚屏障功能不佳或傷口,造成伺機性感染,適當清潔有助預防。

Read More

〈中華學園〉升空的熱氣球

台南市東區勝利國小一年一班  ◎李沛宸

Read More

〈中華學園〉家人出遊開車記

台南市復興國小三年級 ◎黃霈亓

Read More

震後易受驚嚇惡夢多 及早就醫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最近的地震帶來的恐慌逐漸消退,但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卻可能持續存在。不少民眾在震後變得更敏感,較容易受到驚嚇,甚至惡夢。專家提醒,輕忽震後心理創傷,當心演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建議把握黃金期關注心理健康狀態,及早回歸常軌。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董事長、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指出,地震帶來的創傷,可能引發不少人出現了焦慮和憂鬱等症狀:如果這些情緒問題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可能會演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治療複雜度和難度相對較高。 研究統計,對於經歷過創傷事件的高危險族群,PTSD終生盛行率從5~75%不等,對心理健康造成龐大的影響。為幫助民眾更好地應對震後情緒問題,王浩威建議,民眾可以先行使用政府推薦之PTSS-10進行自我評估,針對當中的10個問題,檢視是否符合自身狀況;透過自我評估,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狀態,並作出相應的處理和應對。 王浩威也提醒,應留意在事件之後才出現的症狀,例如過去不會失眠,但事件之後出現失眠症狀,就需要特別注意這個狀況是否有逐漸改善還是持續影響。 自我評估不只做一次,而是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做評估,觀察變化的趨勢,若發現PTSS-10分數有增加趨勢,應尋求專業的身心科醫療幫助。王浩威指出,分數的增加可能代表是中重度的情況,需要更深入的專業治療和幫助,而醫療團隊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治療方案;若評估結果分數有隨時間下降,顯示為輕中度情況,則建議可採取多種策略以促進心理復原。 王浩威建議,首先可以積極參與身體活動,如快步走、瑜伽等,幫助減少壓力荷爾蒙,促進腦內啡的釋放,改善情緒並減輕焦慮;其次,良好的睡眠管理對於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民眾應建立固定的睡眠時間表,盡量確保睡眠充足。最後與家人、朋友和社區保持聯繫,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 王浩威呼籲,民眾要更加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早處理和應對可能出現的情緒問題。通過自我評估和尋求適當的幫助,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重建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