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榮民總醫院龍泉分院骨科醫師李勝吉說明,脊椎壓迫性骨折是指當椎體無法承受體重由上而下所給予的垂直壓縮的間接暴力,就會被壓扁或壓碎。(記者蔣謙正翻攝)
記者蔣謙正/屏東報導
什麼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屏東榮民總醫院龍泉分院骨科醫師李勝吉說明,這是指當椎體無法承受體重由上而下所給予的垂直壓縮的間接暴力,就會被壓扁或壓碎。
骨科門診中常有年紀大的老先生太太,一臉痛苦表情地坐輪椅由焦急的家屬帶到診間。主訴前些日子稍有從事輕微勞動工作,時隔幾日後,睡覺起身或翻身時,下背突然一陣劇痛難以忍受。又休息了兩三天後,疼痛還是沒有好轉,早上起床幾乎都需要家人幫忙。問清了症狀跟病史後,門診給予脊椎X光照射檢查,初步發現病患的脊椎出了問題,或再經由更進一步的電腦斷層(CT)或核磁共振(MRI)掃描之後,便可確定老先生太太的脊椎受傷而造成脊椎椎體受到擠壓產生塌陷變形,即所謂的老人脊椎壓迫性骨折。
李勝吉醫師說,脊椎壓迫性骨折主要發生在脊椎體,使得椎體變形呈現前低後高的楔狀形狀。至於發生的原因,若是年輕人骨質良好,只有在遭受重大外力或從高處墜落才可能引發椎體骨折;但年長者因骨質疏鬆,有時只是彎腰搬重物,或咳嗽打噴嚏,就可能發生骨折。當發生老人脊椎壓迫性骨折,可能會有哪些症狀呢?例如:急性背部疼痛,站立或走路時疼痛通常會加劇,活動受限制而過些時日甚至出現身高變矮或伴隨駝背變形,家屬可於日常觀察,一有發現應立即就醫。
如何診斷老人脊椎壓迫性骨折呢?通常會根據病史、身體檢查及X光片來診斷。藉由正、側面照得之X光影像,觀察受傷椎體的位置及楔形外觀,判斷骨折壓縮的程度,以及骨折椎體的數目,另外通過「電腦斷層掃描攝影」,進一步來鑑別壓縮性骨折及爆裂性骨折性質,也藉助「核磁共振造影」,來排除壓縮性骨折是否與椎間盤突出症有關,以提供鑑別是病理性壓縮性骨折或典型的骨質疏鬆性壓縮性骨折。此外,可以配合作「骨密度檢查」,做為更進一步治療骨質疏鬆的參考。
李勝吉醫師指出,治療老人脊椎壓迫性骨折,首先給予保守治療,包括了臥床休息、止痛藥物與背部支架。但長時間臥床反而容易導致骨質進一步流失;而止痛藥物長期使用也容易產生副作用。若短期1-2星期內 仍無法獲得明顯症狀改善的話,則應考慮給予手術治療,因此對於年紀較大、體力衰弱的病人,目前有更多的傾向是建議手術治療,讓病人及早下床活動,減輕疼痛、減少失能。而手術治療可分為脊椎融合骨釘固定手術及骨泥灌漿手術,骨泥灌漿手術又可分為椎體成形術與椎體駝背矯形術。目前針對老人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手術治療以低侵入性微創的椎體成形術方式為主,即可以達成有顯著的止痛效果,改善活動功能。
什麼是「椎體成形術」呢?即是在手術室裡利用X光機的導引,將椎體穿刺針插入椎體中,灌入骨水泥來支撐已經塌陷的椎體,有時還會利用水球或是俗稱千斤頂的椎體支架,來獲得更好的支撐效果。手術時間大概需要20-30分鐘,傷口小、安全、疼痛少、恢復迅速,是現在主要的治療方式。術後患者應穿戴背部支架,這種支架是需要量身訂做的特殊類型背支架,來有效支撐您的脊椎骨,它還可以通過減少脊柱的移動來緩解疼痛。不論採取非手術治療或者手術治療,脊椎的壓迫性骨折通常代表有「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有利於預防後續骨折的發生。
李勝吉醫師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南,+1.0到-1.0的T值代表「正常骨密度」,-1.0到-2.5的T值代表「骨質減少」,小於或等於-2.5的T值定義為「骨質疏鬆症」。不同的藥物可以經由減少骨骼的流失或者促進骨骼的生長,達到穩定骨骼並防止骨折的目的,如有任何疑問均可請與骨科醫師進一步討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