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症候群 腸胃不適血糖飆高多

台中醫院端午後急門診患者增2成,提醒民眾如出現胃痛、上吐下瀉、腸絞痛症狀應立即就醫。(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68歲糖尿病患者因愛吃零食點心,原本血糖就控制不穩定;端午節品嘗2小顆五穀粽,隔天飯前血糖飆到180,趕快找醫師求助。端午連假過後出現「端午節症候群」,台中醫院門、急診這幾天湧入腸胃不適、上吐下瀉,或血糖飆高身體不適的患者,就醫人數比平日增加約2成。 新陳代謝科醫師林建良指出,肉粽本身屬於糯米類,口味重油脂高且難消化,傳統粽子1顆200克熱量就有約500大卡;如果加上干貝、鮑魚等大型荷葉粽,熱量甚至可能高達1000卡以上。即使是一般認為比較健康的五穀粽熱量依舊高,有三高的長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 端午節後很多人家中可能還有粽子,林建良建議,吃粽子時應該搭配一些助消化的香蕉、高麗菜等蔬果幫助消化,且用餐時可以調整順序,先吃蔬菜讓自己有飽足感後再吃粽子,不但助消化也可降低粽子食用量。 急診室主任徐莉瑋也說,每年端午節前後,因為腸胃不適就醫民眾都會明顯增加,今年也是增加2成,提醒民眾如出現胃痛、上吐下瀉、腸絞痛症狀應立即就醫。

Read More

心房顫動 恐引發栓塞性中風

醫師劉力瑋說,若常有心悸、心跳不規則要及早就醫治療,預防中風等嚴重後果。(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心房顫動」症狀通常為不規則的心跳,時快時慢,會導致心房內血液流動不暢,進而形成血栓;一旦血栓流至腦部,可能引發栓塞性中風有致命危機。醫師提醒,若患者出現心悸且心跳不規則且快速,每分鐘逾130次以上應及早就醫。 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力瑋指出,隨著天氣忽冷忽熱,人體生理調節能力受到挑戰,心房顫動患者更應提高警惕。心房顫動屬於心律不整的一種,根據統計,60歲以上的國人中約有4%患有心房顫動;而80歲以上的患者比例更高達10%。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呼吸困難、疲憊無力、水腫。 心房顫動另一大風險在於血栓的形成。心房顫動會在左心房的左心耳處形成血栓,若隨血液流動可能會堵塞腦部、腸子、腎臟或四肢,導致嚴重的中風,進而造成失能。因此,心房顫動被視為需要長期追蹤控制的慢性病。 他說,由於所有的心律不整,當心跳恢復正常時都不太容易以一張心電圖做診斷,因此會以24小時心電圖監測,看有沒有機會在未來的這一天中逮到這個心律不整。現在很多穿戴裝置,像是智能手表不只是記心率的高低,也能把完整的心電圖記下來;若常有心律不整者,可藉由智能手表記錄,就醫時帶來給醫師參考,可有效輔助診斷。 劉力瑋說,在治療方面首先是電燒手術,通過心導管技術在心臟內定位並消除異常電信號;其次,是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幫助患者維持正常心律。此外,需要使用抗凝血劑防止血栓形成,降低中風風險。

Read More

初期症狀不明顯 4至7成民眾 不自覺有3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3高慢性病占10大死因的一半。但據調查顯示,有4~7成民眾不自覺3高異常。國健署提醒,3高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民眾可多加利用免費成人健檢,定期健檢,追蹤紅字,逆轉「3高」。 依據衛福部111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顯示,三高慢性病共奪走6萬9400人生命;且健保署111年醫療費用支出最高的前10大疾病,第1名為腎臟疾病,第3、4、6、7名分別為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都與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有關。 由於三高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民眾不易察覺自身健康可能已面臨沉默的危害。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資料顯示,20歲以上國人三高自知率為高血壓68%、高血糖66%、高血脂23%,約4~7成民眾不知道自己的三高數值已有異常。 國健署提供年滿40~64歲民眾每3年1次免費成人健檢服務;65歲以上民眾則為每年1次(原住民提前至55歲;小兒麻痺患者提前至35歲)。依調查資料顯示,約6成民眾定期參加健康檢查,往年大約都在190萬~200萬人之間,COVID-19疫情期間略減到180萬人,但在去年大幅回升達近220萬人、創歷史新高。 國健署建議,民眾可將健康檢查結果輸入「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推估未來10年罹患冠心病、高血壓、腦中風、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高、中、低風險,給予後續追蹤建議;中、高風險者並應及早尋求專業醫事人員協助,透過改善不良健康習慣來預防慢性病。

Read More

視力變差 揪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醫師林暄婕提醒,糖尿病人應定期接受眼底檢查,減少併發症。(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一名45歲男性業務員常聚餐應酬,近日騎車看路標越感吃力,甚至馬路上的線條看起來也扭曲變形。就診發現眼底出血,懷疑是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及黃斑部水腫,檢驗發現病患的糖化血色素達13.1,是正常標準值的2倍多;且血壓及血脂也出現異常數值。經用藥治療並控制三高,眼科方面則使用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生長因子藥物治療,三高數據及視力逐漸進步,也能恢復正常工作。 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眼科部醫師林暄婕說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最常見之視網膜血管疾病。糖尿病人因長期血糖控制不良,血管很容易產生各式併發症,視網膜病變就是其中之一,主要侵犯視網膜微血管產生小出血點、脂肪性滲出物、微血管瘤、甚至新生血管等。病程前期不一定會有症狀,但當發生玻璃體出血或牽引性視網膜剝離時,則會造成嚴重視力受損。此外,不健全的視網膜血管會產生滲漏,導致黃斑部水腫,也會造成視力模糊或扭曲。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是工作年齡人口(壯年、尚未退休的族群)常見的失明原因。 林暄婕指出,針對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以接受雷射治療,使視網膜出現的不正常血管萎縮。若發生嚴重出血或視網膜剝離則需接受玻璃體切除手術。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為玻璃體內藥物注射,包括抗血管生長因子或類固醇等,健保均有條件式給付,若符合相關條文規定可提出申請。 林暄婕提醒,由於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沒有特殊症狀,建議病人定期接受眼底檢查,並依照檢查結果安排後續追蹤時程。

Read More

顏面神經麻痺 3成會有後遺症

中醫師邱雅琳說,顏面神經麻痺剛發病先別作臉部按摩,以免加重水腫;多注意睡眠品質和休息,有助於神經修復。(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顏面神經麻痺患者發病當下大多會立刻聯想到「是不是中風了?」中醫師說,若顏面神經麻痺屬腦血管病變所引起,可能伴隨肢體無力、頭暈等相關症狀,建議患者在發病後盡速就醫到神經內科門診進行評估。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邱雅琳指出,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到中醫門診常會問醫師「為什麼我會這樣」、「大概多久會好」、「以後會不會復發」等,有些積極的患者在治療後還會再問一句「除了吃藥、針灸,我平常還能夠做什麼」?約有70%的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屬「貝爾氏麻痺」,可能的致病機轉包括神經在管腔內發炎、水腫,導致神經壓迫而影響傳導;血管因溫差變化大或其他因素發生痙攣,導致局部缺血,也可能進一步影響神經傳導。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帶狀皰疹感染、腫瘤壓迫、腦血管病變。 她說,約有85%的貝爾氏麻痺患者會在發病後3週開始復原,症狀較輕的患者可在3個月內自行恢復。但也有30%的患者會留下後遺症,如肌肉萎縮、僵硬,或是不自主抽動等。發病後1週的神經狀態是決定預後的關鍵,此時治療目標為減輕神經壓迫所造成的損傷,中醫也會開立清熱利濕等藥物及顏面針灸以緩解神經水腫.建議在發病後1個月內積極治療,每週進行2~3次針灸,爭取修復時間。 邱雅琳說,根據統計,顏面神經麻痺在10年內復發的機率是7%,左右側不一定,因此患者在恢復後也要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均衡飲食,以及注意壓力調適。關於顏面神經麻痺的自我保健,在急性期因神經尚處於發炎狀態,不適合臉部按摩,以免加重水腫;剛發病的患者要注意睡眠品質和休息,良好的睡眠有助於神經修復。過了急性期後才可作臉部按摩,練習做出誇張表情如皺眉、睜眼、嘟嘴、咧嘴等表情肌主動收縮的動作。

Read More

浮潛遭海膽刺傷 釀蜂窩組織炎

本報綜合報導 有民眾日前前往小琉球浮潛遭海膽刺傷,1週後傷口演變為蜂窩性組織炎,持續服藥1個多月。南投縣黃姓婦人則發現家中洗衣機底下有不明動靜,家人用工具撈出1條龜殼花咬傷婦人右腳踝,經及時注射抗蛇毒血清住院觀察後出院。 張姓民眾母親節假期在小琉球一處被礁岩包圍起來海域浮潛時遭海膽刺傷,伸出水面看手已插入10幾根海膽刺,立刻前往琉球鄉衛生所就醫。護理師當下將刺用斷並說明多泡熱水代謝掉即可,回去1週後黑刺逐漸代謝掉,手指卻腫起無法彎曲,經就醫判定為蜂窩性組織炎,必須持續至感染科回診,至今已持續用藥1個多月。 琉球衛生所護理人員表示,海膽刺傷在小琉球旅遊旺季很常見,端午連假1天就有約10個求診案例。對傷口輕微者會先消毒、作衛教,提醒患者回去泡溫水破壞蛋白質,讓人體自行吸收,後續觀察傷口是否有紅腫;嚴重者則打破傷風並予以抗生素。 屏東縣衛生局表示,民眾海邊玩耍時遇珊瑚、海膽刺傷,可用42~45℃溫水浸泡30~90分鐘,緩解中毒導致疼痛症狀,若傷口未改善需儘速就醫。 另外,家住名間鄉的60歲黃姓婦人,日前發現家中洗衣機底下有不明動靜,家人用工具往洗衣機底部撈,不料撈出1條龜殼花咬傷婦人右腳踝,家人趕緊叫救護車將她送衛福部南投醫院,當下也拍蛇的影片供醫護參考,醫師觀察外觀特徵研判應是龜殼花,注射抗蛇毒血清後明顯消腫及舒緩疼痛。

Read More

〈中華文薈〉寫作,自我的療癒與 內在的旅程

■彭樹君 在我年輕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次情感的陷落,將我的世界造成天翻地覆的碎裂。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看見的都是廢墟。 當時人生經驗還不足夠,不知如何面對那樣的傷害與傾覆,只覺得自己來到生命的窮途末路,每天晚上睡下去都希望第二天早晨不要醒來。那種灰暗前所未有,往後的人生亦是再也沒有,我在比谷底還深的地方,那感覺像是忽然被推入深淵,也像是被活埋入了土裡。 後來我開始每天早上帶著一本書、一本筆記簿和一支筆,到住家附近的山上散步,然後在山崖邊一棵櫻花樹下讀書,接著靜坐。右邊的相思樹在夏天會開滿一樹的小黃花,左邊的松樹在秋天會掉落松果。眼前面對的是層疊的山巒和無盡的天空,山谷下有一條溪水琤琤瑽瑽地流過,水聲不舍晝夜。 我聆聽著山谷中的流水,也聆聽著自己內在的聲音,如此寂靜的山中彷彿只有我一個人。寂靜其實充滿了聲音,水聲、鳥鳴、蟲唧、風吹過樹梢的沙沙聲,甚至花開的聲音。而映照如此寂靜的,是我安寧的心。在那樣的當下,我總覺得自己透明空曠,無限敞開,與整個存在合一。 於是在靜坐之後,我打開筆記簿,寫下流過我心中的那些吉光片羽,那像是有一個更高的存有在回應我心中的絮語,或者說,像是一個高頻的我和櫻花樹下的我在對話,所以我用第二人稱的「你」來書寫,而「親愛的」可能是我的自我療癒,可能是那更高的存有對我的溫柔回應,也可能是對於或許會閱讀到這段文字的某個人心靈的相契。在那樣的靜心書寫中,我覺得內在被洗滌,自我被釋放,彷彿所有的心事都被傾聽,所有的哀傷都被承接。 我把那裡當成我的秘密基地,感謝它收容我的心情與思緒;我稱每天早晨那段在山上散步靜坐與書寫的時間為鑽石時光,那樣的獨處漸漸治癒了我所有的困頓糾結。當晨光結束,離開我的秘密基地時,我感到的是內在純粹的喜悅與安寧,以及無限的恩寵與平靜。 在每天的鑽石時光寫下的那些小語本來只是自己寫給自己看的,後來會發表純粹是意外。 當時我正開始主編《花編副刊》不久,需要短稿來補版面,因此曾向一位作家朋友邀短短一、兩百或兩、三百字的稿子,但他遲遲未交稿,於是我只好從自己的筆記簿裡挑出字數符合的段落補版。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已經以本名寫了許多小說與散文,並出版了許多本書,所以就臨時取了「朵朵」為筆名。 《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花開暢銷版】 不使用本名,一來是因為不想與以本名所寫的作品混淆了,二來也是那些高頻的文字似乎不是我自己一個人完成的,那種感覺彷彿自己是一架豎琴,上天透過我彈出與清風流水共振的弦音。 那又為什麼是「朵朵」呢?那時只是直覺,就喜歡這兩個疊字。後來才想,「朵」這個字包含了大自然啊!一朵一朵的花,一朵一朵的雲,那就是我每天在寫這些小語時置身的環境,我的心靈渴望存在的地方。 在編輯生涯中,為了應急而補版是常有的事。原以為只是一個短暫的替代,沒想到我的小語刊出之後得到許多共鳴,信件與訊息如雪片般飛來,許多讀者表示自己的心靈被那短短的文字撫慰了,於是那些在山上寫下的心情筆記從此成為專欄。那個專欄正是「朵朵小語」。 朵朵小語就這樣寫了二十五年,到最近這一本《朵朵小語:讓自己豁然開朗的100則提醒》,在四分之一個世紀裡,一共出版了三十集。 很長的一段時間,大約有十七或十八年,朵朵一直是個「隱姓埋名」的狀態,許多和我認識很久的朋友也並不知道朵朵小語的作者是我,「讓作品本身去說話就好」是我認為寫作最好的狀態,不需要作者再出面多說什麼,所以作者保持沉默與隱形就好。也因此在那樣漫長的一段時光裡,朵朵小語沒有作者出面宣傳,沒有任何採訪與活動,而我其實非常喜歡那樣的安靜與純淨。 如此十多年過去,我就這樣一邊寫小說,一邊寫小語,分別以本名和筆名寫下一本又一本的作品。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愈來愈清楚地意識到,彭樹君所寫的小說與散文,朵朵所寫的小語,其實都指向了療癒的主題,像是兩條發源不同而終於匯聚的河流,一起流向心靈的海洋。 於是有一天,我覺得時間到了,不需要再隱藏朵朵的本名。從那時起,有如一個階段的完成,彷彿某種水到渠成,我內心的某個懸念也放下了。 在書寫朵朵小語的這些年當中,我常聽到有人跟我說,朵朵小語帶給他(她)的人生很重要的領悟、撫慰與改變。這樣的回饋總是讓我很感謝,很安慰。原來在我以書寫療癒自己的同時,也鼓舞了其他感同身受的人們。 文字帶來的療癒力量,以及其中的情感共振,那些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默契與共鳴,是創作最動人的部分。 朵朵小語是心靈層次的書寫,是去除了過程與脈絡之後的感悟,至於那些被撞擊碎裂卻也再度完整的生命經驗,它適合寫成小說,在我後來出版的《再愛的人也是別人》和《從今以後一個人住》這兩本短篇小說裡,有好幾篇其實是我自己的故事,我抽取了那些過程的一些片段寫成了它們,情節經過了剪裁與修飾,並不完全符合事實,但那些感悟都是在我心底深刻的發生,也是藉由那樣的回溯與整理,讓我看見自己的生命軌跡,願意對一切釋懷並放下,因此得到心靈的成長。 感謝書寫的作用,就算曾經被埋入土裡,也能在書寫的療癒力量中長出心靈的綠芽,開出生命的花。 * 療癒是安頓身心,自我覺醒的過程。而創作就是一種療癒,一種與自己的對話,需要內在的孤獨與寧靜。在這個過程裡,悲傷得到撫慰,困惑得到回應。於是擴展了內在的領域,展開了心靈的旅程,然後得到了屬於自己的喜悅、自由與平靜。 《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正封 從某個角度來說,人生就是受傷與療傷的過程,而書寫就是自我治癒的途徑。當我們書寫對某個縈繞心頭的事件所帶來的感受時,就是在整理自己的內心,而有些澈悟或洞見,會像是暗夜中的星光,經由文字的呈現而閃爍明亮。換句話說,因為書寫,我們回溯過往的生命經驗,與自己的心靈有了更深刻的連結。 人生是各種回憶的交織,總有一些事情讓人想起來的時候黯然神傷,或是依然耿耿於懷,也可能已走過那些一個人的千山萬水,有些感覺想要整理,有些領悟想要分享,這時,一本筆記簿和一支筆,可以讓我們好好安頓自己。 人生中常有憂悒的時刻,不安的時刻,無人能夠訴說的時刻,幸好我們可以書寫。書寫是與自己的密談。 人生中也常有歡欣的時刻,陶醉的時刻,渴望與人分享的時刻,也幸好我們可以書寫。書寫也是對世界的傾訴。 文字是陪伴,是撫慰,只要有一本筆記簿和一支筆,隨時隨地都可以進入自己的內心,和自己在一起。 文字也是創造,是開拓,只要相信,就可以寫下自己的想望與心願,交給無窮的宇宙去實現。 《朵朵小語:讓自己豁然開朗的100則提醒》正封 是的,書寫是一個人獨自在密室放煙火,那其中的快樂與孤獨,璀璨與寂滅,自己最明白。 我常常覺得深深感謝,慶幸自己是個寫作的人。能以文字作為我的生活與一生的職涯,這是生命中無可取代的恩寵。 似乎是一種與生俱來,我從小就喜歡文字,第一次自己一人讀一本書的感覺,大概就像發現了另一個星球一樣,開啟了對全新世界的認知。十歲時我寫下了生平第一篇自己創作的故事,於是我也有了自己創造的星球,從此我的喜怒哀樂都在其中。 文字不但是個人觀看世界的方式,也是自我表達與梳理內心的途徑。在寫作這條道路上已經踽踽獨行大半生,有時我會想,若是把文字從我的生命中抽走,不知還剩下什麼? 許多次,文字將我從危難中拯救;也有許多次,書寫幫助我在分崩離析中安頓自我。感謝有文字作為人生的陪伴,我真切地感到文字的力量,無論經歷過什麼,只要有文字可以依靠,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對我來說,寫作是一種獨處,一種自我陪伴,一種愛自己的方式。文字是我的知心密友,寫作的當下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即是最美的報酬。 寫作也是一種自我療癒的過程,一種讓心靈得到自由的途徑。因為寫作,我清理心底的藤蔓,為自己的生命發言,記錄個人思緒的軌跡,而且發現內在世界的無邊無盡。 終究,寫作是一種修行,是內在無限的旅程,提醒我不斷回到自己的內心。   彭樹君簡介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二十三歲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薔薇歲月》,迄今出版六十餘本書,包括短篇小說集、小小說集、散文集、筆記書、電影小說、電視小說、人物採訪集。 並以「朵朵」為筆名,出版《朵朵小語》系列。 寫作的養分來自於閱讀、音樂、電影、旅行、蒔花弄草、觀察人生百態,以及苦甜交織的生命本身。 曾經主編副刊文學版面二十餘年,目前專事寫作,最新出版的作品為散文集《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與《朵朵小語:讓自己豁然開朗的100則提醒》。

Read More

興大發現神經性疾病治療新方向

興大生化所副教授胡念仁(右)與博士候選人江冠賢(左)解析細菌鉀離子通道蛋白結構,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鉀離子是細菌用來應對環境中滲透壓變化的關鍵電解質;細菌透過控制鉀離子通道蛋白的開啟和關閉,調節細胞內的鉀離子濃度,適應不同的滲透壓環境。中興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副教授胡念仁及其團隊,與中研院士蔡明道合作,使用最新的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Cryo-EM),解析細菌鉀離子通道蛋白KtrAB在開啟和關閉狀態時的高解析度結構,提供人類神經性疾病的治療新方向。研究結果5月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這項研究解析出枯草桿菌KtrAB通道蛋白結合ATP或是ADP的兩種分子結構,清楚揭示KtrAB如何被三磷酸腺苷(ATP)激活而開啟,又如何被雙磷酸腺苷(ADP)抑制而關閉的分子機制。研究清楚解析出鈉離子在ATP-KtrAB蛋白的結合位置,證實鈉離子會與ATP協助KtrAB通道的開啟。 鈉離子活化鉀離子通道有其重要的生理意義,細菌細胞內過高的鈉離子濃度對細胞有毒性,需要鉀離子進入細胞來減輕這種毒性。KtrAB對細菌的存活很重要,細菌KtrAB的結構為開發新型抗生素提供了重要的結構資訊。 基於該高解析度的蛋白結構,科學家可以使用生物資訊學和人工智能篩選可能與KtrAB通道蛋白結合的抑制分子,阻止細菌運輸鉀離子導致細菌死亡,有助於設計新型抗生素對抗細菌感染。這項研究提供鈉離子在激活鉀離子通道方面的作用機制,對了解人類神經細胞中的類似鉀離子通道蛋白(Na+-activated K+ channel,KNa)有重要意義,並可能對治療因KNa功能不正常所引起的癲癇、腦中風和創傷性腦損傷等神經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Read More

7月起 2千家診所發放免費新冠快篩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表示,國內進入第6波Omicron變異株流行期,預估8、9月將達高峰。為有效運用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繼5月6日起在4500餘家藥局免費提供800萬劑快篩;預計7月起再透過約2千家診所發送300萬劑,總預算420萬元。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為保障就醫民眾健康,透過委託採購案在醫療院所設置免費發送點,7月起免費快篩改由2000家診所發放, 曾淑慧說明,採購方案履約項目包含,廠商至少完成300萬劑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分配至醫療院所發送,並督導醫療院所不得販售、僅能無償提供給民眾,配送點至少達約800點。總預算金額為420萬元,預計最快下週完成決標程序。 至於快篩試劑效期,曾淑慧說,有效期限為年底或明年1月,供民眾在就醫、接種疫苗等醫療照護時,如有症狀能即時分辨是否為COVID-19感染。

Read More

首批進口輸液10萬袋到港 永豐化學年底前難復產

衛福部次長林靜宜、食藥署長吳秀梅指出,永豐化學預估年底前都無法完成改善而恢复生產輸液,將協調其他業者增產及專案進口。(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緊急專案進口首批輸液12日有10萬袋到港。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指出,8月會再請國內合格廠商提供成本等相關資料,進一步由健保署的共擬會議討論是不是需要調整給付價錢。 林靜儀宣布,首批10萬袋來自馬來西亞專案進口的生理食鹽水,由長榮海運長旭輪運輸,晚間抵達台北港;第2批21萬6千萬袋輸液則從越南進口,將由長旭輪下一航次載送,預定15日晚間抵達台灣,未來只要有輸液上船就會對外公布。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這些輸液之生產廠商都符合PIC/S GMP標準。 林靜儀指出,永豐化學停產後,台灣地區每月輸液短缺約150萬袋。吳秀梅表示,已協調6家國內藥廠投入增加產能,並有7家廠商協助辦理專案輸入,進口數量會隨國內產能提升滾動式調整,確保醫療院所的使用量都足夠。 林靜儀表示,未來也會與國內合格廠商討論是否要加開輸液生產線,8月份會再請國內合格廠商提供成本等相關資料,進一步由健保署的共擬會議討論是不是需要調整給付價錢。 吳秀梅表示,永豐化學檢查不合格項目達63項,目前業者提的改善報告還不夠,在恢復生產前,食藥署一定會去複查,看真正執行的情形,包括軟體、硬體、人員訓練和操作等,預估到今年底前恐怕都沒有辦法完成改善而恢復生產。 吳秀梅表示,第一批專案輸入注射用生理食鹽水抵達,及國內合格廠商增產,本週將陸續分配至所需醫療機構,食藥署將持續調度藥品供應;並呼籲醫療機構,各類大型輸注液藥品切勿大量或重複訂購、避免浪費及使用於非臨床必要的用途。食藥署「西藥供應資訊平台」統計至11日,計有296間醫院及診所通報,共媒合544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