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夏季雨季來臨,在又悶又熱的氣候,民眾常會午後出現頭暈、身體沉重、疲倦無力感、排便軟黏、咽喉痰多痰梗、婦女白帶多的症狀,甚至出現下肢水腫、關節容易痠痛或皮膚搔癢的症狀發生。中醫認為要解決濕熱引發的不適,可以穴位按摩和注意飲食來加以改善。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俞生說,夏季雨季濕熱來臨,由於外在濕度高,導致身體內的濕熱之氣難以從毛細孔排出,再加上氣候炎熱多飲用冰飲及開冷氣機,加重了濕熱從而影響人體。
冰飲會讓脾胃代謝變慢,影響胃腸道內吸收的水分調節,並且低溫環境也讓毛細孔因熱脹冷縮更加閉阻,導致影響皮膚呼吸排熱排水氣,讓皮下產生慢性發炎的狀況,便容易發生身體不適的症狀。
他表示,在中醫論點上,體內濕氣大多進食而來,而濕性如同水,容易下肢關節引發關節炎,建議民眾在飲食上要減少冰品或退冰至接近常溫來進食。
有皮膚搔癢症狀的狀況則要減少芒果、五辛、咖哩、堅果類等食物;若是有頭暈身體沉重的人可藉由利濕食物來減輕,如四神湯(茯苓、薏仁、芡實、蓮子)、玉米鬚茶、苦瓜、薏仁、綠豆、洋蔥等食物能幫助症狀緩解,尤其四神湯還可緩解夏日食慾不佳的症狀。
同時,也須減少進食後容易讓濕氣殘留不易排出的食物,如西瓜、水梨、牛蒡、牛奶、啤酒、油炸食物等。
他說,最快緩解濕熱引發的方式是按摩頸後側的「風池穴」,其位於正坐略低頭,取耳後乳突突起後,髮際之上一寸(約大拇指指甲寬度),頸大肌外側,凹陷處是穴,按壓時會有痠感。在此穴位塗上點油膏或精油,由上往下刮痧,力道不可太大,如此可以快速緩解頭暈不適感,面對夏季容易產生的中暑,可以透過刮痧頸部及後背快速緩解不適感。
刮痧頻率一週可1-2次,間隔約3-4日,刮痧後要立即飲用常溫水,也能透過頸背部位,塗抹薄荷油來打開毛細孔緩解濕熱積留皮下。
李俞生提醒,夏季氣候濕熱,民眾常待在有空調室內,然而空調系統運作,不但降低溫度也降低濕度,應隨時留意補充水分;飲食上宜清淡,避免過多冰冷飲料和食物,以免傷脾胃。透過飲食、作息等調理,輕鬆健康地度過充滿活力的夏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