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Monthly Archives: 6 月 2024

環保局攜手安平賣場設包材回收站

南市環保局與家樂福安平店合作,推出「包材回收站」,專收閒置且完整的紙箱等,供有需要民眾取用。(環保局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網路購物盛行,但卻產生大量一次性包裝材料,為減少一次性包材,南市環保局與家樂福安平店合作,推出「包材回收站」,專收閒置且完整的紙箱及各類緩衝材料如水果網套、氣泡紙等,供有需要民眾取用,減少對環境造成負擔。 家樂福安平店不僅提供全國首座「集過來智慧回收島」場地,更與環保局合辦多項回收活動,如回收折價換好物、女性內衣回收等;此次除設置包材回收站,更與「配客嘉」合作推出循環包材供民眾選擇。 環保局說,即日起至十一月底,於生鮮雜貨外送平台APP「家速配」網購安平店的生鮮雜貨時,未購買塑膠袋且在地址欄位備註「使用循環袋」的消費者,每月將有一百名幸運兒可享以循環袋出貨的服務。 使用後二週內於配客嘉LINE官方帳號點選「我要歸還」,即可領取配客嘉優惠券,如至家樂福安平店配客嘉歸還箱歸還,可再獲得一次家樂福禮券抽獎資格,中獎資訊將於十二月十一日公布於環保局臉書粉絲專頁,每人中獎次數以一次為限。 市長黃偉哲呼籲,請民眾優先選擇具有網購包裝減量標誌的平台進行消費或勾選「使用循環包裝出貨」,共同朝源頭減量、循環使用邁進,為環境盡份心力。

Read More

〈中華旅遊〉澎湖奎壁山摩西分海 嘆為觀止

澎湖大菓柱狀玄武岩。 (中華旅行社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中華旅行社大雪山森林黃金隧道二日、澎湖三日等夏季遊程將陸續出團。報名專線:二二六九四六一、二二九四五八九。中華旅行社LINE ID為0975316512。 大雪山森林黃金隧道二日遊,七月十三日出團。第一天直奔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當地海拔兩千多公尺,隨海拔高度由低至高可賞原始林、神木、天池、雲海等自然景觀。由天池往神木方向前行,沿途經過鐵杉、華山松、台灣杜鵑等針闊葉混合林,可造訪樹齡一千四百年的紅檜雪山神木。夜宿泰安湯悅溫泉會館,晚餐安排會館內每桌五千元桌席。第二天在飯店品嘗自助早餐,安排參觀黃金隧道。隧道建於日據時期,又稱白沙屯隧道群。中午安排每桌四千元的桌席。 澎湖三日遊,八月二十三日出團。第一天到布袋港搭船前往澎湖。抵達後參觀星光海洋牧場,這裡是澎湖最大養殖區,海面上整片牡蠣田及箱網田,非常壯觀。現場備有釣竿及釣餌,遊客可享受垂釣樂趣。返回平台還可用炭火鮮烤牡蠣,品嘗海鮮粥。續訪奎壁山摩西分海奇景,此行程需配合當天潮汐時間。奎壁山海域退潮時會露出一條海底步道,彷彿摩西分紅海般,令人嘆為觀止。第二天走訪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展開七美之旅。依序安排東吉嶼登島、西吉嶼藍洞巡航、東西嶼坪巡航、七美嶼登島、參觀雙心石滬美景,逛澎湖昇恆昌免稅店。第三天回馬公市區觀光,天后宮、四眼井、中央老街、眷村文化園區、潘安邦故居、張雨生紀念館、通樑古榕樹、跨海大橋、大義宮、螃蟹博物館、二崁聚落等,都是必逛景點。

Read More

大內宣導小黃公車 鼓勵長輩出遊

大內區公所到二溪社區宣導小黃公車預約搭乘,鼓勵長輩走出家門,多參與社區活動。 (大內區公所提供) 記者黃文記∕大內報導 為鼓勵偏遠鄰里長者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大內區公所二十五日在二溪社區舉辦福利社區化服務方案暨高齡友善小黃公車社區宣導活動,教導長者預約小黃公車,並由志工陪同長者體驗搭乘,提高出門意願。 大內區長李義隆表示,這項宣導邀請台南市公共運輸處及營運業者台一大車隊來為民眾講解小黃公車的相關規定、預約方式、路線等,鼓勵二溪社區長者、偏遠鄰里長者走出家門,多參與社區活動,同時改善居民交通出行問題。 區公所還安排祥和小隊志工陪同長者體驗搭小黃公車,參與試乘的長者說,預約搭車很方便,以後要多加使用,還要向鄰居推薦;陪同長者搭車的志工表示,小黃公車搭起來舒適,司機的服務也很到位。 大內區衛生所利用機會宣導預防及延緩失能健康議題,如失智、防跌、我的健康餐盤及疫苗施打等保健知識;大內分駐所分享道路安全、預防詐騙等各種重要資訊給長輩;區公所向參加者宣導性別平等、防災儲糧、淹水備證、虛擬健保卡等相關訊息,同時鼓勵二溪里其子瓦地區居民參與社區辦理的活動或課程,以及使用柳營奇美醫院巡迴醫療服務等。 區長李義隆表示,大內區的高齡化指數達百分之二十九,已屬超高齡化,期盼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提高長者走出家門意願、參與活動。

Read More

港迎王環島車隊返抵東隆宮

東港迎王環島千里騎福車隊,二十五日中午平安返抵東隆宮,受到縣長周春米(第二排左五)的熱烈歡迎。(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環島七天的「屏東迎王.千里騎福」車隊凱旋歸來,二十五日平安抵達東港東隆宮,縣長周春米到場熱情迎接,場面相當熱血沸騰;縣府表示,為期一週的十三位在地青年老闆不畏豔陽,不僅完成屏東迎王對王爺的承諾,更將迎王文化帶到全台灣。 縣長周春米表示,為行銷2024屏東迎王文化,大鵬灣產業聯盟集結東港、小琉球與南州十三位青年,以及二十多位大鵬灣觀光產業聯盟成員響應行動,讓大家看到屏東在地、年輕、團結的力量。 周縣長感謝大鵬灣產業聯盟今年延續熱血發起「千里騎福」活動,以單車環島的方式,將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帶到全台灣,同時號召旅外鄉親與學子一起回家,將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世世代代永續傳承。 東港迎王環島千里騎福車隊返抵東港東隆宮,縣長周春米( 右六)特別前往迎接,並邀請大家九月份一起參與迎王平安祭典活動。(記者鄭伯勝攝) 縣府表示,屏東王船文化館將於今年底落成;為提高學術討論量能,將在九月十三日至十五日首度舉辦「屏東迎王國際論壇」,邀請國內外研究王船及王爺信仰相關學者齊聚一堂,彰顯文化價值。 此外,九月十四日晚間在東隆宮前廣場,也邀請優人神鼓演出「金剛心」,優人神鼓將與地方藝陣合作,為觀眾呈現出一場融合現代與傳統的精彩演出,屆時歡迎大家一起來屏東,參與這三年一科的大活動。

Read More

管樂藝術季精彩 31團接力演出

二0二四台南管樂藝術季「管樂開麥拉」開跑。(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今年適逢台南市管樂團成立二十週年,邁入第九年的台南管樂藝術季從五月中旬開跑,開幕音樂會暨二十週年音樂會將於六月三十日在新化演藝廳舉行,七、八月暑假每週六、日將安排三十多場精彩節目輪番上演,歡迎民眾到新化欣賞音樂,走訪附近景點,品嘗在地美食,感受人文魅力。 市府文化局表示,今年管樂藝術季以「管樂開麥拉」為主題,邀請民眾跟著演出團隊一起探索曾經在影視中出現、耳熟能詳的經典配樂,發掘管樂音樂的多元表現形式。今年管樂季共有三十一個團隊參與,共計演出三十三場。 二0二四台南管樂藝術季「管樂開麥拉」開跑,安排三十多場精彩表演。(記者黃文記攝) 演出團隊分別來自台南、高雄、嘉義、台中、南投、台東、台北、新北、新竹、香港等地,將帶來與眾不同的選曲及不同風格的音樂表演。演出共分為兩大主題活動、開幕音樂會及閉幕音樂劇,五至六月「台南校園樂潮」,以台南市學校團隊為主;七至八月則以「國際響樂之旅」,邀請來自各地的團隊帶來精采演出。 今年適逢台南市管樂團成立二十週年,是樂團重要的里程碑,將以「傳承」為主題,邀請重量級指揮家郭聯昌老師、台南市管樂團指揮黃耀德、呂守仁、吳正哲以及新生代指揮家林耿賢、鄭人豪,由六位指揮親自挑選經典管樂曲目,以精湛樂技為觀眾帶來精彩演出,代表管樂世代的傳承精神,同時作為二0二四台南管樂藝術季的開場演出,為活動揭開序幕。

Read More

新北鹿角溪溼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 獲環境部評選全國特優

新北市樹林「鹿角溪溼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再度榮獲環境部「全國特優級水巡守隊」殊榮。 (新北環保局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環境部一一二年度「全國優良水環境巡守隊」評選,新北市樹林「鹿角溪溼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再度榮獲「全國特優級水巡守隊」殊榮;環保局表示,鹿角溪溼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常年結合各類生態專家、課程、學校老師,進行溼地水質監測、生態觀察紀錄、清理溼地垃圾、溼地保護教育,並於去年底加入國際溼地網絡,與全球各地的溼地教育中心合作交流,積極推廣溼地保護理念,巡守隊再度獲得環境部肯定是實至名歸。 環保局表示,新北市大漢溪兩側有一連串的人工溼地,利用水流、土壤、植物與微生物之間的交互作用來淨化過濾水質,具有涵養水源、調節緩衝急降雨等功能。位於大漢溪與其支流鹿角溪匯合處的「鹿角溪人工溼地」約有十六公頃,其前身為垃圾掩埋場,經巿府高灘處闢建為人工溼地,利用水生植物及自然淨化工法,建構成處理樹林地區生活污水的仿自然污水自淨系統,並成為在地生物的良好的棲地。 新北市樹林「鹿角溪溼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隊員出席第一屆溼地國際網絡亞洲及大洋洲會員大會。 (新北環保局提供) 鹿角溪溼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隊長胡秀芳表示,透過持續性的CEPA活動(傳播、教育、參與及意識推廣計畫),帶著隊員共同親近溼地、認識溼地,培養觀察自然、監測環境和解說溼地生態的能力,一同關懷家鄉環境接觸解環境議題。 水環境巡守隊在去年加入國際溼地網絡WLI後,於本月十五至廿三日帶領巡守隊員前進斯里蘭卡可倫坡,參加第一屆溼地國際網絡亞洲及大洋洲會員大會,與世界各國溼地教育中心的伙伴進行經驗交流合作、共同推動國際化的溼地環境教育。 新北市樹林「鹿角溪溼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再度榮獲環境部「全國特優級水巡守隊」殊榮。 (新北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表示,在樹林國小任教的胡秀芳一直致力於環境教育的推廣,先是籌組了「鹿角溪人工溼地課程發展工作坊」,後續為觀察紀錄溼地生態及保護溼地環境,組成了「鹿角溪溼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將鹿角溪人工溼地作為小朋友戶外學習場所。該巡守隊在維護水環境工作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透過巡檢水體、水質檢測、水域清潔及水環境教育等工作,共同守護家鄉溪流河川。

Read More

暑假走訪廟宇 變身小小工藝師

讓親子共同領略宮廟博物館內的工藝之美,文資處規劃「成為小小工藝師」學習單,讓親子放暑假、玩工藝。(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市府文化局推動「宮廟博物館」計畫,協助台南市廟宇推展自身文化瑰寶。暑假將屆,文資處二十五日於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舉辦「成為小小工藝師」廟宇工藝學習單發表會,希望親子可以在暑假走訪廟宇,欣賞工藝之美,並動手挑戰,活動寓教於樂,希望親子一起Fun暑假、玩工藝! 文資處發行《成為小小工藝師》,是款以十四間宮廟博物館示範廟宇為基礎,將廟中的工藝特色,轉化為適合國小中年級以上小朋友使用的學習單。每個單元包含一種可自行操作的體驗活動,只要準備好隨手可得的材料,即可開始挑戰蘊含不同傳統工藝特色的手作遊戲。 讓親子共同領略宮廟博物館內的工藝之美,文資處規劃「成為小小工藝師」學習單,讓親子放暑假、玩工藝。(記者林雪娟攝) 如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即以府城彩繪藝師蔡草如所作的彩繪瓷磚為藍圖,由文化局副局長林韋旭和廟方代表一起完成拼貼,象徵「成為小小工藝師」學習單正式發行。 鼓勵親子暑假出遊走訪廟宇,文資處於十四間宮廟博物館,放置相應單元的紙本學習單,提供民眾免費索取,數量有限,學習單也會以PDF格式放在雲端供民眾免費下載使用,希望落實「宮廟就是傳統工藝博物館」願景,將傳統工藝推廣給更多民眾認識。

Read More

台新青少年志工菁英獎 宜13生獲表揚

羅商陳誼臻和蘭女鄭伶巧拿下全國菁英獎。(記者張正量攝)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二十五日在縣府會議室,由縣長林姿妙表揚十三位獲第二十四屆「台新青少年志工菁英獎」的學生及兩所獲「服務教育楷模獎」的學校,主辦單位希望藉由這場表揚活動,能喚起更多青少年對志願服務的重視及響應,共同實踐志工精神。 羅商陳誼臻同學(右)和蘭女鄭伶巧同學拿下全國菁英獎。(記者張正量攝) 今年台新青少年志工菁英獎,蘭陽女中周瑀沁等十位同學獲「奉獻獎」。拿下全國菁英獎的羅東高商陳誼臻和蘭陽女中鄭伶巧,陳誼臻接受表揚時以歌仔戲方式唱出自己成長的心境和從事志工後人生的成長;鄭伶巧來自新住民家庭,分享自己在當任志工後如何在歌仔戲團擔任團長,並運用越南語在移民署協助翻譯並宣傳新住民相關活動。蘭陽女中和羅東高商則獲「服務教育楷模獎」。 林姿妙表示,透過這次活動分享及表揚優秀青少年志工熱血服務事蹟,鼓勵同學再接再勵,期許每個人都是善的起點,凝聚彼此,串連合作,為社會注入更多溫暖進步的良善力量。

Read More

裕文非營利幼兒園 7/3抽籤

台南市長黃偉哲二十五日在教育局長鄭新輝等人陪同下,前往全人裕文非營利幼兒園視察。(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南市向中央爭取經費補助,設立非營利及公立幼兒園。一一三學年度有三所專設、五所公立、全人裕文非營利幼兒園等九所幼兒園落成啟用。其中全人裕文非營利幼兒園將招收二至五歲幼兒共十三班。二十七、二十八日登記,七月三日抽籤。 台南市長黃偉哲二十五日在教育局長鄭新輝等人陪同下,前往全人裕文非營利幼兒園視察。全人裕文非營利幼兒園新建工程耗資約一點六八億元。由劉木賢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升富營造有限公司施作。校園以清水模呈現簡約有機風格,戶外場域保有大自然景緻,結合綜合性、地景式、共融式遊戲場等情境空間。 全人裕文非營利幼兒園,校園為清水模簡約有機風格。(教育局提供) 裕文國小校長陳彥宏表示,新設幼兒園規劃十三個班級,含行政空間、兩間多功能活動室、幼兒遊戲閱讀空間,且明確標出幼兒園舒適空間,教保環境優質,家長可安心將幼兒送來就讀。 黃偉哲指出,南市持續推動公共化教保服務,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補助,興建公共化幼兒園園舍,設立非營利及公立幼兒園,提供平價、優質、近便兼具的教保服務,讓家長安心就業。全人裕文非營利幼兒園將招收南市二至五歲幼兒共十三班,其中兩歲班有三班,為東區家長提供更多元的育兒選擇。

Read More

華山新市站感恩茶會 青銀手作樂

華山新市站感恩茶會,邀請青、銀世代共同製作新市在地特產白蓮霧造型掛飾。(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市報導 華山基金會新市天使站二十五日舉辦建站十六週年感恩茶會,邀請青、銀世代共同製作新市在地特產白蓮霧造型掛飾,讓幼童們了解傳統農藝的過去與智慧,也讓鄉土故事得以傳承。 新市區早年栽種大批白蓮霧樹,隨著時代變遷,一度凋零消跡。十多年前由新市區公所、新市區農會聯手搶救復育,並積極舉辦白蓮霧節,讓傳統農特產業得以留存。 華山新市站十六週年感恩茶會,包含新市區公所、消防分隊、新市分駐所均派員到場,並有郭人權牙醫診所黃彥銘醫師進行牙口衛教諮詢;在蕃茄幼兒園幼童的太鼓秀、阿寶魔術師的川劇變臉開場表演後,新市在地以無毒友善農法,出產香氛清雅的白蓮霧茶的張氏農場張育銘老師,也教導幼童與華山長輩們一起製作新市在地特產白蓮霧造型掛飾,讓幼童們了解傳統農藝的過去與智慧,也讓鄉土故事得以傳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