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損病友自助導尿 盼健保補助

台北慈濟醫院、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北區脊髓損傷醫療重建中心與國紹泌尿科學教育基金會將於6月1日共同舉辦「脊時關懷 有您陪伴」講座暨義診。(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大樹先生(化名)在一場車禍意外中成為頸椎四五節損傷的癱瘓患者。受傷之後,擺脫不了的尿袋成為他的人生惡夢,除了經常性的管路拉扯出血、阻塞、感染外,無法隱藏的尿袋更讓他飽受別人的異樣眼光,因此,他開始學習自我單次導尿。然而拋棄式導尿所需要的耗材費用不貲,對傷後即失業的他造成不小的負擔,直到他得到可以重複性利用導尿管的資源,才成功克服前述困難。 脊髓損傷是常見的意外傷害,發生原因多元,包括先天疾病、後天感染或腫瘤、意外事件造成的損傷等。統計資料指出,台灣脊髓損傷每年約新增4至5千人,累積數目相當可觀。 台北慈濟醫院泌尿專家楊緒棣副院長指出,每個脊髓損傷傷者的受傷程度不一,因此殘餘功能也不一樣,但不管脊髓哪個部位受傷都會影響排尿系統。「排尿需要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體神經共同控制,三套神經都要完整才能正常運作,無論哪裡受傷都會導致排尿系統不協調,使病人尿不出來,進而失禁、感染、高燒,若細菌因此進入血液或腎臟中,更可能面臨洗腎的命運或危及生命。」 導尿是此類傷友的生活所需,楊緒棣說,「學會自助性清潔導尿後,只要帶著一根導尿管並搭配隔夜式導尿,病人幾乎就能正常生活,不再受尿袋限制,因此現在醫療端多鼓勵病人自助導尿,藉此改善留置尿管的不便。」無奈的是,現今健保只給付留置性導尿,未有自助性導尿的醫材給付,使多數傷友仍然面臨經濟壓力及世俗眼光的兩難抉擇中。 為提供脊髓損傷傷者更完善的服務,也讓更多人重視脊髓損傷傷者的就醫照護權益,台北慈濟醫院、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北區脊髓損傷醫療重建中心與國紹泌尿科學教育基金會將於6月1日共同舉辦「脊時關懷 有您陪伴」講座暨義診活動進行衛教講座。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飛地留言 蝴蝶谷

■謝予騰 我們一起,走到利嘉溪的緩流區 將啤酒的回韻 倒進深夜和山的影子裡。 話題像過亮的燈光,掠過水底蝦群的眼睛 此刻,該如何誘導 才能讓咒語 鑲入你的靈魂與情緒? 我們擁有不能被附屬的命運。你知道 就算緊抓著神話 急於盤點將要升起的星星、太陽和月亮 也無法抵達更快的遠方。 所以,多點一壺加了沙士的保力達 讓溪水汩汩地述說,並傾聽我們 努力保有的故事。 緩流區邊,山和水族們都喝醉了 但我不知道,有多少回韻 還停留在你 無力言明的黑夜裡。

Read MoreRead More

公費肺鏈疫苗打氣旺 3天接種2.5萬劑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為善用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疾管署自28日首度短期開放50至64歲民眾免費接種一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短短3天就接種約2.5萬劑,預計6月3日再釋出5萬多劑,用罄即告專案截止。 疾管署依據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今年5月20日專家會議建議,自5月28日起短期開放50至64歲民眾,為1974年(含)以前出生者,公費接種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擴大施打,至公布用罄為止。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自5月28日起擴大施打,撥發2.5萬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短短2天幾乎全數接種完畢,由於各縣市剩下疫苗數量非常少,6月3日將再次配送5萬多劑,按照各縣市50至64歲尚未接種疫苗人口比例分配,預測下週用罄結束專案。 不過,曾淑慧指出,配合原定公費接種對象所需,這次疾管署仍控留1至2萬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備用,如若不足,再規劃是否採購。 疾管署表示,控留PPV23疫苗的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民眾、55到64歲原住民,及後續將擴大的19到64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包含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及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及器官移植者。

Read MoreRead More

頸動脈狹窄 男缺血性腦中風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60多歲的蘇姓老翁患有高血壓多年、有抽菸習慣,日前下午與友人下棋時突然發現一側手、腳無法動彈,也無法清楚說話,緊急送醫檢查才發現罹患缺血性腦中風。經新樓醫院診治發現蘇翁右側內頸動脈嚴重狹窄,透過微創手術放置動脈支架,血流恢復正常,現也在家人支持下努力復健。 台南新樓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曾宣靈表示,腦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中排行第五,而缺血性腦中風占所有腦血管疾病約七成,其中約三成有頸動脈狹窄的問題。而頸動脈是向大腦供應血液的主要血管之一,當這些血管變窄時,就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針對曾出現腦部缺血症狀及有其他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患者,臨床上建議都應進行頸部血管超音波檢查,若檢查顯示有嚴重狹窄,病人應立即接受進一步治療。治療上已放置支架撐開狹窄血管為主流,曾宣靈指出,透過微創手術,從鼠蹊部股動脈穿刺放入導管,沿血管推送至患部放置支架具有傷口小、復原快的優勢,然而目前台灣健保給付的頸動脈支架僅適用於有症狀的頸動脈狹窄大於六成以上或無症狀的頸動脈狹窄大於八成以上。 曾宣靈強調,中風及其併發症是可以通過及時的醫療協助和正確的生活型態調整來減少風險的,包括控制血壓、戒菸、酒、管理血糖、血脂、體重及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等,現醫療技術與支架設計、保護器材的進步,提供更多治療選擇。

Read MoreRead More

重症肌無力 17歲發病2度病危

響應每年6月是世界肌無力症關懷月,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偕病友現身說法,希望藉此喚起大眾對於重症肌無力的重視。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眼睛莫名下垂變成大小眼、吞嚥困難,小心是罕見的「重症肌無力」,早年致死率高達4成,隨著醫藥發展,已降到不到5%,但仍需及早介入治療。 每年6月是世界肌無力症關懷月,歐洲更自去年開始將6月2日定為肌無力關懷日,希望藉此喚起大眾對於重症肌無力的重視,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邀「台灣肌無力治療之父」邱浩彰教授、義大利拿坡里腓特烈二世大學Francesco Sacca教授與台灣肌無力症關懷協會理事長梁采葳與會交流與分享。 梁采葳在17歲時發病,到確診共花了2年時間,歷經眼皮睜不開、無法吞嚥、呼吸困難、兩年內住院7-8次與2次加護病房命危、插管、急救等過程,也曾遭遇朋友背後議論、長期用類固醇導致體重飆升、母親欠債籌錢救命、多段戀情被拋棄等坎坷命運,沮喪到一度想輕生,直到後來接受胸腺瘤切除手術與心靈轉念,才逐漸走出陰霾,並且投身協會志工行列,與病友相互交流與鼓勵。 雙和醫院邱浩彰教授說明,重症肌無力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等疾病相同,都是因為免疫系統不當攻擊正常器官所導致。重症肌無力發病年齡有兩個高峰,20-30歲以女性為主,50歲以上則以男性為主,男女發病比例約1:1.8。在台灣,平均每十萬人有22人罹患重症肌無力,現在領有重大傷病卡者約6千人。 重症肌無力發病初期主要影響眼睛肌肉,9成病友會出現明顯的眼皮下垂、大小眼、複視或視力模糊等「眼肌型」症狀。患者常在早晨起床時肌肉力量正常、活動自如,到了下午或傍晚就斷電,出現肌肉無力的症狀,雖然休息或睡眠後能夠改善,但「充電量」往往不到滿電量的20%,甚至只有5-10%。 而後,約5-8成病友會在2至3年內惡化為「全身型」重症肌無力,出現無力咀嚼、吞嚥困難、口齒不清、聲音沙啞、四肢無力、頸部無力而難以抬頭、走路爬梯困難、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恐導致呼吸衰竭,有致死風險。 國外研究顯示,重症肌無力病友從發病到正確診斷,平均需歷經4.8年、3位醫師的診斷,其中第一次就醫被錯誤診斷的機率高達5成。民眾若莫名出現眼皮下垂、大小眼、複視等眼睛症狀,應盡快諮詢神經科,及早確診與治療。 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表示,目前仍有2成左右的頑固型重症肌無力病友因無法使用傳統免疫藥物或效果不如預期,治療陷入困境。期待未來台灣能加速引進相關的生物製劑,且比照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納入健保給付,幫助重症肌無力病友穩控病況。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因果獨奏 戲偶山

文/葉雨南 圖/盧博瑛 只看戲的人,像從身軀擠出日出或日落。 無戲可演時,每日的夢是唯一擁有的戲,能駕馭角色的或許不是靈魂那本身含蓄的動力,熟背真假劇本也只是向不自我的自我時鐘致敬。我不曾在現場看過戲,舞台劇、布袋戲,世界一直都是往「戲」的斑馬線,立體出一隻變異的斑馬。 我喜歡草原的斑馬,那是牠真正的山,擁有自我的明鏡。動物園裡的斑馬,只是在演出牠鋪陳的草原,縮小或稍微放大版本的。相信輪迴的人呢?下輩子要當斑馬嗎?一隻失去紋路的斑馬,我會想要靠近牠,餵食牠一片落葉、餵食牠滿地的希望。 本草綱目裡的(我相信有一種名稱是陽光的藥草)字跡彷彿每看一個字體內就補滿受過傷確的破洞,是自己的藉口嗎?我的藉口像有戴口罩的當下,布料藉著我的口,嘴裡不同顏色的草皮。未看完的厚重本草綱目,還在夢裡用可擦拭的慰藉,把其中一頁空了下來,我起了身,像憑藉吐納的戲偶、像希望無線的戲偶,在窄小鏡子前,右手臂施力的牙刷巡迴演出形象和必要,不夠沁涼的牙膏是露珠擠下我的口齒,清晰不再有重要,日期讓約束集合,走下樓,桌椅如斑馬的奔馳,開了門,桌椅又靜止,是開始演起了戲嗎?看戲的入口存放在哪裡呢?自由。看戲的出口在猶豫著,山動了意念,登山的人像看戲、爬山的人像演戲。 朋友說:「我昨日去爬山,挺清閒的。」電腦前的我,在瀏覽想要播放的音樂,音樂播放後,我說:「音樂裡就有山了。」朋友接著說:「就爬了爬山、看了看夜景。」我笑笑著回他:「看夜景?你真的有看到夜景?」那常常更換工作的朋友說:「當然有啊!那夜景照片拍起來更好看了。」我搖頭說:「那你知道你不是看夜景你只是看了場戲而已嗎?」朋友睜大眼睛說:「夜景不美嗎?」我播放的歌曲是有小提琴伴奏的,弦為夜默禱?是啊!弦為夜景被人類誤解而持續了三十分鐘的默禱;有時在街上看到穿著布偶的吉祥物,心想:「這就是戲偶山啊!」戲偶慢慢地行動,彷彿山脈或山裡崎嶇小徑,從頭到尾這布偶吉祥物就是一座山,和他拍照的遊客或是路人,失去十字路口剩下登山入口和登山出口,拍完照的當下,留下遺忘的光暈垃圾,或許入睡的夢會把那些垃圾集中,但放在哪裡?我相信是放在月亮的背面。 不看戲的人,卻演起了夢裡的戲,煙火蓋過、施工聲音蓋過;年節的山上和平日的山上,思想不等值的中間,是時空的斷橋。那時我在騎樓看過戴著狼形狀的面具在發傳單,腦海斑馬的意象,回到地理頻道斑馬眼神側向曙光的靜止,冒出一條斜線,扯著未來的故事。創造意境的日落突然來了,不擅長畫畫的我,突然想畫一個圓形,紅色的筆,懂人心,偶但永遠不可能然,演了戲的他,和我一起翻閱本草綱目,不是書本形式的本草綱目,是那些語言或身體的傷痛史。 不下山的人,不願意下山的人,都晚許在雲朵的視網膜,增加雨天時需要的含水量,小時候的我觀察過自己的影子,現在的我被雲朵的影子觀察。 戲看到人了嗎?要夏天了嗎?曾經的夏天,蟬脫下偶然,雖偶永遠不可能然,電影院裡的我,無意識的戒掉了所有光線,大螢幕裡的格列佛巨人,在我戴著浮沉的3D眼鏡重疊著,讓我以為我演過那些清澈或不清澈的龐然。

Read More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車壇好康報〉LINE GO自租遊 福斯Golf入列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歡慶50週年,掀背The Golf於LINE GO自遊租重磅登場,現正提供優惠回饋。6月底前租Golf享第1小時租金最低0元,首次使用LINE GO 租Golf車款即享原廠好禮自由選,數量有限、贈完為止。福斯汽車矢志給予消費者方便且多元的用車選擇、繼跨界休旅T-Cross、及Tiguan上架LINE GO自遊租後,Golf也入列。  

Read More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AUDI推動多元平等共融

左起為Girls in Tech台灣分會會長葉研伶,台灣奧迪行銷處長石田英明及女力藝人曾寶儀。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DEI(多元、平等、共融)已然成為社會趨勢,調查顯示,97.6%的台灣職場人士重視DEI、企業公開支持DEI策略更備受青睞。推廣LLXI,Listen(聆聽)、Learn(學習)、Exchange(交流)、Inclusion(共融) 的多元價值,是Audi的全球策略之一。 5/23台灣奧迪品牌概念店,攜手科技業與演藝界女力代表,舉辦「行動。自主。擁抱DEI」講座,推廣多元共融的重要價值。數據顯示AUDI員工組成、來自10餘個國家、背景,與國內多所大學合作,透過實習生招募計畫,培養跨領域人才。提升女性員工比例、台灣奧迪授權經銷商的女性銷售顧問比例成長至24%,現今台灣福斯集團的女性員工比例近40%,並目標達到50%。打造女性員工專屬培訓課程,協助規劃職涯發展。

Read More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屏東Kia 3S展示中心全新亮相

客戶區利用井字型燈光設計,搭配大量木質建材交錯,打造貼近自然、無壓力感受。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繼4月下旬,全新桃園3S展示中心正式開幕之後,日前Kia攜手南台灣經銷夥伴榮信汽車,於屏東舉行Kia全新升級CI 2.0的3S展示中心開幕剪綵儀式。全新屏東3S展示中心,提供Kia南台灣車主乘用車、商用車等全車系經銷服務! Kia截至今年底,總計將會有共15間全新Kia CI 2.0的展示中心開幕啟用,全面提升全台展示中心服務量能。此外Kia爭取導入星巴克咖啡,提供顧客更優質尊榮的服務體驗。 Kia以「Experience體驗革新」核心理念,持續將現有據點升級,3S展示中心均以全新CI 2.0品牌識別亮相,室內分為兩個區塊,展示區呈現未來感與寧靜感;客戶區利用井字型燈光設計,搭配大量木質建材交錯,無壓力感受。

Read More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Honda Cars士林展示中心開幕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Honda Taiwan於台北士林斥資2.5億,採高規格打造全新據點“Honda Cars Taipei Shilin”共計占地800坪,以各項合乎Honda Taiwan標準的軟硬體設備投入,並結合HCUC原廠認證中古車,提供在地消費者便利、安全、優質的賞車及售後服務。即日起於北投區福國路201號正式開幕。 現場還展示國外新型Honda motocompacto,目前Honda Taiwan正在積極評估導入的相關計畫,相關資訊待時機成熟時,會再對外說明計畫。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