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土地人火安座,市商會理事長宋俊明(左邊扶神尊者)護神明過七星爐入廟。(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建於清康熙年間的總祿境下土地廟經年餘整修,最近竣工,三日舉行盛大的入火安座儀式,慶祝入火安座暨府城四百特製的四百隻招財金龍不到一小時被索取一空。
北區兩家土地公廟在街頭巷尾相望,一為頂土地、另一為下土地,下土地後因忠義路拓寬遷移至目前新址,舊址留一石碑,變成史跡。下土也因年久失修,屋頂漏水,加上廟地下陷,此次發起重修,仍維持十七坪的格局不變,但廟地整個墊高三十餘公分,屋頂也重新抓漏再加防水和裝飾。
原先位於忠義路馬路上的金爐,為減少民眾的疑慮,已搬至下土地舊址的空地上。
為了迎接三日的入火安座大典,二日晚廟方就先進行煮油除穢等先前準備工作,人火安座儀式延請延陵道壇吳政憲道長主持,先請天兵天將和諸路神明護壇,先開光四位門神,參加揭旨匾的貴賓除民政局長姜淋煌之外,尚有北區區長潘寶淑和該廟頗有淵源的台南市商會理事長宋俊明等人。
民政局長姜淋煌率貴賓為總祿境下土地廟揭匾。(記者陳俊文攝)
時辰一到,廟門打開,廟內燃起鞭炮,眾神明由貴賓請托,腳過七星爐,魚貫地進廟安座。
總祿境下土地廟在民國七十二年因忠義路三段開闢道路被迫遷址,當時透過工法將整座廟體抬高移動二十公尺定位後進行整修,再續古廟百年香火。特別的是,鎮殿福德正神(土地公)手持靈芝,而非常見枴杖或如意;而開基神像則是木雕為基底再以泥塑製成,是近代透過x光機才解開的百年之謎。
下土地的鎮殿泥塑伯公仔也有三百年歷史。(記者陳俊文攝)
台南市自古就有「街頭街尾土地公」、「求官上土地、求財下土地」之鄉俚,指的是就是「兩位伯公仔面對面」的頂、下土地廟。該廟歷史可追溯至明永曆年間,最早是先民來台在禾寮港搭建簡易茅屋供奉福德正神,之後於康熙年間由總爺街軍民集資建廟,名為「總爺街福德祠」,故裡面鎮殿的伯公仔少說也有三百年歷史,算來也台南市最古老的幾位福德正神之一。
廟方總幹事藍啟元表示,該廟預計於馬年再行建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