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民航機場旅客量今年回升前七月增加33%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統計,我民航機場旅客量今年穩定回升,前七個月旅客量比去(112)年同期增幅超過三成。 據統計,前七月我民航機場旅客量為3723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33.06%,其中七月份達到572萬人次今年以來單月高峰,年增14.42%。 按航線比較,前七月國際航線旅客量佔2782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幅達四成(+41.39%),國內航線633萬人次但比去年同期減少近百分之五(-4.85%),兩岸航線299萬人次較去年激增86.89%,但與往年全年一千萬人次旅客量水準似已回不去了。

Read More

陽明海運致力發展數位創新應用推動全員數位轉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致力發展數位創新應用,透過多元賦能計畫推動全員數位轉型,今年由陽明海運同仁組隊參與由交通部航港局舉辦之第四屆「航港大數據創意應用競賽」,以「綠色航運、永續港區」作品榮獲該獎項社會組第一名,競賽成果於昨(28)日辦理成果發表會,並由陽明海運曹德溪副總經理及創作團隊一起受獎。(見圖,陽明提供) 陽明海運本次參賽團隊整合港區污染監測與AIS船舶即時資訊等多種數據,導入OpenAI功能,讓使用者透過對話方式進行資料查詢與分析比較,並結合隨機森林回歸模型,以Power BI視覺化方式呈現港區碳排放趨勢的預測結果;此項創新可為港務管理單位在制定減碳與空污政策方面提供關鍵數據支持,有助於推動台灣港口邁向更環保永續的未來。「航港大數據創意應用競賽」自2021年開辦以來,陽明海運每年均組隊參與,利用該賽事平台提供之資料庫,研發設計具開創性之數據分析及應用方式,提供業界深入的分析結果,歷屆競賽均獲評審委員肯定並取得社會組前三名及佳作之佳績。 陽明指出,該公司應用數位科技,以服務客戶為導向,持續推出創新數位化服務。陽明基隆櫃場今(2024)年六月導入冷櫃IOT監控機制,利用藍牙無線技術,將冷凍櫃的資訊即時傳輸到櫃場辦公室,藉由遠端即時監控來減少巡櫃人力並提升場域安全,並將於九月導入車牌櫃號辨識及櫃況錄影系統,利用影像辨識與錄影作業,減少車輛在櫃場閘道的停留時間,後續將結合電子EIR服務來提升櫃場整體作業效率與數位化程度。同時陽明海運也積極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在陽明基隆櫃場與國內第三方業者及相關單位共同推動進口提貨快捷通服務,讓進口貨主從船公司領取小提單,櫃場銷艙到落地追蹤都能線上辦理,貨櫃車司機可利用行動裝置上的QR CODE進行貨物提領,透過作業流程的簡化來提升進口作業的便利性與安全性。 陽明海運利用數位化輔助工具研發並精進各項e化服務,不僅優化作業流程,確保客戶享有快速與便利的服務體驗,同時也大幅降低了傳統作業所需大量人力以及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提升集團競爭力以因應產業變化,航向永續經營的未來。

Read More

航港局助海大開設IGF CODE課程加速國籍航商綠色轉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助海大開設IGF CODE課程通過國際認證,加速國籍航商綠色轉型。 因應IMO規範及2050淨零排放政策,航商陸續訂購LNG或甲醇等雙燃料船,航港局積極協調我國船員訓練機構開設雙燃料船船員所需「國際船舶使用氣體或其他低閃點燃料安全章程(IGF Code)」培訓課程。自本(八)月五日開課後,一個月內IGF Code基本訓練課程培訓人數已達120人,且後續航商仍有派訓需求,航港局將持續督促我國船員訓練機構開班訓練,以完備船員於雙燃料船服務所需技能。 航港局表示,今(2024)年為我國首次開設IGF Code基本訓練課程,前置作業相當費時,包含研析STCW公約規範、參考Model course、草擬開課計畫、補助訓練設備、培育我國種子師資、取得締約國認可及媒合航商訓練需求等。經航港局與我國船員訓練機構數次溝通與持續努力,本月促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率先培訓出雙燃料船船員,獲長榮、陽明及裕民等雙燃料船航商認同且積極包班派訓。對此,航港局亦向海大及航商表達感謝之意,願意共同為保護地球及永續環境盡一份心力。 航港局說明指出,IGF Code基本訓練量能已起步,目前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也正積極籌備開課中,未來開課後,將有助於南部船員就近上課。此外,航港局也會賡續協助我國船員訓練機構開設IGF Code進階訓練課程,以全面補足航商培育我國雙燃料船船員需求。IGF Code基本訓練上課天數三天,每班開課人數為20人,目前開課頻率約每週一至二次,航港局呼籲有意願參加IGF Code基本訓練課程的船員,儘早完成訓練,相關開課訊息可向海大洽詢(02-2462-2192 分機3033或3050)。 附圖為海大IGF Code基本訓練上課情形。(航港局提供)

Read More

黃正弘接任台船董事長提五大挑戰制定解決方針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昨(廿八)日召開董事會通過新任董事長由國立成功大學講座教授黃正弘接任,並與鄭文隆前董事長交接,同時提出針對五大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制定相應的處理策略與解決方針。(圖右及左,台船提供) 台船指出,在這個充滿機會的時代,該公司堅信,唯有團結一致、激發創新與合作的精神,方能在未來的挑戰中勝出。台船公司針對五大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制定了相應的處理策略與解決方針說明如下: 1. 全球經濟挑戰與供應鏈管理-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單一供應鏈已成為工程準時完工的潛在威脅。台船計劃加強與多元供應商的合作,以降低對單一商源的依賴,並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彈性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此外,針對主要裝備及原物料價格波動,公司將採取長期合約策略,並加強國際市場的開拓與戰略合作,以實現市場多元化。 2. 技術與產品創新-台船將持續加大對環保型燃料或雙燃料貨櫃輪與節能型船舶的研發投入,以迎合全球航運業的綠色發展需求。同時,台船也將積極推動智慧船舶的發展,妥善應用船舶自動化與數位化技術,並透過與國內外相關學術單位的合作,提升技術優勢,探索AI與大數據技術在現代船舶的應用。 3. 財務與資金管理-除了傳統的銀行貸款與自有資金外,台船在主管機關的允許下可以研究發行公司債券或進行增資的可能性,以增強資本實力並吸引投資。同時,公司將加強財務預測與風險評估,健全預警機制,提升內稽與內控的功能,以確保財務穩定與健康,針對子公司業務須適時督導及調整。 4. 人力資源與組織管理-台船將重視員工技能提升與勞資和諧關係,推動內部培訓和外部交流計劃,強化台船學院的功能並建立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制度,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台船也將優化組織結構,強化處室間橫向溝通與合作,提高決策效率。 5. 與政府及社會的合作-台船積極參與政府主導的「國艦國造」計畫,並即將完成「海鯤號」如期交艦的承諾。未來,台船將繼續不辱使命,完成國家交付的重要任務。公司近期與萬海航運公司及中國航運公司簽訂了多項造船合約,顯示出業務已經大幅改善。台船將繼續堅持技術創新和卓越品質,滿足客戶需求,並致力於推動綠色與永續發展技術,增強品牌價值,於此同時也會與政府相關部門密切合作,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資源投入。 台船公司相信,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未來業績必將更加輝煌。公司將繼續攜手各方,迎接挑戰,開創新的高峰。

Read More

小三通旅客攜帶陸製高畫質彩色電視機入境 請事先取得貿易署專案許可文件避免違法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關表示,彩色電視機之貨品分類號列為第8528.72.00.00-0號,輸入規定為MP1(大陸有條件准許輸入項目)及C02(應實施商品檢驗項目),依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下稱貿易署)規定,目前僅開放中國大陸製之尺寸未達21吋,水平解析度低於1000條的低階彩色電視機進口至臺灣。 該關進一步說明,經小三通入境金門攜帶未經公告准許輸入少量之大陸地區物品,並不適用經濟部公告「輸入少量大陸物品准予免辦輸入許可證之規定」;且彩色電視機非屬該部公告「准許金門或馬祖地區輸入大陸地區物品檢附當地縣政府同意文件項目表」之項目,所以,小三通旅客無法向金門縣政府申請輸入許可。 高雄關提醒,凡欲購買大陸製高畫質電視機之小三通旅客,其因非屬開放進口之大陸地區物品,無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第11條第2項規定之旅客自用免稅額度適用,應依照試辦金門馬祖澎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第22條第1項第3款規定向貿易署專案申請許可後,於入境時攜帶許可證明文件並主動向海關申報,經海關核對無訛後,始得憑證稅放。倘小三通旅客未事先取得該署許可,卻擅自攜帶前述之電視機入境,且匿未申報經海關查獲者,將依海關緝私條例第39條規定予以沒入。該關再次呼籲小三通旅客入境時若攜帶大陸製之高畫質彩色電視機,應主動向海關申報,並辦理退運出口至大陸或自願放棄,以免觸法。

Read More

高雄關公告通信標售充公私貨及逾期貨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關公告通信標售充公私貨及逾期貨,公告事項:一、標售貨物:鐵礦、自攻螺絲、平紋梭織布、收銀台(材質:合板)、基礎建材-飾面板、實木茶几、家具櫃、羊毛地毯、地板貼(木紋)(材質:PVC)、瓦片(UNGLAZED)、平瓦(UNGLAZED)、精品(鞋、包、衣及配件)、緊固件(自攻螺絲M8X50)及自鉆螺絲。 二、看貨:(一)日期及時間:113年9月6、9、10、11日上午9時至12時或下午1時至4時30分。(二)為配合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加強國際商港管制區進、出人員及車輛管制與管理,有意看貨民眾請先電洽該關協助登錄相關資料後,自行線上申請當次人員/車輛通行證,俾憑進入商港管制區(聯絡電話:07-5628334、07-5628339)。 三、繳納押標金日期及地點:113年9月9、10、11日上午9時至12時或下午1時至4時,至高雄市鼓山區捷興一街3號3樓,本關法務緝案組處理課處理一股辦理押標(限以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為受款人之臺銀本票、銀行本行支票或銀行保付支票且應為即期;押標金總額未逾新臺幣5,000元者,得繳納現金。不符合規定者,不受理押標作業)(註:臺銀同業支票已不使用)。四、截標時間:113年9月12日下午1時30分(以該關收到郵件之時間為準)(該關不受理現場投遞標單)。五、開標日期及時間:113年9月12日下午2時。 六、開標地點:(一)高雄市鼓山區捷興一街3號該關5樓「教室」。開標實況請見該關網站(網址:https://web.customs.gov.tw/kaohsiung/)「資訊公開/『標售實況』」。(二)投標人於開標時如不欲行使加價權利者,建議可利用前開網站觀看開標實況以減省時間。七、投標須知、標售貨物清表、押標金額及看貨時間等書表,請於113年9月3日起至該關網站(同上),參閱公告相關內容。 八、押標時請憑國民身分證及私章或營利事業登記證、最近一期納稅證明及公司大小章辦理。九、「依據海關變賣貨物及運輸工具處理程序」五(二)3之規定,每次標售投標廠商之總家數如達3家以上,則各組均可開標。

Read More

臺灣港埠協會攜手夥伴們共同辦理送AI巡禮活動

AI列車抵達花蓮春日國小。(港埠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埠協會攜手交通部航港局、中國貨櫃運輸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共同辦理送AI巡禮活動,活動地點不僅擴展到基隆仙洞國小,更前往受地震影響的花蓮,到了景色宜人的春日國小。希望透過互動課程及趣味競賽,啟蒙學童AI知識、探索AI的趣味及奧秘,同時結合學校鄰近的基隆港及花蓮港地圖教學,讓學童學習AI知識同步認識自己縣市的港口建設。 首先送AI活動前進擁有百年校史的基隆仙洞國小,講師以趣味的方式,指導學童如何使用現今最流行的生成式AI,及編輯程式操控機器人,並在基隆港的港區地圖上運用指令讓機器人配合音樂搖擺、發光,展現學習成果。小朋友們也一起合作無間,共同完成機器人競賽,現場歡笑聲此起彼落,收穫滿滿。 緊接著今年8月28日送AI活動移師至花蓮春日國小,讓受地震影響的花蓮瑞穗學校的學童們,也有機會參加精心設計的AI課程和競賽活動。學童編輯程式操縱機器人在花蓮港地圖上移動,認識港口的區劃,並以機器人進行「操控天才爭霸戰」足球競賽,學童在活動中表現對AI知識的快速進步與團隊合作,展現花蓮學童不受地震影響,努力學習、成長的堅韌精神。 臺灣港埠協會理事長李賢義表示,本次送AI活動不僅僅是AI的科普教育,更是串連產、官、學界及非營利組織,以夥伴關係共同推進臺灣AI發展的具體表現,希望通過送AI活動,能夠讓更多學童接觸到前沿的科技知識,並從小培養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為臺灣的科技教育貢獻一份力量。

Read More

9月11日至13日臺灣國際農業生鮮冷鏈展 創新智慧低碳保鮮

2024年9月12日於產業論壇區舉辦生鮮冷鏈創新與永續研討會。 (台灣冷鏈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由貿有展覽公司主辦的「2024臺灣國際農業生鮮冷鏈展」將於9月11日至13日於南港展覽館一館一樓舉行,結合「S永續、M市場、A前瞻、R韌性、T科技」為訴求,由農科院、工研院及台灣冷鏈協會領軍展出,並結合研討會與論壇舉辦,提供業者從產地採收到餐桌,可確保食材新鮮及安心安全的供應鏈管理、智慧創新冷鏈技術及低碳節能解決方案,讓業者以更有競爭力的產品爭取更多生鮮市場商機。 今年在全程保鮮的冷鏈技術展出上,將包含農科院農產品採後冷鏈技術與農產品冷鏈知識整合平台、太陽生鮮的永續冷鏈蔬果供應鏈平台、旭陽蔬果裁切與低溫物流、儒毅的保鮮保質管理方案及冷研特研發的CO2冷鏈系統。 在自動化與資訊化管理應用上,包含工研院展示IoT 冷鏈品質監管系統及多項結合AI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金財通整合金商物流及資訊流的創新應用提供多溫層與自動化倉儲的精準配送整合策略、而擁有領先全球的智慧自動化解決方案的庫卡公司現場展示AGV、機器手臂等多項省力及高效率方案。 而建造冷庫到精準配送的一條龍服務上,包含添利機械的專業冷庫建造、龍隆庫板、怡東地板工程、邰利各式專業溫控車廂展示、天眼衛星的智慧安全車隊管理、北宸的貨車路順導航與多重派遣方案及創星物聯在運輸的 AI 數據保險加值應用與碳排計算等展出,皆提供安心、智慧、高效率與節能的冷鏈服務。 主辦貿有展覽公司表示,本展搭配2024臺灣智慧農業週暨國際漁業產業展的盛大展出,及台灣冷鏈協會於9月12日上午舉辦臺灣生鮮冷鏈創新與永續研討會及下午臺菲冷鏈產業高峰論壇,預計將有40以上個國家17,000以上位專業人士與買家來訪,對於想要全方位提升冷鏈品質及專業管理的業者,請把握這難得與業者交流、掌握最新技術、採購設備及洽詢合作的最佳時機?請先透過大會官網了解展出產品,預先登記入場及報名研討會。 主辦單位:貿有展覽 Tel (02)2598-2630 大會官網 https://www.taiwanagriweek.com/ 9月12日冷鏈研討會https://www.taiwanagriweek.com/forum-detail/cold-chian-2024/

Read More

北京大興機場旅客量本月達3000萬人次增三成

北京大興機場旅客量本月達3000萬人次增三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北京大興機場本(八)月旅客量已達3000萬人次,據統計,截至本月12日,大興機場2024年累計進出旅客3008.98萬人次,較去(2023)年同期增長31.85%。 統計分析,隨著中國免簽"朋友圈"的逐步擴容、外籍旅客便利化舉措持續推進,大興機場出入境旅客量不斷增長。截至本月12日,國際及地區累計旅客吞吐量超過270萬人次,本年度經大興機場口岸入境外國人約28萬人次,免簽入境超10萬人次,1.8萬餘人次外國人在口岸獲得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便利。 目前共計65家國內外及地區航空公司進駐大興機場運行,國內外營運航線總計達190條,通達180個航點,通航全球21個國家。自2023年一月17日大興機場正式恢復國際地區航班以來,已開通國際及地區航線40多條,直達東京、首爾、新加坡、吉隆玻、倫敦、莫斯科、利雅得、阿布扎比、多哈、香港、澳門等航點。 大興機場近期開通國際及地區航班電子登機牌服務,草橋城市航站樓開啟南方航空、英國航空國際值機及行李托運業務,後續東方航空、香港航空還將啟動該項業務。

Read More

電力產業夯綠領人才供不應求 工研院攜手產學研為國育才

工研院與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攜手產學研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旨在培育電網與電力領域人才,聯盟成員包括台汽電、華城電機、台塑企業、台達電子、台綜院、亞力電機、海龍離岸風電、達德能源、健格科技、康舒科技、太平洋電線電纜、安瑟樂威、盛達電業等所組成,本次共有36組學生獲獎。(工研院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面對全球淨零趨勢,加上AI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穩定又低碳的電力成為各國關注議題,吸引許多跨域企業投入探索新商機,綠領菁英求才若渴,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統計,2030年全球將新增約3000萬個潔淨能源相關職缺。工研院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獎典禮暨產業職涯講座」,邀請華城電機、達德能源、台塑公司等國內上市公司參與,除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給優秀學子,現場也邀請來自盛齊綠能、華城電機的綠領人才,分享電力產業職場經驗與前景,鼓勵更多年輕新秀加入電力領域,共助臺灣電力永續轉型。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臺灣地狹人稠,想要電力供需平衡並滿足淨零需求,不能只單方面依靠電力公司,電力供需須攜手合作,在國家整體能源使用上,也應導入「整合資源規劃」思維,透過專業理性的數學模型,納入成本、環境等因素並凝聚共識前提下,建立最佳電力使用組合,確保供電穩定又永續。總結來說,供電穩定需要供需兩方協力合作,仰賴全民參與,例如加州2022年9月遇到熱浪造成的斷電危機,就是透過全民協力在幾小時內省下1000MW電量,順利免於分區限電,對於臺灣來說非常值得借鏡。 臺灣的電力產業隨著再生能源推動、電業邁向自由化,帶動節能、提升能源效率等新技術蓬勃發展,國內外跨域企業為搶攻商機,積極向電力與能源菁英招手。工研院2019年與台灣電力與能源協會攜手產學研成立「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透過專業課程、獎學金培育本土綠領人才,並與臺灣大學、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合作推動跨域電力學程,讓對電力有興趣的學子修習,目前正跟臺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高雄科技大學討論規劃中,未來將持續拓展至更多學校。至於在職綠領菁英部分,臺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則設置「劉書勝紀念獎」鼓勵這些優秀人才持續在電力領域發光發熱,為臺灣電力永續貢獻一己之力。 經濟部能源署署長游振偉表示,自綠電開放交易再到2021年電力交易平台啟動營運以來,除了提供企業達成ESG所需的綠電,也滿足了電力系統所需的各類輔助服務外,並帶動更多人才投入。經濟部已於今(113)年7月19日預告《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法後將放寬現行綠電交易限制。人才是產業繁榮的基石,肯定工研院六年來為臺灣培育許多綠領新秀,希望本次得獎學子們能繼續努力,成為電力產業的中流砥柱。 「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旨在培育電網與電力領域人才,由工研院、台汽電、華城電機、台塑企業、台達電子、台綜院、亞力電機、海龍離岸風電、達德能源、健格科技、康舒科技、太平洋電線電纜、安瑟樂威、盛達電業等所組成,本次頒發「優秀專題提案獎」、「傑出專題成果獎」、「優秀學生獎學金」共三個獎項,總計36組學生獲獎。 此外,本次論壇也特別邀請盛齊綠能執行副總陳彥勳、華城電機人資部管理師賴世耕等兩位年輕電力菁英,分別以「建立共好生態圈:綠能產業的機遇與挑戰」、「重電產業概況與發展」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分享電力產業商機與前景。 針對全球淨零排放趨勢與電力產業發展需求,工研院已擘劃的「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也將電力議題納入「永續環境」領域中,期待能攜手產官學研的力量,突破產業框架,發揮臺灣的淨零永續的價值,發展相對應的先進技術,搶先布局未來所需的競爭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