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一半的女人

■水晶 村上春樹一部短篇,寫春日四月,某個晴朗早晨,遇見100%的女孩。 百分百女孩,穿著並不多麼入時,也不見得怎樣美麗;但之於文中主角,她正是如此的完整、純粹。我一直理所當然地肯認自己的純粹,不曾想,走入這個醫院之前、之後,我將不再完整,成為一半的女人。   * 再回診時,又見到草坪前華蓋亭亭的老榕樹,老榕枝幹不高,厚葉像含著慈藹,親切地垂下,伸手可觸,翠茵投下它淡淡的影子。晨時飛雨浥輕塵,洗盡昨夜憂傷,凝露的草色,朝輝映耀下,爍閃柔和光芒。王維曾經描摹的,該就是這樣的潤綠吧? 雖才一大早,醫院裡滿是人潮,比市場還要擾攘忙碌。簇擁推擠的人群來去,很難想像這裏面有大半以上是病人。鬧哄哄——不過,那只是表象,無數真實的「無常」,都在這裡上演。死,與生。 網路上有個人寂寞指數評比: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我一個人住院,不知道是排居哪一等級? 其實波濤早已暗湧,我只是無力去面對。可究竟躲不過。左下腹尖銳刺痛,像兇猛惡獸,猝不及防襲來;下腹痛絞、引帶胃的痙攣,使我簌簌顫抖。蜷在街旁,額前冷汗涔涔而下,呼吸都彷彿停擺。我必須奮力拾起僅存的殘餘力氣,下達指令:「吸~呼~吸~呼~」,方能持續,活著。 我住進了婦產科病房。 醫院果然忙碌,隔壁床,我的鄰友,以幾乎一日一換的速度川流變動。這天,旁床是約莫60歲的大姊。身形可說是腴胖的,人病著,躺在病院也不可能有什麼倩麗衣飾與細緻妝容。然而,她真甜美。即使銀髮滿頭,遮不住那雙愛笑眼睛的神采。 「妳一個人住院,沒人陪妳來啊?」她問。 我輕輕「嗯」了一聲。 「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就告訴我喔。這是我先生,今晚我兒子也會來。」她朝我理解地點點頭。 我又輕輕「嗯」了一聲。害羞了三秒,再趕緊補上一句:「謝謝妳!」 醫生交待,手術前須服用兩回瀉藥,入院時,我完全不知健保病房竟沒有提供衛生紙。推動著點滴瓶,二十小時內,我在頻繁來回難算清多少次的水瀉中度過…… 說不上有多尷尬了,我向隔壁室友開口: 「對不起,我沒有力氣走到樓下便利商店,可不可以……」 「這小事嘛,整包都拿去。不夠再說。」「為什麼妳要吃瀉藥?我都不必吃耶!」 話聲語調,似小女孩的輕俏嬌憨,全無尖厲蜇人的鋒稜。我因之放下許多關於「一個人住院」的寂寞評考,和占用洗手間的忐忑。賈寶玉說的,女子嫁了人,怎地珍珠變作魚眼珠?可見得不定然是常態。 相詢彼此病況,大姊來刮除子宮肌瘤。她未訂病院餐食,總與丈夫手挽手到樓下用餐。相執之手,紡出一疋晶瑩絲網,將他倆溫柔裹覆。這澤光也覆罩了我。我想,對那位丈夫來說,她正是那位100%的女孩啊!我由衷祝福他們。 折騰人的水瀉之後,我躺臥手術檯。護理師邊向我核察基本資料,邊與同事絮談上週的宜蘭旅遊。術中不能帶隱形眼鏡,望出去,視界朦朧不真切,讓我很沒有安全感。 喂!你們要專心一點啊!這樣子閒聊好嗎?我心中嘀咕。 不行,我得想一些永恆運轉的事物,才能給我最深穩的支援。那麼……就選巴哈《郭德堡變奏曲》詠嘆調主題吧!顧爾德的彈奏。 寧靜與秩序,玄奧而邃遠,漂浮於暮藍藍廣漠宇宙,廓爾忘言。彷似無比孤獨,卻又蓄蘊生機。可腦中記憶之丘的樂聲,僅演奏了一小節,周遭就瞬間消音,我隨即被無邊的黝黯吞沒…… 意識甦醒時,我是漂浮著,但,是漂浮在巨大鈍重的疼痛裡。 我彎彎手指,動動腳趾,確認自己還活著。也沒有因為手術失敗而變成植物人。謹慎地、緩緩睜開眼——術後恢復室的白色燈光,明亮而迷離。 全身力氣像被抽盡,顧爾德的琴音呢?我用想像力想繼續攀住宇宙星光的一角衣袂,可好像連這也做不到。 回進病房後,看護來了,輕言問我需要什麼?想吃什麼?我這才發現我是餓了。做電腦斷層前,禁食。服瀉藥期間,禁食。手術前晚,禁食。我應該已連續幾天未攝取足夠熱量。 「現在還不能吃東西喔,晚上6點以後才能夠吃點粥。」仙子般漂亮的護理師,身穿淺玫色制服外套,量體溫,款款叮嚀。 「我想吃熱熱的紅豆湯!」腹部割裂般痛楚,開刀失血的昏沈,我不太確定是否已把這句話化為真實語言。 命運的經緯,立體構築了來在身邊的事,與人。許多許多擦身而過,很可能都隱潛不可言傳的意義。就像《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這卷答案,有時在當下,有時須在久遠的未來,才能幡然醒悟。 此次入院,我摘除了單側卵巢與輸卵管。很幸運的,腫瘤是良性。 手術時媽媽在術房外的等待。親愛朋友撥給我的電話。妹妹雖不能到,但為我請了看護——年輕的看護,白皙安靜,術後不退的發燒中為我擦澡,吊掛點滴瓶的不便,仍細心為我更衣;國貿背景的她,我知道,必也有她的故事。醫護團隊鎮日進出奔忙。以及,幾乎只有一天緣分的室友們…… 這些忽而梭織於我周遭的緣聚。我非常感謝他們。 居住都市鬧區,樓下數分鐘步程就能買到各式吃食,我不曾使用過手機外送服務。沒想到這會兒真需要了。 霏霏細雨裏,白描輪廓咧嘴笑的熊貓,披著雨衣,送來了紅豆湯。 「水晶小姐嗎?這是您點的紅豆湯。」雖在雨中,外送人員如萌萌熊貓,開朗呵笑著。 「下雨了,吃一碗熱呼呼的紅豆湯正好。祝您用餐愉快!」熊貓朝我揮別,跨上機車離去。 揭開盒蓋,糯軟靡甜,蜜得剛剛好。啊!我終於,終於吃到紅豆湯!我感動得要哭了。 這份紅豆湯,像是我急病連月來的總結。是一盅溫暖的秘密。 村上春樹文中主角想對100%女孩說的故事,以「從前從前」開始,至「妳不覺得很悲哀嗎?」結束。然終究,男子並未把這些話說出口。終究,他讓那位女孩錯身而去。十多年光陰流去,他們不再是少年和少女,他們的聲音,也不再似昔往那般清澈了——回思起來,那不過像是一個未允諾的夢。 於天國重遇五位故舊的艾迪,本對沉重人世所有「躲不過」,怨忿難釋;直至肉身消殞,魂靈方始解悟生命給以他的答案。而懂得,是多麼地珍貴。崖深中開出花朵;承受與困絆,盡都有了份量。 我慶幸,自己至少不若艾迪那樣愚鈍。更慶幸,把埋藏的話語說出了口,沒讓我的百分百男孩,擦肩而過。 人生中數次,我亦曾墜墮命運的淵黯。如今,我成為一半的女人;我好希望,之於他,我仍是那個100%女孩——即使,他早已在我碰觸不到的彼方。

Read More

茶包花草茶農藥檢測 散裝8件4違規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消基會12日指出,近期檢測共28件市售茶包及花草茶樣品農藥殘留結果,其中散裝8件都是單一成分,有4件超標或不得檢出、1件查無殘留標準;20件包裝品中,14件無虞、6件違規或無法確認違規。 消基會今年5到6月在實體商家、網路平台隨機購買28件樣品檢測。結果發現,其中8件為散裝單一成分,20件為包裝品,裡面有11件單一成分、9件為複方。 在散裝單一成分的8件中,有3件沒有檢出農藥殘留,但有4件檢出超標或不得檢出的農藥,還有1件為金銀花,消基會說,無論是作為中藥或是食品,都沒有農藥殘留容許標準,有待主管機關確認是否無虞。 另,11件單一成分的包裝樣品部分,有9件無虞,包含4件未檢出農藥殘留、5件有檢出農藥殘留但符合限量標準;其餘1件檢出超標,另1件檢出2種農藥超標、1種不得檢出農藥。 9件複方成分的包裝樣品方面,消基會指出,其中5件都未檢出農藥殘留,另有3件檢出有農藥殘留,不過數值都低於所含個別成分的作物農藥殘留標準,但消基會認為這是複方產品,此檢驗結果是否代表合格,要由衛福部確認。至於還有1件,消基會說有檢出亞烈寧,但沒有用在此產品所用作物上的殘留標準可檢視,須請衛福部檢視。 綜合上述包裝樣品共抽驗20件,消基會確認無虞的有14件;散裝方面抽驗8件,僅3件確認無虞,風險比較高。並也不清楚為何金銀花沒有檢驗標準,以及複方產品的檢驗要如何確認無虞,皆將請衛福部制定。

Read More

腳像黏在地上邁不出去 僵硬人症候群 免疫治療讓她游泳踏青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30幾歲的女子兩年多前雙腿異常沉重,「腳就像黏在地上,跨不出去。」原以為是運動傷害,但遍訪醫師、復健治療也無法緩解,直到國際巨星席琳狄翁罹患僵硬人症候群的新聞曝光,才警覺就醫確診;目前定期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走路不再像機器人,偶爾還能悠遊較平坦的郊山,重拾笑顏。 收治女子的北醫附醫神經內科暨台北神經醫學中心神經退化科主治醫師戴瑞億表示,由於熱愛戶外活動,也常挑戰百岳,病人一開始懷疑可能是運動傷害,輾轉於各科求診,包括類固醇及肌肉鬆弛劑等藥物、熱敷和電療都無法緩解肌肉的僵硬感,直到發現席琳狄翁的症狀和自己極為類似,轉赴北醫附醫就診。 目前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藥物如抗癲癇藥物、肌肉鬆弛劑、免疫抑制劑等,其中,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為主要的免疫治療方式,藉此調整異常的自體免疫狀態;病人自112年春季接受注射,肌肉僵硬獲得緩解,夫妻倆偶爾還會到比較平坦的郊山踏青或一起游泳。 僵硬人症候群盛行率約百萬分之一,全台估計20餘人罹病;致病原因仍不明,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主要和自體免疫系統異常有關。僵硬人症候群多發生於30~60歲的成年人,也有少數1~2歲幼童個案,女性為男性兩倍;發病通常從下半身開始,逐漸影響到走路,走起路像機器人,最後會因肢體扭曲而舉步維艱。 戴瑞億提醒,僵硬人症候群常被誤為巴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纖維肌痛症候群、肌肉強直症或焦慮、恐慌等身心症狀,臨床上透過神經學檢查及血液、腦脊髓液的檢測即可確定診斷,若出現下肢感覺異常且合併有步態問題,應盡速至神經內科就診,及早接受治療。

Read More

幼園教室換氣不足 染疫風險X3

台大醫院及台大公衛學院研究顯示,幼兒園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與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相關。(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與台大公衛學院12日指出,研究幼兒園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可量化為空氣中病毒傳播風險,發現到了下午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當室內換氣不足時,增加COVID-19傳染風險,且達3倍之多,建議減少在室內停留時間,降低室內人數,增加室內空氣置換次數,以降低傳染風險。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及台大公衛學院環境及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於2021年對北市某幼兒園進行連續3個月的室內空氣品質監測,發現幼兒園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會在上課週間快速累積,病毒則透過這些微粒傳播,提高感染風險。 台大醫院醫師蘇大成及陳宗延與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及副教授陳佳堃等,共同進行室內空氣品質與環境健康研究,研究團隊於2018即對台北市國民小學進行室內外空氣品質監測,研究結果發現部分教室的空氣懸浮微粒濃度超過空品標準,且與學童的氣喘診斷密切相關。 研究團隊指出,由於氣膠傳播為COVID-19傳染關鍵路徑,於是在疫情期間的2021年選定台北市某幼兒園進行3個月的室內空氣品質監測,並以「Wells–Riley模型」量化空氣中病毒傳播風險。發現幼兒園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會累積,並在下午達到高峰,平均二氧化碳濃度普遍可達850ppm以上,結合「Wells–Riley」模型計算「基本傳播數(R0)」,上課期間室內R0值範圍為3.01至3.12,顯示新冠病毒傳染風險也隨之增加。 研究團隊表示,在如幼兒園教室這種更擁擠的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應降低至550到650ppm。研究模擬推估,要在教室內維持可接受的感染風險,則需要降低的室內人數、減少室內停留時間及降低二氧化碳濃度,這3種策略的結合運用比單一策略更具靈活性和可行性。 以30坪的教室為例,若此教室容納30人,則至少每小時需將整間教室的舊空氣以新鮮外氣取代3.6-5.4次。並建議監測二氧化碳濃度,並動態調整室內人數與停留時間,以降低感染風險,如有需要甚至可在室外上課,而在通風換氣不足之教室,須使用具高效率空氣微粒子過濾網之空氣清淨機作為輔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