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夢森林

詩/圖 陽荷 就此望去 那深深藏著的秘密 就在永生的森林裡 就等你來 穿梭在林蔭裡的每一座夢 是風是雨是草香是鳥鳴 是跌宕在林蔭的孤獨與嘆息 是向黑暗挖深的古老樹根與驚奇 就此蜿蜒而去 顫動的地心傳來廣闊的回音 每一株被月光吻過的際遇 靜寂了悲歡 清涼了隱隱的驟雨 再往更深處走去 還有被雲霧包圍的小精靈 一不小心遺失了昨夜的星星 永遠年輕的意志 正拍動快樂的翅膀 追著天光 穿過不迷路的自己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的媽媽

嘉義縣瑞里國小四年甲班 ◎陳佳維 我的媽媽平時很溫柔,可是如果我和弟弟不聽話或是吵得不可開交時,媽媽就會火山爆發,把我們嚇得落荒而逃! 校外教學時,媽媽買了我最喜歡的東西給我,還帶我去夾娃娃;在家裡時,媽媽陪我種花,還教我種多肉植物。雖然我學了好幾次,還是沒有學會怎麼種多肉植物,但媽媽依舊很有耐心、很溫柔的教我。 有一天,我突然很想吃鬆餅,媽媽聽到後馬上說:「好啊,包在我身上!」看到鬆餅被媽媽拋到空中,又穩穩的落回鍋裡,我忍不住發出讚嘆:「好酷!我也想試試看!」可惜我的力氣太小,沒辦法做出這個動作,媽媽笑著說:「沒關係,等你長大,換你做給我吃。」 我覺得媽媽是超人,因為每一件事她都辦得到。當我遇到困難或挫折,她會不斷的教我、陪我,直到我學會為止。我想跟媽媽說:「對我來說,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謝謝您陪我長大!」

Read More

核醫新療法 精準打擊賈伯斯癌

「鎦-177 DOTATATE」藥物必須存放於鉛藥罐中,放置過程需穿著個人防護設備。(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0歲的陳姓婦人4年前腹痛就醫,醫師診斷出罹患「賈伯斯癌」稱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包括小腸等消化道都有癌細胞已經末期,長期口服標靶藥物控制,不料今年體重驟減、食慾不佳、全身疼痛,癌細胞已轉移全身,接受核醫新療法以放射性藥物「鎦-177 DOTATATE」治療,疼痛大幅改善,也能行走,及自行吃飯、如廁。 台中榮總核子醫學科醫師林宜瀞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會分泌激素的癌症,可能存在於全身器官中,其中90%好發在胰臟及消化道,可能腹瀉、臉部潮紅、盜汗、腹痛、心悸、皮膚炎或低血糖等問題,常被忽略、當成一般更年期症狀、腸胃疾病或焦慮症,導致病人輾轉多年,到腫瘤晚期才確診。 林宜瀞表示,現在設計新核醫療法,將放射性同位素鎦-177與標靶分子結合「鎦-177 DOTATATE」,藥物注射後,標靶分子和腫瘤細胞蛋白受體結合,精準放射出β射線,直接破壞腫瘤,同時保護正常組織,降低副作用的發生,癌轉病人治療後的3年存活率提升至80%,並可改善生活品質,為病人重拾新希望。  

Read More

核醫新療法 精準打擊賈伯斯病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0歲的陳姓婦人4年前腹痛就醫,醫師診斷出罹患「賈伯斯癌」稱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包括小腸等消化道都有癌細胞已經末期,長期口服標靶藥物控制,不料今年體重驟減、食慾不佳、全身疼痛,癌細胞已轉移全身,接受核醫新療法以放射性藥物「鎦-177 DOTATATE」治療,疼痛大幅改善,也能行走,及自行吃飯、如廁。 台中榮總核子醫學科醫師林宜瀞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會分泌激素的癌症,可能存在於全身器官中,其中90%好發在胰臟及消化道,可能腹瀉、臉部潮紅、盜汗、腹痛、心悸、皮膚炎或低血糖等問題,常被忽略、當成一般更年期症狀、腸胃疾病或焦慮症,導致病人輾轉多年,到腫瘤晚期才確診。 林宜瀞表示,現在設計新核醫療法,將放射性同位素鎦-177與標靶分子結合「鎦-177 DOTATATE」,藥物注射後,標靶分子和腫瘤細胞蛋白受體結合,精準放射出β射線,直接破壞腫瘤,同時保護正常組織,降低副作用的發生,癌轉病人治療後的3年存活率提升至80%,並可改善生活品質,為病人重拾新希望。  

Read More

沒糖尿病越吃越餓 3招對抗假餓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位46歲任職科技業的工程師,身高169公分,體重95公斤,血壓長期在200以上,甚至在疫情期間一度中風。因為家族有糖尿病史,他開始積極減重,但過程中一直卡關,一天要吃5、6餐,就醫發現他原來是「假餓訊號」作祟。 收治工程師的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表示,假性飢餓並非是生理需求導致的飢餓感,常見的引發原因包括血糖波動、腸胃激素分泌、情緒壓力或社交情境等,會讓人不自覺進食更多。 相關研究指出,假性飢餓與胰島素反應和飢餓素的變動有關,《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中的一篇研究顯示,血糖在用餐後急速下降時,大腦會啟動飢餓訊號,即便這時候的身體並不真的需要食物。 楊智雯表示,幫患者檢測血糖,沒有糖尿病,他的「飢餓」源頭來自於進食次數,每次進食都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血糖當然就常常上沖下洗好幾回。加上現代人多為高壓工作的生活型態,如果沒有調節壓力,讓大腦長期處於高耗能狀態,大腦就會釋放假餓訊號,誘導我們吃進更多的食物。 面對假性飢餓,楊智雯建議,可以依照3招去釐清,首先是感覺飢餓時,先喝一杯水並等待約10至15分鐘,因為缺水可能會被誤解為飢餓。如果飢餓感沒了,那就代表只是口渴,身體缺水。 其次是增加高纖維食物攝取,如蔬菜、全穀類和豆類等,這些能延長飽足感,避免身體過快地發出飢餓訊號。高纖食物也能穩定血糖波動,進一步減少假性飢餓發生。 第3是調整作息與充足睡眠,因睡眠不足會引起飢餓素分泌增加,抑制瘦素的分泌,容易讓人感到飢餓。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能幫助荷爾蒙平衡,減少假性飢餓的頻率。

Read More

〈中華學園〉從困難中成長

台南市九份子國中七年一班 ◎王柏軒 孔子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無論學習或做事都必須持之以恆,遇到困難更不能逃避。人生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無數的難題與挑戰,而這些困難往往是成長的契機,有時甚至能讓我們浴火重生。 在困難中成長,對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國小的接力賽。從三年級開始,我就想加入班級的接力賽隊伍。然而,那時候的我瘦弱不堪,最致命的是我不喜歡運動。下課時,我總待在教室裡,除了上學和放學,幾乎不會動,缺乏肌肉和體力,自然被刷了下來。運動會那天,我看著朋友們一個個站上跑道,嫉妒的眼紅得像兔子,心中充滿羨慕。 當我們班獲得勝利時,我內心如火焰般燃燒,心想:「有一天我一定要加入大隊接力!」此後,我開始在寫完作業後跳繩、跑步,一步步鍛鍊自己。起初我很不喜歡運動,但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持續練習。終於,兩年後,我的速度提升了兩秒,成功進入了隊伍。然而,初次上場卻出師不利:在交接棒時,我和對手發生碰撞,裁判當場判我們加罰三十秒。看著對手,我內心彷彿被揉成了一團,充滿了痛苦和不甘。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更加勤奮地訓練,為的就是在六年級運動會時與對手再度交鋒。比賽當天,我們班和對手班緊咬不放,直到最後一圈,我終於趁他不注意時成功超越。雖然我們班僅得第六名,但我完成了心中的夙願,戰勝了自我,克服了心中的困難。 這次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困難就像遊戲中的怪物,無法逃避;如果選擇放棄,就會一無所獲。唯有將失敗化為力量,才能真正打敗這隻名為「困難」的猛獸。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次成長的契機。就像國父革命十一次才成功,我們也應勇敢面對挑戰,因為「失敗為成功之母」。

Read More

AI神助攻 搶救糖友視力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當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時,不僅可能導致截肢風險,還會影響心臟問題,為提升糖尿病病友對神經併發症的警覺性,苗栗大千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團隊特舉辦糖尿病病友會,與病友分享常見的糖尿病神經併發症,並使用全新引進、與醫學中心同等級的神經生理檢測儀(催汗儀)幫病友進行檢測。同時,也邀請營養師與病友們分享飲食的3大原則。 大千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梁文偉表示,糖尿病神經病變可分為多發性神經病變及局部性神經病變,其中多發性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約占所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75%,通常是由四肢的末梢(腳趾、手指)較容易受侵犯。大部分病人初期可能只有非常輕微的感覺功能減退,手指及腳趾出現類似「戴手套」、「穿襪子」的感覺喪失及疼痛,或傷口癒合不佳時才發現,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很容易引發局部組織潰瘍、壞死,甚至必須截肢的後果。 另外,糖尿病神經病變也包括心臟交感神經病變,一旦發生則死亡率會隨之增加。因此,減緩神經病變的進展才能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大千提供與醫學中心同等級的神經生理檢測儀(催汗儀),以非侵入性且快速的篩檢方法,透過評估汗腺神經功能,檢測病人是否有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和心臟交感神經病變併發症的情形。 除了神經病變之外,常見的併發症還有視網膜病變,同樣在初期的症狀也不明顯,容易被忽略,若嚴重惡化可能會導致失明。因此,大千今年也引進精準度高達93%的人工智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輔助診斷系統,能準確的分析眼底影像並提供分類建議,有效輔助醫師進行診斷。 大千綜合醫院徐承恩營養師表示,在外食選擇上建議可掌握3大原則,1.少油炸、少勾芡;2.蔬菜水果不可少;3.多吃全穀少精緻。

Read More

痛風35年 長出雞蛋大結晶石

陳姓男子(右)罹患痛風性關節炎,雙腳痛風結晶石有雞蛋大小,近期在配合中山附醫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霍安平半年積極治療下,痛風結晶石體積減少超過8成。(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0歲陳姓男子罹患痛風性關節炎超過35年,因長期不願配合醫囑服用降尿酸藥物,痛風結晶石在多處關節沉積,且有雞蛋大小,雖多次嘗試服用降尿酸藥物,結晶石仍無法消除。後來經中山醫學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團隊治療,患者的痛風結晶石體積半年減少超過8成,也才順利重新能穿鞋走路。 中山附醫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霍安平表示,痛風性關節炎發生主因是血中尿酸濃度過高,並因尿酸飽和而形成尿酸結晶。當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或軟組織處時,就會引發免疫系統活化,造成發炎。從前被稱為「帝王病」,因為只有高普林食物充足的狀況下,才有機會因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引發關節炎。現在因民生富足,高普林食物已成日常,加上果糖與飲酒習慣越來越普遍,使得昔日的帝王病進入尋常百姓家,更讓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年齡大幅下降。 霍安平指出,根據台灣營養與健康調查2023年的報告,男性的高尿酸血症盛行率約22.0%,女性的高尿酸血症盛行率也約9.7%,等於5個男性就有1人,10名女性就有1人血中尿酸過高,其中痛風的盛行率男性約8.21%,女性約2.33%。 霍安平說,血中尿酸濃度越高,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族群中,預後會比血中尿酸濃度低的病患來得差。血中尿酸的來源,除了攝入含普林的食物外,本身也可以從體內的肝臟、小腸、肌肉及血管內皮層製造產生。血中尿酸濃度上升,有9成是因為尿酸排泄不足,只有1成左右是因為體內製造過多所導致。 霍安平提醒,高尿酸血症不一定會發生痛風性關節炎,一旦發生超過3次痛風性關節炎之後,飲食控制就已經無法減緩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生頻率,此時就必須針對尿酸過高的原因,並參考病患肝、腎功能,以及是否有腎結石病史或有無痛風結晶石沉澱,來給予病患不同機轉的降尿酸藥物。 霍安平說,治療高尿酸血症的藥物有3大類,第1類是增加尿酸從尿液排出的比例,第2類是抑制酸在體內生成,第3類是將尿酸分解成不活化且溶解度較高的尿囊素和過氧化氫。但不管使用哪一大類的藥物來治療高尿酸血症,都需要長期服用,才有機會將已經沉積的尿酸結晶石溶解消失,並大幅降低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機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