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中華副刊〉那一夜,我們去報佳音
文/攝影 王碧雲
小時候常受玩伴之邀,一起上教會、做禮拜,有活動就參加,最吸引小朋友的不外乎糖果零吃的禮物,鄉下的人家最盛情了,就這樣誤打誤撞讓我見識了聖誕前夕,跟著團隊「挨家挨戶」的報佳音體驗,此傳統踏訪儀式已不復見,卻成為現今永難忘懷的經歷──
由大人裝扮的聖誕老公公帶領小朋友組成唱詩班,到教友家門前齊唱詩歌,教友人家會開門迎接小天使並發送糖果禮物,然後一起加入隊伍獻唱。整晚報佳音的陣容像滾雪球般愈聚愈大。
那一年的平安夜巧遇寒流來襲,冰天雪地加上火樹銀花,把聖誕夜點綴得氣氛極佳,聖誕話劇表演完後,一群小蘿蔔頭雪衣毛襪裹肉粽般穿戴得密密麻麻,挨擠在浩浩蕩蕩的車隊上迎風飛馳,空氣越冰冷,心情越是沸騰,因為要去報佳音了!
拜訪的門戶已逐一列好,因山上人家作息較早,先從山裡開始報到。
偏僻的山野,遠遠就看到燈火通明的人家,小天使們悄聲來到。跳下車,手舉著拐杖糖,列隊站在教友家門口,齊聲高唱「平安夜」。鄉下的「平安夜」是台語版的,小天使們甜美的歌聲輕輕地唱著:平安暝,聖誕暝,真安靜,真光明…上帝賜安眠,上帝賜安眠…
孩童輕柔素淨的美聲,在沁凜的寒風中迴響,早已沉睡甜甜夢鄉裏的山野人家,充滿著被喚醒的欣喜,迎接小天使的降臨。而報佳音最興奮的一刻,就是等待應門的剎那,小朋友們齊聲恭祝:「聖誕快樂」!主人也熱情回以聖誕禮物、糖果零食,讓大家一路像「郊遊」般吃吃喝喝,嬉鬧到天亮!
通常不必按鈴,教友家庭都會聞聲開門,接受道賀;卻有一戶人家讓大伙立在風中連唱了N遍「平安夜」仍未見動靜,可能該戶人家因事外出、或已熟睡到不醒人事?只好班師轉移下一陣地。
慈祥柔美的聖誕佳音,在非教友人家的感受裏,卻有可能成為擾人清夢的噪音;也有不解風情的人家,從屋內拋出一陣臭罵,這時只能識趣地收斂聲調,避免影響住宅安寧。
報佳音最烏龍的經驗是,走錯地址、看錯門牌,唉唱半天無人回應,或敲錯門惹來一場誤會,但對小朋友來說,誤闖民宅,似乎更增添笑料趣味,一路嬉笑玩鬧好不愜意,但越夜也越考驗大家的雙腿和耐心。
最喜遇到同巷教友恰好比鄰而居,小天使們站成一排,橫列整條巷道,齊聲大唱平安夜,只要誰家最先亮起,小蘿蔔頭們便蜂擁過去向那家子祝賀,接著第二家現身了,第三家也開門了……奔來跑去,應接不暇,既省腿程又超逗趣。
接著又一戶人家讓我們唱遍所有聖誕歌曲,卻不見主人打簾子見客,倒是驚醒了隔壁一對年輕夫妻,這小倆口被夜半突兀的歌聲吸引到陽台一探究竟,豈料那小妻子忘了自己身著一襲薄紗,立在陽台上探頭探腦,突見樓下人馬騷動,驚覺自己「衣衫」不整,當下拉回老公躲進屋內去……記得那回的歌聲裏,伴著大家忍不住的憋笑聲,一場朦朧春光適時提振了即將閤睡的累眼!
印象最深刻是居住在較深山的一位八、九十歲的獨居老人家,那晚大伙也是立在她院門前連唱了N遍平安夜,屋內明明燈火敞亮卻靜無聲息,眾人不禁納悶地擔心起老婆婆的安危,思忖了一下,大人們推門而入──卻見她老人家好生生地端坐木椅上,一見教友隨即露出歉容說,「歹勢啦…我耳背聽不見…恁在外面等足久哦?…」大夥才猛然想起,這位高齡教友是位嚴重聽障的老人家,為了等待佳音報喜,其實整夜不敢閤眠地守在屋內,真是難為了!
那晚,孩子們簇擁著將她攙扶出門外,全體「聲嘶力竭」地再為她高唱一遍平安夜,不知這回她的耳朵是否聽見沒?不過相信她一定聽見了,因為她笑得那麼開心!
繞了一夜山路,回到鄉里又大街小巷逐戶拜訪,小天使們的翅膀已顯沉重,腳步越走越軟,歌聲也越唱越微弱;嗓子都唱啞,眼皮也差點閤上了!有些小朋友憋了一夜尿,索性在草叢邊撒將起來;某些教友們拜訪到自家時,順道宣告陣亡,拜訪完最後一家,已是破曉時分。
這是童年記憶中最深刻的一次報佳音體驗。隨著時代演化,昔日挨家逐戶的敬拜走訪儀式已然式微,三更夜半有人在你家樓下大唱聖歌,不知情的民眾恐會感到「妨礙安寧」吧。如今的報佳音活動,已轉由其他形式取而代之,令人感念起小時候曾「躬逢其盛」,踏實的參與過一個既開心溫馨、又難忘的聖誕夜報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