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中西醫合療治乾癬 養好膚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73歲的陳先生罹患乾癬多年,每年一到秋冬就容易復發,皮膚上不僅有銀白色碎屑並伴隨紅腫癢,嚴重時還會疼痛、流血等,原本固定在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治療,接受建議同步加入中醫共同治療,經中醫創新研究發展中心組長吳立工,以中藥及針灸的治療方式,兩週內大幅改善他皮膚乾癢、流血症狀,皮膚恢復到穩定的狀態。
乾癬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也稱為「銀屑病」,常見四肢伸側和頭皮,並伴有搔癢感,而某些部位,角質層增厚硬化,因而也被稱為「牛皮癬」。
乾癬常見的有「尋常型乾癬」,常出現在肘部、下背部、雙膝、手背、耳後頭皮等區域。而「滴狀型乾癬」則常見於軀幹、大腿、上臂等部位,通常在鏈球菌咽喉感染後發生。「膿皰型乾癬」可能伴有化膿和發熱症狀,大約1/10的患者會合併關節炎。這種疾病不分年齡,青壯年群體中更為常見,尤其是20歲、50歲年齡層。
醫師吳立工表示,乾癬的主要成因是體內的燥熱,並受多種外部刺激的影響,從而使病情產生變化。因此,在中藥治療中,通常首選生地黃來滋養陰液與清除內熱。
吳立工指出,以生地黃為基礎,針對乾癬血燥的根本原因進行治療,並依據病人的症狀,醫師會評估熱、濕、毒、瘀、虛等症狀的程度,並選擇相應的中藥方案,如五味消毒飲、甘露消毒丹、血府逐瘀湯、地骨皮、知母等,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中醫也會搭配針灸、外用藥膏如青黛膏來治療,若是病人症狀較嚴重,也會在特定的穴位上使用放血來醫治。吳立工說,透過針灸刺激穴位,產生調節自律神經和免疫系統的功效,使2大系統平衡穩定,自然可改善乾癬。另,使用三棱針或七星針,於特定穴位進行輕微放血,能加速硬化的表皮層結痂脫落,有助於外用藥物滲透至皮膚下層,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