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廣角鏡》壽勝利之聲廣播公司古稀之慶

西里伯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又說人生七十才開始。對於一座深耕地方七十年、堅持發出在地聲音的廣播電台來說,七十歲固然正要邁入古稀之年,但拿它近年來的各項表現來看,卻也不能不佩服它不服老的韌性,表現了日新又新的堅毅精神。這座電台正是台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民營電台─勝利之聲廣播電台。 台灣光復後,國內只有一家公營的中廣公司,是接收了日本時代各地放送局的房舍設備,面對對岸舖天蓋地而來的電波心戰攻勢,當局難以招架,決定開放民營電台,釋出頻率,但戒嚴時期有意經營者通常都要與軍情單位關係良好,老董事長李元華憑著與警總的關係,在民國四十二年設立勝利之聲廣播電台,從一根竹竿豎起天線起家;由於他本身出身稅務系統,和本地的工商界也很熟稔,節目的廣告無虞匱乏。 勝利之聲廣播電台從一根竹竿撐起天線起家。(作者提供) 勝利之聲廣播公司現貌。(作者提供) 勝利電台篳路藍縷,逐漸擴充,規模粗具,早期節目主持人陳燦馨、蘇信夫、陳三雅、張銘輝均成大器。七十年來,也常遇到艱難險阻,但都憑著團結合作突破難關,例如民國六十年代,國內三家電視台陸續開播,廣播電台的收聽率和廣告業務大受威脅,董事長李元華指示節目製作策略應深耕區域強化本土,真正發出在地聲音,贏得感性聽眾,同時也不惜成本,招訓優秀現場廣播節目主持人,舉辦南部七縣市少棒賽、籃球賽、前線勞軍、轉播聯考榜單、聽眾聯歡等,順利通過考驗。標榜「在地的聲音」策略,建立本身特色,區隔同業,連對手中廣公司都佩服不已。 後來李元華成立俊逸文教基金會與俊逸社福慈善基金會,以勝利電台為基地,回饋社會,擴大影響力。前者目前透過發給「俊逸廣播獎學金」,供大專院校廣播科系清寒學生申請;又響應呂秀蓮前副總統號召,每年捐助台南市政府二十萬元,設札哈木原住民兒童獎助學金。 民國五、六十年代,聯考放榜仍是大事,電台總能設法及早取得榜單張貼在門口,引來許多人圍觀。(作者提供) 勝利電台舉辦少棒比賽,董事長李元華(後排右六)頒獎給冠軍隊伍忠義國小。(作者提供) 再則舉辦講座、座談、研習、藝文展演、製播廣播公益節目,還資助成立長榮大學「長榮之聲」電台,實施網路廣播。 後者以原住民、急難救助及偏鄉弱勢三大群體為服務對象,歲末有愛嘉年華會,廣邀台南地區非營利組織免費設攤,義賣所得歸各單位自行運用。現任董事長李明威也每年自掏腰包捐贈高雄榮總台南分院、澎湖「惠民醫院重建計畫」及啟智中心、天主教台南教區、德蘭啟智中心及獨居長輩、偏鄉學童等,績效良好,是市府評鑑優等常勝軍。 蘭嶼椰油國小的小朋友受俊逸慈善基金會之邀,到台南遊學,穿丁字褲跳達悟族的舞蹈《海洋蘭嶼》。(作者提供) 「勝利學堂」專案,提供一校一特色的才藝學習方案,合作學校包含將軍、安業、土城國小及東區大同國小等,依各校需求開辦特色課程,提供學童多元學習管道。「公益微旅行」圓夢計畫,分年邀請十六個原住民族小朋友至台南探索體驗,也帶至醫院「緩和病房」進行生命教育、表演歌舞,埋下公益回饋小種子;而與台史博合作的「圓夢計畫」,曾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組─服務創新獎暨最佳解說獎」。 慈善基金會每年都至偏鄉開設兒童廣播營隊,讓小朋友實際至電台錄音室一圓小小播音員夢想,小志工錄製創意政策宣導,例如辨識假新聞,其中「真的?假的?警查證!」專案,拿下青年志工服務績優團隊競賽「青年組佳行獎」。基金會更至社區開設「行動廣播電台」,教長輩口播技巧防失智、抗憂鬱。企業志工參與公共事務,獲獎無數,員工郭如汝、洪碧涓、林怡妏且連年三獲救國團台南市社會優秀青年楷模、全國敬老楷模、三等志願服務獎章、教育部教育業務志願服務獎等。 慶祝七十歲生日之際,勝利之聲廣播公司仍在嘗試發展AI播音技術,謹致祝福期盼有成。(作者是文史工作者)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風野鐵吉與台南博物館

詹伯望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生前曾說他建置奇美博物館的由來,起源於兒時常去台南博物館的美好經驗。他常去的台南博物館,原本坐落在台南州廳(現國立台灣文學館)東側對面,本是前清兩廣會館的精美建築,但在二戰末期毀於盟機轟炸,成了斷垣殘壁。當年該館的規模很大,僅次於台北的總督府博物館(現國立台灣博物館)。 一八九五年日軍進入台南府城後,拍攝的第一批照片裡,即有恢宏壯麗的兩廣會館。(詹伯望提供) 1920年代左右台南市地圖,畫面右邊可見「博物館」字樣。(取自維基百科) 台南博物館的前身,是坐落在現在台南市美術二館西端面臨永福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所」所在的「宜秋山館」,堪稱全台最早。一九二0年地方制度改變,廢廳設州,博物館遷至幸町一丁目六番地的「兩廣會館」重新開館,歸台南州廳管轄。 原設在前清兩廣會館內的台南自然博物館平面圖。(詹伯望提供) 據《台南市志.生物志》敘述,這座州立博物館面積有一千多坪,所收藏的生物文獻資料相當豐富,規模僅次於台北的國立台灣博物館,至於動植物及礦物標本數量之多,冠於全台。 二戰末期,盟軍飛機大舉轟炸台南,標本因為未能事先疏運,多半毀於戰火,未遭炸壞的則轉送當時的台南師範、台南州立一中(現國立台南二中,以鳥類為主)、台南州立二中(多為魚類)與台南一高女。光復後,省立台南二中因為有部隊進駐,教室不足,故而將標本收入倉庫;省立台南一中的教室也不夠用,標本也全都存放倉庫。因為乏人管理,有些浸製標本藥液蒸乾,而剝製標本也遭蟲蛀蝕朽,存世的標本已然不多。 台南二中生物標本室珍稀的白頭海鵰,相信是來自二戰末期被炸毀的台南博物館。(詹伯望提供) 台南博物館的館長風野鐵吉是鳥類專家,對鳥類標本特別用心,不但有剝製標本,每種鳥也有巢標本及生態圖片說明,一九三九年館內已有鳥類標本二百五十種以上。蛇類和蝶類標本也很齊全。館內還設有飼育場,飼養台灣特殊動物,如水鹿、梅花鹿、石虎、台灣黑熊、大冠鷲、五彩鳥、紅頭山雀、帝雉、八色鳥、山雉等。 魚類陳列室除近海魚類外,又有全省各地湖泊及河川的淡水魚類。蝶類標本約有四百種,包括著名的寬尾鳳蝶、紅粉蝶、寶島小灰蝶。蛇類標本約有六十種,有些蟒蛇標本甚至盤樑繞柱,頗為嚇人。兩棲類有少見的莫氏樹蛙、中國雨蛙、台灣赤蛙等。 除此之外,又有許多台灣岩石及礦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植物臘葉標本。辦公室及研究室的台灣產動植物,研究資料齊全;而館內人員大多是實際從事研究者,這一點罕見於現代博物館。 總督府職員錄裡有關風野鐵吉的資料,只有一九一一年他初任台南廳庶務課技手、一九一四年台南廳台南博物館主事,此後即在台南州內務部勸業課、教育課之間轉換,或為雇員,或為囑託,職務都不算高,但風野鐵吉在台灣鳥類學方面名氣不小。 是他在台南安平首先發現每年冬天都會有五十隻左右的過冬黑面琵鷺;一九三五年他奉命為新建的阿里山高山博物館採集展示用的鳥獸標本,在達邦社獲得一隻不知名的大鷹,一九四0年,該館長官送給來台的鳥類權威山階芳麿博士,山階返日後鑑定出牠就是林雕,學名是 Ictinaetus malayensis,山階在報告中寫道:「本種乃是本邦領土內的首度報告,我命其和名為『カザノワシ』,以表彰多年來為台南博物館採集鳥類標本而盡瘁的風野鐵吉氏。」 花蓮山區拍到的林鵰,翼展可達一米七。(林文宏提供) 日本鳥學界慣例,每一新種需以片假名訂一「和名」,供永久正式使用。山階所訂和名「カザノワシ」(Kazano-washi),轉成漢字就是「風野鷲」。山階當時已是國際知名的鳥類學家,對此罕見大型猛禽的正式日名,竟用台灣一個小公務員的姓,非常稀罕,足見山階對於風野的高度肯定。 (作者是文史工作者) (資料參考:林文宏《林雕物語》:〈風野鷲—從林鵰回顧台灣鳥類發現史〉2018.7.11,https://rrgt-blackeagle.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html)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許文龍《心願的起源》,訴說奇美博物館的存在意義

詹伯望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日前辭世,享耆壽九十五歲。他所創辦的奇美博物館,開館多年,數月之前推出「跳出格子吧!機器X材料X藝術展開」特展,把許文龍事業的起點,如何開展他的奇美之旅,精確扼要的做了介紹,猶如為他的一生畫下完美的句點。這些安排應非偶然。 三年前,奇美實業成立六十週年,也是設在台南都會公園內的奇美博物館成立五週年;其實許文龍個人的收藏早已進行數十年,藏品在保安工業區內的奇美大樓也提供展示,但到底不是正式博物館。當初他起心動念創建一座博物館,是植基於日本時代少年許文龍參觀台南博物館的美好經驗,奇美博因而向國立台南二中洽借標本室,拍攝短片《心願的起源》,請許文龍親自口述,讓民眾理解奇美博物館存在的意義。 攝製團隊在台南二中標本室拍攝現場。(奇美博提供) 這段形象片由藝術家兼導演楊士毅操刀,以四分五十秒的長度娓娓道出許文龍創辦的初衷與蒐藏概念,並從這支影片細剪出「理念版、動物廳、兵器廳、藝術廳、樂器廳」等五支極短篇,建構出一系列完整的形象概念影片。 為了還原許文龍小時候的場景,館方特別向台南二中申借場地進行拍攝。小學時期的許文龍生活貧苦,那座住家附近的博物館就是他的心靈寄託,而當時他所觀賞的標本,後來輾轉到了台南二中,長年收藏於此。楊士毅拍攝得相當順利,稱讚二中是一所很有溫度的學校。 童年許文龍徜徉在博物館的豐富館藏。(截自《心願的起源》) 為了呈現許文龍兒時逛博物館的畫面,拍攝團隊前往台南二中取景,並找來許創辦人母校寶公學校(現今立人國小)棒球隊的小朋友,扮演小小許文龍,重建當時情境。楊士毅談到選角過程,「當初希望小演員的長相不要和創辦人落差太大。」而且,製片也到了國小觀察了一下小朋友,但大多數都是白白淨淨的都市小孩樣貌。 後來製片找到了立人國小棒球隊的孩子。這群孩子有運動感、膚色很健康,很符合許文龍小時候經常在戶外走動的樣子。在試鏡過程中,挑選了一位眼睛細長、皮膚黝黑的小男孩,表演得很自然,團隊相當滿意。 導演楊士毅指導小演員拍戲。(奇美博提供) 畫面中,高齡逾九十歲的許文龍侃侃而談十歲時的初心,搭配小小許文龍的身影,橫跨八十年終於圓夢的感動,觀者很能深切體會。「每當你來這裡,走進的不只是一間博物館,也走進了一個人的心願裡。」「這個心願,直到你的到來才完整,因為與你分享,就是這個心願的起源。」奇美博物館表示,博物館是許文龍送給台灣社會的禮物。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在《心願的起源》中回憶童年往事。(截自《心願的起源》) 事實上,八年前奇美博物館正式揭幕營運時,第一檔特展就向台南二中借了標本展示櫃,向觀眾介紹了許文龍創辦博物館的初衷。 奇美博物館正式開幕後的首檔特展,就向台南二中借展了生物標本。(奇美博提供) 許文龍辭世後,楊士毅惋惜表示,能因拍攝奇美博物館形象影片,有機會近距離跟許文龍先生學習,是他導演工作中最大的收穫。楊士毅透露,數十年來,許文龍一直住在友愛街的寓所,家人想購買更大的豪宅讓他住,都被他拒絕,「那麼大,都是蚊子在住!」 又有一回館員拿出三把小提琴,要他猜價值多少?他想至多幾千萬就夠多了吧,結果館員說價值十一億元!而且是要借給演奏家用的。「萬一弄壞了怎麼辦?」許文龍認為,最好的琴要給對的人演奏才值得,萬一壞了,那也是它的命!豁達的態度,令楊士毅大為折服。 (作者是文史工作者)

Read More

台日私大趨勢論壇透析少子化衝擊 專家籲請學界及政府重視

  2023年台日私立高教對話論談在文化大學盛大舉行。(圖:文大提供) 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針對私立大學面臨少子化衝擊因應之道,中國文化大學、華岡文教金金會於11月24日主辦「從日本看台灣-私立大學未來趨勢論壇」,多位日、台學者專家在演講與圓桌研討會中,為私立大學院在經營、招生及教學上提出新思維與新方向,呼籲台灣學界及政府相關單位必須正視。 台日私立高教論壇與會學界及貴賓合影。(圖:文大提供) 活動開幕邀請教育部前部長吳清基、日台交流協會新聞文化部長村本千晶、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理事長福原紀彥,以及華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徐勳分別致詞。王徐勳表示,籌辦此次論壇的目的,是藉由台日具有私校經營經驗的專家學者,透過對話尋求解決之道。 華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徐勳致贈福原理事長感謝狀與禮品。(圖:文大提供) 吳清基前部長說,大學更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所需高級人才培育的場所,一向為各國所重視。日本是世界教育先進國家之一,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比台灣來得早,有些日本高等教育發展經驗,確值得臺灣來借鏡學習。過去能夠創造「台灣經濟奇蹟」,教育所扮演人力資源開發角色,確實功不可沒。台灣近年來高等教育的長足進步和發展貢獻,更是有目共睹。「學校雖有公私之分,但是人才並沒有公私之別」。台灣高等教育校院中,公立大學占30%;私立大學占70%;公立科技大學專科學校占20%,私立科技大學專科學校占80%。可見台灣高等教育校院中,私立大學校院所扮演的教育責任和貢獻,和公立大學院校相比,並不遜色,值得大家來重視和肯定。 吳清基說,台灣因少子女化情形嚴重,大學生源銳減,境外生來台就讀,雖有政策上宣導,但是進展不如預期;大陸學生不能或不願來台就學,造成部分私立大學校院因學生數減少而面臨辦學財力不濟,須轉型退場的困境。吳清基期盼台灣私立大學經營層級能夠吸取日本私校辦學經驗,幫助台灣私校教育能有更好的發展。 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在會場致詞。(圖:文大提供) 日台交流協會新聞文化部長村本千晶同樣呼籲日本應對少子化的私立大學改革的必要性。因為這個挑戰不僅在日本,台灣和韓國也同樣存在,我們可以根據各國和地區的情況以及高等教育行政的特點,找出解決方法。 日台交流協會新聞文化部長村本千晶致詞。(圖:文大提供) 華岡文教基金會指出,台灣近年來深受少子化衝擊,加上2022年4月立法院通過「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後,已有多所私大面臨生存保衛戰,甚者已黯然退場。協助籌辦並引介多位日本專家來台分享寶貴經驗的文大校董徐興慶表示,私校發展普遍有複雜校產、龐大教職員去留、學生就學,以及系所存廢等議題,主管機關在推動私校退場的同時,應給予明確的輔導及方向。

Read More

<開講>台日私立大學何去何從?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前校長徐興慶呼籲未來的政府能盡速落實懸宕多年的「公私立大學學費齊一」及「公私校教職員工退休撫卹同等」。(資料照) 徐興慶 新冠病毒與少子高齡化現象,正在急速影響台日私立大學的經營,產生了招生困難的窘境。日本政府在2018年提出「超智慧社會5.0」理念的同時,也提出「2040年日本高等教育藍圖」,企圖力挽狂瀾高等教育的劣勢,尋求永續經營之道,其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比台灣來得早,有些發展經驗,確實值得台灣借鏡學習。台灣高等教育校院中,公立大學占30%;私立大學占70%;公立科技大學及專科學校占20%,私立科技大學及專科學校占80%。顯見國內私立大學教育人才,蔚為國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腳色與貢獻。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至2038年之新生學生數,預估至2022年約減至19萬多人,比率高達26%,其中有29所大學出現缺額,且四所私立大學缺額逾75%。2028年約減至15.6萬人,少了近42%,再至2038年約僅剩14.7萬人。顯見,少子化現象正衝擊著台灣大專校院的生存與永續發展,其中2/3的私立大學校院的經營岌岌可危。 一、日本的解方與策略 根據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福原紀彥理事長指出:2022學年度日本的大學新生人數為635,156人(含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和專科學校在內的所有高等教育機構〔大學等〕總計為940,095人),其中約80%就讀私立學校。2017年的出生人數為946,065人,這些兒童將在2036學年度就讀大學,但屆時18歲人口是無法補足目前大學現有的招生名額。此外,日本的人口結構,城鄉差距甚大,許多位於偏鄉的私立大學已經難以補足招生名額。日本「私學事業團」,除了提供約860所日本私立大學和短期大學的經常費補助金、設施設備租賃、經營諮詢等援助外,同時也經營約155萬名私校教職員工(成員)及其家人(受扶養者)提供的健康保險和退休金等等共濟業務。 日本私立大學協會副會長谷岡一郎校長也指出:2023年,新冠疫情結束後,日本高等教育出現四種趨勢。1.「集中於三大都市圈(東京、大阪、愛知)」,2.「小型院校(特別是在三大都市圈之外/地方)經營惡化」,3.「女子大學與女子短期大學的數量減少」,4.「政策導向國際化」。自2022年度起,日本有69%的女子大學以及92%的女子短期大學招生缺額,為了突破現狀,有不少學校轉型為男女共校,也有許多短期大學轉型為四年制大學。在國際交流方面,在疫情過後,外國留學生人數已逐漸恢復到之前的人數。特別是日本政府編列預算,將培養國際化人才作為政策方針之一,預期未來幾年,不論在人數或素質上都會有所進展。最近的趨勢顯示,在日本,尼泊爾留學生數量逐漸成長,而中國、越南等留學生數量則在減少。此外,基於未來數位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自然科學領域的預算。亦即,該私校事業團體,也肩負著運用人工智慧和科學數據推動私立大學數位轉型的責任,重新認識與建構私立大學的價值與功能。日本為了解決私立大學的招生名額不足的現象,積極提出上述改革策略。 日本東海大學細田衛士副校長認為,私立大學在面臨發展困境之際,必須思考回到大學教育的原點,即學生和教師的行會(Guild)的知識共同體,以通識教育(博雅教育)為基礎並傳授專業教育。這種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成為解決現代私立大學所面臨問題的線索。現代教育需要透過「綜合教育」來創造新的價值,創造超越年齡和世代的綜合教育,轉型為提供終身教育(回流教育)、補充教育和再培訓教育的機構,它是一個多層次、多樣化背景的知識共同體。 二、台灣的解方與策略 再就台灣私立技專校院所面臨的困境,技專校院有80%為私立,正面臨諸多嚴峻挑戰,少子女化使生源大幅減少。中華民國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葛自強理事長指出:近年技術型高中生選擇升學一般大學之情形日益嚴重,又,極少數私立技專校院違規事件使私立技專校院整體形象受損,部分技專校院特色模糊與一般大學無異、私校退場機制法令,嚴格使私校轉型發展受限等。另一方面,近年來產業缺工現象普遍嚴重,企業對實務型人才需求異常殷切,這又使得技專校院的發展備受各界期待。數十年來台灣技職教育之發展,一直與台灣產業營運關係密切,促進經濟發展所需的實務人才培養,正是技職。 台日對技職型大學的發展是如何挹注資源?如何定位?如何轉型?有計畫的依據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設計適當且有別於大學的實務課程,諸如數位能力的人才培育推動程式設計課程,落實技職教育的人才培育及就業的銜接工作。推動證照制度,打破文憑主義,師資結構以有實務經驗者優先錄用。凡此種種,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換言之,日本的少子化現象以及私立大學經營困難的策略。例如城鄉差距的問題、政府的政策、預算編列以及轉型、改革的問題,與台灣諸多科技大學類同。 三、對新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期許 「2023年台日私立高教對話:從日本看台灣—私立大學未來趨勢」(2023.22.24)論壇的召開,目的在尋求台日高等教育的優缺點,期待找出適合永續經營的方針與策略。「學校雖有公私之分,但是人才並沒有公私之別」,我們衷心期盼,未來的政府能盡速落實懸宕多年的「公私立大學學費齊一」及「公私校教職員工退休撫卹同等」的德政早日落實,以解決公私立學校教職員工「同工不同酬」的偏差待遇,進而尋求永續經營之道。 (作者為東吳大學講座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前校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凍蒜啦」! 台灣酒界大佬賀木堂決定投入選戰!

鄭世津(賀木堂創辦人兼創意總監)與蔡木霖(賀木堂創辦人兼董事長)。(讀者提供) 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看不下藍綠爭鬥,前台酒公司董事長、現任賀木堂董事長蔡木霖,頂著行銷博士的帽子,決定投入選戰。這次他要帶領「凍蒜啦」,直搗候選人競選總部,他呼籲,只要票投「凍蒜啦」,一定「當選啦」! 「凍蒜啦」是賀木堂投入選戰、直搗2024總統和立法委員選窟的大蒜高粱酒。 整個產品訴求,就是要候選人鞏固團隊、背水一戰,最後用現在完成式,完成「凍蒜啦」。 「凍蒜啦」有超硬後台,全部採用曾代表台灣榮獲國際大獎的賀木堂高粱酒為基酒,結合雲林在地蒜頭,經發酵、蒸餾而成,大蒜萃取率達92%,是民間傳統浸泡法的三倍。賀木堂是台灣製酒界三大元老—前菸酒公賣局長鄭世津、台酒公司前董事長蔡木霖、台酒公司前總經理賴舜堂合資成立,製造出來的系列高粱酒,不僅成為總統府致贈外賓的賀禮,更是外交部出訪友邦的伴手禮。其中,黑鑽秘藏高粱,經許多退伍老將軍品酩後,被認為非常接近50年代金門戰區司令招待外賓的特供酒,這款酒,已在金門消失了60年。 「凍蒜啦」是大蒜和酒的極致結合,除可溫胃暖身外,萃取出來的水溶性與脂溶性的硫化物、類黃酮、大蒜素,以及硒等都是健康的天然法寶,其中大蒜素與維生素B群結合後轉化成大蒜硫胺素是健康養身極品。 「凍蒜啦」採客製化方式接受候選人預訂,但推出以來,大多是企業在酒席中預祝候選人當選的贈品,巧妙避開了買票、餽贈的敏感神經,卻可以讓選民留下深刻記憶,達到健康宣傳、慶賀當選的政治廣告效果。(酒後不開車 安全有保障) 賀木堂公司: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83號   (02)2311-1578 (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Read More

<開講>從專業素養與宣傳戰角度解讀美軍官推論

美國之音(VOA)以「台灣人有無意願為保衛家園而戰?美空軍軍官撰文談論他在台灣的觀察體會」為題,配合報導美國空軍現役軍官Jimmy Chien上尉所撰寫的“Conversations with the Taiwanese about Taiwan’s Defense”文稿。圖為漢光演習。(中央社,資料照) 張競 2023年11月1日美國空軍部長辦公室主官中國大陸與台灣政策官員,同時亦為美國空軍現役軍官Jimmy Chien上尉,在政治立場色彩鮮明之美國智庫「Global Taiwan Institute」所刊行電子版刊物《Global Taiwan Brief》第八卷第20期,以“Conversations with the Taiwanese about Taiwan’s Defense”為題發表專稿。 https://globaltaiwan.org/....../conversations-with....../ 隨後,美國之音(VOA)亦跟進,在11月4日以「台灣人有無意願為保衛家園而戰?美空軍軍官撰文談論他在台灣的觀察體會」為題,配合報導該文稿。 https://www.voachinese.com/....../a-us....../7341020.html 但在此之前,台灣本身綠色體系媒體早就運用該份稿件,配合選戰發動宣傳論述攻勢;但就目前看來,雖然投入力道顯然相當強勁,但社會迴響卻相對有限。 在此就專業素養與宣傳戰角度切入,提出下列幾點分析,提供社會參考: 首先,筆者提醒社會大眾,請善用拉斯維爾溝通模式(Lasswell’s Model of Communication)作為檢視此份稿件之分析工具,分別思考「是誰在說?說些什麼?以何種管道傳送?對誰在說?希望獲得何種效應?」,自然就會更理解為何會冒出來這份稿件。 其次要指出,美國之音(VOA)在報導中提到「在這篇以個人名義發表的文章開頭處,吉米‧簡上尉特別加註了免責聲明,表明文章裡所表達的看法和意見無意代表美國空軍或美國國防部。 美國之音(VOA)與吉米‧簡上尉聯繫,得到的回覆是因其身分無法直接回應媒體,任何媒體提出的要求,包括詢問其中文姓名都必須得到官方批准,因此本篇報道以他在文章中公開發表的內容為主。 但說實在話,對照Jimmy Chien上尉行事風格是高調透明,隨時都可以透過其個人社交媒體帳戶: https://www.linkedin.com/in/jimmy-chien-10474024b 就可獲知其本身就學背景資訊與軍職服務經歷,而且在政治性質高度敏感智庫刊物上發稿,內容必然是要經過安全查核與上級核准,美國之音說法更顯得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再者,當閱讀過Jimmy Chien上尉人事資訊後,在此必須提出置疑,究竟美國空軍對於幕僚官員就涉及其所主管業務,公開發表論述稿件之基本規則與規範為何? 儘管在表面上,Jimmy Chien上尉可以強調其所持觀點與美國國防部及美國空軍政策無關,但當作者本身就是擔任政策業務主管官員,到底有多少人會相信這種檯面上之掩蓋託辭? 而且,假若真是不希望讀者認為其發言是在暗示其所屬單位立場,就根本不該高調列出其真實身分,此種作法確實更讓人覺得欲蓋彌彰。 此外,Jimmy Chien上尉提到“Recently, as part of professional career training, I spent two and a half months in Taiwan. My…

Read More

中華粥會理事長陸炳文贈墨寶 向軍系校友致敬

本報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今天(11/4)午後在台北市府侯友宜北市競選總部成立誓師大會活動之前,一場在市府內舉行的敬軍愛和平致贈活動,由中華粥會理事長陸炳文博士(右3)致贈書法墨寶,分別贈予憲兵校友聯誼會戴德滿會長(右2)、陸軍官校校友總會總會長羅際琴(左2)、國防管理學院校友會長陳衛民。並呼籲,戰争無情,和平共處存活路,才是國家永續道路。

Read More

古寧頭大捷與登步島大捷研討會 表揚戰鬥英雄

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裝甲兵三三協會與中華步登戰友協會於,三日在台北市國軍英雄館一樓大會堂聯合舉辦慶祝黃埔建軍/建校百年系列活動之「古寧頭大捷 」與「登步島大捷」研討會,表揚當年抗戰英雄。主辦單位強調,這兩場大捷是保衛台澎金馬、延續中華民國命脈的重要戰役。 主辦單位熱烈表揚當年大捷英雄。(圖片提供/陸軍軍官校友總會) 理事長江銘致詞,感謝當年參與古寧頭與登步島戰役兩場戰役獲得大捷的英雄們,特頒錦旗給當年抗戰英雄。包含民國33年3月3日抗戰反攻緬甸瓦魯班大捷戰鬥英雄:李戎篤;民國38年10月下旬金門古寧頭大捷戰鬥英雄:尹恪易、戴正華、胡正青、羅志才;民國38年11月初舟山登步島大捷戰鬥英雄:傅偉志、李王淑慧、楊雨畊、周伯乃、曾玉琪、冉正林、方邦修、吳綿廷、汪寬文、周勝坤、吳范玉蘭、李秀新、涂林蘭。 理事長江銘致詞,感謝當年參與這兩場戰役獲得大捷的英雄們。(照片提供/陸軍軍官校友總會) 出席貴賓包括前陸軍總司令陳廷寵上將、前立法委員陳鎮湘上將、前副參謀總長彭進明上將、黃復興黨部主委季麟連、陸軍官校校友總會會長羅際琴、陸軍軍官學校校友基金會董事長沈慶光、立法委員吳斯懷、前軍管部副司令羅吉源將軍、前國安局長楊國強、前國防大學副校長張鑄勳、戰略學會秘書長鄭禮國等人。 前陸軍總司令陳廷寵上將致詞時特別提到,他19歲當「少年兵」來到台灣,在屏東受訓,後來加入陸軍官校24期。 研討會並邀請國立政治大學教授楊維真演講「登步島戰役」及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許峰源演講「古寧頭戰役」,研討登步島及古寧頭戰役,對台灣地區的安全穩固極為重要。當年大陸戰敗撤退到沿海島嶼、金馬澎湖與台灣,部隊皆彈盡糧絕、殘破不堪;登步島及古寧頭戰役我軍能夠重新集聚、整頓,共同擊敗進犯共軍,實屬非常不易,戰役的勝利是決定台澎金馬命運的關鍵,延續中華民國命脈。

Read More

<開講>柯文哲握穩賺不賠籌碼 以致與藍談判底氣足

以柯文哲為首的民眾黨,連柯本人都不否認,係「一人政黨」。(中央社,資料照) 何啟聖 「藍白合」演成了「藍白拖」,讓藍白綠的各自支持者,心裡七上八下,關注程度遠勝過候選人的政見、理念與實力等國家領導人應具備的實質條件比評,這是台灣民主發展中,較令人感到悲哀之處。從侯友宜所下達的最後通牒,過了今晚十二點,一切「免談」,相當程度宣告「藍白破局」。至於柯文哲在談判過程中,底氣十足的原因,還不只單單民調勝過侯友宜,其實,柯文哲還握有一個「穩賺不賠」的籌碼。 我在8月30日,曾以「朱立倫的算盤」與「膽小鬼賽局」來研判,藍白終究會以「柯正侯副」的組合進行合作。過了今晚,即可證明,是否預言再次成真,但,就算「槓龜」,卻從中證實,柯文哲在這場博弈的「對撞」過程中,有其不閃避的十足理由。 以柯文哲為首的民眾黨,連柯本人都不否認,係「一人政黨」;而這樣一個形單勢孤的政黨,要如何掌理一個國家,難免令人質疑。因此,此次柯文哲的參選,首要目標是要衝高該黨的國會席次,其次才是他的「意外當選」 在這樣的前提下,民眾黨的生存發展,遠勝柯文哲的當選總統。這也是在柯文哲標榜的「理性、務實、科學」原則下,所制訂出的選戰主軸。也就是藉由柯文哲的參選總統,拉抬民眾黨的區域立委及政黨得票的大幅成長。 根據正副總統選罷法第41條,以及政黨法第22條規定,總統得票每票可獲30元的選舉補助款;政黨票每票可得50元的政黨補助款。因此,以目前多數民調顯示,柯文哲擁有24%的支持度,計算此次投票公民數逾1900萬票,即以過往總統大選7成的投票率,柯文哲至少可拿到300萬票,這9000萬的選舉補助款,歸政黨所有;若政黨票亦有300萬,即1億5000萬,連拿4年即為6億。兩者相加,在這場選舉之後,民眾黨即可獲近7億的補助款,這對柯文哲口中「每個月靠幾百萬在撐」的民眾黨而言,不啻為「絕渡逢舟」。 而第二個穩賺不賠的籌碼,就是從總統選舉中「轉進」,開闢「第二戰場」。設若此次立委選舉結果「三黨不過半」,未來在立法院,民眾黨可以藉關鍵少數,與民進黨合作,不但有機會取得立法院副院長,甚至還可能參與內閣閣員職位。 以此「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戰況,藍白不管合或不合,民眾黨都是「穩賺不賠」,因此,在「藍白合」的協商過程中,柯文哲的「高姿態」就不難理解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以上評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