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黃柏勳(右)18日指出,運動、清淡飲食確實是良好生活習慣,但高血脂症的發生有高達7至8成是基因搞鬼,飲食僅占約2至3成,吃藥控制才是正道。(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18日發布2019歐洲心臟學會最新治療指引,指出壞膽固醇是盡可能越低越好,曾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等極高風險族群,壞膽固醇數值目標應從70mg/dL降低至55mg/dL;若2年內發生第二次血管事件壞膽固醇應低於40mg/dL。
一名患有高血脂症的50歲男性,兩年內2次心肌梗塞,起因都是壞膽固醇忽高忽低,始終徘徊在110-160mg/dL,數值無法有效控制。第一次被送到急診室是因為他突然在家中昏倒,確診急性冠心症及高血脂、高血壓,且心臟血管已堵塞,需緊急裝心臟支架才能得救。
出院後男子雖使用傳統史他汀類藥物治療,但成效不佳,甚至還再次因心肌梗塞入院。最後經合併使用PCSK9抑制劑,才讓壞膽固醇數值降至40-55mg/dL。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祕書長黃柏勳表示,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血脂異常升高是動脈血管硬化的主因,將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機率。
黃柏勳指出,面對高血脂症,壞膽固醇的控制相當重要,之所以稱為壞膽固醇,是因為它會附著在血管壁上,當附著量過多時,恐會引發動脈血管硬化等併發症。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李貽恒表示,根據最新2019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建議,極高風險族群(曾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糖尿病伴隨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壞膽固醇數值目標應從70mg/dL降至55mg/dL;極高風險族群並且已接受史他汀類藥物治療卻在2年內仍發生第2次心血管事件者,數值目標應控制在小於40mg/dL。
高風險患者(總膽固醇大於310 mg/dL、壞膽固醇大於190mg/dL、血壓大於等於180/110 mmHg、單純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等)則應由100mg/dL降至70mg/dL;無其他危險因素的年輕糖尿病患者則應由115mg/dL降至100mg/dL。
黃柏勳說,根據歐洲心臟學會發布內容,壞膽固醇是盡可能越低越好。因此,切勿擔心膽固醇數值過低而自行中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