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男BMI破40 服糖尿病藥意外減重

內分泌科醫師黃怡文表示,現代醫療已經有許多新的藥物與療法,可幫助患者達成減重與血糖控制的雙重效果。(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年僅30歲年輕男性,體重高達160公斤,BMI超過40,屬於嚴重肥胖,又罹患2型糖尿病,經服用今年初才由衛福部核可的糖尿病口服藥物,2個月後,糖尿病獲得到良好控制,體重也減輕了7公斤,這雙重效益的突破性療法,讓該患者甚為欣喜。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怡文說,患者因為肥胖已影響日常生活,減重的意願極強。經詳細體檢與抽血檢查,發現他已罹患2型糖尿病,糖化血色素達到7.2%(正常值為4.0%-5.6%之間)。 黃怡文表示,儘管年齡尚輕,但患者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肥胖,糖尿病早已悄悄上身。肥胖與糖尿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尤其極端肥胖者,更容易發展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若不加以控制,糖尿病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等一系列併發症,進一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縮短壽命。 黃怡文指出,經評估,她為患者選擇了今年1月經衛福部核可,適用於糖尿病第一線口服治療的自費用藥。此藥物不僅能有效控制血糖,還具有顯著的體重減輕效果,對於該類患者的需求提供了雙重的治療益處,此藥被證實可以顯著降低糖化血色素,並有效減少患者的體重,特別是對這樣的糖尿病合併肥胖者。 黃怡文說,治療2個月後,患者的糖化血色素從7.2%降至6.4%,糖尿病得到良好的控制,體重減輕了7公斤,BMI顯著下降。這次的成功治療不僅來自於藥物的幫助,更是患者自身積極面對疾病、改變生活方式的結果。藥物治療搭配健康的飲食與規律的運動,更能夠達到長期的健康目標。 黃怡文提醒,現代醫療已經有許多新的藥物與療法可以幫助患者達成減重與血糖控制的雙重效果。然而,最根本的還是要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減少過量飲食與缺乏運動的情況,從根本上降低代謝疾病的風險。

Read More

提電扇突背痛 竟是胸椎壓迫性骨折

婦人提電風扇打掃,突然感覺嚴重背痛,就醫檢查才發現胸椎第6節發生壓迫性骨折。(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名65歲李姓婦人颱風過後打掃住家,一個稀鬆平常提電風扇的動作,突然感覺嚴重背痛,就醫檢查才發現胸椎第6節發生壓迫性骨折,經接受微創灌骨水泥手術才擺脫疼痛,也發現自己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在醫師的建議下開始接受藥物的治療。 中正脊椎骨科醫院醫療部主任林子平表示,「脊椎骨的結構,就像蓬鬆的海綿蛋糕」,可能只因咳嗽、用力解便、抬重物就發生骨折,臨床上也遇過60多歲病患,因姊妹間大聲爭吵,竟發生脊椎骨折。醫師提醒有骨質疏鬆切勿放任惡化,應保持警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婦女停經後,或男性超過50歲,就應做骨質密度檢查,骨鬆與遺傳也有關,父母骨密度低,子女骨鬆的風險也高。骨鬆病人常合併骨頭退化、脊椎滑脫、關節變形等疾病而引起腰酸背痛,若接受推拿、按摩時要格外謹慎,一旦有嚴重疼痛,要立即停止並接受檢查。 若有駝背靠牆站立時,後腦勺不易碰到牆,或是身高比年輕時變矮,都可能是骨鬆的警訊。骨密度若小於-2.5即是骨質疏鬆,一但低於-3.0標準,就是嚴重骨質疏鬆,應立即接受治療。林子平表示,過去治療骨鬆的藥物,以減少骨質流失為主,現已有增加骨密度的藥物,除了傳統每天注射的藥物之外,已經有新一代更方便,只需每月注射1次的藥物選擇。骨鬆藥物可降低7成脊椎骨折的發生率。

Read More

膽道異常 日飲2000㏄仍有6膽結石

醫師李博彰說,膽已切除掉的民眾,飲食應清淡,否則容易消化不良或拉肚子。(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58歲王姓病患工作中突然上腹疼痛直冒冷汗,痛在地上打滾,緊急就醫,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有6顆膽結石,醫師立刻進行3D立體腹腔鏡微創手術,經過約半小時,取出6顆膽結石,最大顆大約1.5公分,病患隔天即出院。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李博彰表示,該名病患膽道異常,左右肝管外露於肝臟門脈區,膽囊管連接到右側肝管,而一般正常是連接到總膽管處,讓手術的風險增加不少,因為手術最怕膽道損傷,所以選擇執行3D立體腹腔鏡微創手術,在視野清楚情況下,安全將膽囊管及右肝管分開並切除膽囊,未造成後續併發症。 李博彰指出,病患之前完全沒症狀,也無疼痛狀況,每天力行喝2000cc的開水,但是因為病患膽道系統異常,膽汁排泄不好,造成膽汁很容易滯留,長期以來,容易造成膽結石,塞在膽囊管出口,造成急性疼痛。 李博彰說,病患屬於先天膽道異常,造成後天膽結石產生,只能透過高階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掃描膽道,才能檢查出來,總膽管和膽囊管是否有異常。 李博彰強調,該名病患膽發炎嚴重已經切除,成為無膽之人,但對營養吸收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由於消化脂肪,必須靠膽汁來協助消化,現在膽汁直接排到十二指腸,如果吃了大量脂肪或太油膩,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刺激腸胃道,造成腸胃蠕動過快,容易拉肚子,因此,飲食建議吃清淡一點。 另外,雖然是微創手術,傷口大約1公分,但是傷口癒合及縫線吸收需要60到90天左右,如果腹部用力造成腹壓增加,在傷口還沒完全癒合,容易造成傷口撕裂,長久會產生切口性疝氣,可能又要再一次手術處理疝氣,因此,術後建議1個月到1個半月,千萬不要提重物或重訓。

Read More

吃麻辣鍋減重 血壓失控+水腫

立冬將至,鍋物是許多民眾節令儀式感首選,但方法錯誤恐傷身,甚至可能補到血壓失控。(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談到立冬進補,火鍋、薑母鴨、羊肉爐等鍋物是許多民眾的進補首選。一名60歲女性,雖然在2個月內減重將近8公斤,但回診時卻發現血壓比以往更高,而且合併輕微的下肢水腫。經進一步了解,發現她是因過量食用火鍋湯底,鈉攝取過多。 收治個案的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表示,個案原本就患有高血壓,BMI為34,屬於中度肥胖。她擔心健康問題會造成家人負擔,且害怕無法享受退休生活,特別尋求專業幫助。 陳威龍建議她先減重,根據臨床經驗顯示,體重減少8%至10%能顯著改善代謝症候群,如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及腰圍。患者隨即調整飲食習慣,並遵循「水、肉、菜、飯、果」的進食順序,每次飯後也會到附近操場散步。2個月內,她就成功從80公斤減到72公斤。 不過,雖然體重下降,她的血壓卻在近期持續上升,甚至高達160/90毫米汞柱,經詳細詢問後得知,原來她是看到網路資訊「吃辣有助減重」,加上天氣轉冷,便經常把麻辣鍋當晚餐,導致鈉攝取過量,血壓失控。 陳威龍解釋,雖然辣椒素能促進代謝,但「吃辣」與「吃麻辣鍋」是兩回事。麻辣鍋湯底含有大量油脂和調味料,且600ml湯底的鈉含量高達將近5000毫克,遠超過國健署建議的每日攝取量2400毫克的兩倍。過量鈉攝取會破壞體內鈉與水分的平衡,增加心臟與血管負擔,進而引發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等風險。 陳威龍也特別提醒,正在減脂的民眾若是因荷爾蒙問題導致肥胖,進補時需特別注意食材與荷爾蒙藥物的交互作用。 他也強調,無論是高血壓患者或是正在減脂的民眾,在立冬進補時,湯頭可以盡量選擇蔬菜湯底,而在火鍋的食材上,則應選擇優質蛋白質及原型食物,避免火鍋料的加工食品。 陳威龍強調,立冬進補仍應遵循低脂、少鹽、少添加糖的原則,並盡可能在2:1:1(2份蔬菜、1份澱粉、1份蛋白質)的餐盤原則下,維持3大營養素的平衡。如果進補食材及調味料難以控制,則要避免在睡前4小時進補,或進補後配合運動,以降低血糖波動,避免脂肪堆積。

Read More

血友病恐致眼病變 安南醫血友病中心照護靈魂之窗

安南醫院血友病中心辦理舉辦眼科照護講座,教病友照護靈魂之窗。(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血友病是一種遺傳疾病,患者一旦出血因凝血功能異常,恐有生命危險之虞。為幫助血友病友維護健康狀況,安南醫院血友病中心定期辦理衛教講座,幫助病友了解潛在風險、及早做好預防措施。鑑於血友病可能危及靈魂之窗,血友病中心11月也召開講座,盼幫助病友預防並注意早期治療。 安南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林明賢表示,血友病患者血液中缺乏特定凝血因子,如發生出血除不易止血而造成生命危險外,關節、眼睛及牙齒的反覆出血也可能導致病變,嚴重甚至會影響生活品質。為保障病友眼部健康,血友病中心本月2日也特別召開「血友病眼科照護講座」。 安南醫院眼科醫師林佳蓁指出,眼睛內密布血管,血友病可能使眼部出血機率增加,病友除需注意定期注射凝血因子以預防關節自發性出血外,平時還需額外提高對眼睛的自我照護。講座中林佳蓁也特別分享眼睛保健注意事項,盼幫助病友認識自身眼睛狀況,判別有無出血或潛在危機,進行初級預防之餘,如有風險應立即就醫治療。 安南醫院血友病中心持續為大台南地區的血友病患者提供最先進、全方位的治療照護,持續以「專業、效率、團隊」的精神,提升血友病中心的醫療水準,期許造福更多患者。

Read More

花蓮牙醫團隊「走入住宿型機構」推動良好的口腔照護

之門牙醫診所吳志浩院長示範教學,讓機構照護人員了解住民的口腔健康及口腔疾病照顧方式。(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為照顧住宿型機構長輩們的牙齒和口腔健康,花蓮縣衛生局、花蓮縣牙醫師公會及之門牙醫診所院長吳志浩合作,牙醫團隊「走入住宿型機構」,透過吳院長示範教學讓機構照護人員了解住民的口腔健康及口腔疾病照顧方式。花蓮一般護理之家、精神護理之家及住宿式長照機構共有十三家,住民超過二千人,期待都能透過良好的口腔照護,提升生活品質,達成縮短「壽命與健康餘命之間落差」的目標。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咀嚼可以將食物磨碎,藉由舌頭捲曲翻轉,形成容易進入食道的食糰。若咀嚼功能不佳,食物很容易入氣管使人嗆到,甚至引發吸入性肺炎。考量機構內長輩多數有口腔牙齒疾病,但因行動不便、臥床造成外出就醫不易,吳志浩當場為照護人員示範如何用保護雙方的技巧,幫失能、無法配合的住民潔牙,這樣的實際示範和技巧教學,對於辛苦的機構照護人員非常有幫助。 多數住宿型機構聘僱外國籍照服員,吳志浩看見花蓮住宿型機構的需要,也向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爭取,將全聯會拍攝的失能者口腔照護教學影片,加上多國語言配音,提供各縣市機構使用,讓第一線的照服員有好工具可以學習口腔照顧方式,讓長者的口腔健康獲得更完善的照顧。 朱家祥指出,隨著花蓮縣已經進入超高齡,長者及失能者增加,但花蓮每萬人口牙醫數低於全國,面臨牙科資源有限等種種挑戰,轄內有多處大型住宿型機構,住民的口腔照護提升過去未被擺在優先順位,去年起結合花蓮縣牙醫師公會,藉由擁有身障及失能治療專業的牙科團隊深入住宿型機構,提升機構照護人員維持住民口腔健康的技巧,同時提高住民的生活品質。

Read More

抗磷脂症候群造成胎死腹中 婦產、風免科共治迎新生機

王文中主任指出,抗磷脂抗體會造成胎盤血管栓塞,導致胚胎死亡(流產的原因)。(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34歲陳小姐第一次懷孕在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做產檢,每項該做的自費檢查都有做,報告正常,在22週例行性產檢時發現胎兒已經沒有心跳,傷心之餘跟婦產科王文中主任討論可能的原因,透過胎兒染色體檢查確認正常,焦點轉移到媽媽是否有免疫的異常,依抽血檢查報告果然發現媽媽的狼瘡抗凝血因子呈現陽性反應,罹患「抗磷脂症候群」。陳小姐第二次懷孕後續轉介到風濕免疫科治療,風濕免疫科和婦產科醫師通力合作,媽媽歷經天天打抗凝血劑,皮膚到處都是瘀青,辛苦終於有了代價,在39週生下一個健康的男寶寶。 王文中主任說,胎死腹中的原因有很多,早期的胎死腹中多半是自然淘汰的過程,並不需要過度擔心,如果發生太多次,或是中晚期才胎死腹中,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可以避免的原因,例如:父母親有無染色體的平衡型轉位、媽媽是否有糖尿病沒被發現,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媽媽是否有免疫方面的問題。 抗磷脂抗體會造成胎盤血管栓塞,導致胚胎死亡(流產的原因)。(記者徐義雄攝) 「抗磷脂症候群」是一種後天的免疫疾病,身體會產生通稱為抗磷脂抗體的物質,包含:狼瘡抗凝物質、抗心脂抗體和抗β2糖蛋白I型抗體,這些物質會干擾血液的凝固,導致血液很容易凝固造成血栓,塞住胎兒的血液供應,導致胎死腹中。患者懷孕時,容易產生特定的併發症,包括:習慣性流產、胎死腹中和早期的子癲前症。 王文中表示,「抗磷脂症候群」是有治療的方法,只是媽媽會很辛苦。吃低劑量阿斯匹靈外,天天施打低分子量肝素來讓血液不會凝固,等到準備生產時,低分子量肝素的施打容易造成產後大出血和血腫。生產前什麼時候要停止施打,需要跟醫師討論,停藥的時間如果不夠,不管是剖腹生產的半身麻醉或是陰道產的減痛分娩,可能因為風險太大而無法進行。 王文中主任於產婦出院前進行衛教。(記者徐義雄攝) 當有10週以上的胎死腹中、34週前發生嚴重子癲前症或是已經有三次以上的早期流產,可以跟醫師討論是否有可能是「抗磷脂症候群」引起的,可加做抽血檢查來確認。如果抽血報告結果確定是「抗磷脂症候群」,要接受婦產科和風濕免疫科醫師的共同照顧,生產前還要接受麻醉科醫師諮詢,有機會迎來健康的寶寶。

Read More

鼻咽癌4期 不倒騎士挑戰環島

第12屆不倒騎士「不倒騎士騎出生命」車隊3日由台北馬偕醫院出發展開環島行,衛福部長邱泰源也出席為癌友們打氣。(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40餘位抗癌鬥士及伴騎眷屬參加「不倒騎士騎出生命」行程,車隊3日由台北馬偕醫院出發,將以10天完成1100公里的環島挑戰,領騎人詹鵬如為鼻咽癌第4期癌友,已多次參加環島騎行活動,詹鵬如表示,會一直騎到不能騎為止。 台灣抗癌協會第12屆「不倒騎士騎出生命」癌症病友單車環台活動由台北馬偕醫院出發,預定8日到達台南,12日回到新北市政府,挑戰全程1100公里的環島行程,台灣抗癌協會指出,車隊就像移動的燈塔點亮生命之光,沿途將拜會各縣市政府與各醫院,希望為病患帶來希望。 領騎詹鵬如是在多年前被確診鼻咽癌第4期,詹鵬如表示,那是一個農曆過年,突然單側鼻子不通,原本不以為意,直到兩側鼻子都無法呼吸,只能靠嘴巴換氣,才驚覺大事不妙,到診所就醫,醫師研判不對勁,確診前的時間很折磨,體重一口氣掉了5公斤。 詹鵬如被確診鼻咽癌第4期後,積極接受治療,詹鵬如指出,很慶幸過去有運動習慣,體力還算不錯,即使熬過了治療副作用,還是花了約2年調養,治療後顏面神經難免受影響,心情大受影響,沒想到無意間接觸單車運動後,四處兜風吹散內心陰霾,要騎到不能騎為止。 癌友吳勝傑是職業連結車司機,長期以車為家,30年來整天離不開檳榔、香菸、酒等3大致病風險因子,6年前發現罹患口腔癌與舌癌,度過漫長艱辛的治療過程,現在不但戒了壞習慣,還能好好注意營養攝取,加上規律生活以及運動,培養好體力參與單車環台的壯舉。 台灣抗癌協會創會理事長吳興傳指出,在15年前被診斷大腸癌第3期,同年妻子也罹癌不幸被病魔帶走,吳興傳決定為所有癌友帶來希望,開創不倒騎士圓夢活動,如今活動邁入第12年,吳興傳激動地向天上的妻子喊話,「妳可以放心投胎,我會繼續活下去。」 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出席不倒騎士車隊出發儀式時指出,推展健康台灣願景,減少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是困難工作,而偏鄉民眾即使篩檢出來異常,不一定願意勇敢接受治療,所有癌友的生命經驗都是活教材。  

Read More

打3月太極拳 改善肺腺癌術後體虛咳嗽喘促

醫師馬培德為術後患者安排輔助性治療計畫,提供術後康復照護。(記者陳金龍攝) 蘇姓婦人術後覺得體虛,呼吸喘促,經3個月太極拳運動課程訓練,咳嗽和呼吸喘促症狀獲改善。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6歲蘇姓婦人罹患肺腺癌,屬第IA2期肺癌,術後覺得體虛,呼吸喘促症狀,偶發咳嗽且感覺有痰、只要多說一點話,或吹到冷氣就會咳,為改善術後不適,她尋求中醫內科醫師馬培德協助,參加太極拳運動課程。經過3個月訓練後,咳嗽和呼吸喘促症狀獲得改善,體能與免疫力也提升了。 另一位63歲柯姓男子,因持續慢性咳嗽月餘、睡眠中斷、偶爾因劇烈咳嗽出現血絲症狀等不適感,進行左下肺葉切除手術和左上肺葉楔形切除術,其病理報告顯示為是肺腺癌,屬第IB期肺癌。術後出院,參與3個月的太極拳運動加強肺功能,養成每日規律練習增加心肺耐受性,進而改善日常生活中容易呼吸喘促的症狀。 中醫大附醫肺癌多專科團隊負責人涂智彥表示,病人接受西醫手術切除、放化療後,治療副作用如切除肺葉可能肺活量會減少、胸悶、氣喘,或因過度害怕疼痛,不敢深呼吸、咳嗽等,可藉由中醫輔助治療如氣功、太極拳、吐吶方式等運動,緩解不適感。 馬培德表示,肺癌病人在術後肺功能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少,適度的運動對體力及肺功能的恢復都有益處。肺癌目前最好治療方式是以西醫治療抗邪為主,中醫扶助正氣並減少副作用為輔,修復西醫治療過程中所造成的身體損傷,具有相輔相成的治療效果。 馬培德指出,以中醫來說,傳統的太極拳運動不但具有運動好處,還可以促使四肢、軀體經絡暢通。太極拳運動在「動的部分」,就是藉著伸展筋骨,達到活絡氣血、神清氣爽的效果。而其最重要「靜的部分」,可增強體內能量,調和五臟,使體內的五行得以平衡,陰陽得以調和,在練習鬆柔沉靜中,逐漸舒緩緊張僵滯的身心,讓精氣神日漸飽滿。 馬培德強調,希望透過「太極養肺法」讓更多肺癌病人在術後有意願和能力開始從事適合的運動,藉由改善身體活動,進一步增進生活品質與存活率。 馬培德擁有台灣中醫執照與德國西醫執照,並於中國醫藥大學擔任教職,已於台灣定居17年,108年以高級專業人才取得中華民國籍。

Read More

安撫病童情緒 中榮志工AI繪本 兒科病房運用

中榮志工隊文宣組長朱仲儒(右1)及專業服務組副組長黃彌淑(右2)製作的AI繪本受到台中市社會局長廖靜芝(左)肯定。(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榮總志工隊文宣組長朱仲儒及專業服務組副組長黃彌淑參加社會局AI學習營,習得生成式AI使用方式,創作了「勇敢的小女孩咪咪」AI繪本,並在社會局舉辦的「AI繪本成果發表會」上,頗受矚目。台中榮總表示,繪本內容有助安定剛剛住院的學齡前兒童情緒,將用於兒科病房,協助兒童克服恐懼和不安。 中榮志工隊文宣組長朱仲儒(右4)及專業服務組副組長黃彌淑(右3)製作的AI繪本受到局長廖靜芝(左4)肯定。(記者陳金龍攝) 朱仲儒經常從事藝術創作,擅長水墨和油畫,也擔任畫會的理事長,黃彌淑則是從小兒科病房的護理長退休,非常懂得住院兒童剛住院時常會有一些害怕和抗拒的心理,必須得安撫他們,才能順利治療。 「勇敢的小女孩咪咪」AI繪本也參加了台中市政府社會局舉行「AI繪本成果發表會」,引起局長廖靜芝注意,認為這樣的AI繪本創作,更有效地推展志工服務工作,志工們也能夠更有效地支援弱勢群體,讓更多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理事長兼志工隊隊長張寶方說,朱仲儒和黃彌淑為AI繪本創作展現創意和努力,尤其對學齡前的兒童住院治療時有幫助,更是難得。台中榮總社會室主任莊李和說,「勇敢的小女孩咪咪」AI繪本未來會運用在兒科病房,發揮繪本的功能,感謝志工們的辛苦付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