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CT偽陽性高 不必要篩檢徒增壓力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目前唯一能篩檢早期肺癌的方式,但存有偽陽性與輻射量的疑慮。(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肺癌連續蟬聯台灣癌症死亡率第1名,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唯一篩檢方式,但近來大批民眾要求進行篩檢,醫師表示,LDCT檢查的偽陽性很高,若濫用不僅會因為偽陽性帶來精神壓力,也會增加輻射量與風險。 台灣每年約萬人死於肺癌,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近1/5。醫師指出,台灣的肺癌在流行病學上有些特徵與西方國家不同,嘉義長庚胸腔腫瘤科醫師方昱宏指出,台灣的女性和未吸菸者的肺腺癌發生率仍顯著上升,顯示除了吸菸以外,還有其他不可忽視的危險因子。包括:二手菸、空氣汙染、廚房油煙、職業暴露(如石綿)、慢性肺部疾病以及家族史。這些高危險族群應定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LDCT已被證實能夠有效發現早期肺癌病變,特別對於重度吸菸者(抽菸史超過30包年且戒菸不滿15年)能降低約20%的肺癌死亡率。 「並非所有人都需要做LDCT檢查!」方昱宏說,低劑量電腦斷層是唯一篩檢方式,但濫用恐增加輻射量與風險。他坦言近來大批民眾要求進行篩檢,他認為若符合高風險族群是「實證醫學」,若不符合就是「商業行為」,不必要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不僅會因為偽陽性帶來精神壓力,後續可能也會接觸過多的輻射傷害,弊大於利。 方昱宏說,「何況LDCT檢查的偽陽性很高,很多人檢查後發現有肺結節,首先結節不一定是癌症,大部分的結節屬於良性,可能是良性腫瘤、感染後的疤痕或纖維化,但民眾得知後大多會心情相當沉重。」 方昱宏認為高危險族群應在醫師的專業建議下,定期篩檢和追蹤;若篩檢發現有肺結節,對於不同大小和型態的結節,醫師會依據病史及影像特徵制定適當的追蹤和處置計畫,回歸理性判斷,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Read More

精神疾病社區再融合 專家開講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等都出席台灣精神醫學會年度大會,希望各方貫徹「心理健康是普世人權」理念,落實精神健康及社會和諧的理想。 (台灣精神醫學會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精神醫學會年度大會3日閉幕,今年大會主題是精神疾病社區再融合,台灣精神醫學會指出,會中由國內外專家學者分享成功經驗,為促進社區精神健康共同集思廣益,希望提升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回歸社會。 台灣精神醫學會指出,本次年會以精神疾病社區再融合為討論主軸,與會演講的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教授索尼克羅夫特(Graham Thornicroft),擔任世界衛生組織(WHO)心理健康差距行動計劃干預指南制定小組主席,推動社區精神健康及精神疾病去汙名化領域上享譽全球。 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以「社區精神健康」為專題演講,談到精神健康識能概念,詳述人類精神健康受基因、大腦、生活經驗等影響,也提到未來社區精神醫學的發展應注意重點,及落實精神健康及社會和諧的理想,期待未來社會各界及公部門共同努力,促進人民精神健康。 台灣精神醫學會是於民國49年1月2日創立,目前有2166名精神科醫師會員,台灣精神醫學會長期在921大地震、莫拉克風災、八仙塵爆及COVID-19疫情等重大災難發生時,迅速組織精神專家團隊,協助人民渡過難關並促進心理創傷的復原。 台灣精神醫學會指出,精神科醫師是政府推動及促進精神心理健康的最強後盾,期待未來持續與社會各界及公部門共同努力,促進人民的精神健康。

Read More

載藥微球栓塞+免疫療法 治癒肝癌

肝癌復發患者進行載藥微球栓塞結合免疫療法,目前處於完全治癒狀態。(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1歲陳姓男子C型肝炎帶原,5年前發現肝臟有2.5公分的腫瘤,診斷為早期肝癌,接受腹腔鏡切除左肝。2年前肝癌復發,磁振造影發現數顆1公分左右腫瘤散落在肝臟四處。考慮腫瘤分散且已經接受過開刀治療,進行2次載藥微球栓塞,搭配全身性免疫藥物治療後腫瘤完全消失,目前處於完全治癒狀態。 台中榮總影像醫學部介入性診療放射科主任張碧倚指出,載藥微球栓塞技術是將吸附化療藥物的微球體經動脈進入肝臟腫瘤,精準針對癌細胞釋放藥物,同時塞住供應肝癌細胞營養及氧氣的血管,「餓死」癌細胞或讓腫瘤縮小,也可降低傳統栓塞後的副作用。配合利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來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以辨識並有效地攻擊栓塞後殘留的癌細胞。根據最新文獻資料,這兩種結合療法的臨床試驗表現出對於特定類型癌患者的高效性,有望改變未來肝癌治療的準則。 研究發現,單一使用載藥微球栓塞治療肝癌的1、3、5年總體存活率分別為64、16.3和2.1%。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為6.7個月,多數患者在接受載藥微球栓塞治療後,腫瘤的進展會在7個月內得到控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Liver Cancer》期刊。 另外,免疫療法相關研究也顯示,對15~25%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有效,總體存活率可達12~24個月。張碧倚說,目前國際上針對兩種治療方法結合後的具體成效相關研究皆在進行中,但在臨床上已可觀察到正向發展,相信隨時間累積可獲數據證實。 張碧倚坦言,目前載藥微球栓塞尚未納入健保給付,1次療程自費額約5萬~6萬元,免疫治療則結合標靶藥物治療有條件給付給晚期肝癌患者。

Read More

營養師教得舒飲食 助控制血壓

成醫營養師謝曜駿提醒,控制好血壓除了服藥外,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也很重要。(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高血壓是沉默殺手,卻不一定有不適症狀。營養師提醒,要控制好血壓除了遵從服藥,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也很重要;尤其是「得舒飲食」重點在增加纖維、鈣、鉀、鎂及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減少飲食中的紅肉及飽和脂肪酸。若能搭配低鈉飲食,控制血壓效果會更好。 成醫營養部營養師謝曜駿表示,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有關;隨著年齡增加盛行率越高,40歲以上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壓。 他也提供5個飲食撇步: 1.吃全穀多蔬果,主食至少2/3為糙米、五榖米、小米、紅豆、綠豆、薏仁、玉米、地瓜等未精製全穀雜糧類,含有豐維生素B群、維生素E、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再加每天5蔬果。 2.吃堅果用好油,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油,如橄欖油、苦茶油及芥花油,堅果類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及礦物質鉀和鎂,建議每天1塑膠湯匙。 3.早晚喝低脂奶,每天早晚一杯240cc增加鈣質攝取。 4.少紅肉少加工,蛋白質食的優先選擇依順序為,豆類、魚類與海鮮、蛋類、禽肉(白肉)、畜肉(紅肉),避免加工肉品如香腸等,以降低飽和脂肪酸及鈉的攝取。 5.吃清淡不沾醬,盡量避免醃漬、煙燻及醬滷烹調的菜肴,多利用天然調味料,如蔥、蒜、九層塔、義式香料等,或添加枸杞、紅棗、八角等中藥材來增加食材的風味。

Read More

學界搶救中藥行 盼導入寒假實習

學界盼利用中藥行旺季的寒假導入實習制度,讓學生走進傳統文化,並爭取比照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獲得獨立中藥行經營人資格。 (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搶救式微中藥行,新生代加入是解方。學界盼利用中藥行旺季的寒假,導入實習,讓學生走進傳統文化,燃起興趣,爭取比照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獲得獨立中藥行經營人資格。 因法令不完備加上沒有國家考試給照雙重夾擊,傳統中藥產業逐漸式微。儘管衛福部民國108年祭出續命之計,公告《藥事法》103條解釋令,有條件讓一定時間內實際從事中藥販賣業務者得繼續經營中藥房。但中藥團體疾呼,盼讓子女、學徒都有機會接班。 衛福部中醫藥司2日在迪化街舉行「中藥本草文化節」,推廣健康輕養生,讓民眾體驗本草新生活。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主任張文德表示,從20年前中藥相關科系都是中藥行第二代就讀,到現在普通家庭的孩子也願意投入。即使中藥相關科系學生對未來出路難免茫然,但中藥產業非常多元,是生技產業原料,更是文化。年輕學子對於中藥房開業的興趣,希望透過課程改革完善,如強化務實課程、結合中藥產業,與增加實習機會,盼與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合作,推出寒假1個月中藥行實習。 張文德表示,現在中藥行人才流動呈現封閉狀態,無法讓有心加入的年輕人投身其中。目前產官學界討論中藥系畢業生比照醫學PGY訓練,為了有效為產業打強心劑,將2年中藥行工作經驗下修至1年,可獲得獨立中藥商經營人資格,因應產業趨勢,非常樂見有這樣的方向,讓文化傳承。 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表示,不讓中藥行人才出現斷層是共識,即使是子傳父業,希望以受過系統性專業教育訓練為主,以利取得各界客觀認可,多數人採取支持態度,讓接受過相關專業知識訓練的人才發揮所長、貢獻社會,搶救式微中藥行計畫持續與各界溝通,實施細節仍待討論。

Read More

長效針劑治療思覺失調 助穩控病況

  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攜手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傳遞思覺失調症及早且穩定持續用藥的重要性。(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50歲的美容師20年前出現妄想及幻覺,確診為思覺失調症,需長期藥物治療;因服藥造成精細動作不靈活,自行停藥後導致病況加重。8年前在醫護團隊的介入下,予以長效針劑治療與全方位照護,持續穩控疾病,重返最愛的美容美甲工作。 北市聯醫松德院區院長黃名琪表示,思覺失調症好發20~30歲,是一種大腦功能失調疾病,因大腦多巴胺分泌異常,造成思考與感知功能失衡,常見包括妄想、幻覺幻聽、整理思緒困難、辨識動作或解讀面部表情困難等。若未及早介入或是中斷治療,可能導致腦部損傷,進而影響認知、生活、社會及職業功能缺損。 教學研究部主任陳文瑩表示,相較於其他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病友健康狀態較脆弱,死亡率較高。但研究發現居家治療能大幅減少病友再住院率,且及早且持續使用長效針劑,有助減少死亡風險。 健保資料庫統計結果顯示,思覺失調症病友接受長效針劑治療,不但住院風險降低6成,半年內精神科急性病房再住院風險降低6成,急診風險降低4成、治療後2年死亡風險減4成。 健保署最近3年每年編列27億元獨立預算,鼓勵及早接受長效針劑治療,進而提升用藥順從性,預防疾病復發。 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歐陽文貞指出,長效針劑依藥效持續時間,目前有2週~6個月不同施打頻率的選擇。國內外實證研究顯示,藥效持續越久的長效針劑,越有助維持體內有效藥物濃度,降低因不規律服藥而復發的風險,幫助更多病友回歸社區與社會的可能性。 醫學會副秘書長林月屏表示,根據統計,去年長效針劑專款的使用率達82.8%,較前一年提升35.7%,顯示國內臨床確實有使用需求。

Read More

前植後泌 複合式植髮告別禿頭

醫師楊名權(右)把森林王子張泰山的頭髮找回來。(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前職棒球員張泰山因雄性禿嚴重掉髮,接受複合式植髮療程後,髮量明顯增加。醫師表示,大面積植髮患者,術後一週要把握「3不4要原則」,包括不要熬夜、不要摩擦、不要吃油炸食物,要保濕、要營養、要照光、要休息,保護新生頭髮健康。 植髮診所院長楊名權表示,根據統計,全台超過百萬人面臨掉髮危機,主因包括雄性荷爾蒙和壓力問題。臨床發現,男性掉髮多為雄性禿問題,另包括壓力、抽菸及睡眠不足等;女性則常因壓力、過度減重、更年期、產後及缺乏營養素等造成。 針對地中海型或M字型掉髮族群,可以使用前植後泌複合式植髮療程,針對較嚴重前額區域採美式FUE微創植髮,取髮速度最高每小時3000株,在4小時內將取出髮株植入前額區,種髮速度最高每小時1500株,透過高效率植髮,大幅提高前額區髮株存活率。對於後方仍有毛髮的區域,則使用外泌體讓毛髮發育進行局部治療,便可以解決後方髮量稀疏的問題。 楊名權說明,「泌髮」為透過吃、擦、照等複合式療程,包括服用雄性禿藥物及補充單鏈脂肪酸營養素;擦外泌體讓毛髮發育因子、抗發炎因子幫助毛囊細胞生長及減少頭皮發炎。另,搭配紅光雷射輔助療程,透改善嚴重的禿頭及掉髮問題。

Read More

花慈蘇筱雅獲選優秀護理人員

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高明見(左)、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明金蓮(右),頒發優秀護理人員獎給花蓮慈院外科加護病房副護理長蘇筱雅。(花蓮慈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外科加護病房副護理長蘇筱雅2日接受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優秀護理人員」表揚。因父母都是慈濟志工,她自小參加慈濟訪視、義診,立志從事可以直接助人的護理工作;10年前加入外科加護病房照護團隊,感恩有師長、學長姐的教導,讓她可以在臨床教學、實證照護上精進,幫助病人、幫助學弟妹,而獲益最多的是她自己。 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與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舉行「優秀護理人員表揚大會」,有69名護理人員獲獎。來自屏東的蘇筱雅因家人關係,參加慈濟訪視、義診活動,對於貧富差距極大的窮苦家庭、醫療不普及的偏鄉有更多的體認,在學涯、生涯、職涯規劃中選擇護理,並在花蓮服務。儘管工作很累,但「見苦知福」的感受讓她不時回想年幼時立志投入護理的初心。 蘇筱雅進入外科加護病房照護團隊10年,7年前承接臨床教師指導新進護理人員、PGY學員、護理實習生的神經內外科加護護理照護,並在隔年升任教學小組長,陸續獲得花蓮縣優良護理人員、衛福部臨床醫事人員培訓計畫優良臨床教師「教學新銳獎」等。 在提升護理照護品質上,蘇筱雅除參與院內照護標準及技術修訂,也參與多項護理流程優化,例如在脊髓休克照護、顱內壓測量及護理、腦內室外引流管置放術及護理處置標準等ISO的修訂等。並推動護理專案改善胸腔外流瓶防錯的安全照護措施,更推展到全院病房。 此外,結合實證與臨床,蘇筱雅不僅參與神經外科導管照護、心臟手術術後照護手冊及腎臟移植術後照護手冊的編寫;更與團隊在組合式腸道訓練是否能改善脊髓損傷患者的神經性腸道功能障礙、使用高頻胸壁震盪治療是否能改善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痰液清除功能等臨床照護實證探討,有4篇獲得全國實證競賽優良海報。

Read More

長者健康危機 吃錯比不吃糟

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辦理團體活動,提升長者的營養知識和健康飲食行為。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為精準掌握長者的營養需求,高雄市衛生局進行長者的營養篩檢及營養飲食認知調查等,發現長者對於乳品、堅果種子和全穀雜糧的攝取量仍與國健署建議有顯著差距,可能導致包括肌少症、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等潛在的健康危機;為此,衛生局強調,高齡者錯誤吃比不吃還嚴重,長者「懂吃」很重要。 衛生局完成43,566位長者的營養篩檢、2,194份營養飲食認知調查和1,765份食物攝取頻率問卷,分析發現,長者對於優質油脂選擇、每餐蛋白質食物攝取、蔬果比例的認知較為不足,而食物攝取頻率調查結果顯示,長者對於乳品、堅果種子和全穀雜糧的攝取量仍與國健署建議有顯著差距。 進一步了解其未達建議量原因,發現約36%的長者不清楚乳品的適當攝取量,近48%的長者不習慣攝取堅果種子,39%則缺乏全穀雜糧的飲食習慣。這些營養缺口可能導致包括肌少症、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等潛在的健康危機。 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提出幾點均衡飲食技巧,包括1.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豆腐及其製品、魚肉、雞蛋、肉類等,每餐至少應有一個自己的手掌心大小與厚度,幫助促進肌肉合成;2.將全穀雜糧納入日常飲食:未精製的更佳,如糙米、燕麥等能獲取膳食纖維與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E等營養素。 3.確保蔬菜及水果攝取量達每日建議量:蔬果含豐富植化素,每餐可吃一個自己拳頭大小的水果,蔬菜的攝取份量建議每餐要比水果還多一些,對於牙口功能不好的長者可以選擇質地像木瓜、香蕉等種類的水果,這些都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與增強免疫力。 4.早晚飲用1份乳品:長者應每日攝取2杯(240毫升/杯)乳品以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這對維持骨骼健康非常關鍵;5.堅果與種子則是優質油脂的來源,如芝麻、花生等,建議每餐攝取1茶匙(5克/茶匙)以促進心血管健康。

Read More

災後豪雨積水 登革熱風險大增

康芮颱風侵襲,造成各地積淹水、樹倒等災情,疾管署1日提醒民眾注意颱風後傳染病。圖為台北市樹倒壓車情況。(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日颱風康芮襲台,疾管署1日提醒民眾注意颱風後傳染病。發言人羅一鈞指出,北部豪雨勝過前2次風災,登革熱風險大增,提醒注意清理積水。 疾管署表示,受颱風康芮影響,全台許多地區持續有降雨機會,豪雨大雨可能導致道路積水或淹水,提醒民眾雨後務必清理家戶周遭孳生源,預防登革熱;清理家園時,則勿赤腳或穿拖鞋,避免感染鉤端螺旋體、類鼻疽及破傷風;留意飲食衛生,避免感染傳染病。 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今年與積淹水相關疫情,包含累計共101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為有紀錄以來最高,其中20例死亡,且其中69例於颱風凱米後1個月內發病、6例於颱風山陀兒後發病;登革熱部分,今年累計244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入夏後累計80例,中和新店群聚個案累積已有77例。 羅一鈞說,類鼻疽桿菌平時在土壤中,風災時則會因土壤遭到擾動,散布在空氣中,會導致高風險民眾吸入帶菌空氣遭感染。不過這次颱風中南部淹水不多,因此預估此次颱風後,類鼻疽疫情風險不會特別嚴重;但因北部豪雨勝於前兩次颱風,所以登革熱風險大增,要特別注意清理積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