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成為美國AtriCure亞太地區訓練中心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成為心臟手術設備供應商美triCure之亞太地區訓練中心,雙方簽署備忘錄將深化進一步的合作。(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長庚醫院31日指出,心房顫動的發生率會隨年齡增加而提高,易引起血栓而導致患者中風,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完成超過150例左心耳閉合手術,並獲美國AtriCure心耳手術設備商認可,雙方已簽署備忘錄由林口長庚擔任該公司心臟手術設備之亞太地區訓練中心。 長庚醫院表示,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依據衛福部及國健署資料,2022年心房顫動的盛行率約為1.5%,2020年台灣約有14萬人被診斷為心房顫動,此數據在逐年增加之中。根據研究顯示,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 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表示,為了降低病患中風風險,林口長庚持續引進最新的微創內視鏡左心耳閉塞夾系統,透過左胸側邊僅需3個小傷口,在不需停止心跳的情況下,已完成4例微創左心耳閉合手術。這項技術大幅降低手術風險,讓病人恢復更快速。 除了左心耳閉合手術外,林口長庚心臟整合中心也將引進創新的微創心房顫動電燒術。這項手術經過外科及內科醫師結合內視鏡技術與導管,從心臟外與內進行電燒治療,不僅傷口小,手術成功率也較傳統導管術式高,為持續心房顫動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治療選擇。 桃園長庚副院長葉集孝指出,心房顫動的發生率會隨年齡增加而提高,且男性患病率高於女性,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仍可能因血栓形成而導致中風。 林口長庚手術示範中心與美國AtriCure合作,舉辦了2屆的心房顫動迷宮手術(COX-MAZE IV)示範課程,目前林口長庚已成為AtriCure在亞太地區的訓練中心,推廣新技術並確保手術品質,成為國內領先的心臟外科技術教育機構,美國AtriCure也將培訓長庚2名醫師成為指導醫師,林口長庚醫斤前往美國克里夫蘭醫院、香港瑪麗皇后醫院等國際知名醫療中心進行技術交流,並邀請國外專家來台指導,確保治療品質達到國際水準。  

Read More

慎用抗生素 減少抗藥性細菌

台北榮總舉辦抗生素衛教巴士展覽活動,呼籲各界重視抗藥性細菌造成的危機。(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舉辦抗生素衛教巴士展,北榮副院長侯明志30日指出,抗藥性細菌和每個人都有切身關係,尤其藥物開發速度比不上抗藥性細菌出現的速度,醫事人員及民眾都應了解不可過度的使用抗生素,以減少抗藥性細菌的發生。 世界衛生組織在民國108年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為呼籲各國提高抗生素管理之認知與重視,訂11月18日至11月24日為世界抗生素週,並以共同預防抗生素抗藥性為宣傳主題。 北榮指出,抗生素被不當使用,使全球面臨多重抗藥性和超級細菌的威脅,由於抗藥性細菌的傳播,使得有效治療的抗生素減少,導致病人住院天數及醫療費用增加,甚至威脅病人的生命健康。估計,全球每年約500萬人死亡與抗生素抗藥性感染相關,其威脅若持續惡化,2035年平均壽命將因此縮短1.8年。 北榮副院長侯明志強調,抗藥性細菌的議題受到全球重視,和每個人都有切身的關係,目前藥物的開發速度比不上抗藥性細菌出現的速度,必需要有好的衛教宣導,讓醫事人員及民眾都能了解不可過度的使用抗生素,才能減少抗藥性細菌的發生。

Read More

南瓜抗氧化 護眼促進腸胃健康

南瓜適合各個年齡層的人食用,適量攝取不僅有助於營養均衡,更能預防疾病。(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萬聖節將至,南瓜成為節慶主角,不僅為裝飾角色,也是一種富含營養的食材,對健康大有益處。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梁恩綺特別針對南瓜適當的攝取量及保存方式進行介紹並破解常見迷思。梁恩綺表示,南瓜是一種適合各年齡層的健康食材,適量食用南瓜不僅有助於營養均衡,更能預防疾病,不過也需要留意適當的攝取量,而針對南瓜不可以搭配的食物,也有不少值得破解的迷思,讓民眾能夠吃得安心、吃得巧。 梁恩綺說,許多民眾會誤以為南瓜是蔬菜類,但它實際上屬於「未精製的全穀雜糧類」,即保留了原始型態的天然食物,不同於麵包、白飯等精緻澱粉。南瓜果肉主要營養成分為碳水化合物,並富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A、C、E、鉀離子及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素,有助於抗氧化、維護視力並促進腸胃健康。 此外,南瓜子含有鎂及鋅兩種營養素,有助於睡眠品質、神經穩定,對於男性的攝護腺健康有益。不過,梁恩綺營養師提醒,雖然南瓜的營養價值豐富,仍需要注意適當的攝取量。南瓜果肉建議可以與白飯或麵做替換,若過量攝取,會因為過量的澱粉攝取而造成肥胖並引發代謝症候群等問題。而屬於油脂類的南瓜子,每日攝取量建議15公克(約30-40顆)為宜,以免因攝入過多導致體重增加、血脂升高。 另外,關於坊間流傳「南瓜不宜與菠菜、油菜、辣椒等一起食用」的說法,梁恩綺指出,這種迷思源於南瓜含有一種分解維生素C的酶,擔心會破壞其他食材的營養價值,她解釋:「南瓜中的維生素C分解酶在加熱過程中易被破壞,因此,其實影響其他食材的營養成分及吸收是有限的。另外,也有說法認為醋會破壞南瓜的營養價值,這也是不正確的,醋與南瓜一起食用並不會影響營養成分,民眾均可放心搭配。」 在萬聖節氣氛濃厚的當下,南瓜無疑是最應景的健康食材,梁恩綺提醒,長時間存放會使南瓜的水分流失,影響甜度與口感;另外,因瓜囊會催熟南瓜,因此切開後的南瓜則建議先去除內部瓜囊及種子,再用保鮮膜包住切口,於冷藏中儲存,避免南瓜過熟而失去原本的風味,且應盡快食用完畢。

Read More

翁腳發黑潰爛 血管繞道術救回

半年後傷口已經恢復到粉紅快癒合程度。(記者徐義雄翻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7旬劉姓老翁因跌倒意外造成右腳踝傷口且不以為意,1個月後傷口不癒合,反而變大發黑潰爛,衛福部豐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耀中醫師為病患進行右下肢血管繞道手術,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傷口癒合,原本發黑傷口經半年後已恢復到粉紅快癒合傷口。 今年2月劉姓老翁到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整形外科求治,主因踝傷口久久不癒合且越來越嚴重情形,整形外科蔡政龍醫師診視後建議會診心臟血管傷口外科主任張耀中醫師,發現劉姓老翁有多年糖尿病病史,沒有重視傷口照護問題導致傷口快速惡化,安排老翁住院治療,電腦斷層動脈血管攝影顯示血管鈣化嚴重,影響傷口癒合。 張耀中醫師向家屬說明並建議進行右下肢血管繞道手術,促進血液循環來增加傷口癒合,後續經傷口照護順利出院,配合每個月門診追蹤治療, 張耀中建議糖尿病患者或老年患者,當有足部傷口,經過2週以上的照護仍無法癒合,建議做非侵襲性下肢動脈血管檢查,確認是否有血管阻塞,避開阻塞處,新增加的血流大量灌注傷口部位,供給所需養分,傷口慢慢就會長出肉芽組織,漸漸癒合。 給糖尿病人一個機會,不要忽略做血管評估,不要吝於施行血管繞道手術,若能恢復血液循環,免去非必要的截肢。建議病人膝下截肢時,再考慮是否十分必要。

Read More

婦急性腦中風 新竹取栓團隊成功搶命

東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蔡坤璋醫師說,近年來「顱內動脈機械取栓術」運用導管技術,經由病人鼠蹊部動脈,將導管置入後把阻塞腦血管的血栓取出,讓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能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東元醫院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竹東鎮一名62歲林女士,早晨起床盥洗後,突然發生左側手腳癱瘓、無法行走、說話模糊,經119救護人員趕到現場後判定疑似腦中風,立即送至北榮新竹分院急救。 因在腦中風黃金救援時間內,北榮新竹分院急診室醫師立刻啟動腦中風處置流程,確認病患為右側腦部大血管阻塞造成之中風,採取靜脈施打血栓溶解劑等處置,並立即啟動「急性腦中風區域聯防」機制,將病患跨院轉至東元綜合醫院繼續搶救,病患經東元醫院「取栓團隊」緊急進行機械動脈取栓評估與治療,術後恢復良好,並在門診觀察穩定後,轉回北榮新竹分院就近追蹤。 東元醫院表示,懷疑急性腦中風的病人應第一時間就醫或聯絡119救護人員,若救護人員判斷症狀符合大血管阻塞型中風可送至有能力執行取栓手術的醫院,或是選擇就近醫院先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後再轉送,因此與救治時間拔河就是大腦存活的關鍵,透過資源整合,儘速縮短病人緊急處置時間及提升轉診效率。 東元醫院院長黃忠山(前排左三)率團隊拜會北榮新竹分院院長陳曾基(前排右三)及團隊,雙方攜手成功搶救急性腦中風患者,造福大新竹地區民眾。(記者彭新茹攝) 東元綜合醫院黃忠山院長率領黃禹仁副院長及林鎮宇副院長與取栓醫療團隊,特別拜會北榮新竹分院院長陳曾基及陳炫達副院長與醫療團隊,雙方積極完善急重症聯防合作機制,利用遠距轉診平台即時傳遞病患資訊,精簡就醫流程,提升轉診效率。 黃忠山表示,東元綜合醫院為新竹縣唯一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擁有經驗豐富的急診團隊與完整的取栓團隊,為腦中風病人爭取最佳的治療黃金時間,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打通血管挽救器官功能,讓更多病患得以受惠並改善預後情形。

Read More

髖關節骨折 年死亡率逾15%

醫師陳建宏(前排左4)在健康講座現場示範「深蹲與棒式」運動,鍛練大腿肌力。(醫師陳建宏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現代人慢性病,除了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三高外,更不可忽視的是骨質疏鬆、肌少症、衰弱與疼痛…」,骨科醫師陳建宏特別強調,骨質疏鬆常造成嚴重骨折,其中最可怕的是髖關節骨折,1年的死亡率高達15-20%,遠高於癌症及其他疾病。 陳建宏今年10月中旬應TIA台灣勵志協會之邀,到台北市發表健康專題講座「從陳醫師的觀點談骨質疏鬆」,這也是他推廣「預防醫學」從事的第470場演講說。他強調,現代人面臨骨質疏鬆、肌少症、衰弱等問題,最重要的治療是「運動」,運動在於肌力訓練,不僅可以預防骨折,更可以讓身體保持健康。 陳建宏說,骨質成長的巔峰年齡在25-40歲,年紀越大體重減輕,要留意骨質流失或疏鬆;若體重增加,就得注意退化性膝關節炎。要釐清觀念的是,不論「骨質流失」或是「骨質疏鬆」皆無症狀,但兩者都有高風險的骨折機率。「髖關節骨折」更是嚴重,不但1年的死亡率高,失能風險更高達25%;若不開刀就臥床,躺久了易生褥瘡、泌尿道發炎、肺炎等致死併發症,即使手術治療順利,身體功能大不如前,生活無法自理,兒女又疲於照顧,最後,只能找外籍看護照顧或送到護理之家。台灣一年有2萬例個案,有2成約4千個家庭,因患者往生而心痛;有3成約6千位患者進入慢性照護,而在生命最後8年內在醫療院所與長照機構奔波。 陳建宏強調,面對骨質流失或骨質疏鬆,「保密防跌」很重要,即保持骨密度,平常曬太陽、加強鈣與維生D3以及骨鬆藥物使用,可多吃菇類、芝麻、豆腐和深綠色蔬菜等鈣質含量較高的食物;接著要預防跌倒,評估跌倒風險並強化下肢肌力訓練,有助防止跌倒骨折。

Read More

避免鎮靜安眠藥濫用 營養師分享助眠飲食 多吃高蛋白綠蔬

柳營奇美醫院結合相關單位推動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暨藥物濫用防制計畫,透過強化用藥教育,預防不當用藥風險,減少對藥物的依賴。(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國內一年鎮靜安眠藥品超過400萬人使用,用量達9億顆,相當驚人,柳營奇美醫院推動「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暨藥物濫用防制計畫」,30日舉行成果發表會,並透過營養師分享助眠飲食指南優化睡眠品質,希望能減少鎮靜安眠藥使用,提升用藥安全意識和能力。 現代社會步調快,心理壓力和睡眠問題成為大眾普遍要面對的挑戰,鎮靜安眠藥物的需求上升,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人使用鎮靜安眠藥的量與其他國家數據比較下,我國其使用量介於國際排名第6至第10之間,維持約9億顆,使用人數約420萬,不當使用或濫用這類藥物,可能對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 柳營奇美醫院長黃順賢說,該院一開始設立正確用藥中心,後來和市府以及相關單位、社區藥局合作,共同推動「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暨藥物濫用防制計畫」,透過強化用藥教育,預防不當用藥風險,同時減少藥物依賴,保障國人健康。 藥劑部長陳憲煜表示,今年共舉辦72場教育活動,涵蓋青少年、新住民、長者及職場員工等多元群體,吸引超過2300人次參與;其中,鎮靜安眠藥教育活動30場次、藥物濫用防制教育活動42場次;有參與者表示,透過學習,了解如何避免使用他人藥物,檢討不良的睡眠習慣或生活方式,降低依賴使用鎮靜安眠藥,對藥物之認識與使用的認知有提升。 台灣健康促進學校協會榮譽理事長紀雪雲指出,根據近年來民眾使用鎮靜安眠藥的狀況,要提醒民眾,不要分藥給別人,藥不能給別人吃,也不要吃別人的藥;白天補眠太久,晚上會睡不著,造成惡性循環;服完鎮靜安眠藥要上床躺平,以免發生跌倒等情況。 營養師分享助眠飲食指南,建議多食用蛋白質含量高的肉類和奶類,多吃深綠色蔬菜;水果、堅果、雜糧也不能少,平時不要挑食,這些助眠飲食能優化睡眠品質,減少鎮靜安眠藥的使用。

Read More

中醫針藥治療 乾燥症婦流淚

北榮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任張清貿對風池與攢竹穴位進行針灸,使乾眼症患者淚液分泌量顯著增加。(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修格蘭氏症患者長期苦於眼睛乾燥之困擾,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任張清貿29日指出,以中藥湯藥及針灸治療後,讓罹病20年且淚腺幾乎無法分泌的患者再度分泌眼淚,重新清楚地看到了花花世界。 林女士確診修格蘭氏症(即俗稱的乾燥症)近20年,發作時不只是眼睛酸澀、疼痛破皮,甚至引發頭痛的症狀,無法好好地上班工作,後接受中藥及針灸治療,並由西醫風濕免疫科進行追蹤,經過滋陰潤燥活血通絡藥物以及臨床針刺風池與攢竹穴位,眼睛及口腔乾燥獲得極大改善,尤其淚液又恢復分泌,患者由原來一片霧茫茫看不清楚的世界,又重新恢復清晰。 張清貿表示,修格蘭氏症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自體免疫性疾病,會破壞人體的淚腺、唾液腺,引起口腔及眼睛乾燥的困擾,修格蘭氏症候群好發於40-60歲更年期後的女性,一般女性與男性發生的比率為9:1。 張清貿指出,北榮團隊去年首度使用中藥複方SS-1治療修格蘭氏症試驗,成功證實對免疫系統的調控以及淚液分泌的改善效果。後再以「春雨清化飲」中藥茶包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配方能顯著提升患者的淚液分泌量,減少人工淚液的使用次數,並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品質。 張清貿表示,經過對100名修格蘭氏症及乾眼症患者,分別進行風池與攢竹兩大穴位的針刺治療,並與常規西醫治療進行對照比較實驗。試驗結果顯示,風池及攢竹穴的聯合針刺療法施針15分鐘後拔針,即可觀察到患者的淚液分泌量顯著提升4mm,眼乾症狀明顯緩解,治療持續至8週後,改善效果更為顯著且穩定至8mm。 台北榮總指出,統計接受針刺治療的患者,原本每日使用人工淚液達9.36次,經治療後降至最好僅0.37次,幾乎達到重新擁有舒適濕潤的眼睛感受的效果。 張清貿表示,研究證實中西醫結合展現的強大潛力,無論是在免疫系統調控還是慢性病症長期改善,都有很好成果。希望能幫助更多修格蘭氏症患者,透過中西醫整合性療法重新找回健康,擺脫病痛,重拾生活的喜悅。

Read More

左流右新 可降2成中風機率

響應世界中風日,亞東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唐志威醫師呼籲,打「左流右新」疫苗各降中風機率逾2成。(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適逢29日是世界中風日,疾管署表示,隨著冬季來臨,一旦感染流感或是新冠,都會增加中風及心血管疾病風險,醫師呼籲,踴躍打雙劑疫苗,可減少逾2成中風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左流右新」疫苗開打將滿1個月,亞東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唐志威表示,加拿大大型研究顯示,打流感疫苗可降低中風機率逾兩成(22.5%),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機率,另外英國大型研究也顯示;打新冠疫苗可降低中風和其他動脈栓塞疾病機率逾兩成(20m27%),也可降低靜脈栓塞疾病發生。 唐志威建議民眾如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都建議打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減少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2024年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的統合性分析亦顯示,接種流感疫苗者相較於未接種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約34%。 此外,根據台灣心臟學會2023年發布的最新指南,對於曾患有冠狀動脈疾病或有相關風險因子的患者,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18%的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率。這些研究均顯示,接種流感疫苗對心血管健康有正面的影響。 羅一鈞表示,公費流感疫苗採購643萬劑已打逾半(54%),累計接種349.8萬人,較去年同期(371.8萬)少6%,山陀兒颱風假導致的接種數同期落差已由上週8%再縮小至6%,上週流感疫苗接種數83.4萬也高於去年同期(82.1萬),顯示打氣已有回溫。新冠疫苗則持續高於去年,已累計接種72.3萬人次,為去年同期(34.5萬)2.1倍。 統計目前疫苗全國各縣市接種率,長者流感疫苗以連江縣全國最高,台南市6都最高;長者新冠疫苗以屏東縣全國最高,台南市6都最高;幼兒流感疫苗以基隆市全國最高,新北市6都最高。 羅一鈞表示,11月1日將開放第2階段對象接種,公費流感疫苗開放至50歲以上、公費新冠疫苗則開放全民(年滿6個月以上)接種,如遇颱風假,放假縣市則將暫停提供接種服務。

Read More

施打胰島素 腎功能不降反升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南下高雄宣導糖尿病教育,並邀2名糖友現身說法。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糖尿病為台灣人的第5大死因,很多人迄今仍對糖尿病治療有所誤解,為破除迷思,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響應「2024世界糖尿病日」,29日南下高雄宣導糖尿病教育,並有2名糖友現身說法,其中1人施打胰島素41年,77歲糖友控糖有成,腎功能不降反升,另一名來自土耳其現已歸化台灣籍的徐甘舒,從病友轉變為專業自行車手,翻轉糖尿病的刻板印象。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表示,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最重要藥物之一,國人擔心胰島素打了就無法脫離、誤以為打胰島素等於疾病很嚴重,或打胰島素會導致洗腎等錯誤觀念,不僅讓台灣糖友胰島素施打率僅約12%,遠低於國外動輒25%以上,更值得關注的是,延遲注射胰島素,反而使得糖尿病控制不佳,提高洗腎的風險。 所以他強調,「糖尿病只要好好控制,平均餘命可與常人無異!在台灣罹患糖尿病超過50年的病友不在少數,活過100歲的也不是沒有。」例如今年接受表揚的優良糖尿病友中,就有多名勇敢面對糖尿病超過40年的糖友,人數多到足以組成「千歲團」。 其中,糖友傑出獎得主之一的許廣進,年輕時擔任外務員,一熱就喝涼水,冬瓜茶、綠豆湯等甜湯,36歲那年,因1個月內體重從70公斤降至58公斤,就醫才知道罹患第2型糖尿病,從此開始施打胰島素,迄今打了41年。他形容自己,「打胰島素,就像拿筷子吃飯一樣,再自然不過。」 如今77歲的他,不僅血糖穩定,象徵腎功能的腎絲球過濾率不降反升,從66.2上升至70.4(mL/min/ 1.73m2),打破坊間「打胰島素會洗腎」的迷思。 另一位來自土耳其、已入籍台灣的徐甘舒,13歲確診第1型糖尿病,曾有長達18年,不願讓外人得知病情,直到2023年受到國際糖友組成職業自行車隊的啟發,才勇敢公開自己的病情,並站出來鼓勵病友,積極運動並融入健康生活。 身為第1型糖尿病友,她使用胰島素搭配即時血糖監測,騎單車遍訪台灣美景,用行動證明,糖尿病沒有限制她對運動和生活的熱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