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鏡揪盲腸4cm瘜肉 及時切除

羅姓男子大腸鏡檢查發現盲腸有1顆4公分大瘜肉,經烏日林新醫院醫師林裕鈞手術切除。(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3歲羅姓男子有三高病史,平常注意飲食且每天走1萬步,年初收到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大腸鏡檢查發現在深處盲腸有1顆4公分大瘜肉,經病理化驗為腺瘤性瘜肉,經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切除。醫師表示,若延誤處理恐有大腸癌癌變風險。 烏日林新醫院醫師林裕鈞說,針對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患者,別輕忽以為是痔瘡或吃豬血造成;建議積極接受大腸鏡檢查全段大腸,以切片化驗或施作內視鏡黏膜切除小瘜肉,及早發現大腸癌零期或早期癌症,有效降低70%死亡率。 醫療團隊強調,目前臨床內視鏡管直徑僅1.1~1.3公分,醫師操作技術進步,多能順暢完成檢查,盡可能減少在患者腸道「九彎十八拐」產生痠脹疼痛。 林裕鈞建議,民眾發現排便型態轉變超過2個月,出現黑便、血便、細便、持續便秘或腹瀉,短期內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可能是大腸癌前兆,需盡早至胃腸科門診諮詢檢查。

Read More

富貴包+高低肩 小針刀擺脫痠痛

中醫師郭俊佑示範小針刀治療。(新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55歲蔡姓患者平時工作需長時間使用電腦,1個月前開始右邊肩頸劇烈痠痛,脖子左轉的動作受限,也沒辦法往後仰,嚴重影響工作與睡眠。經小針刀術後,脖子活動自如。 衛福部新營醫院指出,該患者曾求助骨科、復健科診所接受止痛針、類固醇注射、物理治療等,但效果不太理想。中醫師郭俊佑看了他背後嚴重的富貴包和高低肩,加上他工作的型態,懷疑是長期坐姿不良造成,根據他的需求建議做小針刀。 郭俊佑在患者肩膀上找了幾個沾黏比較嚴重的位置,用封刀輕輕撥開,時間不到5分鐘,術後脖子就能活動自如,只剩下術中微微的傷口痠脹感。1週後再做一次就完全恢復,連帶背後的富貴包也消了大半。 郭俊佑解釋,小針刀非開刀,也不是刀,是將中醫的針灸「針」和西醫的手術「刀」結合為一體的新醫療工具,融合2者的特色及優點。小針刀的治療時間短,醫師會用快速的動作處理痛點,局部會有一些痠脹痛感。由於小針刀為特別訂製的針,且屬技術性治療,為自費項目,醫師需經嚴格之訓練及臨床實習,並非每個中醫師都會使用。

Read More

植牙前謹慎評估 才能用得長久

牙醫師李芳欣強調,植牙手術前應謹慎評估。(柳奇醫院提供)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植牙是普遍的重建缺牙方式,但常有民眾因植牙後續衍生的問題尋求幫助,例如植牙周圍骨頭喪失、牙齦發炎並有流血的狀況、或是牙齦萎縮造成植牙金屬裸露等。醫師強調,植牙術前應謹慎評估,才能用得長久。 柳營奇美醫院牙周病科醫師李芳欣表示,植牙前醫師會先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研究證據顯示,牙周病、糖尿病、抽菸和植牙的成功率息息相關;植牙手術前若有上述的狀況應先控制穩定,並建議戒菸,再由專業手術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植牙。建議患者先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才能確保植牙之後有健康良好的口腔環境,在未來的植牙健康維持才能事半功倍。 李芳欣說,在進行植牙手術前應先審慎評估整體治療計畫,例如植牙周圍骨頭和牙齦的條件、咬合是否不正等。植牙治療計畫中首先評估植牙周圍骨頭的條件,骨頭的條件會建議用電腦斷層做進一步的分析;一般來說,植牙周圍要有2毫米的骨頭厚度,若有骨頭萎縮的情形則會建議搭配補骨手術,建立良好的植牙地基。 植牙區域若缺乏角化牙齦,建議接受角質化牙齦移植手術。若牽涉到咬合不正的問題,則治療計畫就會變得較複雜,有可能會需要矯正治療的介入,狀況因人而異,建議由專業醫師評估。

Read More

CGRP注射治療 緩解偏頭痛

奇美醫院舉辦偏頭痛病友會,透過健康講座介紹最新醫療新知與治療選項,幫助病人及家屬更了解偏頭痛,提供心理支持。(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34歲王姓女醫護人員長年飽受偏頭痛之苦,自國中以來每月都要忍受超過20天偏頭痛折磨,服用止痛藥仍未見起色,醫師評估開立數種口服藥物治療改善有限。接受健保給付注射「CGRP單株抗體」藥物治療,大幅改善偏頭痛,每月頭痛天數不到5天。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顧問醫師林高章指出,近年研究發現C「抑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是偏頭痛發作時很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能夠擴張血管並傳遞疼痛訊息。隨著醫療技術的進展,許多偏頭痛病人的治療也逐漸多元化,從一般常見的口服藥物,後來也納入健保給付每3個月注射1次的肉毒桿菌素,以及健保針對難治型慢性偏頭痛給付的CGRP單株抗體藥物。 衛福部今年核准最新的口服CGRP受體拮抗劑,對全台約200萬名偏頭痛病人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雖然藥價不便宜,但國外的治療經驗效果良好,對偏頭痛病人也是另一個選擇。 奇美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暨臨床技能中心主任楊浚銘表示,偏頭痛是一種常見且會造成失能的疾病,全球有超過10%的人口受其困擾。這種疾病不僅帶來強烈的頭痛,還可能伴隨惡心、嘔吐、視覺障礙等症狀,嚴重影響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為提升社會大眾對偏頭痛的認識與關注,奇美已連續舉辦12場偏頭痛病友會。在經歷3年COVID-19疫情後,28日再度舉辦,除與奇美社會關懷月緊密連結,透過健康講座也介紹最新醫療新知與治療選項,更邀請病友現身分享自身經歷,幫助病人及家屬更了解偏頭痛,提供心理支持,讓病人不再孤單面對惱人的偏頭痛。 楊浚銘表示,「自己的頭痛自己救」,了解自身的頭痛觸發因素、選擇適合的方式、參與治療計畫和記錄頭痛日記,保持規律運動及充足睡眠,加上正念減壓,回診時和醫師一起討論,不相信偏方祕方,才是對抗偏頭痛最好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

腰痠痛到大腿 才500m就走不動

醫師徐少克說,雙通道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是經由2個1公分的小傷口,將內視鏡與手術器械分別置入,精準並完整地將脊椎內增生的組織結構移除,讓神經不再受到壓迫。(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3歲張姓男子是一名上市公司老闆,原本每天可以走10公里,可是近半年來發現腰部出現痠痛症狀,且痛感漸漸延伸到臀部及左右2大腿後側,甚至有時連小腿都出現不舒服,造成行走不到500公尺就必須停下休息,還要揉捏、按摩或敲打臀部才能再走幾百公尺,經醫師進行雙通道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後,重拾健康生活。 張姓男子發現腰椎第3、4節脊椎狹窄,造成神經受到壓迫導致不能正常行走,每天都要吃止痛藥,後來到童綜合醫院由微創中心診療,醫師徐少克建議進行雙通道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完全不需要打鋼釘和裝支架,只有2個1公分小傷口,手術過程十分順利,當天就可下床,住院3天即返家休養。出院後2週已經可以行走走半小時,1個月後就完全恢復昔日健康行走功能,3個月後就打了3場高爾夫球,還可以到處旅遊無虞。 筆指處即為張姓男子腰椎第3、4節脊椎狹窄患處,行走疼痛難耐,經雙通道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重拾健康生活。(記者陳金龍攝) 徐少克表示,雙通道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是經由2個1公分的小傷口,將內視鏡與手術器械分別置入,精準並完整地將脊椎內增生的組織結構移除,讓神經不再受到壓迫。目前一般民眾都誤以為脊椎微創手術就是較小的手術傷口,但正確脊椎微創手術應該是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減少脊椎手術的併發症及後遺症、減少出血量和正常組織受傷,促使患者能儘早下床及重拾健康。傷口大小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使用脊椎微創的技術達到手術治療的目的。 徐少克指出,年紀大的患者接受手術都沒有太大問題,依目前手術經驗統計,80歲以上患者約有30%、超過90歲患者則有5%。另外,近幾年超音波導引注射及增生療法慢慢普及,一般疼痛如果不是嚴重的神經壓迫,建議可以先接受超音波導引注射增生療法,大約有2至4成病人可以無需再進行手術治療。 徐少克呼籲,如果可以不用手術就可以解決病人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微創。畢竟脊椎手術只有一次機會,第2次再手術不但風險大大提升,且手術成功率也會打對折,因此事前的諮詢與了解就相對非常重要。

Read More

礦醫院長黎慶福猝逝 醫界致敬

礦工醫院院長黎慶福傳出不幸驟逝消息,醫院全體員工深感不捨及哀悼。 (礦工醫院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將代表基隆參加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的礦工醫院院長黎慶福,傳出不幸驟逝的消息,他在救治病人之後,疑因急性心肌梗塞倒地不起。ICU醫生陳志金在臉書發文悼念,「院長在加護病房搶救病人,卻不幸倒在自己最熱愛的「戰場」上,令人惋惜!」 礦工醫院表示,26日下午兩點半,黎慶福至加護病房搶救患者插管後,因頭暈躺在加護病房空床休息,下午3點15分左右發生抽搐,院方立即通知急診室醫師搶救,但仍在下午5點20分宣告不治。 黎慶福享年70歲,民國69年從台大醫院至礦工醫院服務,至今已44年。家人都在澳洲,常常以醫院為家,醫院有時半夜需要他幫忙時,也會立即從新店返回院內,搶救無數生命。日前黎慶福榮獲基隆市好人好事代表,並要代表基隆參加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活動,如今發生此事,礦工醫院全體員工深感不捨及哀悼。 日前黎慶福院長榮獲基隆市好人好事代表,並要代表基隆參加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活動,如今發生此事,令許多人感到震驚與不捨。(礦工醫院提供) 黎慶福突離世,網路及各社群有許多人發文悼念,基隆市衛生局發文表示,全體同仁感念緬懷視病猶親的礦工醫院黎慶福,並協助院方相關醫務行政事項。基隆市議會議長童子瑋難過說到,院長從小看著他長大,看病都是找院。稱院長為「黎爸」的基隆市議員吳驊珈震驚表示,3年多前,騎車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昏倒,差點毀容的臉就是院長靠救回,非常謝謝院長一直以來的照顧,好不捨。 ICU醫生陳志金發文表示,黎慶福是自己的大學長,來自東帝汶,和自己一樣是僑生,臉上總是帶著笑容,對學弟妹非常的照顧。院長是資深的管理階層,本來就不用再輪班或值急診,但他仍然大多數時間都在急診室最前線。院長在加護病房搶救病人,卻不幸倒在自己最熱愛的「戰場」上,令人惋惜!

Read More

次世代基因定序 揭童過敏密碼

過敏兒童人數居高不下,飲食和環境是兩大誘發因素,為找出與基因的關聯性,幫助更精準有效的標靶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團隊江孟翰(右2)、陳姵伶(左)、郭捷妮(左2)在研究主持人、長庚兒童胸腔內科醫師邱志勇(右)率領下進行研究。(長庚醫院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過敏兒童人數居高不下,飲食和環境是兩大誘發因素,為找出與基因的關聯性,有助未來提供更精準有效的標靶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團隊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過敏兒童的免疫T細胞接受體表面的特定幾種基因,在接觸塵蟎或食物的過敏原後表現異常,進而導致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反應症狀。 主持這項研究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內科教授邱志勇表示,過敏性疾病是全球兒童共通的重要健康問題,對個人和醫療系統都帶來重大的經濟負擔。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約20-30%的兒童受過敏性疾病影響。其中,台灣兒童氣喘的發生率大約是5-7%,而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甚至高達到10-15%。 邱志勇說,臨床上,氣喘主要影響呼吸系統,導致呼吸困難、喘鳴和咳嗽,而異位性皮膚炎主要影響皮膚,引起搔癢、皮疹和皮膚炎症。這兩種疾病都涉及免疫系統引起的過敏反應,並且都是藉由免疫T細胞表面上的接受體在接觸到過敏原(如塵蟎)、食物、花粉、寵物皮屑)後,引發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進而導致過敏性疾病的病癥。 邱志勇說明,研究團隊率先利用次世代定序技術,從次世代定序所建立的免疫T細胞資料庫中78位兒童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當過敏兒童免疫T細胞接受體接觸到塵蟎過敏原時,會啟動接受體上基因TRAV4和TRAV13-1的表現增加,後續與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反應都有相關;若接觸的是食物過敏原,則會啟動接受體上基因TRAV8-3表現增加,後續與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反應比較有關。 邱志勇表示,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可望逐步揭開兒童過敏反應的基因密碼,讓醫師未來可依據個別孩子特定的過敏情況進行個人化的標靶治療,達到更精準有效的治療目的。

Read More

熱消融術除肺結節 保住肺活量

醫師蘇英傑強調,熱消融手術雖然是一種新興並且有效的治療方式,但仍有其風險與侷限性,需經過醫護專業判斷,才能保障治療效果。(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年近6旬的王姓男子前因右上肺葉及右中肺葉低密度肺結節,110年接受腔鏡切除手術,其餘顆微小肺結節持續門診追蹤中,不料去年發現一個位於右下肺葉的低密度結節逐漸變大,如再次手術恐影響肺功能,醫療團隊經手術風險與效益考量決定採用肺結節熱消融手術治療,王男經治療後恢復良好,肺活量良好。 奇美醫胸腔外科主任蘇英傑表示,臨床上發現多發性肺結節及雙側肺結節的情況相當普遍,平均每10位病人中就有1人存在多發性肺結節。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現肺癌的早期發現及手術率大幅提升,特別是多發性早期肺癌的診斷數量隨之顯著增加。 LDCT篩檢主要針對50至74歲具肺癌家族史的男性、45至74歲女性,及有每年30包吸菸史且戒菸未滿15年的重度吸菸者。然而透過手術切除所有肺結節有時並不實際,臨床治療多發性肺結節需考量結節的位置及手術所需犧牲的肺活量,而熱消融手術是兼顧腫瘤治療與肺功能保存的重要選擇。 蘇英傑強調,熱消融手術雖然是一種新興且有效的治療方式,但仍有其侷限性,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取得術後腫瘤檢體,因此也無法確定腫瘤的性質。另外熱消融手術仍有可能發生氣胸、咳血或感染等併發症的風險,需要專科醫師判斷,精準打擊才是成功治療關鍵。

Read More

滿臉紅疹癢難耐 中醫化濕導滯消退

新竹一名35歲女性因頑固濕疹,透過中西醫師蔡宗璟以中藥進行調理後,女患者已明顯獲得改善。(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台灣氣候潮濕,濕疹患者常年都受疾病困擾,往往西醫治療後仍反覆發作。新竹一名35歲女性、因嚴重濕疹前往中醫診所治療,希望藉由中醫徹底改善這個問題。 新竹市中醫師蔡宗璟表示,該名患者初次就診時、兩側臉頰有嚴重的濕疹,臉部整個長滿紅色的濕疹且搔癢無比,搔癢的情形也影響到睡眠品質,先前因病情嚴重,除了外用類固醇藥膏外、亦口服類固醇治療,導致患者有月亮臉身體浮腫。患者就診時、也感覺容易口乾舌燥且易浮腫,下腹部容易脹氣也容易排氣,舌質暗紅苔黃白膩,脈象滑數,經診斷該患者是典型的溼熱證兼飲食積滯。 中醫師蔡宗璟開立水煎藥處方,為患者化濕導滯、理氣降氣。(記者曾芳蘭攝) 蔡宗璟表示、由於濕疹是長在臉部較會影響外觀,患者也期待能迅速改善,要改善並不困難,但要持之以恆才能根治。因此他開立1週的水煎藥處方來治療患者,處方中用陳皮、厚朴、莪朮苦溫燥濕,麥芽、神麴、山楂化濕導滯,枳實、大腹皮、萊菔子理氣降氣,患者1週後回診時,臉部濕疹已明顯改善,紅腫已經逐漸消退,搔癢感也明顯減輕。 蔡宗璟說、這位患者陸續回診,由於臉部濕疹已大為改善,先前服用類固醇先減量再停用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左手前臂也偶爾有濕疹發作,除了開立水煎藥外、也再搭配消導類的科學中藥併服,持續治療後、除了臉部濕疹完全治癒,身上也幾乎未再發作,頑固濕疹得到徹底的治療。 蔡宗璟表示、濕疹是指皮膚慢性發炎,會有皮膚紅、腫、癢的情形甚至有分泌物,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脂漏性皮膚炎都屬於濕疹,多數是免疫失調造成。臨床上濕疹容易反覆發生,西醫治療外用以類固醇製劑,口服藥以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物為主,因為疾病為免疫失調造成,所以西醫難以根治,濕疹治療是中醫治療強項,應找尋擅長皮膚疾病的中醫師治療,是可以治好的。

Read More

彰銀捐血活動起跑 北中南6場行動傳愛

彰銀捐血活動起跑,北中南6場行動傳愛!董事長胡光華率先挽袖捐血,號召同仁加入熱血行列。(彰化銀行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彰銀以具體行動力挺公益,促進社會共融,結合各地區捐血中心辦理「伸出援手、捐血救人」捐血活動,於9月26日在總行臺北大樓舉辦首場捐血活動啟動儀式,董事長胡光華更是以身作則,率先捐出本活動第一袋熱血,並呼籲同仁將捐血愛心廣為傳播,進而推廣至客戶及社區民眾。 彰銀董事長胡光華表示,捐血是利人利己最好的公益活動,他強調「捐血一袋,救人一命」不僅是口號,更可化為實際行動力,除了能救助他人外,也可以促進體內紅血球的新陳代謝,降低心臟病的風險,有益身體健康,定期適度的捐血,對於身體代謝循環有極大的幫助。同時勉勵同仁在努力打拚業績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照顧自己的健康,才是企業永續發展的磐石。 彰銀本次捐血活動,共計於北、中、南辦理6場,首場由臺北大樓展開序幕,陸續將分別於中崙分行、台中分行、彰化分行、南台南分行及鹽埕分行接力舉辦。 值得一提的是,在董事長胡光華號召下,彰銀同仁紛紛捲起袖子捐血,蒞行的客戶也熱情參與。為感謝捐血者的熱情善舉,彰銀準備豐富的禮品,捐血250cc贈送300元、500cc贈送600元等值禮券及禮品一份。 此外,彰銀為讓同仁更了解血液對於人體的重要性及捐血對健康的益處,特別邀請醫師辦理健康講座,並錄製成影片供更多同仁參與,同時希望通過這次捐血活動,帶動員工參與公益,進而影響客戶和社區民眾,擴大捐血活動的影響力。更期盼透過拋磚引玉,帶動社會關懷,讓更多人加入捐血的行列,幫助更多需要的人,共同為社會傳遞溫暖與希望。 彰銀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企業理念,長期支持社會公益活動,這次舉辦多場捐血活動,正是響應聯合國ESG永續發展目標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實現永續的健康願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