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參觀俄轟炸機和極音速飛彈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十六日參觀俄羅斯能攜帶核武的戰略轟炸機及「匕首」極音速飛彈。(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十六日在俄羅斯國防部長陪同下,參觀俄國能攜帶核武的戰略轟炸機及「匕首」極音速飛彈。 金正恩面帶笑容抵達距海參崴約五十公里遠的克涅維基,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依古到場迎接。 蕭依古隨後向金正恩展示能夠攜帶核武的戰略轟炸機Tu-160、Tu-95和Tu-22M3,這些都是俄羅斯空中核打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蕭依古在談到其中一架飛機時,告訴金正恩說:「它可以從莫斯科飛到日本,然後再折返。」 金正恩也詢問如何從戰機發射飛彈。俄羅斯官員告訴金正恩,戰略轟炸機是俄國核武中一個關鍵部分。 俄羅斯總統蒲亭十三日與金正恩會面討論軍事方面的問題、俄烏戰爭,以及深化俄國與北韓間的合作等。 蒲亭表示,俄羅斯「不會違反任何規定」,但會持續發展與北韓關係。他的發言人表示,金正恩訪問俄期間,未就軍事或其他議題簽署任何協議。

Read More

蒲金會 將在敏感領域合作

俄羅斯總統蒲亭與北韓領袖金正恩在俄國遠東地區的東方太空發射場會談,雙方將在「無法公開的敏感領域合作」。蒲亭也暗示,俄國可幫北韓打造衛星。(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俄羅斯總統蒲亭與北韓領袖金正恩十三日在俄國遠東地區的東方太空發射場會談,雙方將在「無法公開的敏感領域合作」。蒲亭暗示,俄國可幫北韓打造衛星。 金正恩十二日搭乘特製防彈火車入境俄羅斯,與蒲亭時隔四年多碰面,也是金正恩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首次出訪。金正恩此行率領最高層軍事官員,包括北韓人民軍元帥朴正天和軍需工業部長趙春龍。 蒲亭與金正恩首先與雙方代表團會談,然後一對一磋商。金正恩告訴蒲亭,他會把深化兩國關係當成「第一要務」。 金正恩矢言拉近與俄羅斯的關係,表示北韓會「永遠支持俄羅斯」;蒲亭則稱俄國可以幫助北韓打造衛星,暗示兩國可能也會討論軍事合作,還說他「非常高興」在俄羅斯見到金正恩。 北韓近期兩度嘗試發射軍事偵察衛星進入軌道都失敗。蒲亭與金正恩選在東方太空發射場會面具有象徵意義。蒲亭表示:「這就是我們來到這裡的原因。北韓領袖對火箭技術展現出很大的興趣。他們想要發展自己的太空計畫。」 兩人碰面前,北韓稍早才向東海上發射兩枚短程彈道飛彈,很可能是配合會談的挑釁行動。日本海上保安廳分別於東京時間上午十一時五十分及中午十二時十分發布警報,呼籲船舶留意「可能是彈道飛彈的物體」,這兩枚飛彈研判掉落日本專屬經濟區外側海域。

Read More

利比亞洪災逾千人亡 政局動盪成救災瓶頸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風暴「丹尼爾」先是蹂躪愛琴海地區,造成嚴重災情,緊接著來到北非,肆虐利比亞東部地區。連日強風驟雨之下,當地水壩潰決,德納市大約有1/4個市區,被徹底摧毀。目前官方證實,已經找到超過1000具遺體,人道組織也示警,通報失蹤人數高達1萬人。更棘手的是,由於利比亞長年來內戰不斷、政局分裂,東西部兩個政權對立,該國基礎建設面對天災根本不堪一擊,而救災工作,也因此困難重重。

Read More

拜登訪越南 升級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越南總理范明正(右)十一日在政府辦公室與來訪的美國總統拜登(左)會談,期盼雙方在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下,能優先促進經貿投資與展開國防安全合作。(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越南總理范明正十一日會見到訪的美國總統拜登時表示,為落實越美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盼優先促進經濟、貿易投資及國防安全合作,並希望美國支持東協在南海問題的立場。 拜登十日起對越南進行兩天國是訪問,此行並將越美的外交關係由全面夥伴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 越美關係連升兩級,成為與中國大陸、俄羅斯同級的全面戰略夥伴,這也是越南最高的外交關係。越共總書記阮富仲盼雙方繼續推動經貿投資合作,以及對新興科技合作的共識表示歡迎。 范明正表示,為落實越美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建議雙方優先對一些領域展開工作,包括透過所有管道促進關係,增進經濟、貿易和投資合作,促進科技、創新、教育培訓合作取得突破。 另一方面,范明正希望推動應對氣候變遷、綠色成長及再生能源發展,還有國防安全合作與在多邊論壇相互支持,以及支持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和東南亞國家協會在南海問題的立場、原則與核心作用等。 南海數天前剛傳出最新一起涉及中國大陸船隻的衝突事件,美越警告,切勿在爭議南海發動「威脅或動用武力」。拜登和阮富仲表示,這條戰略水道出現的主權聲索衝突,必須根據國際規範來解決。 拜登和阮富仲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兩國領導人「強調他們堅定不移地支持依國際法來和平解決爭端,不使用威脅也不動用武力」。兩人並呼籲「南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以及暢通無阻的合法商貿行為」。

Read More

摩洛哥震災 外國搜救隊馳援

摩洛哥強震至少已二千四百七十六人罹難,政府尋求外援。(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摩洛哥內政部十一日表示,國內強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已攀升至二千四百九十七人,迄今導致二千四百七十六人受傷。搜救工作在更多外國人士協助下持續進行。 摩洛哥政府強震後求援,「現階段」對西班牙、英國、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所提「派遣搜救團隊」的提議予以積極回應。包括法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已表達願意協助。 這起摩洛哥歷來最強烈地震襲擊旅運樞紐馬拉喀什西南方七十二公里處,導致阿特拉斯山脈山區整片村落地區遭到消滅。飽受創傷的當地居民十一日又遭遇一起規模四點五的餘震。 距馬拉喀什六十公里的山地村落塔菲加特幾乎遭到摧毀,沒倒的建物少之又少。民間救援人員和摩洛哥武裝部隊成員在瓦礫堆中搜尋生還者和罹難者遺體。 六十二歲災民班布里柯失去十八名親人,一名兄弟的遺體還沒有被挖出。她說:「每一個人都不在了,我好心碎、悲痛至極。希望他們儘快找到他,讓我可以平靜地服喪。」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疫後財富重分配 鹹魚難翻身!

彭志平∕專題報導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堪稱「富可敵國」。(路透,資料照) 日前一項跨國報告指出,受到俄烏戰爭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全球超級富豪人數年減百分之五點四,降到三十九點五萬人,資產淨值也年減百分之五點五;今年三、四月,另兩項跨國報告指出,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讓出全球首富寶座,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總裁伯納德‧阿諾特躍居榜首。疫後富豪財富重分配,頂端富豪排行重新洗牌;但是,無論這些富豪的排名怎麼變化,一般市井小民擁有的財富,卻也還不到他們的零頭! 如果把關注焦點放到另一個面向,會讓人更覺得世界的不公平: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今年七月公布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由於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生活成本上升,二0二0至二0二三年年底,估計有七千五百萬人的每日生活支出不到二點一五美元(約新台幣七十元),成為赤貧階級;另外還有九千萬人每日生活支出低於三點六五美元(約新台幣一百一十七元),生活水準低於貧窮線。   政策介入 試圖改善貧富差距   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得分配不均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現象,無論是孔子說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或是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尼可馬赫倫理學》中提到的「分配正義」,或是西方經濟學祖師爺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裡討論的分配公平性問題,都顯示人類自古以來不但已注意到貧富差距問題,也試圖透過各種手段加以改善。 儘管哲學界、經濟學界的先知先覺們都試圖縮小貧富差距,但畢竟人的稟賦各有差異,勤惰因人而異,甚至社會給予每個家庭、每個人的公共資源、教育機會也有落差,因此自古至今所得分配不均問題始終存在。但是,如果一個社會的貧富差距太過懸殊,恐將阻礙經濟成長,甚至造成社會動盪。 為了縮小所得分配差距,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都透過政策介入,有的政策是壓低有錢人的所得,有的政策是提高窮人的收入,有些國家甚至雙管齊下。舉例而言,綜合所得稅的累進稅率就是對高所得者多課稅、對低所得者少課稅,甚至免課稅;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生活補助等社會救助,就是政府用貨幣或實物補貼低收入戶,讓他們減輕生活壓力。   聯合國將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列為二0三0年永續發展十七個目標當中的第一個。(取自聯合國官網)  告別均貧 大陸反陷嚴重不均   雖然許多國家都試圖縮小所得分配差距,但如果完全消弭所得分配差距,也會讓人失去奮鬥的動力;中國大陸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前相當長的時間試圖真正「共產」,但反而造成「吃大鍋飯」的效應,也就是無論做多做少,每個人的所得相差無幾,導致人民失去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後成為「均貧」社會。 一九七六年文化大革命告終,一九七八年中共當局推動改革開放政策,就是希望藉此提高經濟生產動力與能力。四十五年過去,大陸經濟實力的確躍進許多,但離奇的是,號稱「共產」的社會卻成為所得分配差距極大的國家。以測量所得分配差距的基尼係數觀察(數值越大,所得分配越不均),近幾年大致在零點四七左右;在大陸「國家統計局」的解釋中,零點四到零點五代表「差距過大」,零點五更代表「差距懸殊」。由此來看,大陸的所得分配差距算是很嚴重了!    靠資本賺錢 速度快過靠勞動   相較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台灣的所得分配屬於較為平均的社會。以主計總處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觀察,去年台灣的基尼係數為零點三四二(以戶為單位),低於美國的零點三八八。不過,二0一六年起,台灣的基尼係數一路上升,去年比二0一六年高出零點零零六,這倒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而且,台灣官方公布的數據,貧窮線以下的貧困人口比例只有百分之一點三,也被認為嚴重失真。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在其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指出,全球貧富差距懸殊的根源在於資本利得與勞動所得的差距,他也因此主張以資本利得稅降低財富分配差距。皮凱提的這個觀點,也點出在錢滾錢、利滾利的社會中,富豪賺錢比窮人更容易的殘酷事實。 在疫情一度稍緩的二0二一年,樂施會(Oxfam)的報告就指出,全球前一千名富豪的資產,在短短的九個月內就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相對的,對於最貧困的群體而言,這可能要超過十年的時間才能復元。 樂施會在這份以《不平等病毒》為名的報告中指出,對最富有的人來說,經濟衰退已經結束;在剛過去的二0二0年,全球的貧困人口增加了最少兩億人;新冠疫情引發了九十多年來最嚴重的就業危機;女性在疫情中受到最嚴重的打擊;貧困地區的死亡率較高。雖然此一報告公布的時間已過了兩年多,但其說明的現象與趨勢卻沒有改變。   縮小貧富差距、消弭貧窮,是全球許多有識之士的理想,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就是其中一人。(取自唐獎官網) UN永續目標 消除貧窮居首   無論如何,縮小貧富差距、消弭貧窮,仍是全球許多有識之士的理想,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就是其中一人;他積極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其中的主要項目就包括消除貧窮、消除飢餓、性別平等、減少不平等、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等目標;去年唐獎也頒授給薩克斯「永續發展獎」,以表彰他的貢獻。聯合國也將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列為二0三0年永續發展十七個目標當中的第一個。 回頭看看世界上的富豪多有錢吧!經濟學者尚羅克斯估計,二0二一年全球最有錢的百分之一富豪占全球財富比例達到百分之四十六。今年一月的報導,去年馬斯克資產淨值縮水六兆元台幣;今年七月的報導,今年上半年馬斯克資產增加約三兆一千元台幣。大約半個月前行政院會通過的下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編列約兩兆七千一百億元,這就知道馬斯克是真的「富可敵國」了吧!

Read More

摩洛哥芮氏6.8強震 至少820死

摩洛哥旅遊勝地馬拉喀什附近發生強震,至少八二0人死亡。(路透) 本報綜合報導 摩洛哥旅遊勝地馬拉喀什附近當時間八日晚間(台灣時間九日上午六時十一分)發生芮氏規模六點八強震,目前已知至少八百二十人死亡。台灣搜救隊伍整備完成,接獲指示就可搭專機到當地馳援。 摩洛哥高阿特拉斯山地區這起強震,導致當地入列世界遺產的舊城區和其他多個城市傳出建築倒塌,拉巴特、卡薩布蘭加和索維拉等沿海城市的居民,也能感受到這起強震。摩洛哥內政部指出,這起強震目前已知至少八百二十人死亡,還造成六百七十二人受傷,其中二百零五人傷勢嚴重。 一位專家聲稱,這是當地「超過一百二十年來發生的最強烈地震」,讓當地居民和遊客半夜逃難,許多人露宿街頭不敢回建築物內。 摩洛哥強震釀嚴重傷亡,台灣搜救隊完成整備隨時可馳援。(消防署提供) 消防署指出,台灣搜救隊伍已整備完成,包含醫師及護理師、獸醫師、土木技師共一百二十人及搜救犬四隻,並整備約十二噸器材等裝備,人員救援器材都已準備好,若接獲外交部指示須赴摩洛哥救援,可立即搭專機馳援,搶救受困災民。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福島核水掀波瀾 東亞局勢恐生變

福島核汙染水處理後排海,引爆韓國朝野激烈對抗。圖為南韓釜山抗議日本排放核廢水行動。(路透) ■陳俊昇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十二年之後,今年的八月二十四日,日本福島核電站開始排放所謂的「核處理水」,儘管日本政府聲稱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認為日方排海作業符合國際安全規範及標準,但輻射汙染的疑慮仍引起日本國內、鄰近國家的不安,並將其視之為「核廢水」、「核汙染水」。 回顧二0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所發生的日本東北大地震,當時,嚴重的海嘯衝擊與核電廠反應爐熔毀,震驚全球;災變的悲劇令近兩萬人罹難與失蹤,五十萬人撤離。直至十二年後的今天,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二十公里撤離區的村落和城鎮,仍未完全開放。  吉田調查記錄 日公信力打折 目前主要的爭議有三:第一,為了冷卻熔毀反應爐而遭輻射汙染的水,是否真的能夠透過稀釋、經過「多核種除去設備ALPS」處理而完全去除核汙染?如果安全無虞,殘留的輻射影響已「可以忽略」,既然鄰國仍有疑慮,日方為何不留存在內陸,又為何要分三十年排海? 第二,存放在海邊約千座的貯存槽,完全排完需耗時長達三十年,對海洋生態永續與人類健康的影響,仍是未知數。第三,日本的檢測與處理過程,是否開放國際組織、環保團體及鄰近國家派專家現場參與其中,而且,相關的監測數據資訊是否完全公開揭露? 特別是,日本《朝日新聞》二0一四年曾披露一份被首相官邸辦公室封存的資料「吉田調查記錄」,顯示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事實上隱瞞了許多當時核災事故處理、核汙染外洩的真相。「吉田調查記錄」確實讓日本政府對福島核災及核汙染水處理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今日的紛擾,除了日本政府必須提出更多科學驗證以昭公信,去除「以鄰為壑」的批評外,日本政府排海決策的背後,還有日本重啟核電、地緣政治對抗與海洋環流與氣候變遷等因素,使得問題更形複雜。 在政治效應上,最顯著的是中國大陸與日本關係進一步緊張化。中方(中國大陸)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民間反日情緒正在蔓延,雙方互提外交抗議;醞釀多時的中日韓峰會,預料將因此被推遲;韓國則陷入更激烈的朝野對抗。至於日本,岸田文雄政府的民調也還在持續探底。  反制日本 大陸間接打擊美國 中日互槓,中方一定程度緩解內政與經濟壓力,反制日本的排海政策,也有轉移民族情緒的效應,在美中戰略對抗的此時,反制日本也等同間接在打擊美國。 美國積極推動印太戰略,在「美日台」、「美日韓」兩個三角關係下,日本服膺美國的代理人戰略,以中國大陸為假想敵,近年積極發展軍備。日本二0二四年度國防預算編列七兆七千三百八十五億日圓(約新台幣一兆七千萬元)創下新高。 日本軍費飆高,除了配合美國印太戰略,同時也想藉此脫離憲法第九條對軍隊武力的制約,往國家正常化目標大步邁進。未來,日本研發、部署攻擊性武器、長程導彈,甚至軍需產業的輸出,已是指日可待。 在經濟上,一九七二年中日關係正常化時,雙方在經濟結構上是互補的,中方要資金、技術、研發能力,日本則要市場、廉價勞力,中日各取所需;但在二00一年中國大陸加入世貿以後,產業需要轉型,中日經貿關係從區域分工走向競爭。 此外,日本對軍需產業出口設限的三原則,近年來在美國的默許下也已經鬆綁;未來,軍需產業與武器輸出,將會在日本經濟發展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份量。 南韓總統尹錫悅(右)上台後積極改善對日關係,但目前他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左)的民調支持度雙雙下滑。(路透,資料照)  挺不挺日本 尹錫悅陷入兩難 所以,中日之間的矛盾,包涵了國際戰略、地緣政治、日本國內憲政走向與經濟環境變化。此次福島核汙染水處理後的排海紛爭,只是雙方相互借力使力的另一場角力。但是,官方的態度與民間反應,不能完全劃上等號。 據日本《每日新聞》於八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首相岸田文雄內閣支持率從七月的百分之二十八下降至百分之二十六,創下新低,並連續兩個月支持率低於三成。岸田內閣的不支持率為百分之六十八,較前一個月增長了百分之三。 另外,福島核汙染水處理後排海,也引爆了韓國朝野激烈對抗。韓國最大反對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從八月三十一日開始絕食抗議,他批評尹錫悅政府對日本核汙染水處理排海一事採取消極立場,是在協助日本「環境犯罪」。 尹錫悅上台後走親美路線,積極改善韓、日關係;但韓國毗鄰日本,對福島核汙水處理後排海的疑慮很高,尹錫悅為顧及美、日關係,又不得不淡化處理,但同時要面對反對黨與民間的擔憂,陷入兩面不是人的困境。 駐日代表謝長廷日前「微量放射性元素對身體有益」言論引發爭議。(中央社,資料照)  爭取支持 蔡政府幫日本解套 《韓聯社》一日報導韓國蓋洛普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總統尹錫悅的施政好評率只有百分三十三,差評率百分之五十九。差評的主要理由就包括「福島汙水排放問題」(百分之二十一)、「外交」(百分之十一)等。 韓國政局未來發展不可輕忽,如果民意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尹錫悅順著民意風向轉而反日,以求保住政權,也是不無可能;否則,反對黨進行倒閣、罷免的抗爭,也不會令人意外。 至於台灣,即使國內對福島核汙染水處理排海也有疑慮,民進黨蔡政府所處戰略位置也做不到反日。為了拉近美、日關係、尋求日本支持台灣加入CPTPP,即使二0一八年的「反核食」公投有高達七百七十九萬票的支持,蔡政府仍積極為日本「核食」尋求解套。 我駐日代表謝長廷,日前「微量放射性元素對身體有益」言論引發爭議,後來又對旅日台僑呼籲挺日本水產讚為「患難見真情」。謝的言論或有政治人物個人特質的突兀演出,但其基本調性與蔡政府立場一路走來都是一致的。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博士、日本問題研究學者陳俊昇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警告美韓聯合軍演 北韓射模擬原子彈巡弋飛彈

因應美韓軍演,北韓二日清晨執行模擬「戰術攻擊」演習,朝大海試射兩枚裝有模擬原子彈頭的長程巡弋飛彈。(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北韓中央通信社三日報導指出,北韓二日清晨執行模擬「戰術攻擊」演習,朝大海試射兩枚裝有模擬原子彈頭的長程巡弋飛彈,藉此因應美國與南韓聯合軍演。 北韓中央通信社指出,這場模擬演習意在「警告敵人實際的核戰風險」,平壤當局並再次矢言將提升對華府和首爾的軍事嚇阻力。 報導表示,「兩枚裝有模擬核彈頭的長程戰略巡弋導彈」從北韓西岸發射至南部海域。 報導指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核力量將推升一己各方面戰鬥反擊態勢,以嚇阻戰爭、維護和平穩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北韓正式國名。 General view of a simulated "tactical nuclear attack" drill at an undisclosed location in North Korea in this picture released by North Korea's Korean Central News Agency (KCNA) and obtained by Reuters on September 3, 2023. KCNA via REUTERS ATTENTION EDITORS -…

Read More

全球首間「水吧」在杜拜 賣些什麼外界超好奇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許多人聚會喜歡去酒吧小酌放鬆,不過您有聽過「水吧」嗎?杜拜開幕一間全球首間「風味水吧」,由於伊斯蘭信仰規定不可飲酒,推出外觀如酒吧的新潮水吧,正好可以搶進飲品市場。而且這間水吧目前推出30多種飲品品項,顧客可以根據身體需求,選擇不同的礦物質水,當然也可以做成氣泡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