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埼玉縣醫院群聚 已31死

日本東京鄰縣埼玉縣戶田中央綜合醫院傳出COVID-19群聚感染,已知310人確診,其中31人死亡。(圖取自Google maps)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越來越緊急的日本,傳出鄰近東京的埼玉縣爆發醫院院內大規模感染,目前已知有三百一十名院內職員與病人確診,並且已經有三十一人死亡。埼玉縣政府已針對這起院內感染事件進行調查,日本中央政府勞動省也已和埼玉縣組成防疫小組進行防疫指導。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的報導,爆發這起院內感染的埼玉縣戶田中央綜合醫院,是日本政府指定的救災據點醫院,去年十一月就首度發現有職員受到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之後陸續傳出確診案例。到一月十四日確診案例已累積至三百一十例,其中包括三十一人死亡。一月六日,勞動省防止群聚感染小組和埼玉縣成立聯合防疫小組,據稱這起院內感染已逐漸平息。 根據日本「日經新聞」報導,日本中央政府已宣布關西地區的大阪、兵庫、京都的三個府縣、中部的愛知和岐阜兩縣,還有福岡、櫪木兩縣,以及東京圈共十一個都府縣進入緊急事態。另據NHK報導,三重縣與熊本縣也已自行發布區域級緊急事態宣言。

Read More

美史第一人 川普任內2度遭彈劾

美國眾議院以二三二票對一九七票通過彈劾總統川普(上圖),議長斐洛西敲下木槌(下圖)。川普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任內兩度遭遇彈劾的總統。(路透)  中央社∕華盛頓十三日專電 美國眾議院今天通過彈劾總統川普,其中更有十位與川普同黨的共和黨議員倒戈投下同意票,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二度遭到彈劾的總統。由於參議院不會立即進行審議,川普應能順利做完這一任期。 在眾議院通過彈劾案後,川普今天透過白宮推特發布影片,公開呼籲民眾團結,不要有任何形式的暴力、違法與破壞行為。但對彈劾案隻字未 提。 在美國國會遭到川普支持者闖入大肆破壞,造成五人喪生,讓美國民主蒙塵後,眾議院以煽動叛亂為名,對川普提出彈劾。 眾議院對彈劾案進行表決,以二三二票贊成、一九七票反對通過,彈劾案將送交參議院進行審理。 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在辯論時表示,川普煽動這場暴動、這場對抗國家的武裝叛亂,他對國家是清楚且現存的危險,「必須下台」。 國會遭到川普支持者攻擊,不少共和黨議員同聲譴責,多人在今天的投票中倒戈。共和黨眾議院排名第三、擔任黨團會議主席的麗茲.錢尼表示,美國正面臨南北戰爭以來前所未有的憲法危機。 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雖然坦言,川普必須為國會暴力事件負責,事情發生時應該立即譴責暴民,負起責任,平息醞釀中的動盪局面,並確保拜登成功就任;但彈劾川普是項錯誤,進一步分裂國家,認為成立調查委員會會更適當。 由於距離川普卸任僅一週時間,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發言人透過推特表示,麥康奈不會動用緊急權力,在本週召開會議處理川普彈劾案。川普應能順利完成任期。 但今天的彈劾案確定讓川普成為美國首位二度遭到國會彈劾的總統。川普的二次彈劾都在一任四年任期內,相隔僅十三個月。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美民主政治,走在台灣後頭?

川普的支持者闖入國會大廈抗議,國際社會很難想像。(路透) 馬群傑 美國國會六日召開特別聯席會,認證美國大選的選舉人團投票結果,川普的支持者闖入國會大廈,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造成五死、多人受傷。國會是最高議事殿堂,被抗議群眾闖入的國會暴力事件震驚國際,但對台灣而言,這個畫面卻頗為熟悉。 太陽花事件衝入立法院、占領國會,當時是以兩岸服貿協議為由,發生時間是在二0一四年,比美國此次國會被侵入早了快七年。其實,觀諸美國近年許多政治、社會及選舉的若干現象,似乎都與台灣有相似之處,甚至覺得美國走在台灣的後頭。  抗議闖國會 國際社會難想像 從民主政體來看,亞洲各國中,最接近美國體制的就是台灣,台灣可說是美式民主的亞洲實驗場。台灣的體制完整,但幅員、人口規模比起美國小了很多,然而,近年幾次選舉的過程中,台灣發生的事,美國後來也跟著出現。 在標榜民主憲政體制之下,抗議群眾衝入國會殿堂,國際社會很難想像,但全世界只有台灣不覺得陌生。不同的是,美國此刻正值政權交替、新總統要上台之際,而台灣發生太陽花事件當時並沒有選舉。 前瞻美國政治與社會的未來發展走向,或許可以從台灣走過的路尋出一些脈絡。現在,美國國會政治領袖都已出來譴責暴動,這畢竟是美國開國兩百多年以來未曾有過的狀況;但這起事件無論評價如何,從二0二0至二0二一年,勢必會對美國政治社會帶來很大改變,亦如台灣,太陽花事件就是台灣政治與社會轉變的重要分水嶺。 進一步言,我們不能再用過去一貫的穩定系統來看待美國未來發展,無論是政治學上探索的議題,或是解讀社會紊亂現象,新形勢都已經和過去傳統的學理、認知出現很大的差異,下屆美國總統拜登將因此面臨多很挑戰。 川普即使任期剩下沒幾天,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右)卻即將訪問台灣。(路透)  鐵粉不會散去 川普續積能量 因為,這一批激進派就握在川普的手裡,這股力量並非川普一人無中生有,而是川普陣營裡的人的想法,在刻意或在半推半就下所累積出來的能量,迄今,共和黨內也還沒有放手的跡象,這也預告了美國政治開始進入紊亂的階段。 川普本非建制派政治人物,許多決策作為都是超乎傳統,加上他本人企業家背景的思維模式,四年總統任期運作下來,美國走向極化政治,短期內是回不了頭的;而且,即使在川普卸任後,支持川普的鐵粉也不會馬上散去,川普的能量仍會在民間繼續累積。 另一方面,川普卸任後,單純企業家的角色與形象已經回不去,短期內也需要極化政治做為他累積能量的基礎。再加上美國疫情嚴峻,還有經濟、社會問題的衝擊,不是強硬派政治領袖的拜登上台後,勢必會受到川普及其支持者的掣肘。 再從美國的國內政治看外交政策,川普四年前上任時,對國際外交事務是生手,原始立場並沒有「反中」的考量。但川普後來發現,打中國(大陸)牌很用: 第一,川普個人聲量往上走,並累積了很多支持者;第二,基於國際貿易與企業因素,川普自己的事業也受益;第三,除了壓迫盟國增加軍費支出、向美採購武器外,打中國(大陸)牌與台灣牌二合一,大量軍售台灣,不但美國軍火相關產業獲利,川普基於與軍火產業的關係,也有人情上的考量。  操作極化政治 川普臨去秋波 根據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七日推文上的最新說法,過去三年,川普政府批准總額逾一百五十億美元(約新台幣四千三百億元)的對台軍售案。相較前總統歐巴馬政府,八年任內對台軍售一百四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千九百二十四億元)。川普任內對台十一次軍售案,台灣確實付出很大。 川普即使任期剩下沒幾天,操作極化政治還有臨去秋波,不但公開慫恿他的追隨者向國會進軍抗議,在敏感的兩岸關係上,美國國務院還主動揭露六日晚美台政治軍事對話(Political and Military Dialogue)。其實,美台政軍對話歷年來都有舉行,這次係因疫情改為視訊舉行,此次美方大動作揭露,擺明政治意味濃。 其次,國務卿蓬佩奧已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將訪問台灣,美國在台協會(AIT)也已證實克拉芙特將於元月十三至十五日訪台,與台灣高層及外交界人士會面,十四日還將在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發表演說。 顯而易見,美國打中國(大陸)牌,台灣是很重要的角色。川普即使卸任後,仍會是美國的民意領袖,在美國國內打族群牌、打中國(大陸)牌都不會鬆手,這當然會對新總統拜登的執政帶來影響。 拜登長期以來一直給人溫和左派形象,但在川普及其支持者掣肘下,已不可能回到往昔溫和左派的路線。(路透,資料照)  面對大陸 拜登難回溫和左派 拜登長期以來一直給人溫和左派形象,一般認為,拜登處理中美關係是趨向緩和的,會和北京的立場較相近;此外,目前任命的新政府國安核心幕僚,也不乏歐巴馬政府時期班底。 但相較於歐巴馬時期,拜登現在面對的是崛起的中國大陸,美國人對「中國威脅」已有所感,美中對立出現新形勢,加上川普及其支持者的掣肘,拜登已不可能回到往昔溫和左派的路線,甚至在上任初期的一年內,有可能延續川普的對中政策,亦即採行比較積極的作為和中國大陸打交道,「台灣牌」在拜登執政下,還是可能發揮積極作用,美中角力下的兩岸關係,不致有太大的變動。 現在,台灣的處境是尷尬的,因為很多人沒有料想到川普會敗選、美國會政黨輪替。如今,還有部分人士主張繼續和川普路線綁在一起,另一部分的人則希望溫和對待兩岸關係;事實上,北京的立場,也想要緩和兩岸緊張情勢。無論如何,兩岸關係最好不要再往極端的方向走,台灣基於兩岸關係、台美關係,都要關注美國的政治走向。 目前看來,在美國國會暴動之後,美國朝野都陸續站出來譴責入侵國會的暴力行為,短暫的未來,情況不致變得更糟;再者,拜登拿下美國史上最高票數當選總統,從中長期來看,假以時日,相信美國還是會回到穩定治理的軌道。 (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馬群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川粉攻國會 警方擊斃1人華府緊急宵禁

川普支持者闖入了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大廈。(路透)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於美東時間六日闖入國會,欲阻止認證拜登當選下任總統,警方擊斃一名據傳是川粉的退役女空軍,同時逮捕五十二名抗議者。華府緊急宣布晚間六時起實施宵禁。美國國會仍在七日凌晨確認拜登以三百零六張選舉人票擊敗川普的二百三十二張。 美國國會昨天下午召開聯席會議,針對大選結果進行選舉人認證,由副總統彭斯主持。大批川普支持者闖入抗議選舉不公,許多人和警察發生衝突。 美媒報導,部分川普支持者強行闖入國會大廈,隨即發生據傳是退役空軍的一名女子在混亂中遭警方開槍擊斃,警方同時逮捕了五十二名抗議者,利用優勢警力並批准動用國民兵,在四小時內將暴動壓制。 在這場暴動中,警方緊急封鎖國會大廈,並將彭斯與議員撤離至安全地區,同時宣布華府晚間六時實施宵禁。經過四個小時的治安淨空,聯席會議凌晨確認拜登以三百零六張選舉人票擊敗川普的二百三十二張。 美聯社報導,造成暴動的導火線其實早已埋下。川普團隊在無證據下指控選舉舞弊,並在有意的煽動下,預告「一月六日華府會有大示威,將會很瘋狂」,川普對此亦未即時制止。 拜登對川普提出警告,提醒總統的言論會對支持者造成煽動,要求川普採取行動。共和黨籍的前總統布希也呼籲民眾不要採取暴力,破壞國會按照憲法舉行的會議,形容示威者有熱情,但被錯誤言論與「假希望」煽動。 民主黨籍前總統歐巴馬則把暴動歸咎於川普,直言「歷史將會記載今天所發生的暴動,這是由持續以毫無根據理由針對合法大選結果扯謊的現任總統所煽動,此時此刻是我國的一大侮辱」。 川普則透過推特上傳影片向川粉說,「我了解你們的痛。我們的選舉被竊走了」,「但你們現在必須回家。我們必須有和平、必須有法律和秩序」。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表示,相信美國可以確保權力和平交接;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也強調拜登贏得選舉,期待未來與拜登合作。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支持者闖入國會山莊,外交部長吳釗燮七日對此表示遺憾,將持續密切關注相關發展。

Read More

陸想加入CPTPP 日相:很難

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中國大陸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有困難。(路透,資料照)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十一月二十日表示,將積極考慮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不過,日本產經新聞昨(三)日報導,日本首相菅義偉在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表示,CPTPP規定成員國必須具有非常高水準的市場開放,這對中國大陸而言,門檻相當高,以中國大陸現行的政治和經濟體制很難參加。 習近平是在去年十一月二十日亞太經合會(APEC)高峰會視訊會議時,公開表示,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完成簽署後,中國大陸將積極爭取加入CPTPP。中國大陸全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副主任蘇慶義甚至指出,中國大陸和美國可以聯手加入CPTPP。 不過,習近平的願望,看來並沒有受到CPTPP的主導國,也就是日本的認同。日本媒體「日經亞洲」就曾以社論指出,應謹慎看待中國大陸對CPTPP的野心。 日本產經新聞昨天報導,菅義偉在接受日本知名評論家櫻井良子專訪時表示,去年十一月日本、中國大陸、韓國、東協(ASEAN)等國簽署RCEP,日本很期盼印度參加,但印度未參加。至於CPTPP,日本期待美國參加。 至於中國大陸有意加入CPTPP,菅義偉表示,日本會審慎因應,而且如果CPTPP成員國沒同意是不可能加入的。菅義偉還表示,CPTPP的規範是非常高標準的,中國大陸在目前的體制下要加入,「我認為有困難」。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戰略嚇阻 別只押寶軍事戰力

外傳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左)指出,今年還有五十二億美元對台軍售。(中央社,資料照) 張競 兩岸關係不睦,加上過去一年來,隨著美國選戰升溫,中國大陸成為美國大選的火線議題,而其中最受國人關注的面向,就是兩岸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 在此段期間,美國川普政府已持續對台提供大量軍售,多家媒體還報導,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參加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舉行的二0二0年會時演講指出,今年還有五十二億美元對台軍售。我國防部對美方所言,則是表示未便評論。 另一方面,有多位美國智庫與學者專家,針對大陸解放軍可能揮兵入侵、運用武力統一台灣,陸陸續續提出多項情勢評估、狀況判斷,要為台灣謀因應對策。  全民皆兵 已遭瑞典民眾否定 同樣的,國內的安全戰略研究圈以及各方政治人物,也是各抒己見、表達多元觀點。其中,最受關注焦點之一,就是主張加強後備役戰力,改革目前組織架構,依據各種地方行政區域劃分,設立保鄉衛土的地方民團後備役組織,希望藉此提升戰略嚇阻作用。 戰略嚇阻端賴能夠讓敵手理解到,選擇戰爭為其不可承受之重。圖為漢光演習。(中央社) 提出此種看法者,還援引瑞典民防組織作為例證,但很快就被發現,冷戰時期瑞典所建構的民防動員體系,希望仿照芬蘭戰勝蘇聯入侵策略,建立「全民皆兵」的自主抗敵架構,在冷戰之後,早就受到瑞典民眾所否定,甚至對政府編寫的民防手冊譏評為「浪費紙張」,各種體制也是不合時宜、陳義過高,相關配套早已被該國束之高閣,致使此項倡議改革後備役的構想,立即遭致國防主管機關所否定。 其實,此種「全民皆兵」抵抗到底的後備役編組構想,未對外明白說明的底牌,就是在呼籲利用長期抗爭策略,來延長正規軍作戰失利後,入侵敵軍後續清掃戰場,進行綏靖保安維護社會穩定,以便重建社會秩序所需時間,以及鎮壓抗爭行動所將付出之代價。 此種構想,講白了,就是希望鼓動全民以不屈服、不合作態度,甚至不惜以自身家園成為戰場,讓入侵敵方付出重大代價,最後在師老兵疲下,不得不放棄占領並結束入侵行動。  金馬自衛隊 具備嚇阻作用? 此種如意算盤最具體的例證,就是讓大英帝國、蘇聯以及美國吃盡苦頭之阿富汗。阿富汗被戰略學界稱為「帝國墳場」,其實是有其社會、文化與地理條件,此種與入侵外敵長期鬥爭,最後讓強敵罷手的案例,東帝汶與北越也都算是相當成功。 多位美國智庫與學者專家,針對大陸解放軍可能揮兵入侵台灣提出多項情勢評估、狀況判斷。圖為國軍F-16戰機(左)監控伴飛共軍轟6(右)。(取自國防部) 但是,援引同樣理念,在台灣社會能否具有可行性呢?對證台灣面對多次入侵,不同時代先民,皆未曾具有長久抗爭歷史的記錄來看,存在極大爭議,這也是此項倡議受到強烈負面評價、流於空談的原因所在。 以設定面對大陸解放軍入侵來說,當初,金馬外島也曾實施戰地政務,金門與馬祖兩地都編組過自衛隊,其架構與運用理念,在相當程度上就與目前政治人物所倡議之後備部隊改革理念相近,自衛隊所具備之武裝配備,也僅限於相當有限的輕度武裝火力。 但是,在兩岸軍事緊張對峙最嚴重的年代,金馬自衛隊並未構成外島防禦主力,整個外島防禦,還是要仰賴正規部隊,及其所具備之火力與戰力,自衛隊根本就未具備任何嚇阻效用。如今,要將後備役體制改編往編組保鄉衛土地方自衛隊發展,應當先回顧金馬自衛隊的歷史案例,才能提出更公允的判斷。  豪豬集中反制 有其思考盲點 此外,目前另項由外籍人士所倡議,亦受到社會關注之作戰構想就「刺蝟戰略」、或稱「豪豬戰術」。其戰略意義,簡單說,就是以小博大,利用刺蝟、豪豬身上的刺來嚇阻敵人,指台灣可運用不對稱作戰(Asymmetric warfare)戰略思維。 此種基於不對稱作戰理念思維,倡議建構具備戰場存活能力,又兼具反制打擊戰力之作戰編組,以便對敵產生戰略嚇阻效用。但是,其實刺蝟、豪豬之說,都有其思考盲點。 首先,此種集中在反制火力之作戰構想,容易窄化國軍應對不同軍事威脅模式之適用與應變能力。 由於台灣所面對之軍事威脅想定模式,涵蓋領域相當廣泛,威脅頻譜寬度,確實是會讓國軍看起來備多力分、無法聚焦,但是話說回來,國軍在作戰實務上,不能僅考量因應特定情境,將整個建軍方向,押注在單一作戰想定狀況。假如真把全部力量都投注在非常狹窄面向,風險係數反而會更是暴漲,就國防決策來說,顯然絕非合理選項。 其實,從前述分析就可以理解到,為何許多外籍軍事學者專家,通常都能看得出來台灣在軍事戰略上所面對問題,但卻未見得能夠提出適當解決方案,也未必能夠提出因應問題之權宜措施。  應讓對手理解 戰爭難以承受 其次,這些對國防政策或軍事戰略所提出之建言,有時候也有可能隱含其他因素。比方說,呼籲要改變後備役體制的政治人物,最後結論居然提到爾後可以結合兵役制度,讓役男在有限役期內,在家中或本身社區服役。此種說法,其實會讓人懷疑其所要改變後備役體制的方案,其目的可能不是如其表面上看起來那樣單純。 同樣的,對於「刺蝟戰略」、「豪豬戰術」,也有指稱其真正目的,應該注意是否在為特定軍事武器所作之行銷、包裝,所以才會刻意強調某些武器系統,或是凸顯特定戰力的優點。 戰略嚇阻,包含了許多變數的集體效應,吾人不能夠寄望仰賴某些武器裝備,甚或是完全押寶在建構軍事戰力之上。戰略嚇阻端賴能夠讓敵手理解到,選擇戰爭為其不可承受之重,但若要採取某些讓自己也無法長期承擔的軍事選項,或是非常感性地依賴某些假設情境作為前提,恐怕最後必然適得其反。所以,看出問題未見得能夠提出解決方案,這點吾人必須牢記在心。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力保戰略經濟利益 歐美挺進印太

拜登就任後,印度的地位將愈來愈重要。圖為十一月十八日拜登(右)與印度總理莫迪會面。(取自莫迪臉書) 林泰和 美國準總統拜登即將入主白宮,展望美國政權交替後的亞太與國際新情勢,延續「反共抗中保台」基調不變,只是做法會與川普政府時代有所不同。 拜登上台後,基於美國的生存與發展,內政優先是必然。一來,美國國內疫情嚴峻,這是生存問題,必須優先處理;二來,美國國內經濟衰退,涉及了國家發展,也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亞洲部分,川普政府將中國大陸定位為戰略競爭者,調整了歐巴馬時期的亞太政策,另行提出「印太戰略」。拜登上台後,「印太」這個名稱應該會保留,關鍵是印度的地位已愈來愈重要。 四方安全對話 加強彼此團結 從地緣來說,中國大陸崛起,印度正位在歐、亞之間的銜接點;再者,中印之間又有邊界衝突;從安全層面看,印度、中國大陸、巴基斯坦之間有恐怖主義與核武拉鋸。印度在印太戰略中愈顯重要。 其實,印度也有意願與美國做安全夥伴,而美國已經將印度視為重要的戰略盟友。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目標就是加強彼此團結,以「防堵來自中國的挑戰」。今年十一月,這四個國家已在印度洋馬拉巴爾進行年度聯合軍演。進一步看「四方安全對話」這四國,都是民主國家,海權、陸權又有互補。「四方安全對話」對美國具有戰略利益,強調多邊主義的拜登也沒有改變的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澳關係趨於緊繃。中、澳等亞太十五國十一月十五日才剛簽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中方馬上宣布要對澳洲葡萄酒課徵最高百分之二百一十二反傾銷稅。中方對澳展現的戰狼外交,讓人想到拜登先前在媒體受訪時,曾強調「中國必須遵循現有的國際規範」,似乎是不切實際。 中方發射嫦娥五號完成登陸月球採土任務後,歐盟對太空活動的自主性與競爭力更有警覺。圖為嫦娥五號降落情形。(路透) 疫情等因素 歐洲對陸起戒心 歐洲部分,「反共抗中保台」也會是一個發展中的戰略基調。主要原因來自於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香港事件紛擾、新疆人權問題,加上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地緣戰略,海、陸兩線的終點就在歐洲,乃至於中方近年來逐漸擴大的太空優勢等,歐洲國家基於疫情傳播、法治人權、經濟利益與太空競逐,都對中國大陸起了戒心。 二0一九年,歐盟對中方調整為經濟與戰略競爭對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最新報告,也將中方視為安全挑戰,特別是中方發射嫦娥五號完成登陸月球採土任務後,歐盟對太空活動的自主性與競爭力更有警覺,美、歐的外交部門已開始探尋如何步調一致對中。 在歐洲國家中,法國動作尤為積極。除了法國總統馬克宏持續對香港、新疆議題表達關切外,法國已率歐盟各國之先,在二0一九年五月提出《印太防務戰略》報告,且特別強調要與印度合作。 在參與印太經濟合作方面,法國日前宣布已成為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IOR-ARC) 的第二十三個成員國。稍早,法國的核動力潛艦「翡翠號」、支援輔助艦「賽納號」已與美國飛彈驅逐漸「馬侃號」、日本海上自衛隊直升機護衛艦「日向號」,共同於菲律賓海執行反潛軍演。明年五月,美日法三國還準備在東海的日本離島附近舉行首次陸海聯合軍演。 法國總統馬克宏持續對香港、新疆議題表達關切。(路透,資料照) 法德荷三國 先後推印太政策 法國強化在印太的安全防務與軍事參與,背後主要考量,在於全球經濟發展已從大西洋往太平洋移動,而法國在印太有海外領地,印度洋的留尼旺島甚至還有駐軍,加諸太平洋的法屬島嶼領地所延伸出的龐大專屬經濟海域,就占了法國的百分之九十三,著眼於保護法國在印太的經濟利益和海上航道安全,都促使法國更積極的挺進亞洲。 除了法國,德國外交部於今年的九月一日也正式發表了《印度太平洋方針》,表明要深化印太地區多國的合作;另,荷蘭政府也在十一月十三日推出了該國的印太地區準則,成為第三個對印太提出官方文件的歐盟成員國。 此外,歐盟的另一個主要國家德國,已表示要派遣一艘軍艦在印太地區參與巡邏;日、法、美三國將於明年五月於東海附近首次進行聯合軍演,日方也邀請德國派艦參與。 德國在二戰之後,主要只關注歐洲內部事務,現在,官方也提出《印度太平洋方針》,主要也是著眼於印太地區人口占世界的一半,GDP占全球的四成,而德國產業發展高度依賴印太供應鏈,商品主要出口地也都在亞洲,基於政經利益與航道安全等,德國也想要強化在印太地區的存在感。 對抗歐美 陸俄將加強合作? 至於確定在年底脫歐的英國,除了表達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意願並獲日本支持外,還傳出英「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在明年將巡航印太,並可能將與美日兩國海軍舉行聯合軍演。歐洲主要國家陸續關注印太、前進亞洲,有歐洲隊加入的印太戰略,已頗有「打群架」的味道。 在印太戰略之外,還要關注美俄中的三邊關係對世界戰略開始帶來微妙轉變。拜登曾說,俄羅斯是美國的威脅,中國大陸是美國的最大競爭者。威脅是立即的,競爭則是中長期的,美國重新修補與歐洲的關係,必然會是拜登的優先重點。 歐洲一直視俄羅斯是主要威脅,在中東、中亞、非洲,俄羅斯也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從俄羅斯的立場來看,歐盟、北約的擴張,早已侵入了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東歐),近期還因烏克蘭危機遭受歐盟經濟制裁等,遠、近因素交疊,也使得俄羅斯對美、歐的戒心提高。 中俄關係是否進一步加強合作,以抗衡美歐新關係與印太戰略新形勢,將是全球性戰略變化的重要觀察指標。事實上,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兩國空軍已於本月二十二日在日本海東海空域組織聯合戰略巡航。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口述,記者趙家麟整理)

Read More

韓未提升防疫等級 現行措施再延6天

韓國首都圈因應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實施第2.5階段社交距離規範,酒吧、夜店等娛樂場所都必須暫時停業,首爾市弘大鬧區多家夜店也受影響。 (中央社) 中央社∕首爾27日專電 韓國近期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未出現減緩跡象,不過,政府今天決定不提升社交距離規範等級,僅將原定28日結束的現有措施延長至2021年1月3日。 韓國宣布這項決定,表示會持續觀察本週確診人數變化與醫療人力狀況,在年底至明年初的特別防疫期結束後,重新討論是否調整防疫等級。 當局說明,近一週每日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例維持在1000例上下,無明顯擴散或減少跡象,但在24日起實施特別防疫措施後,週末移動量明顯減少,首都圈地區更是降至疫情爆發以來最低水準,因此決定先觀察目前措施的效果。 韓國現行社交距離規範為首都圈第2.5階段、非首都圈第2階段,但各地方政府可視情況調整,例如首爾、仁川及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區都已自行宣布禁止5人以上聚會,實際上比第3階段規定更嚴格。

Read More

美禁戶外用餐

美國媒體引述專家分析,除了親友之間的小型聚會是疫情擴散的禍首,餐廳是另一個危險場合。圖為8月23日戶外用餐區,洛杉磯12月起已禁止戶外用餐。(中央社)

Read More

變種病毒 恐已進日本社區

東京武漢肺炎疫情升溫,26日新增確診病例949例,創單日新高,東京累計確診病例共5萬5851例。圖為26日東京澀谷車站前人來人往的情形。(中央社) 中央社∕東京26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媒報導,除了機場檢疫發現5人感染英國的COVID-19變種病毒株,日本今天又通報新病例,是有英國旅遊史的機長及家屬,變種病毒被懷疑可能進入日本社區。日本政府宣布,從28日起到明年1月底,暫停來自所有國家及地區的新入境申請。 日本TBS電視台報導,除了空港檢疫外,日本境內首度確認變種病毒的感染者。 相關人士說,家住東京都的30多歲男性等2人確診染疫,檢體經國立傳染病研究所進行基因分析時,確認感染在英國擴散的變種病毒。 全日本新聞網(ANN)報導,這名男性與家屬共2人確診感染變種病毒。男子是在16日返回日本,之後因為出現咳嗽等症狀,經過檢查在22日確診陽性。 相關單位接著以男性的家人作為密切接觸者進行調查,24日確認家人染疫。相關單位緊急將2人檢體送往國立傳染病研究所調查,並在今天確認感染了變種病毒。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相關人士說,這名確診男性是航空公司機長,曾有英國旅遊史,確認感染變種病毒。男子家裡的女性成員也確診染疫,這名女性的檢體正由國立傳染病研究所進行分析,看是否感染變種病毒。2人目前都在東京都內醫療機構住院治療。 變種病毒被認為傳染力較強,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正在調查感染途徑及是否有密切接觸者。 日本目前已有5名具英國旅遊史的男女,在機場檢疫呈現陽性,之後確診感染變種病毒。 中央社∕東京26日專電 東京疫情升溫,今天新增確診病例949例,創單日新高。東京目前須使用葉克膜治療的重症病患有81人,同昨天人數。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東京今天新增COVID-19確診病例949例,刷新24日888例的紀錄,創單日新高。東京累計確診病例共5萬5851例。 今天新增的確診病例949例當中,20多歲的有277例,居最多;其次是30多歲202例、50多歲134例、40多歲133例,逾65歲者113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