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新遠洋華麗變身 舉辦高球賽及感恩餐會

(韓新遠洋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HMM韓新遠洋船務代理華麗變身,現任董事長李康熏為了感謝台灣所有客戶的支持,特於上週五(16)日於長庚舉辦高爾夫球聯誼賽及後續感恩餐會。 HMM前身Hyundai現代商船自2020更名為HMM co., ltd後仍廣受大家的信任與支持,台灣也於2020年六月一號正式更改中文名稱為韓新遠洋船務代理股份有限公司。 因為疫情而停辦兩年的HMM高球聯誼賽終於在今年歲末可以順利進行.比賽過程樂趣橫生,真的充分達到了聯誼的效果。 李董事長表示,HMM將一本初衷繼續在台提供最好的服務,也希望舊雨新知能繼續陪伴HMM韓新遠洋而創造雙贏。

Read More

國際海事組織MEPC 79閉幕 IMO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戰略目標調整

IMO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戰略目標調整。(驗船中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際海事組織(IMO)所召開的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79屆會議(MEPC 79)已於上週五(16)日閉幕,經過為期5天漫長的討論,各會員國已對IMO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戰略更新方向達成初步雛型,後續將再具體針對:「提高船舶能效標準」、「更新溫室氣體減排具體目標」、「研議導入零排放船舶時程」、「其他措施(例如綠色走廊)」討論具體規劃。驗船中心(CR)就對航運界影響最大之IMO減排目標(Levels of Ambition)草案方向,特別整理了摘要(註:具體降低百分比尚未定案)(見表)。 內容雖皆尚處草案階段,但本次會議已將未來較可行的選項列出,IMO預計於2023年再召開兩次會間工作組(ISWG GHG 14及ISWG GHG 15)進行詳細討論,最終更新內容預計於2023年7月召開之MEPC 80正式採納經修正之IMO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戰略。 驗船中心表示,這是本屆會議討論的重要議題摘要,海事方面討論的議題眾多,其中許多都與航商息息相關,將持續追蹤本次會議的最終文件,分別摘要於驗船中心的技術通報,歡迎業界訂閱! 訂閱網址: https://www.crclass.org/chinese/content/subscription/subscription.html。

Read More

入冬首波寒流來襲 交通部航港局籲旅客做好禦寒準備

(航港局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航港局表示,寒流來襲,本(十二)月18日局部空曠地區最低溫可能下探到五度,冬季東北季風強勁,為保障搭乘海運旅客安全,請搭船旅客務必加強保暖,並已請各相關單位和海運業者加強因應措施以維護相關工作人員及旅客之安全。 航港局說明指出,依據中央氣象局預報資料,入冬第一道寒流16日深夜增強,週末期間沿海及離島有9-10級強陣風、部分地區甚至可達11級,預計下週一寒流勢力減弱,各地氣溫才逐漸回升。 航港局呼籲寒流影響期間搭乘船舶旅客,務必加強自身保暖措施,尤其年長者與心血管疾病患者,需特別留意攜帶禦寒衣物及藥物,注意自身健康狀況。航港局同時已請各港口管理機關確實要求海運業者,即時提供相關天氣預報資訊、提醒旅客注意保暖,提供溫熱水供旅客飲用。如搭乘船舶發生不適,應儘速通報目的港口之醫療救護體系即時救護;港區從業人員亦應注意保暖,隨時注意氣溫變化訊息。 航港局表示,因應寒流可能造成影響,已請各國際商港、國內商港、離島、島際交通船等業者加強因應措施,隨時留意寒流及風浪情況,也建議搭船旅客行前確認航班資訊。

Read More

歐華全球物流喬遷 賀客盈門

歐華舉行喬遷餐會,歐華集團總裁黃庭輝(右)及歐華全球物流總經理李照偉(左)熱絡接待相關業界。(歐華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歐華全球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為慶祝自購辦公室搬遷新址,昨(十五)日於該公司新址舉行喬遷餐會,包括相關業界前往致賀,現場可說是花團錦簇,賓客川流不息。 據歐華集團總裁黃庭輝表示,歐華台北分公司是成立於2010年,該集團去年全球空運貨運量約四十九萬噸,海運貨量約二十五萬TEU,空運在物流排名為第十三,海運排名為三十七。 歐華全球物流總經理李照偉也提到,目前公司貨量占比空運約七成,海運三成,將繼續擴展營運,包括拓展東南亞、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至全球網路。目前主力於亞洲區,於越南、泰國、新加坡、印尼均設有分公司,在中國大陸有三十幾家。 黃庭輝總裁也指出,該集團早2008年就在大陸廣州設立公司,主要是由於大陸是全球最大出口地,最大市場及有更大發展空間,包括優點可貼近市場,掌握時機,及在大陸紮根,心態不一樣結果也不同。該集團目前在全球有一千多人,黃總裁也提到,以物流業來說,人力主要還是要看員工生產力及效率,及公司資金管理也很重要。 歐華自購的新辦公室,面積約有一百多坪,鄰近捷運站,交通便捷。新址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57號8樓之5

Read More

台航會董事會改組鄭貞茂續任董事長為兩岸創契機

第一排左起分別為葉協隆副董事長、鄭貞茂董事長、林榮政董事、鄭淑惠董事(航港局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引據台灣海峽兩岸航運協會訊息,「台航會」董事會完成改組,期為兩岸海運創契機。 台灣海峽兩岸航運協會(台航會)係於本(十二)月14日召開第十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推選陽明海運公司董事長鄭貞茂續任台航會董事長、航港局局長葉協隆為副董事長,及由航港局賴炳榮組長任秘書長。 航港局表示,董事係由各捐助單位派任,並依章程規定互選董事長及副董事長,本屆董事會成員包括交通部、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航商業者、中國驗船中心及中華海運研究協會,範圍擴及產官學界,足以囊括臺灣海運各界意見,會後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及秘書長等合影,共同為兩岸海運事務努力。 至於秘書長一職,鑒於航港局賴炳榮組長於擔任台航會上(第九屆)屆秘書長期間,除熟稔會務運作外,對於兩岸海運事務亦貢獻良多,為利會務推動順利,提名通過其續任本會第十屆秘書長。會中並籲請各位董事能繼續大力支持,期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為兩岸海運事務創契機,再展兩岸航運交流盛況。

Read More

長榮航空積極布局菲律賓市場 增闢台北-克拉克航線

長榮航空增闢台北-克拉克航線。(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昨(15)日宣布,2023年3月30日起再添菲律賓新航點,提供台北-克拉克每日1班的飛航服務,搭配明年夏季班表台北-馬尼拉每日3班、台北-宿霧每日1班的飛航服務,屆時長榮航空每週將有35班飛往菲律賓,是台灣飛航菲律賓航點最多、航班最密集的航空公司,多元的航點與航班選擇,更加方便旅客行程安排。 長榮航空表示:克拉克機場距離馬尼拉機場僅約80餘公里,台北-克拉克航線的開闢可以縮短呂宋島北邊旅客前往馬尼拉搭機的交通時間,同時也可舒緩馬尼拉航線機位的需求;該航線的開闢不只是著眼台灣往返菲律賓旅客的市場,同時也是為了增加北美、歐洲旅客經台灣轉機前往菲律賓的便利性,增加航網布局的效益。 長榮航空台北-克拉克航線將以空中巴士A321-200機型飛航,機上配置有8個商務艙、176個經濟艙,共184個座位數,即日起開始接受旅客訂位。 克拉克位於菲律賓邦板牙省安赫萊斯市西北部,原為美國空軍的克拉克空軍基地拆遷歸還給菲律賓政府後改建而成的經貿發展特區;當地治安良好且風景優美,除了經濟高度發展之外,宜人的氣候以及度假村林立,也促進當地觀光發展,除了能夠參加輕航機飛行體驗、Zip Line空中飛人、洞窟探險,也能去跳島浮潛以及進行海中漫步、衝浪等水上活動,相當受到歐美人士的熱愛,是揚名國際的旅遊勝地之一。

Read More

萬海航運舉行「展春輪」、「御春輪」與「風春輪」新造船命名典禮暨公益捐贈活動

萬海航運舉行「展春輪」、「御春輪」與「風春輪」新造船命名儀式。(萬海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首 萬海航運昨(15)日上午為新造船「WAN HAI 356展春輪」、「WAN HAI 358御春輪」與「WAN HAI 359風春輪」舉行新造船命名典禮暨公益捐贈活動。 命名的新造船是委由日本聯合造船公司津船廠建造的3,013 TEU系列貨櫃輪中的三艘,命名典禮特別邀請Toray Industries, Inc. 物流部物流第二課高山課長夫人高山莉枝女士,津和商事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中津依子女士,以及東方物產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嚴代表取締役夫人嚴蘭蘭女士,分別擔任「WAN HAI 356展春輪」、「WAN HAI 358御春輪」與「WAN HAI 359風春輪」的命名人,為新造船獻上萬里揚航、班班滿載的祝福。 日本聯合造船公司津船廠所建造的3,013 TEU系列貨櫃輪,配置節能主機,使用全平衡扭曲球型舵以及螺槳前的預旋流設備,提升船體推進效率達到節能效果。此外,系列船皆符合含氮硫化物排放標準( NOx Tier III),以及配置AMP (Alternative Maritime Power)岸電系統,有助於船舶靠岸時降低燃燒燃油之碳排放與推動綠色航運。本系列船舶更榮獲「智能船舶」(Smart Ship Notation)認證,透過智能船舶系統建置,利用各項監控系統及通訊設備蒐集船舶航行數據及船舶設備運作情形,強化船舶安全管理,為客戶打造安全的貨櫃運輸服務。此次命名的船舶「WAN HAI 356 展春輪 」即將於12月底竣工交船,將優先安排投入日本至星馬航線,強化亞洲航線布局,深耕區域航線,提供高效率海運服務。 萬海航運致力於社會公益,本次命名典禮結合公益捐贈一起進行,透過捐贈日常物資給津船廠所在日本津市的三間社福團體Misatohills,真盛學園與Midori jiyuugahuen,期盼利用這個機會善盡社會責任,為當地弱勢族群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蘇澳港舉辦向海致敬-港好有你一同參與活動

(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蘇澳港營運處響應行政院 「向海致敬」,並善盡 ESG管理共同追求永續未來,蘇港舉辦「向海致敬-港好有你一同來參與」系列活動。 基隆港務分公司表示,本次蘇澳港淨港活動,邀集蘇澳港港區業者及轄管公務單位共同參與,並執行蘇澳港淨港任務,以實際撿拾港區廢棄物為主題,讓民眾了解海洋、港口環境面臨的問題,並將愛護環境、港口的責任落實在你我身上,喚起民眾對海洋環保和愛護港區的重視,進而將環境保育觀念傳遞給更多人。 基港公司指出,循環經濟的目的在於創造環保與經濟雙贏的成果,將資源做效率的最大化運用,因為洋流的關係,港口岸邊聚集了不少來自各國的海漂垃圾,造成垃圾覆滿海岸線的景象,海洋垃圾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焦點。為實踐港口永續經營理念,蘇澳港營運處將來自海中的廢棄物重新整理並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宜蘭站合作,邀請長者們一同來進行海廢魚標DIY創作,讓海廢重生為最獨特精緻的海洋資源物。

Read More

第7屆臺荷能源與創新領域合作會議 促進再生能源技術創新

經濟部能源局與荷蘭在台辦事處共同舉辦「第7屆臺荷能源與創新領域合作會議」。(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能源局與荷蘭在台辦事處共同舉辦「第7屆臺荷能源與創新領域合作會議」,並採實體搭配視訊方式進行,由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能源特使Frederik Wisselink進行開幕致詞,會中邀請專家代表就離岸風電政策、浮動式太陽光電、氫能基礎建設與應用、合作成果與未來展望分享知識與經驗。 本次會議邀請駐荷蘭台北代表處、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辰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聯華林德氣體集團、荷蘭企業署(Netherlands Enterprise Agency)、荷蘭在台辦事處、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TNO、荷蘭浮動式太陽光電公司SolarDuck、能源工程顧問公司Arcadis Nederland B.V.等專家代表與會交流。 陳正祺表示,在國際淨零趨勢下,臺灣與荷蘭都在發展低碳能源及創新技術,雙方透過本次會議的平台持續深化能源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達成淨零排放共同努力。我國亦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與策略說明中提及,將藉由離岸風電、太陽光電及氫能等十二項關鍵戰略,制定行動計畫,以具體實現淨零願景。 Frederik Wisselink線上致詞時表示,臺灣與荷蘭在永續能源合作上近期有許多進展。為培養臺灣風電產業師資,臺荷雙方研究與學術單位合作,自2019年展開「臺荷離岸風電人才培育合作計畫」,並於今年完成師資培訓結業授證,成為臺灣離岸風電人才培育的重要里程碑。期許未來雙方持續於離岸風電與永續能源發展議題合作。 本次會議中,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技術組組長陳崇憲及荷蘭企業署高級顧問Kees Mokveld就臺荷歷年合作成果及2023年臺方組團參訪荷蘭之規劃進行討論,期持續透過「臺荷能源與創新領域合作會議」平台深化能源政策、技術、產業等面向之合作,促進雙方的能源發展更加完善。 為實現風場永續循環,退役風機的廢棄物回收將成為重要議題。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TNO資深風能顧問Piet Warnaar闡述荷蘭的風機葉片回收,致力零廢棄風機葉片的研究,使風場更具循環性。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鄭名山副所長則分享臺灣風機葉片資源循環的機會與挑戰。 浮動式太陽能被歐洲視為重要離岸能源之一,為能源轉型帶來重大貢獻。荷蘭浮動式太陽光電公司SolarDuck標案工程師Paula van Lieshout說明海上浮動式太陽能結合海上風電的潛力,以及結合臺灣浮動式太陽能發電特點的可行性;辰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謝宗翰財務長分享海上型太陽能電廠建置技術與經驗,可為臺灣的再生能源發電提供更多機會。 氫能具備高度應用彈性並可整合各能源系統,為實現淨零排放的重要策略。能源工程顧問公司Arcadis Nederland B.V.氫能顧問Marcus Rolloos介紹荷蘭綠氫運輸及儲能基礎建設,分享荷蘭規劃使用既有的天然氣管線供應無碳氫氣;聯華林德氣體集團許正翰總監則分享低碳氫氣生產技術、氫產業價值鏈及加氫站案例,期助於臺灣未來的氫能發展。 荷蘭在台辦事處代表譚敬南(Guido Tielman)表示,應對大環境的變遷,相互學習與合作是必要的。荷蘭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很期待與臺灣一同開發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達成能源轉型的目標。很榮幸看到荷蘭在離岸風電的經驗能貢獻於臺灣離岸風電的建設上。期待此次的會議,在雙方豐碩的交流下開啟下一個合作領域。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感謝雙方專家代表們於會中進行知識交流,展現臺灣與荷蘭於潔淨能源與永續發展帶來的貢獻,並期雙方就此平台持續分享經驗,開拓更多再生能源技術上的合作機會。

Read More

台灣首艘MIT迷你潛艇水下航行刷新紀錄

(台船公司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歷時三小時40分,台灣第一艘MIT迷你潛艇水下航行刷新紀錄,中山大學昨(十五)日於台灣國際造船港灣舉行「科研水下載人載具」發表會,該校校長鄭英耀偕同海下科技研究所教授兼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兆璋親自入艙下水,各合作單位共同見證。 鄭英耀致詞表示,中山大學是MIT潛艇水下雙載航行時數最高的機構,歷來大專院校、法人、民間機構都缺乏相關紀錄;這次首度於實海域長時間由內部駕駛潛艇,有別於以往仰賴外部潛水員操縱潛航,意味著維生系統、操控系統皆運行順利,意義重大。昨日活動邀請包括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國防大學、台灣國際造船公司、中信造船集團、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等合作單位到場見證。 中山大學研發長王朝欽表示,相較港灣,外海屬不可控的環境,團隊歷經多次勘查,克服三大狀況,包括避開小琉球觀光區潛水、立槳、風帆運動的遊客,載人載具航行路徑水深須介於十米至廿米間,考慮救援需求,母船勵進研究船須於水深約50米處待命,並出動指揮船海景號、戒護用的海環號等。扣除船隻往返場佈,實際上只有寶貴的兩天可實測,首日先在無人入艙的情況下由潛水員通過安全測試,翌日再由工程師及科學家入艙下水。實測當天,載具先由勵進號拖曳卅分鐘抵達預定實驗海域,潛水員操作定深、定點、上下、左右旋轉等測試完畢,再移交駕駛權至艙內,由艙內再次進行載具運行測試,「最終寫下人員入艙歷時三時40分,水下自控航行近兩小時的新紀錄。 台灣首艘MIT迷你潛艇(台船公司提供) 中山大學水下載具中心預計明年四月再次實海測試,挑戰更深的海域、更長的航行時間,為這艘第零代的MIT潛艇2023年退役做準備,蓄勢待發籌備下一代潛艇研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