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離岸風電與台船簽署水下基礎基樁合約

海龍離岸風電與台船簽約(台船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海龍離岸風電與台灣國際造船簽署水下基礎基樁製造合約。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擇定台灣國際造船作為其2A風場水下基礎基樁供應商並簽署製造合約,未來將借助台船的專業技術與工程實績打造63支水下基礎基樁,此項合約不僅是海龍實踐國產化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徵專案依照規劃穩健推進。 台船表示,海龍計畫總裝置容量達1,044MW,場址位於彰化外海50公里處,水深最深可達55公尺,台船將按照該處的海床特性及地質條件替海龍2A風場(300 MW)量身打造水下基樁。 此次合作為台船公司第二件離岸風電水下基樁建造案,具備先前的實戰經驗,更能確保其製造之水下基礎基樁能符合海龍計畫的嚴格標準及要求。雙方合作意味海龍計畫在國產化路徑上往前再邁進一大步,對台船在離岸風電業務的整合亦是重要里程碑,顯示台船事業體在離岸風電業務的版圖已逐漸完整。 海龍專案總監岳慕駒(Felipe Montero)表示,樂見台船成為其供應鏈的一環,象徵海龍計畫又達成一項國產化之重要里程碑。身為台船環海的一員,台船已是本計畫重要及值得信賴的本土供應商之一。台船堅強的製造能力與實戰經驗讓海龍有信心與他們攜手共同實現水下基礎基樁國產化承諾。 台船指出,肩負國家推動離岸風電海事工程在地化之任務,以多年累積的工藝水準提供離岸風電市場優良品質的產品,更具備優良鋼構設計及製造、防蝕技術等豐富經驗。 台船副總經理周志明表示,該案所需求之水下基礎基樁除鋼構製造外,尚結合前案未有之基樁鋼構防蝕塗裝需求,台船公司於本案,結合子公司台船防蝕基於多年的船體塗裝與另案之水下基礎塗裝經驗,有信心能完成海龍交付之任務。除了台船自製的水下基樁,為提升產能且準時交貨,亦針對國內各供應商之訪廠稽核與業主認可,建立基樁供應鏈,擇定與『前端離岸風電設備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前端風電)合作,將攜手完成海龍風場水下基礎基樁之重要任務,台船團隊有充分信心能夠如期如質完成交付。

Read More

風訓公司攜手日本風能協會於秋田舉辦移動模組訓練發表與體驗活動

風訓公司董事長盧展猷與秋田縣秋田港灣事務所所長千葉政幸。(風訓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風能訓練公司(下稱風訓公司)是臺灣第一間全球風能組織(Global Wind Organization,下稱GWO)認可之訓練中心,在臺灣已經累積豐富的離岸風電專業訓練經驗,隨著各國離岸風電發展,風訓公司正積極發展跨國合作機會,今年成為我國首間執行海外技轉之風電訓練機構,完成首件日本訓練服務案,並在今(111)年8月底於日本秋田縣開辦GWO基礎技術(BTT)及進階救援(ART)訓練課程,協助日本培養在地的風電產業人才,成功進軍海外訓練市場。 日本離岸風電高峰會(Global Offshore Wind Summit-Japan,下稱GOWS-J)於今(111)年11月9日及10日在日本秋田市舉辦,GOWS是全球風電產業的指標型國際論壇,每年都會在全球多個城市舉辦高峰會,每場論壇皆會邀請該國家或城市的公家單位和領導型的風電業者分享本土的產業發展概況,全世界的風電業者也會齊聚一堂共襄盛舉。為推廣風訓公司的移動模組訓練業務,並加深離岸風電產業認知GWO訓練與安全意識的重要性,風訓公司在GOWS-J舉辦期間,也於秋田辦理共兩場的移動模組訓練發表與體驗活動,11月8日及11日兩日的活動包含了GWO介紹、離岸風電工作環境介紹以及利用移動模組進行體驗垂降救援的活動,展現風訓公司豐富的辦訓經驗以及強化風訓公司人才培訓的品牌力。活動總共吸引多達22間離岸風電相關企業派代表參加,多方交流並碰撞出更多合作的可能性。除了提升臺灣離岸風電訓練的專業形象,也傳遞了風訓公司在訓練服務上的彈性和便捷性,為日本在地的風電業者提供更有價值的專業訓練服務。 本次的移動模組體驗活動非常榮幸可以獲得日本風能協會(JWPA)的鼎力支持和協助,除了提供風訓公司寶貴的建議以外,也大力協助活動宣傳。日本風能協會是日本具有領導地位的風力發電行業組織,目前的會員企業數量已超過400家,該協會2021和2022年連續兩年主辦日本的全球離岸風電高峰會,為日本的能源政策和風電產業的推進做出相當多的貢獻,也積極提出產業建議和舉辦相關活動。風訓公司和日本風能協會齊心為離岸風電人才培育和安全訓練的議題盡心盡力,打造離岸風電安全意識。 風訓公司董事長盧展猷以及總經理蔡明格本次也一齊親自走訪秋田,會晤全球風能組織(GWO)的CEO - Jakob Lau Holst,並邀請其參觀位在秋田的移動模組。GWO是由全球具領導地位的開發商和風機製造商等所成立的全球型非營利組織,旨在強化風電產業的安全工作環境並制定安全訓練的標準規章。Jakob對於風訓公司在移動模組的運用以及輔導企業成立訓練中心的服務非常驚豔,也相當重視風訓公司提出的意見,承諾未來會請GWO總部人員與風訓公司接洽納入重要參考,攜手耕耘GWO專業訓練並加深彼此的連結。除此之外,本次行程董事長盧展猷也偕同臺灣港務公司代表團一同參訪秋田縣廳、秋田港以及秋田銀行,除了進行實務交流以外,也藉機強化與秋田在地的連結,亦向秋田銀行提出簽署MOU方案,以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風訓公司正積極的爭取海外合作機會,將臺灣風能訓練的專業訓練輸出海外,打造臺灣風能訓練專業品牌形象,使臺灣風電品牌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Read More

航港局公告海員新星培育計畫 獲選27名學生名單

航港局辦理海員新星培育計畫說明會(航港局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公告「海員新星培育計畫」獲選名單。 航港局結合社服團體、航商、海事校院及政府部門等四方資源,共同合作的「海員新星培育計畫」,繼日前公告第一波獲選名單後,航港局持續為同學進行第二次遴選作業,同時公告本年度獲選完整名單,計27名學生獲選。 為推動海員新星培育計畫,鼓勵更多畢業生就讀海事校院,航港局今年度在兼顧疫情防疫之下,以線上及實體方式雙軌並行方式進行宣傳,也特別製作影片介紹計畫內容及海員職業,更邀請了多位船員於說明會現場現身說法,分享商船船員求學歷程及船上生活甘苦談,讓年輕學子更了解船員的培訓歷程及海上服務的經歷,共計辦理了17場次說明會,吸引了八百多位師生及家長熱情參與。本年度「海員新星培育計畫」透過產、官、學、社四方合作努力下,獲得相當不錯的成果,除海員新星培育計畫向下扎根航商提供45位名額外,另學士後多元專長培力課程計有51位學生入學、產學合作獎助學金計有67位獎助名額及乙級船員訓練班計有117位參訓,今年度總計提供280位培訓機會,提供在學學生及社會人士對於升學或就業的另一種選擇。 第二階段海員新星向下札根計畫獲選的同學包含目前就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的黃禕晨,黃同學在就學期間,對船副職責與技術有更多的了解,堅定自己想要上船工作的想法,在師長宣傳「海員新星培育計畫」後,認為參加計畫有助於自己未來的職涯發展,決定嘗試報名。得知獲選後,也表示這個好消息讓自己更有動力準備「航海人員測驗」,希望可以順利通過測驗,早日投入船員職場。 航港局也再次感謝博幼基金會、長榮海運、陽明海運、萬海航運、裕民航運、中鋼運通、光明航運、世邦海運、各海事校院及參與過說明會的師生及家長,明年度的宣傳活動及遴選方法也正規劃中,另外未來辦理船員體驗活動及教師海員職業研習營等活動,希望讓更多學生及民眾投入船員職業,歡迎有興趣了解計畫的學校可與該局聯繫,一起加入海員行業,共同讓臺灣航運產業的發展更加燦爛。

Read More

國際海事組織MEPC 79開幕在即 關注船舶減碳方案

國際海事組織MEPC 79開幕在即關注船舶減碳方案。(驗船中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際海事組織(IMO)是聯合國掌管海洋事務的最高國際組織機構,IMO旗下的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掌管海洋污染相關防護、處理及應變事宜。MEPC第79屆會議將自12月12日開始為期5天的會議。本次最令人關心的議題,莫過於IMO針對船舶溫室氣體(GHG)減排之後續方針,為加速討論,IMO已於12月5日到9日召開會間工作組(ISWG- GHG 13)以針對各項提案能做深度討論。 驗船中心(CR)就GHG議題整理如下:完善IMO短期措施之準則:因應2023年即將上路的EEXI(現成船能源效率指數)及CII(碳強度指標)等減少碳排的短期措施,預計考量新興技術及不同船種營運模式等進而調整CII的計算,本次將討論把碳捕捉技術(Carbon Capture Technologies)納入計算公式中,並評估船舶短航程(Short voyages)跟等待時間(Waiting time)對CII數值之影響、並且為自卸貨式散裝船(Self- Unloading Bulk Carrier)新增其CII參考基線以更符合實際情況。另一方面,眾所關注之船用燃料全生命週期溫室氣體強度準則(Guidelines on Life Cycle GHG Intensity of Marine fuels)亦已完成草案初稿,若於本次會議順利批准,將於明年7月舉行之MEPC 80定稿完成。 IMO 2050年減排目標以及中長期計畫:針對IMO之2050年減排目標,雖然加嚴目標已是各會員國之共識,但針對具體加嚴目標強度、是否需再設立2040年之中期目標、是否採用全生命週期(WtW)計算方式,以及是否納入綠色走廊(Green corridors)等議題,仍需在MEPC 79中凝聚更多共識。 國際海事組織MEPC 79開幕在即關注船舶減碳方案。(驗船中心提供) 此外,目前會員國所提案之中長期措施中,雖已有眾多作法,例如:溫室氣體燃料標準(GHG Fuel Standard)、排放總量控制與交易系統(ECTS)、國際海事研發基金(IMRB/IMRF)、碳費(Carbon Levy)、零排放船舶激勵計畫(ZEVs)等措施,但考量單一做法恐尚無法解決現行所遇到之困難,故各單位將再行協商,並將不同提案之內容再進行優化以及詳細討論後,整併成一籃子措施(Basket of Measures)後再行採納。 驗船中心將持續追蹤國際海事組織會議相關的發展及產出,整合於驗船中心的技術通報,歡迎各位讀者訂閱!訂閱網址: https://www.crclass.org/chinese/content/subscription/subscription.html。

Read More

海大食安所林詠凱教授獲食品學術研究榮譽獎

海大食安所林詠凱教授獲食品學術研究榮譽獎。(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安全與風險管理研究所林詠凱教授結合「永續科學」與「食品安全」議題,將農漁業廢棄物轉化加值開發成產品,並於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多篇食品廢棄副產物加值利用的論文,獲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頒發「食品學術研究榮譽獎」,該學會於中山醫學大學辦理的第52次會員大會暨研討會進行頒獎,林詠凱教授期許自身成為永續魔術師,為臺灣的食品產業開拓一條兼顧獲利與永續發展的道路。 曾於2016年獲頒十大傑出青年的林詠凱老師很早就顯露其重視農漁業及環境保護的理念,積極研發相關技術,並曾多次在國際發明展摘下金牌。林教授近期的研究發明也相當廣泛,包含利用永續加值的手法來減少廢棄物,提升農業副產物價值:從香蕉皮萃取副產物生產益生質與胞外多醣、以廢棄柳橙皮製成具有風味的抗菌添加劑、使用廢棄牡蠣殼與海藻開發環保食品包材,開發檢測食品中塑膠微粒的方法,且至偏遠小學進行環境科普教育,或是利用AI演算3D列印樂齡牛排做為未來食物,並與養殖系藻類專業的李孟洲教授合作建立杜莎藻大規模培養技術,可提升抗氧化產物β-胡蘿蔔素的產量至少兩倍。 林詠凱教授進一步說明,海大開放協作的氛圍興盛,不同領域的老師都有機會合作。廢棄柳橙皮萃取物與研究天然化合物功效的海生系林士超助理教授合作,柳橙皮萃取出的植化素具有高度抗氧化活性,也能抑制大腸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並對於老人與幼兒高度風險的綠膿桿菌亦有生長抑制效果。與食品化學專業的陳泰源副教授合作開發由牡蠣殼粉、食用油與海藻膠合成的環保生物塑膠包材,除製成包覆食材的薄膜,也可以製造硬性的容器,將能夠取代石化塑膠產品,減少環境污染。 林詠凱教授強調,食品產業除了追求高獲利,也應兼顧生態與社會進步,聯合國自2015年啟動永續發展指標、2030年要達標碳中和,巴黎協議2050年需達到淨零碳排,臺灣的永續轉型應從現在開始就應思考以現有基礎進行永續轉型,盤點內部碳排放、路徑與改善之道,對於國際貿易出口也會有所助益。 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為表揚及獎勵對我國食品科學技術、研究發明有特殊貢獻者,自2009年起每年會選拔國內學術研究優良的學者並頒與「食品學術研究榮譽獎」,繼吳彰哲特聘教授(2017年)與龔瑞林特聘教授 (2020年),林詠凱教授為歷年來海大的第三位得主,本年度另一位獲獎者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呂廷璋教授亦為海大食科系校友。

Read More

台灣港務公司訪巴賽隆納港 搶先開箱2023亞洲最大郵輪

台灣港務公司派員前往巴賽隆納預勘2023年亞洲第一大郵輪-地中海榮耀號。(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港務公司由基隆分公司總經理高傳凱率隊前往歐洲第一大郵輪港-巴賽隆納港,為明(2023)年度即將首航基隆港之亞洲最大郵輪-地中海榮耀號(Bellissima,18萬總噸)進行預勘。 台灣港務公司派員前往巴賽隆納預勘2023年亞洲第一大郵輪-地中海榮耀號,並與巴賽隆納港務局郵輪策略行銷部門Gracia女士合照。(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基隆港務分公司表示,基隆港雖已利用疫情期間完成可接待25萬總噸級郵輪之西岸旅客中心,對於即將到來的榮耀號仍不敢掉以輕心,自靠泊帶纜位置、行李及補給作業動線、空橋搭接、旅客報到通關規劃等環節,均至現場一一檢視,與船方再三溝通不錯過蛛絲馬跡,期待明年能以高規格接待榮耀號。 基港分公司高傳凱總經理,代表致贈基隆港紀念港區圖予巴賽隆納港務局。(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考察前一日,港務公司先拜會地主巴賽隆納港務局,由該局郵輪策略行銷部門 Gracia女士主持接待。回顧2012年,臺灣郵輪產業逐步起飛之際,港務公司有感國內硬體建設逐漸無法滿足郵輪大型化需求,遂派員前往巴賽隆納考察郵輪碼頭之規畫設計,成為今日基隆港、高雄港郵輪碼頭優化之基礎,也令本次交流與考察,別具歷史意義。 (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臺灣港務公司除表達謝意外,並分享10年來秉持歐洲郵輪碼頭「務實」、「效率」、「不奢華」精神建設郵輪碼頭之成果,深獲巴賽隆納港認同與佩服。雙方也切入郵輪碼頭經營所面臨共通的問題,包括確保永續經營、區域港口間合作、港口與城市交通及觀光資源整合等議題進行深度探討。巴賽隆納港素執歐洲郵輪產業之牛耳,港務公司更進一步請益郵輪碼頭特許經營之模式,以及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動力郵輪、遊艇碼頭管理等議題,並現地踏勘由嘉年華集團取得特許經營之Terminal E郵輪碼頭,成果相當豐碩。期許下一個10年後,臺灣能帶著更多的成果再與巴賽隆納港分享。

Read More

我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獲國際搜救組織驗測通過

(航港局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獲國際搜救組織正式驗測通過。 航港局昨(八)日表示,接獲國際電信開發股份有限公司(ITDC)通知,Cospas-Sarsat第67屆理事會議正式確認我國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通過審查,宣告我國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正式啟用,將可有效縮短急難事件搜救時間及提升搜救效率。 航港局說明指出,我國在1992年以「國際電信開發股份有限公司(ITDC)」名義加入Cospas-Sarsat,配合Cospas-Sarsat發展新一代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航港局於107年底完成衛星地面接收站(MEOLUT)及臺北任務管制中心(TAMCC)軟硬體建置,系統已可正常穩定接收涵蓋區域內遇險信標告警訊息。但要正式上線提供服務,需經過Cospas-Sarsat MEOLUT及TAMCC兩項審查通過,其中MEOLUT已於108年十一月通過Cospas-Sarsat審查,MCC驗測則因我國屬於西北太平洋資料配送區域(North?West Pacific Data Distribution Region,NWPDDR),各國需與日本任務管制中心(下稱JAMCC)進行測試後,再由其提送報告至Cospas-Sarsat審查通過後,始能參與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系統運作。我國於110年底即與JAMCC進行連線啟用測試,續於今(111)年十月底通過Cospas-Sarsat專家工作小組(EWG)初審後,提送第67次理事會議;該會議於上(十一)月16日至29日召開,我國由ITDC、航港局、運安會、漁業署等以視訊方式組團與會,經審查臺北任務管制中心啟用驗測報告獲得通過。 據瞭解,全世界計有六大資料配送區域,我國屬西北太平洋區(NWPDDR),上層結點為日本,其下成員包括兩岸三地、韓國、越南,我國為NWPDDR中第一位通過驗測國家。 (航港局提供) 據稱,原低軌衛星系統(LEO)等待衛星通過及下載的時間往往造成一小時以上的延遲才能確認定位或再次更新定位,中軌道衛星系統(MEO)衛星數多,可即時偵測定位,每分鐘持續更新,而且即使移動中也可定位,發出第一筆訊息後的十分鐘內95%定位準確度可達五公里以內。本次臺北任務管制中心啟用驗測報告已獲理事會審查通過並正式公布,我國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臺北任務管制中心正式上線提供服務,可提供我國獲得更快速、精確之船舶、航空器或個人在遇險時所發出之警訊定位資料,有效縮短搜救時間及提升搜救效率,另藉由MEOSAR系統亦可透過國際合作模式建立良好的搜救互助機制,確保海空運輸的安全。

Read More

港務公司持續推廣港務168高雄港區路況即時資訊網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為推動臺灣港群轉型智慧港口,提出「臺灣港群Trans-SMART計畫(Transform Sustainable, Modern and Advanced ports with Revolutionary Technology)」,期許以智慧科技提升我國港埠作業安全與效率,港務公司建置「港務168─高雄港區路況即時資訊網」(下簡稱「港務168」),為提升使用者方便性並提供手機版App(服務網址:https://tipc168.twport.com.tw),使用者無須透過應用程式商店下載安裝,可立即新增至個人手機桌面即時查閱路況資訊,期藉此推廣以提高相關業者使用率。 港務公司持續推廣港務168高雄港區路況即時資訊網。(港務公司提供) 洲際貨櫃中心為高雄港區近年重點發展區域,未來將帶來可觀的貨量,亦伴隨大量車流量之轉移,港務公司重視且關切港區交通議題,著手規劃因應方案,「港務168」於111年中旬啟用服務至今,已累計近4萬次使用人次,為提供港區路況資訊予用路人參考,運用AI智慧影像辨識及大數據分析,將相關資料轉換為量化及視覺化資訊,即時呈現港區交通現況,港務公司亦與高雄市政府交通局進行資訊交換,期發揮港區交通協控之綜效。 港務公司持續推廣港務168高雄港區路況即時資訊網。(港務公司提供) 港務公司表示,長期以來,港區交通服務品質為港區管理議題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隨著海運貨運量的成長,港區車流量亦隨之增加;然而影響港區交通因素繁多,從港區作業流程、腹地及車道皆有關聯,且各節點環環相扣、牽涉廣泛,鼓勵業者多加利用,並期望使用者回饋建議以提供更完善資訊。

Read More

航運學會明年恢復舉辦航運物流學術研討及講座

(李錫銘攝)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華航運學會第廿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昨(八)日在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1F演講廳召,會中決議明(2023)年恢復舉辦航運物流學術研討會及航運實務與研究方法講座等活動。 航運學會提案指出,由於十校聯盟航運物流學術研討會已停辦多年,近月來隨著疫情逐漸緩和,擬於2023年恢復舉辦航運物流學術研討會與講座。 本次大會由理事長呂錦山主持,秘書長林上閔提出年度工作報告,相關議題觸及年度決算與預算、房產更名登記、理事異動、新進會員、王洸航運獎學金發放與更新辦公場所設備及加強安全設施。 呂錦山在本次會中並針對長達八年服務原會務人員(研究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博士吳志淵轉任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教職,及本次專題演講講師光明海運郭志成總經理分別主持感謝頒贈儀式。 (李錫銘攝) 其中光明海運總經理郭志成以散裝航運市場發展與經營為題,就散裝航運市場概況、經濟成長V.S市況變化、經營與挑戰及未來發展不同層面,解析乾散貨運量結構、全球散裝船隊現況、十大散裝船東,解盤董事會與經理人經營策略考量因素,以及全球經濟與市況變化(中國因素、黑天鵝),金融海嘯與新冠疫情帶來全球航運物流業嚴重衝擊差異分析,同時引據國際海運研究機構有關需求動能、散裝船隊供給數據,推論未來市場發展趨勢與能源轉型、脫碳供應鍊決策、數位化服務及管理應用。

Read More

TILSCA會員大會與海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TILSCA會員大會與海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TILSCA)於汐止富士大酒店舉行第七屆第二次會員大會,由理事長劉詩宗主持,會中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由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理事長劉詩宗,與中華海運研究協會理事長桑國忠代表簽署,出席貴賓及會員也觀禮同慶。 本次會中討論新年度工作計劃及預決算、理監事會議通過交議案,並由秘書長吳文昇進行過去一年的工作報告,及預決算使用結果、新會員入會案,並介紹入會新會員,會中進行餐敘及聯誼,由於該協會會員涵蓋相當廣泛,業界交流熱絡。 TILSCA會員大會與海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記者陳瓊如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