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台南社大「大隱於市」走讀街屋 設計師家永時帶領深入大街小巷
【圖文/林雪娟】
防疫解封,到戶外走走是最佳選擇,不想搭車遠行,舊城區巷弄假日時也擠滿觀光客,還有何處可去?其實,在台南許多地方都隱藏著「建築密碼」,設計師家永時因熱愛素描、設計、建築和文化歷史,加以結合,成立「NaNa通」文化社團,帶領民眾深入各區的大街小巷,看看這些大隱於市的美麗街道建築。
家永時和社大合作,不定期於假日開設「大隱於市的街屋們」走讀課程,首選介紹「大學路二十二巷」。他表示,台南的大學路區段,從日據時期座落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及台南高等工業學校,現今全為成大校區,從台南火車站後站一路向東,過勝利路後,羅望子滿溢綠意地妝點在街道上,一側為成大校區,另一則則典藏許多經典的現代主義建築。
二十二巷周遭幾乎是宗教的集合地,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兩處大專中心建築、信義會善牧堂,可窺見當代建築師以當時的新知,如何呈現所謂的現代樣貌。
基督教大專中心大量開窗、上方的雨庇,是簡化過的中式屋頂造形。
三宗教建築 詮釋不同現代主義
●基督教大專中心
建於一九七0年代的基督教大專中心,根據《美印台南》刊物介紹,設計者為王大閎。家永時說,王大閎擅長將中國傳統意象,轉化為精簡造形構件,進而融入建築主體,在基督教大專中心可見大量開窗、上方的雨庇,是簡化過的中式屋頂造形,整體外觀為紅磚,增添中式風格。
基督教大專中心包括宿舍、活動中心、教堂祈禱室等三個量體構成。家永時說,從建築來看,前兩個出入口在長榮路,但教堂大門面南,配置上呈現反中軸形式,內部原有一處天井採迴廊設計,既通風又採光,地面原有一長方形水池,現已填平,該棟建築最特別的是雨庇設計,無論是窗戶或大門,或長、或寬,營造建築一體視覺感。
天主教大專中心白牆紅磚,上有宗教彩繪。
●天主教大專中心
彎進二十二巷天主教大專中心,興建年代約一九六二年,雖是坐西朝東建築,但其實主要入口設在庭院南側。家永時說,這樣的配置設計手法,大幅增加建物縱深,二樓的半側外牆,以紅磚製作T型開窗,西側圓角方形準備室及外牆,設置一個凹槽,你知道用途為何嗎?竟是排水專用,不過因目前頂樓加蓋,現在看不到如瀑布般洩下景況。
在教堂的設計中,常可見開窗、運用拉門、空心磚等手法,引入光源,而牆面多為聖潔白色,目前牆壁施以宗教彩繪,而運用紅磚建材,在光亮之餘,也讓人有溫暖之感。
信義會善牧堂以紅磚為主體,相當特別。
●信義會善牧堂
信義會善牧堂設計者為賀陳詞,一九六一年所建。為一前側挑高禮拜空間,後側兩層樓斜屋頂紅磚複合建築,原教堂主入口於東側,後期將北側一樓教室牆面打通,成為主出入口。家永時說,建築外牆為強度較佳的荷式砌磚法,靠近長榮路馬路邊,約三層樓高的板岩立面,上面的紅色鐵製十字架,相當特別。
而在教堂外的空心磚,注意看,上面的排字為「G(心形內有十字架)Y」,更具宗教意涵。家永時解讀,除具有遮陽效果,在外側有一間小祈禱室,外牆有三木條呈放射狀的圓窗造形,除自然採光,應也有教義蘊意。家永時也引領民眾注意看建物西側,以兩個三角形相疊之斜撐鐵架,強固屋頂簷板,也具設計感,而禮拜堂兩側為高近兩層樓的大開窗的木拉門,打開後空氣對流順暢,置身戶內卻猶如戶外般涼快。
位於大學路十八巷的巴哈伊中心,融入設計者的美學觀念和巧思。
家永時說,這三處基督宗教現代建築,皆使用反中軸空間配置,採光及空氣對流,在當時設計者眼中相當重要,也體現現代主義的基本主義;然不同處,基督教大專中心,建築師在現代建築中,融入中國意象手法,產生簡化式傳統建築語言;天主教大專中心則以幾何量體組建空間,將傳統紅磚建材點綴於建築之中;善牧堂則是以傳統紅磚建材來形塑現代主義,在大學路二十二巷,建築師們詮釋自己所學習的現代主義,產生每一個不同又廣義的後現代。
在成大附近巷弄內,常可見五0至八0年代的現代建築。
成大舊總圖為歷史建築,設計充滿現代主義精神。
此外,位於大學路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俗稱K館的成大舊總圖,還有基督教恩慈堂及在十八巷裡有紅磚合院的巴哈伊中心等;家永時說,這幾處建築,基本上都揭櫫現代主義精神,融入設計者細膩的美學及巧思,而台南的巷弄內,有迷宮般的小巷道,有舊城的街巷紋理及許多於五0至八0年代的現代建築,這些空間在台南場域內不是重生,就是持續發光發熱。有意參與「大隱於市」的民眾,可至臉書「Tainan公民智庫」查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