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隱形眼鏡認知調查發現,近8成配戴隱形眼鏡者曾買過不適用產品,還有近3成使用者會忍痛戴完。醫師表示,戴隱形眼鏡應諮詢、驗光,並試戴、追蹤,以免誤傷視力。(台灣眼視光學學會提供/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最新隱形眼鏡認知調查結果,發現8成隱眼族曾買過不適合的隱形眼鏡。且當出現眼睛乾澀、異物感重等不適的症狀時,卻僅19%看眼科、13%諮詢驗光人員進行改善。醫師提醒,隱形眼鏡有分弧度尺寸,但高達9成3隱眼族不清楚,選錯隱形眼鏡恐誤傷視力。
台灣眼視光學學會秘書長廖思婷7日公布針對500人進行的隱形眼鏡認知調查,發現近8成隱眼族都曾買過不適合自己的隱形眼鏡,選擇直接丟垃圾桶或堆放家中,花錢當冤大頭;或4成自行更換其他隱形眼鏡品牌,拿眼睛當實驗品。
隱形眼鏡不是開架彩妝品,即便相同度數、不同品牌的隱形眼鏡也有誤差,廖思婷說,配戴不適合自己的隱形眼鏡時,當下不一定會立即出現病徵,但若不解決,長期下來可能對眼睛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隱形眼鏡及角膜塑型組召集人、馬偕醫院資深眼科主治醫師鄭惠川表示,曾收治1名個案,每日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超過10小時,長久下來出現眼睛紅、視力模糊、異物感重。求助門診時,隱形眼鏡鏡片已如同吸盤一樣,擠壓角膜,導致結膜充血。
透過驗光檢查,發現其實該名個案角膜弧度較陡,並且長期配戴不適合自己角膜弧度的隱形眼鏡,而產生「過緊症候群」。事後回到門市試戴契合角膜弧度的隱形眼鏡後,再經以裂隙燈檢查鏡片服貼度,才找到合適的隱形眼鏡。
鄭惠川表示,因長期配戴不適合自己角膜弧度的隱形眼鏡,導致鏡片像吸盤一樣擠壓角膜,引發結膜充血而產生「過緊症候群」。並指出每個人的角膜弧度不同,且隱形眼鏡也有分弧度,因此提醒隱眼族應透過「隱形眼鏡星級驗光所」提供的專業驗配服務,選擇正確的隱眼,才可大幅降低不當配戴的併發症風險。
鄭惠川指出,以隱形眼鏡族的眼睛乾澀問題,可透過「問」、「驗」、「推」步驟改善,驗光人員透過了解民眾平常配戴習慣、配戴時間;驗光時使用儀器,了解眼球弧度、檢查淚液狀況,並推薦消費者選擇對淚膜友善的隱形眼鏡,久戴也能保持濕潤與舒適。
另外,眼球弧度也是常被民眾忽略的問題,鄭惠川表示,每個人眼球弧度都不同,就像身材不同、選擇不同尺寸的衣服,隱形眼鏡也有分不同弧度,戴太鬆可能鏡片滑動、產生異物感;或是太緊拔不下來,產生「過緊症候群」,就可能出現不規則散光、角膜充血、淚液無法正常交換,導致眼睛視力受到影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