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的季節,適合懷念一些過往的溫暖… 文、攝影/李燕瓊
秋天,想念的季節,適合懷念一些遠逝的或現在進行式的溫暖……。
常感慨:我們再堅強,難免也有不夠勇敢的時候,而心生不安、遲疑;那當下,如果能接收到適切的「同理心」,就像及時雨般受用和令人感動。
是的,那是當事人「角色互換」的細膩思維,予人轉換心情和「處境」的餘裕安適空間。任何領域裡有了這種善意與體貼的同理心,會是一種默默鼓勵與支持的力量。
80年代某一個週日下午,我為《女性》雜誌記錄當天的座談會,去到新生南路上的紫藤蘆,我向主講蔣勳老師自我介紹,老師親切說:那妳就坐我旁邊吧!
因為我不是編制內的記者,而且剛出道,自信尚不夠,甚是不安掏不出正式的名片。
我有點心虛地說:很抱歉,我是特約記者,所以,沒有名片。
蔣勳老師說:名片不重要,重要的是,妳來了。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見著蔣勳老師,當下有種「被重視」的鼓勵;爾今,我在德國,每天從筆電閱讀老師的浩瀚文采,如同那次的見面,如沐春風般舒服。(希望回台灣能有再次機會恭聆老師的演講)
那天老師主講「生活美學」,內容不復記得,但記住了老師給出的溫暖。
不要小看文字或話語的力量,如果用一句話可以永遠想念一位遠去的朋友,那麼,孫越叔叔說的「做一個可以信賴的朋友是很重要的」,這句話足夠讓我們想念孫越叔叔一輩子了,他的精神就是大家一輩子信賴的朋友,以前是,以後永遠都是。
我有幸三次採訪孫越,第一次是在儂儂雜誌,彼時剛到任不久,難免稚嫩生澀,所以,見到孫越馬上謙虛表態:我是新鮮人,請孫越叔叔多指教。
孫越用他的招牌笑聲鼓勵我:孩子,在神的面前,我們都是「神的孩子」。
說也奇怪,那時候我沒有任何宗教信仰,那當下,我卻彷彿「神光」罩頂,勇氣、靈感倍增,滔滔不絕起來。我想,我接收到的是孫越的「同理心和信任」。
除了文字或話語,肢體語言也足以觸動人心的,如德國總理梅克爾的一張背影照片。
德國前總理Kohl(柯爾)逝世,梅克爾站在覆蓋著歐盟旗幟的柯爾靈柩前,感恩說出:Dassichhierstehe, daranhabenSieentscheidendenAnteil. (今天我可以站在這裡,是因為你起到了最決定性的作用。)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這是全德國人對柯爾的懷念。
柯爾是梅克爾的恩師,梅克爾剛自學術界轉戰政壇時,柯爾視同女兒般把她帶在身邊身教、言教,梅克爾非常感恩柯爾的手把手養成,她知道若沒有柯爾,就沒有今天的她。
寫稿同時,從臉書得知一位媒體朋友L癌逝,有位朋友談起和L前幾年相遇大屯山小聊彼此問候,沒想到卻是最後一面。感嘆:我們這年紀,往往一些相遇,就是最後一次了。
不禁小小感傷了起來,想起以前回娘家,鄉下特別夜深人靜,爸媽房間還透著微暈燈光,趨前關心,就看到爸爸坐著打瞌睡,桌上攤著一堆股票資料,我總催促爸爸快睡,彼時根本沒意識到:那是催一次少一次啊!於今想來,我是否沒太盡到該盡的孝道?
而我現在也正邁入看著、寫著時,不小心就「度估」了起來之齡了啊!
歲月哪!留予他年話夢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