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台美肩關節疾患同、異處

 ■吳重達  晨會時論及肩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是否該做人工關節置換。剛自美國進修運動傷害回來的醫師說美國這種病人很多,反而台灣的患者相對少很多。  為什麼?大慨是美國人肩膀的使用與頻率比台灣人多太多吧,年輕醫師如此回應。為何如此說?年輕醫師想了一下說,美國人的運動型態與台灣人大不同。如何不同?醫師再追問。美式足球、冰上曲棍球這種暴力型運動盛行,籃球也是衝撞、拉扯的暴力走勢…,肩關節傷害比率很高。 自然,多年後傷害導致的創傷性加退化性關節炎就出現了。  不枉醫院花大經費送他出國。除了在自身的醫療學問、技術得到精進,也觀察到非醫療但卻與醫療息息相關的現象;進而自我思辨,將之內化成自家理念。這比一票人出國,回來後就是外國月亮比較圓;硬移植其實並不符合台灣實際狀況的政策或技術好多了。  在美國中、西部地區男孩子大多玩美式足球或希臘、羅馬式角力。美國人告訴醫師,不玩的人會被視為娘娘腔。長大些後,健身成為必需。美國人真的喜歡秀他們健美的身體線條與塑造出來的肌肉。上述的運動造成很多形形色色的肩關節傷害。  表層肌肉傷害包括:拉傷、斷裂。 深層肌肉傷害包括:旋轉肌拉傷、撞擊症候群、肌腱斷裂…等。關節傷害包括:脫臼、關節唇破裂、二頭肌長腱病變…等。而其後遺症、併發症,如肩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年輕化;出現年輕中年病患,甚至四十不到就被疾患所苦。  台灣與美國人的生活、運動型態不同,肩關節疾患就會不一樣。當然,還有其他眾多影響因子,大家可以討論、爭辯。得注意的是,目前台灣瘋健身,門診的肩關節傷害增加中。下一代的骨科醫師應該要準備好,面對、處理這些問題。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運動傷害科主任)

Read More

<中華副刊>煉珍堂內品鯗宴

■朱振藩  台北的「上海極品軒餐廳」,是家老字號的餐館,以外幫菜和海派菜為主軸,再加上老闆陳力榮的創意,融鑄成一己風格,無論大宴小酌,皆有可觀之處,故有「天上極品軒,人間蟠桃會」之譽。陳老闆自稱掌櫃,有一個研究室,專門研發新菜、傳承餐飲文化,特命名「煉珍堂」,以創制「紅樓夢宴」及「張大千宴」等,名遍五湖四海。今為拓展視野,以鯗為主食材,製作此一「鯗宴」,在「煉珍堂」發表。我適逢其會,食之而欣然,於是執筆為文,以誌此一盛事。  所謂鯗,即魚乾,又稱乾魚,乃魚類、軟體動物類水產品的醃乾或烘(含風)乾製品之統稱,其音同「想」。傳說春秋期間,吳王闔閭取食後,覺得滋味仍美,並不遜於鮮魚,可免思念之緒,便以魚置「美」下,就成這個「鯗」字。又,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云:「鯗能養人,人恆想之。」故字從「養」,這是另一說法。  據統計,鯗的品種甚多,現有三千多種,因加工方法及加工季節而有所異。依吳自牧《夢梁錄》的記載,南宋之時,首都臨安(今杭州)的鯗鋪極多,不下兩百家,其所售之鯗,有郎官鯗、石首鯗、鱔鯗、鰻條彎鯗等,其名目繁多,約有數十種。除這些專賣店外,並有「盤街叫賣,以便小衖弄)狹巷主顧」,由此可以推知,在當時的杭州,鯗已是家家戶戶的普遍食品。我在數年之前,曾經前往寧波,目睹此一盛況,嘖嘖稱奇。  台灣在烹調上,鰻鯗最常出現,另有用黃魚鯗、明鯗等。今日所食者,即以這三種為主,但為增加口味,再添些海味及菜蔬,食來別有風味。  先上陣的是蝦兵蟹將。在蝦方面,「老醋蝦皮」率先登場。薄如蟬翼、晶瑩可喜、雪色落紅的蝦皮,直接食用固佳,蘸些浙醋再品,味更細緻可人,馬上勾惹饞涎。「蒜頭紅蝦」一味,則用蒜丁炒蝦乾,蝦乾個頭不小,色澤嫣紅明亮,乃金鉤之上品,送進嘴裡咀嚼,爽勁且帶鮮香,連吃它個幾只,口感味道兩勝,非尋常者可比。而以蝦仁烘蛋,雖是個家常菜,雞蛋爆得老高,蝦仁包藏其內,外澄黃而內艷,豈只是鮮而已?  蟹做得有意思,以老酒醃蟹塊,置於土甕封存,而在臨吃之際,取出放小碟上,蟹肉凍凝甚鮮,味道雖鹹了點,但充當過口菜,卻是一等一的,其名則是「蟹糊」。而用酒釀燒沙公(大公蟹),倒是挺有意思,以酒釀的香甜,配沙公的甘鮮,這比起店家菜單內的清蒸和醬爆來,真是另個味兒,果然創意十足。  用明鯗(即墨魚乾、螟脯鯗)燒肉或燒排骨,是道上海老菜,也是寧波的拿手菜。凡燒得好的,必鯗厚後而爽,肉腴美不膩,味醇正而鮮。今日換個味兒,居然捨乾用鮮,先將頭足炒青江菜,口感十分鮮嫩,菜心則細而柔,兩者搭在一處,好到出人意表。墨魚精囊(即腹膏,日人叫白子)細且長,切段再蒸以酒釀,雪白中泛淡黃,光是看其色澤,就相當誘人啦!放在口中細品,細膩略帶彈性,值得玩味再三。  重頭戲接連上桌,分別是「鰻鯗煨排骨」和「紅糟蒸白鯗」。前者較為常見,後者則罕食此味。  鰻魚鯗在江浙菜館中,可是重要食材,它以海鰻加工製成,盛產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台灣亦有零星生產。其製法多半將海鰻從背部剖開,取出內臟,在日光下晾曬風乾而成。烘乾者以形體完整、肉質緊密厚實,皮面潔淨不見油汙為上品。而其在食用上,蒸食最為常見,大都當成冷菜。早年的餐館每與全雞、蛤蠣、冬瓜、香菇一起燉湯,充作終席大菜;如果是和菜或單點,則用雞塊、雞爪,湯清不濁,味亦可人。我個人則愛吃以鰻鯗與豬小排同燒的「鯗煨排骨」,或和五花肉一塊兒紅燒的「鯗煨肉」。但其最豐盛的,絕對是用鯗與豬肉、雞肉、大腸頭(圈子)、雞蛋合燒的「鯗煨四寶」了。此宴所食的「鯗煨排骨」,取材刀工均佳,肉香鯗香合一,腴潤爽糯不柴,佐酒下飯皆宜,食罷舌底生津。  又稱大黃魚乾的黃魚鯗,其用整尾製成的瓜鯗,主產於浙江、福建沿海。其中,以浙江溫嶺所出產的「松門白鯗(一稱松鯗)」最負盛名。清代大食家袁枚對它極為推崇,指出:「出臺州松門者為佳,肉軟而鮮肥。」可以直接食用,把它拆成細絲,蘸著白醋而食,就是可口小菜。如用鮮肉同煨,需肉爛才放鯗,否則化而不見。  黃魚鯗以潔淨有光澤、刀口齊整、鹽分少,乾得透為上品。三伏(夏)天所製者為佳,白淨瑩潔,號稱「伏鯗」,初夏尤妙,用來燒湯,其色乳白,不見雜質。紹興人愛用此扣雞吃,其特點為雞肉鮮嫩,鯗肉乾酥,鹹鮮合一,香醇爽口。今番用紅糟來蒸白鯗,堪稱別出心裁,果然非同凡響。但見白瓷盤內,一尾瓜鯗剖半,務使連而不斷,其色白,肉厚實,正中澆以紅糟,經烹製成菜後,望之有如枯木開花,亦似落英遍灑黃土地。肉質細密綿柔,味鮮美且馥郁,搭配黃酒而享,風味更加迷人,可謂相得益彰。  菜蔬燒得正點,一如畫龍點睛,「桂筍燒茄」先上,食材新鮮不說,醬料也用得好,馨脆綿爽兼備,很能沁脾開胃。「莧梗燒臭豆腐」亦佳,但見莧梗切段,臭豆腐切塊,同納一缽蒸之,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而最引我入勝的,反而是「油渣四季豆」。四季豆切長條狀,以油渣乾煸,因用速成之法,豆身青翠而嫩,油渣極香,頗引食慾。  末了,「老鹹菜燒鯧魚」及魚丸湯二者,燒得都挺不錯,但最特別的,還是「淡菜煨白菜」。淡菜即蟶乾,別名「東海夫人」。它雖屬海錯,但不像其他海味那樣地帶有鹹味,故名。其味鮮美,食療效果顯著,能「潤毛髮治白帶」。在燒這道菜時,須先將淡菜及大白菜略炒,再用鐵鍋燜透。白菜軟而回甘,淡菜鮮味濃厚,兩者相輔相成,餘味久久不散。  中國先秦時期,就已製鯗食用,東南沿海一帶,尤擅以鯗入饌。此一特別「鯗宴」,搭配蝦乾、淡菜等味,口味豐富多元,這次嚐個味兒,非但是一趟味蕾之旅,同時也是身心另類享受,得享如此至味,人生真是美好。

Read More

四草魚塭出現黑腹濱鷸

安南區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有黑腹濱鷸,讓鳥況更豐富。(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冬季到來,不少候鳥也南下度冬,民眾發現,安南區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入口處旁淺水魚塭,有黑腹濱鷸覓食,讓野保區的鳥況更加豐富。  每至冬季,四草野保區就有不少候鳥南下度冬,除了民眾熟知的黑面琵鷺外,還有雁鴨科鳥類,以及反嘴鴴和高蹺鴴,還有鷺科鳥類。  民眾指出,四草野保區內,以往還會發現魚鷹的蹤影,近來在四草野保區入口處旁淺水魚塭,更有黑腹濱鷸覓食,雖然數量不多,但讓鳥況更加豐富。  資深賞鳥人士說,黑腹濱鷸主要在歐亞及美洲大陸北極圈附近的苔原,或較為潮濕的沼地築巢,雖非珍貴保育類,但每年十月至隔年三月間,都會到台灣度冬,屬於群聚類,大部分見到時,都會成群結隊,常與大群的東方環頸鴴混合棲息。  至於覓食方式,黑腹濱鷸常用尖尖的嘴,在泥地上戳食,食物為甲殼類、昆蟲、貝類等。

Read More

麗島瀛春特展下月十日新營開鑼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2020「麗島瀛春」新春特展將明年一月十日將在新營文化中心登場,該中心配合展覽規畫跨年度系列「民眾創作工作坊」,推出「從雜草到一鍋茶」、「共創寫畫土地孕育的配方」活動,由「雜草稍慢Weed Day」團隊,林芝宇與賴瑋婷兩位老師卅日和一日,帶民眾走入自然觀察在地雜草,用心關懷土地和生態,並將嘗試如何將雜草變成一鍋茶,尋找屬於新營土地的孕育配方。  新營文化中心表示,在過去農業社會,新春過年期間的農作休憩時段,人們互相拜訪、祈求來年順利平安;但是,隨著人們的生產模式的改變逐漸遠離土地與自然;2020新營文化中心春節特展「麗島瀛春」將透過藝術家全方面的感受與多元的表現,提供民眾重新接近自然,進而擴大與自然連結的多樣可能,透過親近、感受、珍惜,也是與自然、文化建立新關係的開始。  新營文化中心指出,「從雜草到一鍋茶」、「共創寫畫土地孕育的配方」活動,探訪最親近人類生活的野生植物─「雜草」,昨天下午帶著參與活動的學員,在文化中心後側和南瀛綠都心公園周邊探訪在地雜草,發現有一枝香、長柄菊、兔仔草等,學員們用心彙整和記錄。  文化中心說,這些雜草帶著最貼身的土地訊息,希望藉由工作坊的體驗,鼓勵民眾用心關懷土地和生態,重新與土地對話、與自己對話,平時能跟著大自然的節奏,一起呼吸、生活,用心感受生命的流動。

Read More

楊三郎百歲冥誕 84歲紀露霞獻唱

 今年適逢作曲家楊三郎的百歲冥誕,新北市立圖書館舉辦「永恆的孤戀花」紀念音樂會與特展昨日揭幕,邀請紀露霞、李靜美等資深音樂人演唱代表作品。(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高齡八十四歲的寶島歌后紀露霞寶刀未老,用優美嗓音演唱著《望你早歸》、《孤戀花》兩首膾炙人口的經典台語歌謠,讓台下觀眾如癡如醉。為紀念作曲家楊三郎百歲冥誕,新北市立圖書館三十日舉辦「永恆的孤戀花」紀念音樂會暨特展揭幕,除邀請到紀露霞、李靜美等資深音樂人演唱代表作品,楊三郎珍貴創作手稿也首次亮相。  新北市立圖書館表示,今年適逢《孤戀花》、《望你早歸》、《秋風夜雨》、《港都夜雨》等歌曲聞名歌壇的台灣知名作曲家楊三郎百年誕辰,為紀念他對台灣音樂的發展及推動在地文化,圖書館特別舉辦「永恆的孤戀花」楊三郎的音樂手稿特展及紀念音樂會,除展出圖書館典藏外,並首次公開七十七件包括楊三郎的創作手稿、自傳、回憶錄、與學生陳和平暢談音樂的親筆書信及照片等,讓大家回憶與悼念台灣民謠界的音樂泰斗的風采。  這場紀念音樂會,邀請到高齡八十四歲的寶島歌后紀露霞、資深歌手李靜美、擔任樂手的前台視大樂團首席鋼琴葉瑞松老師、以及永和網溪國小的管樂團,演出楊三郎揚名歌壇的處女作《望你早歸》、《孤戀花》、《秋怨》、《台北上午零時》、《港都夜雨》、《春風歌聲》等多首經典代表作。  楊三郎女兒等家屬也出席,使這場盛會更深具意義。透過演唱及演奏,帶大家循著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台語音樂的軌跡,認識這位對後世音樂有深遠影響的作曲家。  「永恆的孤戀花」楊三郎百歲冥誕特展即日起至十二月三十日,在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展出,其中五日至十九日還有臉書留言抽獎活動;另七日在市圖永和分館辦理「楊三郎的音樂故事旅程」走讀活動,楊三郎的女兒楊芳玫將和大家分享父親的生平故事,帶大家實際探訪楊三郎的出生地。

Read More

沒胃口 飲食訓練改善

 胃癌病人術後記得掌握少量多餐、乾濕分離、高蛋白、低纖維的飲食原則。 (記者謝國金攝)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57歲的陳先生因罹患胃癌,接受胃切除手術,術後雖然病況穩定,但也造成腸胃消化的問題,無法好好進食獲得充分營養,導致身體虛弱、體力不足。所幸,在醫師協助下,配合飲食訓練,慢慢恢復進食能力,也減輕手術後造成的腸胃問題。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黃明立醫師表示,胃是消化系統的一部份,扮演著消化食物和部分吸收的功能,胃癌病人不論採取全胃切除、次全胃切除、胃減壓手術或淋巴切除術,都會造成胃容積變小、消化生理變化,加上迷走神經被切斷,整個腸胃道功能皆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因此,黃明立主任建議可採用下列的飲食方法,改善腸胃因術後造成的問題:  1.少量多餐:由於手術後胃的容積變小,且沒有幽門控制,食物很快就會到達小腸,導致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和眩暈等狀況,因此建議可採取少量多餐、細嚼慢嚥降低不適感。  2.乾溼分離:為減少進入小腸的液體量,可採用乾濕分離的進餐原則,來減少湯水量。  3.高蛋白、低纖維:食材選擇以高蛋白、低糖、適量脂肪為原則,並搭配低纖維的蔬菜水果。  4.補充維生素及鐵質:由於胃切除後會造成維生素B12及鐵質的缺乏,因此可由飲食來補充。  5.減少油炸及辛辣刺激的食物。  6.舒適的用餐環境、或與家人及好友一起用餐,可改善用餐心情而增加食慾。  7.飯前進行簡單且適度的運動,促進腸胃蠕動。  黃明立主任提醒,胃癌病人在手術後一定要保持身體體能,配合醫師及營養師的建議,才能有免疫力及體力來對抗疾病。

Read More

看見家鄉 49小小齊柏林齊聚成大

 七股樹林國小小朋友拍攝看見家鄉紀錄片,並在首映會上展示創意家鄉小物。(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三十日在成功大學舉行「二○一九看見家鄉影展暨成果發表會」,參與計畫的全台八所偏鄉國中小的四十九名學童,帶著八部充滿在地特色的紀錄片,在成大格致堂進行首映,用動人影片詮釋家鄉的故事。  計畫發起人蘇文鈺教授表示,「看見家鄉」計畫已邁入第三年,發起這計畫是受到齊柏林導演《看見台灣》的感召,他們希望透過空拍機帶來的不同觀看角度,讓孩子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從小就對家鄉產生認同感。  在為期近一年的計畫中,除提供空拍設備及影像專業隊輔定期前往各校協助外,更利用暑期提供初階及進階培訓課程,每校課程及實作總時數達三百小時以上,讓參與學校的師生練就一身本領,從採訪到飛空拍機樣樣難不倒他們。 花蓮西林國小學童拍影片記錄太魯閣族的感恩祭。(記者施春瑛攝) 今年一共有八所偏鄉學校參與,各自從社區、環境、歷史與產業等主題出發,挖掘自己家鄉的故事。像台中的溪尾國小就以《溪尾的奇幻旅程》,揭開過去溪尾的神秘面紗;南投竹山的延和國中以《回家吧》為題,訴說在地百年打鐵舖及古早味米麩店老闆的人生故事與傳統產業更迭;南投鯉魚國小則鎖定竹山竹產業,以《竹的可能》為題訪問傳統竹藝社,了解如何從竹走出新意。  來自花蓮的西林國小則以《我們眼中的支亞干》為題,帶大家走進太魯閣族的部落生活。位於台南七股樹林國小則以《鶴家之旅》飛越重重鹽田美景,介紹在地信仰中白鶴陣的由來;屏東小琉球的白沙國小以《琉球環境保衛戰》介紹極具特色的「海灘貨幣」;澎湖嵵裡國小《四破與臭肉的旅行》,帶大家走認識傳統曬魚產業;南投的僑光國小以《我家住在牛屎崎》介紹當地地名的由來及過往有趣的歷史。  七股樹林國小五年級朱佑辰擔任拍片導演,他不但要指揮攝影,還自行去補拍畫面,他說,當導演很有趣,看到自己拍攝的作品剪輯成影片也很有成就感。

Read More

大內社區同樂 扶輪社捐十萬

 記者林相如/大內報導  大內國小一百零八歲了!學校昨天舉辦校慶活動,除有各年級學生的舞蹈與大會舞表演外,也有樂齡學習中心老朋友前來擺攤與大家分享學習的喜悅,加上社區媽媽土風舞到場逗熱鬧,整個校慶活動家長、老少同樂,相當開心。  另台南北區扶輪社昨天利用大內國小的校慶,捐贈十萬元作為學校發展的經費,這也是台南北區扶輪社第二年贊助偏鄉且資源缺乏的大內國小,也因這場捐贈儀式,讓大內國小的校慶,在歡樂中呈現一股溫馨的氣氛。  大內國小創立於民國元年,今年是該校一百零八歲生日,昨天特別舉辦校慶活動,幼稚園與一到六年級的學生,接力表演大會舞,另太鼓社團也以精采的「進擊鼓門」,替校慶活動揭開熱鬧的序幕。  在校慶活動中,社區媽媽土風舞也來逗熱鬧,表演曼妙的舞蹈,學生與家長報以熱烈掌聲。另大內區樂齡學習中心也配合大內國小足球運動的推展,製作足球小將的中國結娃娃,到現場擺攤,與學生互動學習,大小朋友一起做中國結,場面熱鬧又溫馨。  這場校慶活動除了學生的各項表演外,也推出學生學習成果展,更與社區合作,推出親子運動會,各項趣味與田徑比賽接續登場,大家歡樂一整天,也校慶活動熱鬧非凡。

Read More

<中華副刊>秋芒

詩、攝影/張威龍  生死契闊  年年如約而至  耀眼金風中  搖曳蒼蒼白髮  趕赴荒野的呼喚  擎起如椽大筆  在金色的驕陽下  寫下秋詩篇篇  誰來朗讀  澎湃的心思?

Read More

中職保留球員 兄弟5人在外

 中央社/台北30日電  中華職棒今天公布契約保留球員名簿,除已經宣布釋出名單的統一獅、Lamigo桃猿、富邦悍將,中信兄弟扣掉轉教練的選手,共有5人在保留名單外,包括潘韋辰、林王啟瑋等人。  除中信兄弟之外,其他3隊都已經公布釋出名單,統一獅釋出買嘉儀、方昶詠、徐政斌、郭力瑋等4人,羅錦龍及朱元勤則是任意引退選手,廖文揚於擴編選秀被味全龍挑走。  Lamigo桃猿於今宣布鍾承祐引退轉任教練,賴達官、潘耀傑遭釋出,江忠垣轉戰味全龍。富邦悍將則是於今天釋出羅嘉仁、林克謙、林煜清、林政賢、蔡友達、陳勤宗、張建銘等7人,羅華韋透過擴編選秀到龍隊。  尚未公布釋出名單的中信兄弟,沒有在契約保留名簿的選手有10人,除了轉教練的彭政閔、陳江和、鄭錡鴻、王峻杰,及被味全龍挑走的曾陶鎔,還有投手潘韋辰、楊子亦、林丞軒、捕手蔡岱霖、外野手林王啟瑋等5名選手,不過目前兄弟還不會公布釋出名單。  中華職棒規定,球團每年要在11月30日向聯盟提出擬於下年度締結契約的保留球員,每隊人數限制為60人。一旦沒有在保留名簿內,即成為自由球員,其他球隊可任意接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