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廳解禁 疫情衝擊陰影猶在

舞廳、酒店在嚴格的防疫措施要求下復業,經營仍面臨嚴峻考驗。(記者王勗攝)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四月九日起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全台八大停業,酒店、舞廳配合防疫停業,嚴重影響相關行業生計,除業者、幹部及小姐外,髮妝、酒商及音響燈光等工程業者也受到衝擊,小姐為求收入紛紛轉入傳播、私檯,傳播也因酒店停業異軍突起,更傳出部分業者坐地起價,釀成意外「災情」。  八大停業後,全台酒店、舞廳、小吃部等都被臨檢,業者配合防疫「自主」停業,疫情造成八大慘重災情,以台南萬象舞廳為例,自四月八日迄今一個多月,粗略統計租金、水電、KTV版權等雜項支出,虧損約有八百萬。僅管復業要求的防疫措施嚴格到被形容有如「監獄會客」,還是要想盡辦法開門做生意。 北區萬象舞廳為落實防疫,除幫顧客消毒雙手量體溫管控外,如酒客未戴口罩也會主動提供。(記者王勗攝) 此外,八大從業小姐頓失收入也開始轉換跑道。部分行情、姿色好的小姐透過關係尋求金主包養,或隨經紀轉接傳播生意,雖工作內容仍是陪同吃飯、喝酒、唱歌等,無異於酒店,但酒客、環境較為複雜,且並非每日均有工作,不比店家穩定,收入也相對有限。也有部分小姐透過私接熟客訂單坐檯,沒有幹部保護,發生紛爭或「被凹」也無人介入協助。也有小姐轉入小吃部,各謀生路。  酒店、舞廳停業影響遍及各行各業,但酒客的需求並未減少,傳播業者也異軍突起,獨攬酒客需求,競爭減少情況下,也有酒客透露少數業者坐地起價,傳播妹的行情水漲船高。小姐各自轉換跑道的同時,相關產業如小黃運匠、餐飲、妝髮等卻因八大停業收入銳減,因著中央防疫政策影響,陷入產業低潮,面對遙遙無期的疫情,叫苦不迭。 南市北區萬象舞廳經月餘停業後,十六日晚間華燈初上。(記者王勗攝) 南市北區萬象大舞廳十六日開幕,期望暫時疏緩相關從業人員的經濟壓力,但因疫情影響,酒客仍不免擔心出入公共場所,儘管有熟客回流捧場,但要恢復往日盛況恐非一時能及。  況且小姐也各自找到財源,少數小姐也因無經濟抽成的私檯養大胃口,在確認舞廳客源穩定前,無足夠誘因也難以讓佳麗「回鍋」。台南首開解禁八大先河,卻也暴露面臨的各種問題,在停業月餘的衝擊下,未來是否有重新活絡的機會,成為許多相關從業人員擔心的問題。

Read More

搶救湯德章故居 辦展覽募款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逢假日於愛國婦人館前展覽湯德章的故事,希望獲得更多人的共鳴,共同搶救湯德章的故居。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為搶救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湯德章故居,文史團體於嘖嘖募資平台推出「二二八烈士湯德章」故居搶救重建行動。十一日上線後,至今已募集到近三百萬元,第一階段一千萬元在平台,達成率近三成;不過因第一階段只有三週時間,只至二十九日,台南市文化資產協會十六日起,逢假日於愛國婦人館前擺攤,希望透過實體行動,號召更多民眾參與。  這項「二二八烈士湯德章故居」搶救重建行動,是國內首度以群眾集資開古蹟保存先例,希望推動台灣邁向轉型正義。  雖然短短五天,已募集到兩百多萬元,但距離達標還有一大段距離,且鑑於只有網路,宣傳不夠,協會緊急協調,趁假日時,於愛國婦人館前擺設攤位,希望讓更多人知曉湯德章的故事,認同此次募資活動。  協會表示,愛國婦人館昔日為南區公所,而湯德章曾擔任南區區長,在此舉辦展覽和募資,深具意義。展覽內容為二0一七年時協會於湯德章故居所推出的「亂世英魂」湯德章律師紀念展,透過一張張相片和報紙,向民眾訴說當年湯德章捍衛人權的故事;許多民眾聆聽完,相當感動,當場掏腰包贊助。  這項集資計畫由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湯德章後代家屬、莉莉水果文化館共同發起,希望透過群眾集資力量,購買湯德章故居產權,保留珍貴的古蹟建築。文資協會表示,民眾幾百元贊助不嫌少、幾千元的贊助更不嫌多,原先希望能找到百家企業贊助,然受到疫情影響,連企業都須要紓困,希望以眾人之力,共同加入「湯德章故居」搶救重建行動!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避疫 KYMCO:不參加2020米蘭機車展

 近年在EICMA米蘭車展中,KYMCO總是推出令人驚豔的燃油、電動全新車款,攤位上擠滿爆滿參觀人潮。EICMA主辦單位迄今尚未宣布停辦,KYMCO基於訪客與員工健康安全,已於本月正式宣布今年2020不參加米蘭車展,但新品持續推出不受影響。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每年吸引超過50萬人參觀的全球最大機車展─義大利米蘭車展EICMA,自1914年首屆至今,擁有超過100年的展覽歷史並連續舉辦第77屆(2019)。來自台灣的機車品牌KYMCO,由義大利代理商1991首次參加,KYMCO官方於1993正式參加。今年因疫情影響,KYMCO光陽宣布決定不參加2020年的EICMA米蘭車展,因為顧客及訪客的安全仍然是KYMCO的首要考量,進一步資訊將在KYMCO公司海內外官方網站公告。

Read More

<中華副刊>變好,還是變壞?

 ▉王鼎鈞  這個題目,來自我和一位忘年之交對話。他問:災難來了,人會變好還是變壞?我躊躇了一下:你說好壞,什麼意思?「好壞就是善惡」。你說「變」,什麼意思?「平常不做壞事,現在也做。」  我明白了。以前我相信,人本來無善無惡,起心動念有善有惡,道德修養教人存善去惡,善惡是一種選擇,好比放下橘子拿起梨。後來我相信善惡是一種距離,「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像水平儀的水銀,左右流動。先賢不是說改過遷善嗎,注意那個「遷」字,道德修養教人移動自己的位置,現在的網絡語言,說成「與惡的距離」,修辭新鮮,大紅特紅。你提出來的問題,應該是「災難來了,人與惡的距離近了、還是與善的距離近了?」  我們的談話有背景,「新冠狀病毒」正在流行,患者天天增加,我們談話的時候,全球已有320萬人生病,24萬人因病死亡,我們居住的這個城市,平均每兩個人就知道有一個他們認識的人染疫而死。這種新病毒一時無藥可醫,目前只能預防,它改變了人的行為。舉個例子,預防病毒感染要戴口罩,人民大眾突然需要那麼多的口罩,任何國家平時都沒有這個生產量,有些地方完全買不到,有些地方還能買到,你的親戚朋友寄口罩來,你收不到,中途不知道哪個環節,有人把口罩沒收了,平時沒有人幹這種事情。這種事情不只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甚至發生在國與國之間,甲國的政府為了防疫,向乙國訂購了一大批口罩,口罩經過丙國,丙國的政府乾脆把這批貨物沒收了!  說來也是老生常談,人都有私心,「私」是萬惡之源,一切政治理念、宗教信仰、價值標準、都教人去私。可是災難來了,災難是一種挑戰,為了打這一仗,人要收縮公心,先保全自己,猶如軍隊在劣勢作戰的時候收縮兵力,樹木在秋天落掉葉子,這就被迫移動中線,向惡傾斜,好比旱災,禾苗死了,雜草活著,魚蝦死了,蝗蟲繁殖。養老院裡,醫生護士集體棄職,有些老人竟然活活餓死了!平時不會發生這種事情。  為了防疫,政府頒布了「限聚令」或是「禁足令,」教大家不要出門,盡量避免與人接觸,用手勢打招呼,用中國的拱手代替西式的握手。人人坐在家裡清算,有多少朋友就有多少牽掛,有多少親屬就有多少累贅。一家之中,該上班的不上班,該上學的不上學,不能到電影院開懷大笑或者到公園披襟當風,屋頂下人口密度增加矛盾也增加,於是「家暴」增加了,虐待動物的事增加了,專家預言,疫情消失以後,離婚的官司一定大量增加。  結語:「疫情在考驗每一個人」,而人是不能考驗的。  ▉程奇逢  這個新冠肺炎來勢兇猛,把人類打個措手不及。每天千百萬人緊盯著不斷攀升的染病和死亡人數,表情錯愕又麻木。現在的數字只是過程,最後停下來的那個數字才會被載入歷史。  都說「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是的,居家禁足,遠程工作上學,前所未有。一定還有什麼別的東西也變了,我想的是人性中的某些東西。  前幾天與朋友通微信,她正要去把家裡的一些口罩和防護服送給一個養老院裡的護士。這家養老院有八層樓,400個老人,平時有150個護士和護工在那裡工作。現在這400個老人中已有超過一半的人染病,隨著死亡人數的增加,一些護士和護工辭職,現在只剩110人在工作,護士與老人的口罩與防護設備都不足。朋友把她與護士微信的截圖發給我看。朋友說:你要小心,你還有孩子,還有家人。護士說:這麼多人辭職了,我們的壓力更大了。看著那些無助的老人,我怎麼可以走?我們風險是很大,一忙起來,防護的措施都來不及做全,只能衝上去。我不是不害怕,可我是護士,我有責任幫助這些可憐的老人。我讀了之後不禁對她肅然起敬。  平時這150個護士護工一起工作,大家看起來沒有多大不同。災難降臨,她的愛心、善良、勇敢一下子被激發出來,她的選擇讓她向善的那端流動;與此同時,那些自私、不管老人死活的護士護工向逃避責任的惡的那端流動,災難改變了原來的平衡,災難也點亮了她心中善的光。  其實,善也不必在與惡的博鬥中,在與惡的對比襯托中才能顯現,善在人性中本來就有,比如同情心。英國哲學家休謨說;「同情心是每個個體都具備的」,「同情心具有利他性」。災情期間人們捐錢捐物,已經退休的醫生護士又重回救人的前線,紐約市政府設立一些地點,免費發放食物,一些志願者給無法前來領取的老人病人送上門去。唐人街有幾家中餐廳,門口擺放免費盒飯,供人領取。  3月27日晚七點整,紐約市民聚集在自家門前、陽台、窗口,向醫生護士、快遞員、警察、消防員、城市清潔工等抗疫一線人員鼓掌致敬。Clap Because We Care. 數萬人一起鼓掌、歡呼、吹口哨,有的敲著盤子、鍋底,聲音排山倒海,此起彼伏,迴響在高樓之間,街道之上,整個城市顯得如此溫馨。你的上下前後左右,都是和你一起歡呼的人,都是與你心意相通的人,那一刻,你會被深深感動。  從那一天起,紐約鼓掌就未停止過,每天晚上七點,人們準時走上陽台,走到窗口,鼓掌、發出各種聲音,向別人感恩,與鄰人相互鼓勵。  我喜歡「紐約七點鐘」,掌聲陣陣,遙相召喚,把人性中的善鼓出來,儘管我知道,有時人性還會露出它軟弱的那一面。 編按:此為王鼎鈞先生與友程奇逢先生構想,針對同一題目,各自書寫一篇千字文,並陳讀者。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福斯商旅Amarok V6 黑魂覺醒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福斯商旅Amarok V6是台灣市場中,唯一德國原裝進口硬派皮卡,具備寬度足以裝載歐規標準棧板的貨斗空間,3.0升V6 TDI渦輪增壓引擎,以實用機能,配合媲美休旅的質感與飽滿動力輸出擄獲買家芳心。  台灣福斯商旅限量引進30台Amarok V6 Black Edition特仕車款,以勁黑個性化車型、換裝Black Edition套件,加上Vienna雙色真皮座椅等配備升級,更顯V6霸氣。  限量V6保留原有鍍鉻水箱護罩飾條,上方增添闇黑色飾條點綴,配合闇黑處理霧燈外框、車側後飾鏡外殼、車側防護桿、後保險桿、黑色車斗防護架、20吋“Talca“ 黑色鋁圈,讓V6更具個性。  動力維持同級車唯一的3.0升V6 TDI柴油渦輪增壓引擎,能夠於3,000rpm至4,500rpm間提供204匹最大馬力,51公斤米的最高扭力可在1,250rpm全數釋放,並且一路延伸至2,750rpm形成扭力高原。搭載8速Tiptronic手自排變速箱、4MOTION全時四輪驅動系統、機械式後軸差速器鎖定以及Off-road ABS越野輔助系統。  德製皮卡向來以最高規格審視駕駛安全。除了Off-road ABS越野輔助系統,Amarok V6 Black Edition同時標配ASR加速循跡控制系統、EDL電子防滑差速器、斜坡起步輔助裝置、陡坡緩降輔助裝置、拖曳穩定裝置,還有MCB二次碰撞預煞系統等,並且配備自動防眩後視鏡、Rear Assist顯影式停車導引系統、PDC前後停車導引系統,主被動安全防護完整到位。  Amarok V6 Black Edition加上價值超過15萬元的專屬闇黑套件,質感向上提升,即起以172.8萬元價格正式登場。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近來不寫詩

 詩/攝影 陳煌 我近來不寫詩 只專程跑去看荷花搖來 搖去,逗得池水 亂顫 佇立池邊 把思緒先用水洗淨 再情感的試著撒一點糖 接著還需要半勺醋來修飾 用適量的意象鹽巴 調和出重構後的美色 技巧地在等待中催化 最後將心境醃在歲月罐子裡 慢慢讓一切隱喻浸泡發酵 在忘機的無聊日常中 試圖釀造出私房濃郁花香 如詩意風味 我近來不寫詩 只專程跑去看荷花 再無聊的回家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NEW BMW M4 全球限量750台

 BMW M4 Edition M Heritage全球限量750台,台灣配得5台。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2019下半年全新發表的BMW M4 Edition ///M Heritage,已正式在台登場。這款由M Logo經典三原色(藍、紫、紅)設計的M4雙門跑車特仕版,搭載了3.0升直列6缸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最大馬力達450匹德制馬力,最大扭力高達550牛頓米。M4 Edition全球限量750台,台灣將獲得5台配額。  BMW M4 Edition M Heritage搭載20吋666M星輻式鍛造輪圈,選用配備碳纖維陶瓷煞車。 M4 Edition修長跑車輪廓,輕量化強度的碳纖維材質車頂醒目的M三色飾條,搭配20吋666M星輻式鍛造輪圈;內裝雙色對比真皮跑車座椅對比色縫線;專屬碳纖維紀念飾板以M Logo三色交織而成。 全新BMW M4 Edition ///M Heritage建議售價558萬元。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VOLVO PHEV 雙能電動車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國內車市受疫情影響,VOLVO PHEV雙能電動車型卻逆勢成長。今年VOLVO先後導入XC90 T8、S90 T8、XC60 T8 以及 S60 T6、V60 T6 等 PHEV 雙能電動車型,2020年4月PHEV車款銷售相較3月成長達78%,PHEV車型銷售占全車系13%,再次肯定品牌2025年「50%電氣化」的產品銷售願景。  台灣市場因受限軟硬體建設的速度,讓「里程焦慮」成為消費者購買與使用電動車的一大考慮。VOLVO在今年初始即導入多元PHEV雙能電動車款滿足市場所需。以四缸汽油雙增壓引擎與電動馬達模組的搭配,擁有最高達407hp(T8數據)性能,更允許續航力達40公里以上、最高極速125公里的純電行駛,可實現都會通勤「滴油不耗」的環保節能用車體驗。  VOLVO於今年調降PHEV各車款4~14%的價格,本月入主可享購車專案,除免費獲贈充電樁外,首年免本金、低月繳3503元起即可擁有。  更多詳情請洽官網或全台各地展示中心。

Read More

<中華副刊>假的美VS真的醜

 ■吳玲瑤  回台灣參加同學會,一群人坐捷運,車上好多醫美廣告,有人當場做了一項非正式的調查,「有沒有想過要去整容?」結果是百分之九十有過這念頭,包括我自己,但始終是「有這心,沒這膽」,不了了之,也就老了,老了就不需要。但有人糾正說老了才更需要,修護明眸嬌顏重拾流金歲月,但好像膽子更小,只要是手術就有風險,要遇見更美的自己成為不可能,也許這玩意做與不做都是遺憾。  有人說每次看到整容廣告,又重新燃起希望再考慮一次,他們說「假的美總比真的醜好」,只要漂亮誰在乎是真是假?「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能買容顏新」,「錢能活化細胞,鈔票能燙平皺紋」,「常來變美妹妹,再來變女神,不來變大嬸」,「美是需要『整』的」,「發掘你深藏的美,給你的不只是自信」,「美麗於無痕,瞬間回到十八歲,做無齡女人」,「請不要同剛剛走出本院的女人調情,她或許就是你的外祖母」,「醜的多麼驚天動地,都能瞬間變成仙女下凡」。  但不是每次動了刀都有好效果,一位女士興致勃勃地問醫生:「我想隆乳,想知道手術後會有什麼效果?」醫生淡定地回答:「一般會有四種結果:一是大不一樣,二是不大一樣,三是一樣不大,四是不一樣大!」怎麼連醫生都沒有把握?傳說中有一位先生娶了美嬌娘,但生下的孩子醜得不可思議,因而懷疑太太有外遇,最後太太承認結婚前去大做了美容。也有先生說太太以前是醜小鴨,美容後成了白天鵝,但另一位先生卻感嘆,他老婆美容前是個女鬼,美容後就成了豔鬼,不知道大部分的男士可喜歡太太去美容?  「重金改頭又換面,手術失敗變老妖」,聽了太多美容不完美的故事,原本還算標緻的美人慘遭整容過度,基於「美還想要更美」的理由,簡直就被「玩殘」,有人幾乎上癮,整張臉都動過刀子,開了內眼角,削過骨,墊過鼻樑,人工酒窩,鐳射祛斑、抽色漂白、軟組織注射隆胸、超聲乳化抽脂減肥。結果不論是高興還是楚楚可憐,都是一張木然的表情,錐子臉、尖下巴,已經成為「妖魔鬼怪」一族,整型整成外星人,美容的背後隱藏著毀容的風險,一旦失敗無法後悔,因為容貌是自己花錢毀掉的。  愛美是天性,變美的行為要在健康和安全前提下才有意義。有人說只願意做非侵入性的美容,打小針美容算不算非入侵式,會不會多年後才發現臉會僵硬?也許做護膚可以,但護膚這玩意很奇怪,要是不用點超過自己經濟能力的產品,就沒大效果。  有所謂亞洲有四大邪術,泰國變性術也許用不上、韓國整容術不敢用,看看日本化妝術有沒救?如果還不行,只有靠中國PS術修整照片,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讓人震驚,自動對人臉進行除痘、平整、高光等處理,只是不能見本尊,只能看照片。

Read More

感動鼠裝置藝術 學童上彩衣

屏東「感動鼠」裝置藝術展,藝術家與學童彩繪家鄉美好。(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七位藝術家創作彩繪的「大感動鼠」,邀集六所國小一百五十六名學童,以代表各自家鄉文化和人文的色彩,幫「小感動鼠」穿上彩衣,彩繪家鄉的美好。這場別開生面的「感動鼠」裝置藝術特展,十六日起至七月五日在屏東演武場展出。  該展由屏東縣政府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合作,由藝術家洪易創作的素胚造型「大感動鼠」,邀黃文暉、黃銘哲、倪再沁、陸先銘、顏名宏、廖堉安、林思瑜七位藝術家聯合彩繪創作,呈現對年節習俗的豐富創意。  「小感動鼠」為藝術家莊普創作的素胚造型,以抽象幾何的直線、三角形設計造型,象徵充滿智慧勇氣,邀大成、玉光、竹田、竹林、唐榮和萬安國小學童,以家鄉文化色彩為主要用色彩繪創作。  文化處長吳明榮說,邀師生經由田調找到自己的家鄉色彩,包括萬年溪「溪水綠」、屏東書院「磚牆紅」、阿猴城門「玄武石灰」、石光見湧泉「泉水藍」、竹仔腳「竹林綠」、排灣祭典「小米黃」、客家敬字亭「磚塊紅」、在地漁產「龍膽石斑灰」、在地畜產「鹹鴨蛋黃」、在地花卉「文心蘭黃」、在地農產「巴掌蓮霧紅」等。  文化處說,影像與裝置作品包括屏東慈鳳宮、阮家花園、竹田車站、西瓜苗嫁接與蓮霧、客家伙房新埤張家清河堂、排灣萬安送情柴,激發大眾對文化的保存與關注,透過文化色彩看見屏東之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