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與胰臟癌病友呼籲不要放棄治療希望。(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灣肝病權威、有「台灣肝帝」之稱的中研院院士陳定信24日因胰臟癌不幸病逝,震驚醫界、學界,而陳院士從發現罹癌到病逝僅3個多月時間,顯見「癌王」胰臟癌難治之棘手,主因大多早期無症狀,診斷不易,近年甚至有年輕化趨勢;不過,有醫師指出,現在醫療進步,即使第4期、無法開刀但未嚴重轉移,經放化療等仍可存活3年以上,能開刀者活上10年都大有人在,民眾可提高警覺、早發現早治療。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說,胰臟癌為十大癌症死因第7名,在後腹腔難發現、難治療,發現時有80%已經晚期,僅10%能開刀,常見發生於50至70歲,5年存活率僅5%,死亡率之高,為公認的「癌中之王!」
台中榮總一般外科醫師陳怡如指出,胰臟有癌王之稱,主因是大多早期無症狀、缺乏篩檢工具及指標、診斷不易、手術困難且併發症多、化療進展有限等因素,整體存活率低,而且胰臟癌大多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腹痛,甚至背痛等非專一性症狀,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晚期。
陳怡如說,手術切除仍是目前唯一有機會治癒胰臟癌的方法,而胰臟位於腹腔深處,必須切除胰臟頭及其腫瘤、膽囊、部分總膽管、12指腸,再重建消化道,胰臟癌雖有癌王之稱,只要能積極治療,並非不治之症,應勇於面對。
彭正明說,胰臟癌患者近3成確診後灰心到放棄治療,但現在對於不同期別有不同階段療法,除了放化療,還有免疫細胞療法,有些甚至可逆轉降期又能開刀了,像有60幾歲患者10年前罹患胰臟癌開刀,3年前復發、肋膜轉移,接受化療至今,生活品質也不錯。
彭正明表示,近年國人罹患胰臟癌每年約增加5%且有年輕化趨勢,以往約60歲以上,現在也發現24歲粉領族無家族史,提醒大家注意,也建議如有家族史,在40歲後要做詳細健檢。
彭正明並提醒,肥胖、愛吃油膩、抽菸、精緻甜食者是高風險族群,如腹部悶痛、背痛、疲憊感、血糖突然上升或口渴,要特別警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