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小明與陸生仍禁止來台,豈非政治考量?

台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日前到疾管署門口陳情,陸配郭媽媽落淚下跪,希望政府能早日開放他們的子女返台。(中央社) 儘管台灣邊境禁令開始鬆綁,但陸配子女和大陸來台就學的學生始終被排除在外;無論商務人士、境外生和轉機客,來自中國大陸的人士也都被排除在外。這種作法既沒有客觀標準,對陸配子女更缺乏人道精神,完全是政治考量,對台灣的防疫表現顯然是弊多於利,得不償失。  中國大陸最早爆發疫情,因此早期封鎖大陸居民來台,當然有相當程度的正當性與合理性。現在雖然北京確診病例又持續增加,採取「控封不控城」措施,但北京之外的大陸許多地方疫情已算基本穩定。在這樣的狀況下,二十九日起外籍人士有居留證者、十一個低風險國家地區(包含港澳)學生皆可開放來台,台灣民眾的港澳配偶與子女持居留證者也可入境台灣,但仍然全面不准中國大陸民眾來台,自然就沒有什麼道理,對陸配子女跟陸生也不公平。  事實上,陸委會原先在二月十一日二時宣布,「基於家庭團聚及人道考量」,從十二日零時起,開放持「社會考量專案長期居留證」或「長期探親證」之國人或陸配子女入境,須居家檢疫十四天;五個小時後,陸委會又宣布國人或陸配子女不再一律准許入境,必須符合「未成年」且「在中國大陸親人無能力照顧」,才能申請專案審查回台;當天深夜,陸委會再發布新聞稿,又增加「父母皆在台灣」條件;十二日下午一點,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未來陸配子女若無中華民國國籍,一律暫緩來台。  這段過程充分顯現,陸委會不是不了解,不讓陸配子女來台,是不符合「家庭團聚及人道考量」,縱使後面加上「未成年」、「在中國大陸親人無能力照顧」及「父母皆在台灣」三條件,至少也證明,陸委會當時認為,開放陸配子女確實有其必要,最多只需要有所限制;其所以在二十四小時內政策大翻轉,基本上是因為網民反彈;問題是,網民顧慮的狀況已經有所改變,不准陸配子女來台的政策何以一成不變?難道現在就不需要考慮人道了嗎?  值得商榷的是,台灣始終不准陸配子女入境的理由是「大陸疫情仍然嚴峻」,但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陸配子女就可以,這表示疫情嚴不嚴峻根本不重要,凡是「中國籍」的人,不管居住哪裡,疫情輕重如何,都不能入境,試問,這樣的理由有什麼科學依據?按什麼標準?  以歐盟為例,是依據各國疫情是否比歐盟嚴重來決定開放名單,基準是歐盟過去十四天平均新增感染率。目前歐盟每十萬人有十六個新增病例,相較之下,美國為一百零七人、巴西一百九十人、俄國八十人,都遠高於歐盟基準,所以歐盟禁止這三國旅客入境,對大陸則可能開放。  更重要的是,美國和巴西是全球確診人數最多的前兩名,俄國排名第三,來自這些國家的旅客,對台灣的威脅顯然很大,但他們都可以在台轉機,也因此會接觸到台灣民眾;反而是疫情遠較這些國家輕微的大陸居民,卻被排除在外,這難道不是雙重標準?  陸生亦復如此,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逐步開放來自低風險地區的境外生返台就讀,大陸的七千六百名學生依舊不得其門而入,理由或許是比照對陸配子女的標準,但大陸多個地區已經連續多日沒有新增病例,為什麼不能區別對待?境外生權益小組就建議政府也按大陸不同省分評估疫情風險,政府為何不能採納?何況現在其他國家的外籍生和商務人士,只要篩檢陰性加上隔離,確認沒有感染之虞,就可以入境,為什麼「小明」和陸生不能比照辦理?這不是政治考量是什麼?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疫情經濟後遺症,恐正開始!

服務貿易也受疫情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航空業。(路透) ■謝文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還在全球蔓延,全球經濟遭受巨大衝擊。國際產業供給斷鏈,世界工廠中國大陸雖然在逐步復工,內需市場也緩步復甦,然因國際市場在飽受疫情所苦之後,歐美國家需求驟降,訂單也跟著大減,整體形勢還是相當嚴峻。  疫情爆發近半年來,台商也很辛苦。一來,中國大陸在復工過程中,為刺激其內需市場會優先採用大陸自製的產品。中國大陸的「落地化」潛在風險將使得以其市場為主要出口地的台灣、南韓首當其衝。中國大陸除了因為擁有有紀律且較便宜的大量勞動力,而其重大的機器等設備之資本財建置,使其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而降低產出單位成本,使之具備「規模經濟」之國際競爭優勢,也是其難以被他國取代的原因之一。 重構供應鏈 要打破過去分工  現在疫情蔓延全球,企業及國家的安全風險概念確實升高了,但是否會因此導致某種程度的「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或是朝多國發展?恐怕都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各國生產因素稟賦與貿易條件不同、疫情又不確定的情況下,企業自主性的調整貨源組合,並以最適庫存取代零庫存,以短鏈更貼近市場的分散風險多國布局,恐為不得不然的未來商業走勢。換言之,產業供應鏈的重組過程為勢在必行的辛苦緩慢歷程。  若要重構產業鏈,就要打破過去的分工。其中,製造業限縮為區域中心的短鏈型態,而服務業則由實體交易模式加速轉型為虛擬型態。但必須評估兩個關鍵:其一,在日益激化的美中(中國大陸)貿易脫鉤(de-coupling)趨勢及持續延燒的疫情衝擊下,例如,口罩、呼吸器、防護衣等屬於國家戰略的物資,安全考量會大於經濟考量,相關產業轉向自行生產或進行某種程度的分散會是必然,但什麼才是國家的比較利益所在?國內外市場的胃納量是否夠大?國家本身的產業特長能否支撐其永續性?未來企業的投資布局將面臨嶄新考驗,尤其需要具備國際視野的創新能力。  其二,疫情何時會結束?疫苗是否能夠成功量產並順利接種?目前皆尚未定論。南美巴西等國疫情還在攀升,世界衛生組織(WHO)於六月二十日警告,疫情已經進入了「新危險階段」,各國若太快放寬管制,可能會出現比四月疫情高峰更難控制的情勢。 產業供應鏈的重組過程,為勢在必行的辛苦緩慢歷程。(路透) 遠距服貿 創造商機就業機會  另一個疫情影響經濟的觀察焦點是遠距服務貿易(trade in services)的發展趨勢。在全球化時代,國際間的人流是頻繁的;但疫情爆發後,人與人的往來驟減,遠距辦公、開會變多了;又逢5G、雲端、物聯網、AI等科技趨於成熟,遠距服貿將會創造出新的商機與就業機會。  其實,依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十多年來,服貿本就在逐步成長。疫情爆發前,服貿在全貿易量總額中占比約百分之二十三,更以貨品貿易(merchandise trade) 二至三倍的成長速度逐年攀升。然而,服貿並不會也無法取代貨貿,況且服貿的流通障礙仍是相當顯著的。另一方面,服貿也受疫情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航空業,國際商旅的人數驟減,連帶影響各地五星級酒店、觀光相關產業也陷入困境。根據WTO最新的報告,今年三至五月,服務業的出口下滑程度還大於製造業商品的出口貿易呢!  疫情攪動全球經濟,台灣也面臨挑戰,而有四個努力方向:第一,大企業自己看得清,中小企業要有自覺。台灣對外貿易是開放的,本地產品即使只供內需市場,也必須和進口商品競爭;同時,企業領導人與決策者眼光要放遠。 優秀人才互補 成效倍數增長  例如,台積電對其供應鏈的廠商就很照顧,會適時給予技術指導與財務支持。企業經營者先評估自己企業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階,才能對未來何去何從做出較適切的選擇。現在,企業經營者更要放眼國際、掌握研發、擁有特殊技術,才有較好的機會發展利基(niche)並度過難關。  第二,人才是重中之重, 包括吸引外國人才。尤其是擁有某些技術能力,而非僅是高學歷的專業型國際人才,甚而可以創造我國人才的就業機會。況且,優秀人才的互補互成,其成效更是倍數增長。  第三,受疫情爆發速度之影響,統計數據可供參考的力度已大幅下降,進而提高超前部署的難度。我國勞動部六月二十四日公布全台一千三百三十四家企業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人數為三萬五百零五人,創十年新高,而五月失業人數亦增至四十八點六萬人。隨著疫情降溫,無薪假人數變動目前增幅雖有趨緩,但退出職場的隱藏性失業人數又有多少?而開缺的就業機會又能有多少?這恐怕才是問題癥結所在。 疫情衝擊下,口罩、呼吸器、防護衣等都屬於國家戰略物資。(路透) 該紓困快紓困 該振興快振興  第四,台灣宜善用這段時間,該紓困快紓困、該振興快振興,鍛鍊好自身的產業與市場體質,因應可能的下波疫情衝擊。個人認為,台灣的經濟目前還能夠有不錯的支撐,主要是疫情前因美中貿易戰而轉投入國內市場的資金以及轉單效應擴大產能利用率,再加上疫情控制得好,紓困振興政策啟動較早等因素所賜。但萬一第二波疫情來襲時,台灣能否抵擋得了,就端看這些「超前部署」的力道與成效了。  影響台灣政經局勢最大的還是美、中兩國。前瞻美、中的經濟前景,中國大陸的經濟或可依賴國家力量,在某些嚴峻代價下換取微幅經濟成長的機會,是不無可能的。  至於美國,股市或許還有V型反彈的機會,但實體產業就有困難了。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推行無限量化寬鬆(QE),各國中央銀行也狂放水大撒幣,但實質生產總量尚未回復,寬鬆貨幣或可讓股市回溫,但卻與經濟基本面、企業產出獲利營收脫節。未來,在市場買氣與景氣尚未回復至疫前水準下,全球或將經歷短暫通貨緊縮(deflation)的痛苦,但各國QE大撒幣帶來的資金氾濫,導致景氣回溫後的通膨甚或經濟崩盤的巨大後遺症,恐怕才正要開始。 (國立成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謝文真口述,記者趙家麟整理)

Read More

連9漲!汽柴油今起漲0.3元

 台灣中油公司自(二十九)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各調漲零點三元。(中央社,資料照片)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油價漲勢未歇,呈現連續第九週上漲!  台灣中油公司自(二十九)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各調漲零點三元,調整後的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九二無鉛汽油每公升二十二元整、九五無鉛汽油每公升二十三點五元、九八無鉛汽油每公升二十五點五元、超級柴油每公升十九點四元。  另外,台塑石化油價也在二十九日凌晨一時起調漲,汽柴油每公升價格調高零點三元;調整後,台塑石化直營加油站牌告價為九二無鉛汽油每公升二十二元、九五+無鉛汽油二十三點四元、九八無鉛汽油二十五點五元、超級柴油十九點二元。  台灣中油表示,受北半球進入夏天用油旺季,且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及夥伴國(OPEC+)承諾七月減產量將維持五、六月執行大規模協議水準等因素影響,帶動國際原油價格上揚。國內油價依公式計算漲幅為百分之二點三二,按浮動油價調整原則,汽、柴油每公升原應各調漲零點八元及零點九元,經考量亞鄰最低價限制,本週汽、柴油僅各調漲零點三元,另零點五元及零點六元皆由台灣中油吸收。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台灣面臨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美國軍艦在太平洋海域進行操演。 (路透,資料照片) ■汪誕平  在美國軍機飛過台灣上空之後,中共軍機近日密集進入台灣西南空域,這固然顯示雙方加強較勁,也證明台海局勢確實越來越緊張。縱使短期內兩岸還不致發生軍事衝突,但台灣面臨的壓力勢必越來越大。  隨著中美關係持續緊張,兩岸關係不斷惡化,美國軍機近日頻頻出現台灣周遭。今年一月底,一架美軍B─52轟炸機從關島基地起飛,以飛彈攻擊航線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二月中旬,一架MC─130和兩架B─52分別在台灣兩邊飛行;四月十日,一架RC─135U電子偵察機,由東向西,經巴士海峽飛向大陸沿海;五月四日,兩架B─1B戰略轟炸機飛經台灣東北海域。  本月九日,一架美軍C─40A運輸機從沖繩那霸起飛,直接飛進基隆上空,沿著台灣西岸飛行,最後從台南外海離開台灣,向南海前進,不僅是一九七九年美軍撤離台灣後首見,還傳出曾在台灣降落五分鐘。這些動作,固然是要展現美軍在關鍵地區維持戰略威懾的決心,當然也有為台灣撐腰助陣的意味。  然而,共軍軍機的不定期繞台巡航,並沒有因為美國軍機的出現而減少,次數反而更加,也更有針對性。從六月以來,共機已經六次進入台灣周遭空域,而且從十六日起連續四天進入台灣西南空域,這是以往從未出現過的局面;同時,共機飛過海峽中線的次數,也越來越頻繁。這顯然表示,不管美國軍機是否出現,共機飛越台海中線,進行「常態化巡航」,已經是無法攔阻的趨勢;而且美國介入越深,大陸的反制就會越烈,一旦發生衝突,不只是防空識別區,就算是台灣領空,共機都有可能進入。試想,屆時台灣的軍機要不要攔阻?會不會出現擦槍走火的意外?  面對這樣的狀況,台灣的空防當然承受很大的壓力,不但飛行員的體力負荷加重,飛機的維修也倍增負擔。長久下來,台灣空軍必然疲於奔命。同樣的,美國軍機若要跟共機較勁,除了派遣航空母艦巡弋台海之外,無論從日本或關島的美軍基地起飛,都要長途跋涉,占有地緣優勢的共軍,大可以逸待勞。換言之,縱使整體軍力中美仍有相當差距,但美國軍機目前已經無法嚇阻共機。  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台灣理當積極修好與大陸的關係,降低戰爭的風險;不幸的是,民進黨政府仍舊高度寄望,中美對抗會使美國更加支持台灣,並且深信在美國的保護下,台灣的安全將可確保無虞。表面看來,中美角力對台灣似乎有利。去年以來的中美貿易戰,台灣拜轉單效應和台商回流之賜,成為全球極少數獲利的贏家;儘管兩岸關係從「冷和平」轉向「冷對抗」,貿易也仍然持續成長,這好像意味台灣即使對大陸採取強硬態度,也不會有太多負面影響。  不過,冷靜思考,兩岸關係之所以沒有惡化到不可收拾,並不是因為中國大陸畏懼美國,不敢對台動武,更不是大陸對台灣投鼠忌器;而是在現階段裡,大陸最優先的事,主要是儘速控制疫情,恢復經濟成長,以及妥善應對中美對抗衍生的種種問題;台灣既沒有需要迫切處理的必要,只要不出亂子,大陸就不會急著動手解決。儘管如此,大陸也不會一味姑息,永遠容忍,因為事關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大陸絕不能放任台灣獨立,所以當台灣越來越走向「實質台獨」的時候,縱然還不到「法理台獨」的地步,大陸也會採取斷然措施處置,縱然美國介入,大陸也不會退縮。  更重要的是,在美國人的眼中,大陸固然是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但雙方還有許多合作的議題及互利的空間,而台灣只是美國的籌碼,並沒有太多利用價值,所以只要條件划算,美國隨時都可能犧牲台灣。川普把大陸看成桌子而把台灣視為筆尖,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現在為台灣撐腰,派出軍機不時巡弋台灣,既不足以嚇阻共軍,反而更刺激大陸練兵備戰的行動;不但無助於台海緊張局勢的緩解,反而增添大陸儘速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對台灣自然是短多長空, 弊多於利,這樣淺顯易懂的道理,民進黨政府難道還不明白嗎?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本文為大華網路報授權刊登)

Read More

教部與劍橋大學續推台灣研究講座

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組長李彥儀(左二)與劍橋大學台灣研究講座計畫主持人方德萬教授(右二),多次洽議相關合作計畫。(教育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教育部與英國劍橋大學再次簽約,將於二0二0年至二0二三年間攜手推動「台灣研究講座」第五期計畫。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本次合作備忘錄簽署作業由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組長李彥儀代表教育部與劍橋大學校長Stephen J Toope以電子簽約方式完成簽署,預計將於十月開始推展相關計畫內容。  為強化我國軟實力及深化國際影響力,提升台灣能見度,教育部持續推動「台灣研究講座計畫」,以培養各國優秀人才。於二00六年起與劍橋大學亞洲及中東學院合作,以台灣研究為出發點,設置華語教師推廣華語、介紹台灣文化特色,成功建立我優質華語教學口碑。  基於教育部與該校長期以來的合作,劍橋大學亞洲及中東學院下設之中文系學生,自一年級起即學習正體字,每年皆有學生於暑期赴台灣各大學華語中心持續接觸學習華語及體驗台灣文化。  為更深化雙邊合作,雙方在新一期的台灣研究講座計畫中,進一步規劃合作開設台灣研究相關碩士課程,在歷史、全球化等課程中融入相關元素,並於每學年辦理台灣電影週活動,提供學生進一步瞭解台灣社會、歷史與文化之契機,提升歐洲菁英學子對我國的認識。

Read More

蘇花路廊北上順暢…崇德到蘇澳80分鐘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端午連續假期最後一天,宜蘭、花蓮地區天氣晴朗,昨天上午宜花地區省道路況大致正常,蘇花路廊相較前一天的擁塞狀況,二十八日北上車流已較趨緩,下午由花蓮崇德到宜蘭蘇澳,行車時間大約八十分鐘。  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表示,二十八日截至上午十一時,蘇花路廊南下宜蘭往花蓮方向車流量為二千七百四十六輛,北上花蓮往宜蘭方向車流量為五千六百二十九輛,蘇花路廊崇德至大清水路段北上方向於上午十一時北上最高量達每小時八百六十九輛。在旅行時間方面,昨天上午崇德至蘇澳北上經台九線蘇花改旅行時間約為八十分鐘,經台九丁線約為九十八分鐘。  中午以後,北上車流量逐漸增加,截至下午十六時,蘇花路廊南下宜蘭往花蓮方向車流量為五千四百零一輛,北上花蓮往宜蘭方向為一萬零一百五十四輛,蘇花路廊崇德至大清水路段北上方向於上午十二時北上最高量達每小時八百七十三輛,此後即以每小時七百至八百輛的通過量穩定疏解中。  旅行時間方面,下午崇德至蘇澳北上經台九線蘇花改旅行時間約為七十九分,經台九丁線約為一百零七分鐘,蘇花路廊北上路段車流尚稱順暢。

Read More

<藍綠白拚補選>藍請蔣萬安 陳其邁:較喜歡吳怡農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端午節四天連假,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不得閒。民進黨籍陳其邁,昨天連假最後一天,選擇到旗山、內門地區拜票,一大早就出現在旗山老街的菜市場,並到內門紫竹寺等參香祈福,黨籍立委邱議瑩及市議員陪同,不少民眾與他打招呼。  對於民眾黨公布競選團隊,他說目前拜票行程仍以市場、夜市以及基層的農村為優先,他自己團隊是變形組織隨時會調整。  至於民進黨陣營計畫找吳怡農南下助選,而李眉蓁陣營有意找蔣萬安出來對戰,他怎麼看待?陳其邁說,蔣萬安是立法院同事,也是好朋友,但他個人比較喜歡吳怡農,吳對國際事務、國安與資安等問題有深入了解,也是民進黨看好的人選,陳其邁說「年輕人非常喜歡農農,但我也不錯啦!」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民進黨市長候選人陳其邁到左營區自由黃昏市場拜票,提出對左楠的發展看法,爭取更多市民朋友的支持。  陳其邁說,未來的交通樞紐,勢必是左營車站、高鐵站,透過公路和鐵道等,可以串連到岡山、旗山以及高雄縣區等重要交通路網。

Read More

要求關閉2號機 中火重啟 藍議員靜坐抗議

中火涉違法重啟二號機,國民黨議員黃健豪與羅廷瑋二十八日前往台中火力發電廠門口靜坐及夜宿陳抗。(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國民黨籍議員黃健豪與羅廷瑋二十八日前往台電台中火力發電廠門口靜坐,以和平理性的靜坐及夜宿方式,向台電中火抗議違法重啟二號機組,要求台電中火應儘速關閉二號機組,呼籲顧健康的鄉親一起來「抗灰保肺」。  市議會國民黨團執行長吳瓊華及副書記長冉齡軒聞訊後前往探視,提出「爭好氣、顧健康」的訴求,呼籲民眾、團體,自發性用實際行動向中央政府表達中部人的心聲。  黃健豪表示,身為市議員職責是監督台中市政府,台中市政府忠於市民依據自治條例對台中火力電廠開罰,火力電廠卻我行我素,仗勢蔡英文政府在背後撐腰,違法重啟燃煤機組。立委才是有權力、有責任監督台電和火力電廠的人,但他們卻看到蔡其昌的臉書公然表示火力電廠跟空汙無關,某位號稱有醫學背景的新科立委,也公開表示火力電廠開啟沒有讓空氣變差,「燒煤不會有空汙」這種違反科學、違反常識的發言,簡直是在跟台中市民開玩笑。  羅廷瑋表示,到台中火力發電廠陳情抗議,因為台電真的太誇張,欺壓中部人沒有底線,根本把台中人當作塑膠,「硬要你吞,還不准你哭」,已經忍不下去。  羅廷瑋和黃健豪站出來,穿著灰色衣服,要來「抗灰保肺」,呼籲所有人一起站出來「全民顧健康」,提出四點訴求:一、違法啟動的中火二號機要立即停機。二、沒有許可證的中火二、三號機組要永久除役。三、台電承諾中火生煤年使用量今年不超過一千一百零四萬噸。四、放任台電抹黑汙衊台中的經濟部與台電要公開道歉。

Read More

<藍綠白拚補選>別像交長硬拗 李眉蓁:錯了就承認

 記者吳文欽 /高雄報導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李眉蓁二十八日參與國際蘭馨交流協會中華民國總會第二十二屆台灣專區年會,現場給予李眉蓁最大的打氣與掌聲,為李眉蓁加油。 國際蘭馨交流協會中華民國總會第二十二屆台灣專區年會,昨天中午在漢來大飯店成功店舉行,包括現任總監張素靜、創會總監蔡鈴蘭、國際蘭馨交流協會美洲聯盟(SIA)主席潘維剛等貴賓出席與會。 現場由於已拒絕各候選人致詞要求,並未邀請李眉蓁發言,但仍不吝於表達對李眉蓁的熱情支持與加油,李眉蓁更被與會來賓簇擁拍照,「加油」、「給她一個讚」聲浪不絕於耳,展現出李眉蓁親民與熱情的一面。 李眉蓁二十八日上午參加董楊宗親會活動,被媒體追問亞運爭議一事。李眉蓁回應,她說過自己參選市長是越級打怪,可能太緊張,錯了就要承認,年輕人錯了就要承認,「不像我們的(交通)部長講錯了還要硬拗」。 李眉蓁也表示,她還在組織競選團隊當中,但這一、兩天內也會公布團隊。至於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要她看報紙,她也謝謝柯文哲對她的指正。

Read More

黃偉哲:歡迎報復性消費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二0二0國慶焰火將於漁光島施放,市長黃偉哲二十八日表示,手心手背是肉,尊重中央的決定,只要在台南都很高興,市府會全力配合國慶籌備會準備活動,包括各界最關心的活動腹地及交通問題。今年串連中秋連假至國慶日,更歡迎全國民眾至台南「報復性消費」。  國慶籌會秘書長陳宗彥二十八日宣布,經過慶籌會焰火處專業評估,今年國慶焰火地點確定為台南安平漁光島。  黃偉哲表示,市府之前已組成小組召開多次研商會議,提出包括溪北及溪南地區共五個焰火施放的建議地點,現在慶籌會既已選定漁光島,市府將全力動員配合規劃,以安全為最優先原則。另外,觀賞區腹地承載量、布彈選擇、交通動線、天文氣候等因素,也將納入考量,後續也將分好幾個層次補強島上基礎設施及做好環境清潔等。  黃偉哲表示,國慶焰火節目由籌備會負責,周邊的人流管制、觀賞場所安排、動線安排等,則由地方負責,地點確定後,市府會加速腳步籌備,以不影響主視覺為原則,舉辦周邊活動,炒熱地方觀光。  由於今年中秋節四天連假是從十月一日開始,黃偉哲指出,串連中秋及國慶假期市府會做好最好的準備,迎接全國民眾一起來台南賞月、看煙火,尤其歡迎持三倍券的民眾都來台南報復性消費,愈多愈好。  黃偉哲並強調,地點選擇是中央權限,他並不是國慶籌備會成員,並不清楚開會情形,但秘書長陳宗彥是台南人,相信是經過充份評估後才選定漁光島。當然難免會有遺珠之憾,畢竟溪北地區已經很久沒有舉行大型活動,在情感上對將軍漁港未入選覺得有點小可惜,但客觀上國慶焰火辦在台南就很高興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