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局(健保署前身)前總經理張鴻仁擔憂健保恐「勞保化」。(中央社) 全民健保財務已連三年出現赤字,調漲健保費的議題最近又搬上檯面。根據估算,倘若再不調高健保費,明年健保安全準備金就恐低於一點五個月的健保支出安全水位,也達到法定調漲標準;健保局(健保署前身)前總經理張鴻仁更直言,若不痛下決心改革,二0三0年健保恐「勞保化」。面對此一嚴重警訊,蔡政府應拿出魄力推動改革,不能讓全民眼睜睜的看著權益一點一滴的流失!
全民健保自一九九五年三月一日開辦以來,對於提升全民健康貢獻巨大,堪稱全球模範,全民對健保的滿意度更高達九成。但是,全民健保的財務面在開辦之後沒幾年就遭遇收支無法平衡的挑戰,一九九八年開始發生短絀,至二00七年三月底再發生累計收支首度出現赤字。
為了讓全民健保持續經營,馬前總統執政時曾於二0一0年調整健保保費費率,那一年的累計收支赤字為三百九十七億元,但當年度卻有一百八十五億元盈餘,二0一一年盈餘三百四十二億元,二0一二年盈餘兩百六十五億元。經此調整之後,健保累計收支於二0一二年由負轉正,到二0一六年甚至累計收支盈餘高達兩千四百七十四億元高峰。
雖然健保滿意度高達九成,但調漲保費卻猶如「拔鵝毛」,很難讓鵝不喊痛,調整費率也因而成為一個艱辛的過程。前衛生署長李明亮與當時的副署長黃富源,即有「如果健保改革不成功皆要掛冠求去的不戀棧約定」,李明亮在宣布將健保費費率從百分之四點二五提高到百分之四點五五之後,黯然下台;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曾說,「健保不能倒、醫療不能少、保費不能漲,只有請上帝當署長」,他也曾為推動二代健保請辭衛生署長。張鴻仁昨天在一場會議中,直指「社會普遍不同意漲保費,誰敢漲保費就可能面臨下台」,一語道破健保改革的困難度。
再回到財務面觀察,二0一六年累計收支盈餘達到兩千四百七十四億元高峰之後,二0一七年當年度健保收支又出現九十八億元赤字,二0一八、一九年兩年的赤字分別是兩百六十六億元、三百三十七億元,赤字規模顯然越來越大。行政院國發會去年八月估計今年健保總額約落在七千四百億元至七千五百億元;當時健保署就表示,如果今年健保財務缺口太大,恐怕就必須調整保費。另據估計,如果今年財務缺口達六百億元,安全準備金將僅夠一點七九個月的支出,也已迫近調漲健保費的門檻。
持平而論,全民健保固然讓許許多多的民眾受惠,但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李沃牆認為台灣的全民健保卻有「保費低、給付多、看病無障礙」三個特色。其中,「保費低」的部分,二0一七年台灣健保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之六點四,遠低於美國的百分之十七點二。從這個角度看,健保費率的確有調高的空間,問題在於如何拔鵝毛讓鵝不喊痛。
當然,調漲保費也並非健保改革的唯一之路,如何讓把上醫院當成逛菜市場的民眾杜絕此一惡習、如何減少重覆或不必要的檢查、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用藥等等,也應納入改革的範圍當中。
調漲健保費勢必引發反彈,包括可能加重青壯年工作人口負擔、可能影響弱勢族群就醫、雇主是否因此改以派遣人員替代正職員工等等,都可能是調漲保費的反彈聲浪來源。但是,健保財務赤字是既有現況,改善健保財務勢在必行,蔡政府必須拿出魄力,如果不能以開源方式挹注資金,也必須提出能讓健保持續經營的節流方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