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的慈悲--2020年基隆美展首獎(基隆獎)--絹本膠彩(118*76cm)
本文作者/林亮吟
今年獲選臺陽美展首獎,曾獲台南美展台南獎、屏東美展屏東獎、南瀛美展等多次獎項,作品並獲台南文化中心、屏東美術館典藏。
時尚的慈悲
此幅作品創作於2019年春,時值農曆歲次狗年與豬年更迭之際;藉此隱喻當代喜歡養寵物更勝於孩子的時尚女性,對於寵物的母性慈悲有如菩薩般。另一種反思維,則這些念頭與舉止,亦猶若佇立於櫥窗的模特般,在傳統的禮教思維下予人以不真實感。 運用絹布的穿透性,讓背後另一張畫面櫥窗的物件,與上方主體人物、寵物產生距離感,也運用各類箔類(金箔、黑箔、青貝箔、紅箔)使畫面有時尚的氛圍;創作如養育孩子,在實驗過程中偶有發現的喜悅,希望在傳統不質變的媒材裡延伸出新的思惟,如同老歌新唱置入新旋律、舊衣新穿加上新配件,才能凸顯時代的新時尚,每個時代都有它時尚的軌跡;藝術亦是一種時尚,有著它的潮流和追求,反映著不同時代與其背景。 當代藝術蓬勃發展,種類與媒材更是日新月異,作品走向藝術經紀制度後,基於經濟利益的市場考量,賞析與鑑評也日益混淆,藝術工作者如何不隨波逐流、潛心無旁的創作,亦是一大考驗。
心界無界,畫界無界,當思維澄覺,場域鬆綁,猶若出疆之鳥類,以一種更自由的心境,閒遊於維度之外。心境的自由是一種珍貴的體悟。
閒遊--2020臺陽美展首獎(臺陽獎)--紙本膠彩(116.5*91cm)
無界(一)—閒遊
《老子》「致虛極,守靜篤」,引導人從喧囂的塵世中得到解脫,認為赤子之心是最美的精神狀態,人生就是一個體道悟道的歷程。
在當代藝術盛行的現代,岩彩(亦稱膠彩)畫的傳統技法與媒材的運用方式,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去摸索與嘗試,彩墨膠彩的性質要更多工序及步驟,從紙本、絹本的處理,到顏料的調製,都需要自己完成,而非用現成的材料,拿來就直接能夠描繪。會讓較多人產生卻步。這樣的性質也豐富了這項繪畫的細膩度與色彩呈現。膠彩畫在日據時期被稱為「東洋畫」,到臺灣光復之後,曾被歸為「國畫第二部」,期間名稱產生各種爭議,最終由台中資深的膠彩畫家林之助提出了「膠彩畫」的名稱,以媒材分類為名,隨著時間逐漸受到承認。而新生代的畫家也因其色彩的表現力與媒材的彈性,而不去排斥。膠彩畫目前在日本是盛行的媒材,他們努力的在技法與顏料上研究發揮,甚至成為學校專門的項目。但膠彩畫在中國的歷史中,像是「敦煌壁畫」、還有畫在絹帛上的「西漢帛畫」…等等,幾千年以前就已經在使用,是從古至今累積下來的工筆重彩繪畫。雖然在戰爭與時間的消磨之下,風貌已有破損,但仍能從這些現存的繪畫看到膠彩畫過去的精彩。可是這項優良的傳統卻因時代變遷和材料昂貴,未能普及於大眾,較為可惜。
由於自身與佛教的緣分,開啟彩墨膠彩的繪畫道路,在持續的創作過程中,不斷探討繪畫如何能展現藝術家的性情,如何將畫面賦予生命,同時和自己貼近。膠彩畫因技法的差異,而能夠展現出不同的風貌,可以透過製造粗糙的肌理,與礦岩的堆疊,呈現出類似油畫般的重彩技法厚實作風格;也可細膩描繪,在每個地方精雕細琢的描繪出如唐宋繪畫,穠麗典雅的風格。近年來由於西方新興的藝術理論與表現方式的變革,以及新的材料運用方式,藝術的面貌變得更為多樣化。
由於膠彩的畫法較為繁複,無法多產或當眾表演,完成一件作品所需時間也曠日費時,若是因此得不到觀者的重視,確實十分可惜。目前臺灣學院美術教育的奠基,學生除了就讀國內的研究所,也陸續有學生到日本藝術學院學習或畢業後往日本進修,提昇了膠彩畫的創作水準。目前一般人對於膠彩畫的認知較容易聯想到中國古代的丹青,與日本近代的繪畫風貌,在近十餘年來,由於膠彩畫逐漸被觀眾注意到,發展的面向與認知較為健全。
林中嬉戲--2020全國美展水墨類銀牌獎--絹本彩墨 (124*180cm)
無界(二)—林中嬉戲
水墨畫源自中國傳統士大夫修心、表其性情的工具,與一般宮廷畫師的差異在於,畫師追求的是工整、完美的表現技巧與形式,而士大夫則會透過山水風景的配置,筆法的運用,將其理念與情緒透過繪畫表現出來。過去的士大夫入世的觀念是由儒家的角度來看,儒家本身擁有積極「入世」的精神,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過程去實現。唐朝的詩歌盛行,詩人王維以詩入畫,也使得他的畫成了後世的文人畫家範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在王維得到了統一。也因此讓繪畫開始重視內在涵養的呈現,就是所謂的文人畫。文人畫帶有文人的性質跟趣味,不在畫中過度講究繪畫上的技巧,必須在畫外看出文人的思想。這種繪畫特色在於強調創作者內心的情感,其目的不只是繪畫本身,而是想傳達更多的內涵。後來在西方寫實繪畫的影響下,水墨畫也逐漸開始注重畫面的造型、表現能力。「入世間的生活畫」的繪畫內涵,便是將西畫注重寫實的表現力與文人畫注重思考內涵的概念統一,有些作品以水墨畫的空間概念去表現,人物則是以西畫寫實的方式,將人物的細節與份量感提升。而描繪的題材內容必須從生活中去尋找,才能實現入世的現實概念。
生命存在世間就是最好的題材,由於生命時間是有限的,個人的能力與環境的限制也因人而異,人的行為也在各種限制當中。但也因為此限制,使得人的一切經驗、情緒、思考都顯得彌足珍貴,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雖然身體是被限制在時間與空間之中,但人的意識卻能因其念的轉變,而讓思想自由。許多深刻的意涵都體現在日常當中,生命本質的呈現,起始於心,生命與生活是一體兩面的,從生活過程的縫隙便能看見生命本質。當人們以某種趣味或意念凝視身邊的人、事、物,專注去感受那些片段,便能產生新的體悟,保持對事物的敏感度,才能以直覺體會到內在的自我,用最單純的心性去體驗與感受,才能將每個乍現的靈光捕捉下來,成為創作的題材。
臺灣師範大學李振明教授對此作品評析言:創作者善用擬繪本風的輕柔表現手法,將童稚世界的真實與幻象揉混一氣,天真爛漫的異想情景,帶領閱觀視眾一起進入愉悅的時空之中,也讓我們一起領略孩子們純真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力。粉嫩色調的統整畫面,將林中的繽紛色彩有著多樣統一的美感掌握。無垠的遐想,則豐富了現實世界的無趣與侷限,在一派輕鬆中讓人感受了審美的樂趣。
有夢最美--2020年南投美展參展作品--紙本膠彩(150*80cm)
無界(三)—有夢最美
心界無界,畫界無界,當思維澄覺,心界自由,場域鬆綁,則如同鳥禽類可以跨越黑夜與白天之藩籬,超然無拘而閒遊,藝術的美好在於無遠弗屆的想像,驅動靈魂最深處,實現生命高度絕對的美,無關於階層之高低任逍遊。
多數藝術家在從事創作時,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一鳴驚人,不管在敘述的題材或表現的技法,都在與自身和他人不斷的進行比較。也因此會產生許多負面情緒,例如不安、狂妄、頹廢、煩躁,這些情緒來自於把目標設定在難以達成的地方,導致一直無法被滿足,也使人產生困惑。通常到這種情況下,會使人的目光狹隘,思想失去彈性,變得頑固,彷彿吸滿水的海綿,無法在吸收任何水分,甚至容易損壞,而使自己越來越遠離當初創作的初衷與快樂。所以應當適當的設定目標,讓自己一步步的達成、進步,在此平凡的意義對於創作就變得有幫助,因為在創作的路上是孤獨的,透過學習、比較、自我提升,都是個人自身要面對的,因為創作是一種沒有盡頭的追求。平靜的心態來自對於平凡的接受,但接受平凡並不是叫人放棄,也不是消極的等待,而是透過這樣的狀態,積極的進行創作,不斷去思考,讓創作擁有更深層的涵養。那麼等到對的時刻到來,就會產生能自我突破的創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