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政治暴力 促轉會:訪談不易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立法院報告指出,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辦理政治暴力心理療癒計畫,預算執行率三成八,執行雖有初步成果,但受限於訪談時間、要求全程出席等因素,實施成果不如預期。  承辦相關業務的促轉會委員王增勇表示,立院報告所述為去年執行情況,而訪談政治受難者、處理政治暴力創傷本來就不是容易的工作。今年度的預算則已規劃、發包完畢,將執行至明年三月中旬,內容包括補助長照給付未涵蓋項目、拓展長照服務範圍等。  促轉會先前辦理政治暴力心理療癒計畫,立法院最新出爐的評估報告指出,促轉會成立以前,政府部門沒有正視政治受難者心理創傷療癒工作,受難者家屬雖自行發起若干關懷團體,但缺乏專業協助且囿於民間資源有限,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庭成員始終未能獲得系統性照顧,促轉會成立後將政治暴力創傷療癒列為重點推動工作。

Read More

<彩繪人生>羅娥走出黑暗 自助助人 為自己人生打開一扇窗

雙眼因病失明後「被離婚」,還要獨力照顧兩名稚齡兒子,羅娥整整有兩年踏不出家門,如今她不但視力改善,還能以自身經歷鼓勵其他視障者。(記者吳孟珉攝) 雙眼因病失明後「被離婚」,還要獨力照顧兩名稚齡兒子,羅娥整整有兩年踏不出家門,自艾自嘆是全天下最可憐的人。如今她不但視力改善,還能以自身經歷鼓勵其他視障者,回首來時路,羅娥滿足地說「我覺得自己現在很幸福!」  五十六年次的羅娥是台南市按摩職業工會理事,是在工會內義務幫忙,奔走於協會與按摩據點間,更是會員的心靈導師。  光看羅娥外表,很難看出她有視力問題,其實不只於此,捲起衣袖,手臂上一片烏青,因為她還是洗腎患者,一週至少要至醫院洗腎二次。  不過,羅娥卻說現階段是自己最快樂的時刻,因為過去她曾經陷入完全黑暗的世界中,整整兩年看不到光,也踏不出家門。  羅娥患有遺傳性糖尿病,在兒子分別唸小一及幼稚園時,雙眼因視網膜剝離而失明。此後有兩年時間她身陷在黑暗中,但悲慘的不只是看不見,未來也是烏雲籠罩,因為婚姻也跟著破裂。  一個失明失業的失婚婦女,要獨自帶著兩個稚齡孩子,這日子豈是一個慘字了得,還好羅娥的娘家伸出援手,父親不但提供生活資助,更每週從高雄來照料母子三人。天也無絕人之路,兩年後一次成功的手術,讓羅娥一眼恢復部分視力。  雖然看東西依舊迷迷濛濛,但總算重見光明,也為人生打開了一扇窗。羅娥先是參加了台南市按摩職業工會的按摩班訓練,成為第一屆的元老,還進一步進修成了專業講師。  因為自己走過坎坷路,人生一夕間從彩色變成黑白,羅娥更能體會視障者、尤其是中途失明者的辛酸,她也積極參加會務,是許多會員的心靈導師。  雖然眼睛所見世界不復往昔繽紛,也還是病痛纏身,但羅娥說現在比以前更快樂,因為她找到了人生的目標,自助助人過得充實且快樂。  (記者吳孟珉)

Read More

<彩繪人生>陳昱成透過詩深入人心

陳昱成以筆名「若驩」寫詩,文字洗鍊貼近民眾生活,引發更多人共鳴。 (記者林雪娟攝) 在網路媒體興起後,民眾和文字似乎愈來愈疏離,尤其是詩,幾乎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無足輕重,然詩人「若驩」多年來仍筆耕於文字世界,透過詩,和民眾對話、透過詩,深入人們的心靈,如今更擔任台灣文學館的刊物《閱文學》的主編,希望透過文學,遇見你我的心底深處。  目前任職台文館的陳昱成,大學就讀成大中文系、碩士班攻讀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不過,他卻選擇一般人認為最難表達的現代新詩,成為他和外界對話的觸媒。陳昱成以「若驩」為筆名,「驩」為古字「歡樂」,一般人對詩的印象多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他認為現代詩作的內容,應該和民眾的生活相結合,作品偏向關懷社會議題風格,也因此能得到更多人的共鳴,並獲得許多獎項肯定。  多年來,陳昱成詩作獲得許多大獎肯定,包括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秀青年詩人、兩次林榮三文學獎;劇本部分也獲得國軍文藝金像獎、府城文學獎肯定。例如〈可口可樂〉、〈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反映社會變遷與工業發展對家鄉的衝擊,兒時歡樂記憶變了調;記錄都更、以武漢肺炎為題的詩作,透過簡潔、洗鍊的文字,把人心中想說的話,一語道盡,也揭露人性深處的情感和私密空間,透過文字,在人心中,打上印記。  陳昱成說,雖然科技、社會進步,然人的生活脫離不了文字,許多人認為寫詩需要有高度的文字技巧,不易下手,他以近來流行的〈像極了愛情〉為例,在網路上風靡一時,也引出了許多人動手寫詩的念頭和動機,或許有些人認為過於氾濫,然他認為,更真實反映出,寫詩一點也不難,因為,透過文字表述,除記錄自己的心情、人生,也因平易近人,引發共鳴和感動。  陳昱成強調,詩的文字經過精鍊、有意識的剪裁而呈現,寫詩尋求的是他人共感和「懂我」的感覺;寄望未來,他希望能出版詩集,收錄其相關作品,在詩集裡,和讀者進行美好的相遇。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彩繪人生>傅田淑珠用寫作防老

田淑珠記錄生活所感,日記本裡的故事乾乾淨淨,都是草稿修正後再抄寫上去的。  文攝影/記者楊淑芬  「閱讀和書寫」是預防老化最佳之道,在今年92歲的傅田淑珠身上得到最好應證,傅田淑珠每天閱讀《讀者文摘》,還摘取書中笑話與人分享,每天都有故事好說,她至今書寫不輟,記錄生活所感,還曾出版八十自傳,腦部大量活動,至今耳聰目明,思路清晰,每天談笑風生,是銀髮族最佳典範。 田淑珠和夫婿傅承宗醫師,各自寫了自傳,夫唱婦隨傳為美談。 傅田淑珠出生於山上鄉,父親田萬枝是山上士紳,日本時代是第一保保正、庄協議會員,戰後是參議員,並且擔任十多年山上鄉鄉長;山上小學畢業後,她是全校僅有3人考上台南州立二高女,父親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為了讓她和唸台南一中的哥哥能安心唸書,特地在台南市區租了房子,阿嬤還到台南來照顧2個孫子生活起居。 在閱讀和書寫中,92歲的田淑珠,愈活愈年輕。 嫁做醫師娘相夫教子有成  傅田淑珠畢業後在她的母校山上國校教書,但是才教了5個月,日本戰敗後,教材和語言就全變了,從日文變成中文,尷尬的過度期,鄉裡找來漢學家,老師們下午學漢文,隔天上午教學生,現學現賣。教書不多久,她的堂叔田朝明,也是紀錄片〈牽阮仔手〉男主角,為她牽了紅線,介紹同是山上鄉,畢業自京都大學醫學部的傅承宗先生,兩人一見鍾情,見了一面以後傅承宗回到台大醫院擔任實習醫生,靠著魚雁往返,讓感情持續加溫。 傅田淑珠的教書生涯只維持2年,婚後,傅承宗醫師回台南開設診所,傅田淑珠相夫教子,一連生了3個孩子,三兄弟都頭角崢嶸,老大傅懋洋是高雄長庚醫院心臟科醫師,老二傅朝暉是藥學博士,老么傅朝卿是建築博士,曾任教於成大建築系,也是國內最著名的文化資產專家。  傅田淑珠目前與老么傅朝卿同住,住在上下樓,很親近也保有適度距離,平日生活有外勞陪伴照顧,她每天一睜開眼就打理妝扮自己,上粉薄妝,永遠穿戴整齊,保持優雅美麗風範;每天閱讀《讀者文摘》,開懷篇、浮世繪…都是她最愛的小品文,碰到好玩好笑的故事,就說給外勞聽,兩人說著說著哈哈大笑,她也看NHK電視新聞,了解世界大勢;雖不買賣股票,也看股票新聞,從股價的漲跌了解經濟變化。  田淑珠的結婚照,她收集完整,時常拿起來回味。 從幫忙先生翻譯開始筆耕  她經常寫故事,但是日記本裡乾乾淨淨,因為都是先寫了草稿,修修改改之後再謄上來,記著二高女時代的老師同學們,記著曾孫子出生時的喜悅,也寫著昨夜的夢,懷念老伴等等。  傅田淑珠勤於筆耕是受到老伴的影響,老伴傅承宗醫師自己曾出版《我的一生》,以日文書寫,傅田淑珠為了讓大家讀得懂老伴的故事,幫他翻譯成中文,在為老伴翻譯過程中,覺得把自己的人生寫下來,更能深思反省走過的路,她也開始寫自己的故事。80歲那年出版《為人之女、妻、母,八十年點點滴滴─傅田淑珠自傳》,記錄自出生之後,80年來的點滴,尤其幸福美滿的婚姻讓她覺得不虛此生;自傳寫完之後孩子們幫她印刷,廣為贈送給親戚和朋友們,2人先後出書夫唱婦隨,在親戚間傳為美談。  書寫是這麼快樂的事,寫完自己的故事,她也寫下腦中奇思幻想,有探討女性婚姻的故事,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故事,還有類似國王的新衣寓言類的故事,題材非常多樣化,累積的稿量也不少;是否出版以饗讀者,她尚未決定,但是從構思到把故事寫完,就令她快樂不已,在思考與寫作中,她愈顯青春活力,不知老之將至。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必須傾聽

 ▉林煥彰 我,必須用心 傾聽 幾乎是一種約定;我喜歡 牠也喜歡, 我喜歡說牠,也是她 ──我的貓; 我的貓,牠習慣 用行為的語言 面對世界;包括 和我對話, 我必須用專注的眼神 讀牠;當然, 不讀也行,我就抱抱牠── 或她, 這也正是我最喜歡的,一種 默默對話的方式…… ──天地無聲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只舊皮箱

 ▉陳慧文  朋友說:「妳的行李箱可以換了,現在網路上不到一千,就可以買到漂漂亮亮的一只新皮箱!」  巧珍嚇了一跳,在她心目中她的行李箱仍是二十幾年那樣光鮮亮麗、讓她引以為傲的限量名牌皮箱。那時她年輕活潑,有著令人稱羨的工作和男友,到日本自助旅遊,帶去的兩只大皮箱還不夠,又在東京迪士尼買了這只瑪琍貓大皮箱,才夠裝她的戰利品回家。這只亮眼的粉紅色皮箱,印著又大又甜的白色美貓,眨著水藍大眼、綁著蝴蝶結、閃著光芒和愛心,毫不掩飾地張揚著她的快樂和青春。  那可是一只令閨蜜讚嘆、讓路人回頭的夢幻皮箱。那樣的時光,彷彿才是昨天的事,卻突然恍若隔世。在朋友的提醒下,她的皮箱黯淡地失去光澤,瑪莉貓的圖案已然剝落,箱底沾染了陳年污漬,箱側還泛著些許霉斑。  回想起來,二十多年來,這只皮箱,真的跟著她經歷得太多、奔波得太久了!頭幾年,她確實跟著巧珍四處玩樂;但接下來,事業的迭宕、婚姻的變故、住處的變遷……其他箱子,都陸續故障報廢了;就這只皮箱,至今仍伴著她,如今竟同她一樣,皺紋黑斑都長出來了。但的確是堅實耐用的──提把、拉鍊和滾輪依然流暢順手、毫無生繡卡關。雖說「歲月不饒人」,但同時也「路遙知馬力」,這只皮箱不僅曾經「中看」,也意外地「中用」呢!  巧珍知道世人多的是以外表評斷個人價值,但她已到了不那麼在意他人眼光和想法、注重實質甚過表面的年紀。她將讓這只不再絢麗、卻超級好用的皮箱,伴她走過人生悲歡,直到她真的需要休息為止。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飯堂的猜想

消失十天又回來的皮皮(右) ▉文/攝影 馮平 那天他吃完飯,回頭瞥我一眼,就面無表情地走了。走的時候,似乎還加快腳步,帶著一點驚慌。但我從那個眼神裡,已經讀出來,也知道:他不來了。以後,他就不來吃飯了。 是什麼使他下了這個決定? 是他吃了三年,已經吃膩了?(可是我明明時常變換口味呀!)是他找到更好的餐食了?(畢竟我不是什麼王公貴族的富豪人家!)還是他對自己的生活有另一種人所不知的規劃了?(若是這樣,我能不尊重嗎?) 前一天,他並沒有來,我等到午夜即將入睡,也未見他。隔天,也就是那天早上,他來了,而且遲到了,當大家都吃完飯,我也準備去工作時,才從眼角餘光中瞥見一個身影,是他嗎?是,他從尼爾家後院跳上欄杆,進入我的院子,半分鐘後出現在我的落地窗外。 我喊了他:「皮皮!」 然後快快把屬於他的那份餐食拿出來,呈到他面前。 我是飯堂,皮皮是一隻貓,跟他一起早晚來吃飯的,還有三隻不同品種、花色和個性的成員。皮皮是四個中最早發現我是新住戶的,他用清澈眼神,矜持端正的坐姿,遠遠看我。我請他吃了一頓飯之後,其他三個成員就陸續來報到。三年來,春夏秋冬,我們不僅早晚相見,也是時常相見,日子過得都像一家人了。 皮皮回頭那一瞥,就是來告別了。 也真走了,那天晚上,他果然沒來。又一天,也沒來。再一天,還是沒來。他都說不來了,我又有什麼可盼的?飯堂以後只要準備三份餐食就夠了。這樣分罐頭的時候,每一份都加多,是從皮皮那份挪過來的。 過了中元之後,眼看就是白露,便也入秋了。我盡量不叫自己多想,但都說像一家人了,一下子消失一個,我還是默默思想,隱隱掛心,也慢慢學習接受這個事實。 都5G時代了,社交媒體又如此發達,天下幾乎沒有找不到、聯繫不上的人,卻偏偏找不到一隻貓,通一句話,問他好不好? 他正在做什麼呢?他一定在這世上某一個角落看著什麼人,聽著什麼聲音,吃著什麼口味的食物,作著什麼奇形怪狀的美夢或惡夢。 他到底走到哪裡去了?新生活是什麼樣的呢?路上危險否?遇到的人或狗或車都友善否?若是他遇人不淑,一時大意,慘遭橫禍,那我真的真的永遠見不到他了。 不,寧可退一步想,他生病了,去尋找一種藥草。他憑敏銳直覺知道那草生長在哪裡,等找到了,吃下了,休養幾日,他就會再回來。這樣,我又可以見到他了。 但他終究沒有出現。 都忘了數日子,也許已經消失一星期,或者十天。我的日子如常,屋外三隻成員也如常,我問過他們:「知道皮皮去哪裡了嗎?」不答。「知道他什麼回來嗎?」也不響。 美國勞工節長周末,一早,鄰居丹喬和他的表弟馬力歐,在後院布置小篝火,旅行折疊椅,幾打啤酒,烤肉架,準備招聚親友來玩樂。即或新冠病毒猖狂肆虐,這裡的人還是天之驕子般,該玩就玩,該樂就樂。 傍晚不到,丹喬的親友一一來了,他們吃喝談笑,直到天麻黑了,才有人離去,但仍有人留下,繼續談笑到午夜。等他們全數散席,丹喬熄了篝火,我才從半睡中起來,下樓去關靠近後院的門窗。(我之所以等到現在才關,是因為拉門拉窗,動輒發出聲響,而我不知基於什麼羞澀禮儀,不想讓人錯以為我在排斥他們。) 第二天,原以為聚會止了,今晚可以恢復正常。不想天黑之後,丹喬又升起篝火,來了幾個朋友。這些天,氣候晴和,夏風溫柔涼爽,令人迷醉不已。他們坐在戶外徹夜歡談,有時言語激昂,有時笑聲炸開,原也能理解。只是深夜兩點半,他們不僅不散,還開起音響來助興,倒使人氣惱了。氣他們的不知止,也惱我的門窗仍然未關。 風,吹一陣,颳一陣。樹枝都搖頭晃腦,樹葉都集體唦啦唦啦歌唱。丹喬今夜是忒放縱了。此時,我真希望有人報警,把他們抓走,或者下一道閃電,把他們趕走,怎樣都行。三點,我躺下,無法睡。起來上網後,又睡。眼看都五點了,人未散,馬力歐的音頻音調總是上揚的。 咚,咚咚,屋頂響了。是雨滴。原來風召聚了雲,雲看他們這樣放縱,也氣飽了。雲一飽,雨就來了。閃電也來了。雷聲又近又遠。他們在倉促收拾東西,一個個走進屋去。我終於可以去關門窗了。 卻沒想到,才關上,後陽台的感應燈亮了。兩隻貓從木欄平台上跳下來,立在我的落地窗前,一隻竟然是皮皮。我喊了一聲:「皮皮——!」 真的是皮皮。那瘦小灰毛的樣子,我是不會忘的。極深黑夜,他們守在我的後陽台,是期盼我奇蹟般出現,給他們送一份宵夜嗎?沒問題,沒問題,我趕緊開了罐頭,做兩份美餐,送給他們。 皮皮回來了!只是難想像,他會在此時此刻,以這種戲劇性的方式回來。有很多話想問他,但又何必問呢?平安回來了就好。看他吃飯吃得香,知道身體是好的。又看他吃得比以前狠,不得不使我猜想:前面那些日子,他忍受了飢餓嗎?遭受了什麼苦嗎? 是不是根本沒去找藥草,而是去一趟冒險之旅,途中受困,脫逃不得?或者他其實是喵星人中的作家,為了作田野調查,初至陌生地,才誤入陷阱中?又或者他只是想暫離舒適圈,去大世界闖一闖,看一看,不然會終生遺憾? 無論如何,皮皮回來十天了,這十天,他不是在我的屋前,就是在我的屋後。 他吃了就睡,睡了又吃。他吃得歡,睡得香。他似乎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貓窩好。他是樂意來跟我過家人的日子的。 過了白露,夜氣溼重,晨珠滿滿。隨即秋風至,這是遠行的時節。皮皮的雙腳搭在我蹲下來的腿上,他正舔著湯匙上刮淨罐頭的剩餘湯汁。他看著我,那個態度像是要對我不離不棄了。但是,這話是可信的嗎? 貓有哪一句是可信的呢?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在澎湖,天氣晴

 ▉洪金鳳  過了一段吃緊的防疫日子,六月初疫情稍緩,天氣放晴,趁著機票還算便宜,我和老公回了一趟澎湖,除了探視久而未見住在護理之家的老爸外,其餘時間我們都用來到處走走,行菊島深度之旅。  我在澎湖出生,在澎湖成長,澎湖實在有太多我說不完的記憶與故事。隨著親人們逐漸老去、凋零,我的親戚圈逐日呈現減損狀態,人生過了一大半的我,經歷了生離死別的人間大事以及人際關係的風風雨雨,「錯過,即是永恆」的想法因而發酵,現在只要我想要做什麼,都會立即去做,絕對不會讓想做的事因為沒有即時去做,而錯過時機。  所以,這次回澎湖,由我擔任駕駛,開車載著老公四處走走,行程很輕鬆,每一個有故事值得傳頌的景點,老公都會耐心地聽我娓娓道來,細說從前,讓他因為我的訴說而融入我的成長歷程裡。  我帶他去看海看沙灘,也去賞石賞古屋,還有搭船遊離島,最重要的是讓他跟著我融入在地的人情味裡,在親朋好友的言語交流中,深入了解澎湖的民情風俗,也在清新無污染的海島風情薰陶下,去除雜念,整個人變得神清氣爽。  那些天,天氣晴,我在澎湖接受陽光的照耀,海風的吹拂,就像充飽電的電池一樣,活力漸生,電力滿滿,有足夠的力量迎接每個未知的挑戰。

Read More

<中華副刊>笑盡天下可笑事

 ▉何佩梅  母親的本名是「少玲」,民國四十八年十月來台,經姨丈介紹,十一月便和父親結婚。登記身分證時彼此的陌生不難想見外,父親一時筆誤將「少」寫成「笑」,拿到證件時,母親又氣又好笑的質問,父親只有調皮的說:「生米既已煮成熟飯,就將錯就錯吧!」  這對甫認識一個月便結褵的小夫妻,婚後也沒有太多時間補談戀愛,甚至了解對方。只是為接二連三出世的兒女張羅著。父親擔任軍職,三天兩頭的移防,為人妻的「守活寡」不說,一份微薄的薪水,撐得了上半個月,下半個月就得勒緊褲帶的挨過去,一連三個月吃空心菜簡直是家常便飯。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營養不良的情況下,不爭氣的我們更是診所的常客,日子在苦的幾乎欲哭無淚的情況下緩慢的過著。妹妹繼姐姐急性肺炎,哥哥腎臟病之後,又得了哮喘病。媽媽每天只得背著她到市區一家專門治哮喘的小兒科那兒看病,看了兩個多月後的一天,母親從診所出來時,忽然烏雲密布,雨滴大點大點的落了下來 ,母親三步併兩步的快走,怕雨水淋濕了妹妹又加重病情,只顧往前看,不料噗嗤一聲踩到香蕉皮摔個人仰馬翻,屁股碰的坐在黏濕的地上,頭也順勢往後仰之際,立刻想起背後的妹妹,強撐起身子,拚命的掙扎著……  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的同時,不禁想起以前曾是家裡有三十幾個工人的千金小姐,如今竟落到如此下場,悲從中來本是人之常情。當母親正要落淚時,突然想起自己的名字不是有個「笑」字嗎?而且這副滑稽的模樣可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喔!竟也在對著自己傻笑三聲後,勇敢的爬了起來!  以一口勉強過得去的廣東腔國語,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茹苦含辛拉拔四個孩子長大成人,期間經歷許多不為人道的苦楚,以及生命難以承受之痛。她竟然甘之如飴的品嚐這人生百味,並且熱心助人,榮膺本社區人緣最好的「聊天會會長」,只要有她在,總是溫馨滿行囊,歡笑一籮筐!  古語謂:「笑盡天下可笑事,容得古今難容人。」據媽媽說以前是多愁善感的個性,不知是否真的「人如其名」而一改本來的面貌,或許真有此一說。但我更相信:勇敢,樂觀,凡事往光明面看,往往能扭轉乾坤,改變命運,獲得大家的敬重!

Read More

新營社區特色導覽小旅行 傳承文化

中營社區因為鐵路鋪設及火車站設立,帶動工商業蓬勃發展。(記者翁聖權翻攝) 鑑於農村人口老化,年輕人流失情況嚴重,新營區公所推動社區特色導覽小旅行,邀集社區民眾與學生共同踩踏中營與姑爺社區兩個景點,體驗不同社區生活文化。新營區長魏文貴強調,社區特色導覽小旅行特別邀請學生族群一起走訪新營社區,就是要讓下一代走出校園了解社區特色景物,從而對社區產生情感,為後期的地方創生規劃厚植未來  中營社區內有新營火車站生活圈,是新營經濟繁榮的起點。中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牧謙表示,新營區地名源於鄭成功部隊駐紮所在營區,從而發展出整個新營村落,所以中營社區內留存有鄭成功後代所居住的老宅,配合公所辦理社區特色導覽小旅行,特別規劃了急水溪畔的古剎老廟巡禮,以及鐵道地景公園導覽,這都是述說中營歷史的主要建築景點。希望藉由這次社區小旅行,把中營特色的點點滴滴傳承給下一代,讓大家更了解中營,更喜歡中營。  社區特色導覽小旅行的另一個場次是在姑爺社區,地名也跟鄭成功頗有淵源,因鄭成功妹婿當年在姑爺社區定居,所以才有此特殊名稱。姑爺為典型農業村落,社區理事長也是姑爺里長王月順表示,小旅行先走訪社區老街,感受農村生活型態,中午在社區活動中心品嘗鄉土風味餐,下午則由翁水鳳老師指導大家手作姑爺特產貴黍帚,一整天充分體驗滿滿的農村情懷,也讓這些幾乎失傳的農村技藝能夠繼續流傳。 (記者翁聖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