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陳暐棣提供燉煮四神湯方法,適合全體質。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主任陳暐棣表示,過去農業時代物質缺乏,入冬後適度攝取肉類蛋白質「進補」。現代人飲食西化、外食機會高、食物調味複雜,普遍營養過剩,3高疾病普遍,並沒有冬令進補的必要。
陳暐棣指出,坊間常見冬令進補的羊肉爐、薑母鴨、藥膳排骨、燒酒雞,多有加酒精食材與中藥芳香溫熱特性的藥材燉煮。酒在於中醫食物性質分類屬大辛大熱,雖然燉煮過程滿室生香,但性質卻非常燥熱。
陳暐棣表示,現今民眾飲食多元且國際化,飲食接觸烤炸辣的機會非常大。門診時常接觸便秘、口乾舌燥、痔瘡疼痛、面紅耳赤、面泛油光長痘痘、小便黃赤短澀等燥熱體質的患者,非常不適合此類食物;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發燒、發炎性疾病患者也必須避免。
陳暐棣說,四肢冰冷的患者多是體質偏孱弱或氣血循環不佳,腸胃功能也不一定健全。此類有肉有酒又有藥材的膏粱厚味食物,吃下肚也無福消受,反而停滯胃腸、難以消化,導致功能受損產生腹脹、噯氣、打嗝、便祕等消化不良症狀。
陳暐棣建議,「四神湯」是對於全體質包含孕婦都適合的平補燉湯。正統的四神湯僅由芡實、茯苓、山藥、蓮子材組成,4味中藥都屬根莖種子類,經過煮熟後皆可吃下,是沒有特別冷熱偏性且健脾養胃、去濕補中的良方。
她提醒,燉湯的過程必須加入豬小腸或排骨一起煮食,讓健脾養胃功效更加完全;但不加入酒類提味,維持此方平穩的特質。部分藥房提供的四神湯多經過加減藥方,會多加當歸、川芎、薏仁等其他性質藥物,容易導致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