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鴻森(左)與張祖恩(右)大一時參加救國團中橫健行活動合影。 (顏鴻森提供)
作者:顏鴻森(成功大學講座/機械系教授)
我與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的名譽特聘教授張祖恩博士,同於1951年在彰化出生,他2021年2月從成大退休,我則因晚報戶口,將於8月退休。1968年就讀彰化中學高三7班時,結識張祖恩,且上下學期輪流當班長、副班長。1969年在成功嶺接受大專兵暑訓,一起度過為期8週、九條好漢在一班的軍旅生活。1969年進入成大為新鮮人,他在土木系、我在機械系,大二至大四期間,皆在大學路18巷28號住宿。畢業後雖各奔前程,然先後於1980年暑假、1982年寒假殊途同歸的回母校任教,共同歷經了長達39年的教授職涯。
顏鴻森近照。(顏鴻森提供)
《牛背上的環保行者-張祖恩》此書由張祖恩教授口述、楊淑芬女士訪談撰寫而成,以14章主文為架構,加上8篇師長前輩與作者的序言,以及20篇同學、同事、記者、朋友、學生提供的互動點滴,旨在紀敘張祖恩教授七十歲前的生平事蹟。內容多元完整、文筆通俗流暢,組織、編輯、插圖、印刷亦得宜,是冊適合知識份子閱讀的傳記,尤其是大學教授與青年學子。另,此書在今年元月底,在海拔3239公尺高的玉山前峰發表,可說是地表上最高的新書發表會。
序言的前6篇,赤裸裸的表達出師長前輩,對張祖恩教授於求學時期表現的愛護與提攜,以及教授職涯成就的欣慰與讚賞。
主文鉅細靡遺的敘述張祖恩教授的家世背景,成長過程,本科養成教育、家庭建立、攻讀博士學位的勇敢逐夢,授課教學、研究創新、產學合作、培育學生的積極奮進,擔任部會首長立場堅定的心路歷程,帶領家族成員的大哥風範,以及修身養性、休閒嗜好、社交關係的人格特質,實實在在的呈現出祖恩兄魚與熊掌兼得的事業成就與美滿家庭。
20篇小故事則活生生的寫出大家對祖恩兄的尊重、尊敬,諸如:尊師重道的學者,提攜後學、指導學生的良師,溫文儒雅的謙謙君子,最具學者風範、與立委和記者互動良好的署長,不亦樂乎的朋友,活潑暢飲作詩的豬隊友,內在修養深、外在人氣高的法師、真人……。
張祖恩(前右四)《牛背上的環保行者》出版後,登上玉山新書發表,創下最高海拔新書發表之記錄,好友顏鴻森(第二排右四)同行。(顏鴻森提供)
由於在成大開授「生涯抉擇與規劃」通識課程,有不少仰之彌高的名人傳記,以及近十多年屢屢收到、師長前輩的傳記,閱讀後皆獲益匪淺。大學教授退休後有傳記問世者不多,但皆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佼佼者,內容也具相當的知識性、啟發性。然而,基於相同的生活背景,對此書的感觸最深。
認識祖恩兄雖有五十來年,但未曾深入了解其職涯專業與處事哲理。閱讀此書後,與過去的互動點滴串流、融合,才理解到這個活在專業分工明確時代、平易近人的老同學、老朋友,是位猶如古代通曉六藝的士大夫,是位不可多得的典範學者,真教授也。
高教體系的青年學子閱讀此書,可感受張祖恩老師求學、成家、立業的心路歷程,有助於針對當今環境,思考問題本質,面對未知的前程有較為清晰的視野,活出未來數十年的充實生涯。
再者,閱讀此書,對即將退休的資深教授,會引起共鳴;對埋首教學研究與培育兒女的中生代教授,是旱中甘霖;對剛起步的年輕教授,則是一盞明燈。對我而言,更是一面可遇不可求的明鏡,對照檢討後,更加了解自己、走出理想未來。
另外想提的是以下兩件事。
近20年來,我倆幾乎每週一起打高爾夫。54歲時,本想找一天連續打54洞,意外地走路打完63洞,過程難以扼要說明,但與祖恩兄登山挑戰極限的特質,如出一轍。
我於19歲大二時,即認識住在隔壁、剛到成大任教的歸國學人前校長馬哲儒教授。自29歲在成大服務以來,每隔十年都會拜訪溫文儒雅、大智若愚的馬校長,聊上半天、指點迷津。49歲請益時,馬校長即提及學校的中生代,張祖恩教授會是未來的校長。閱讀此書後,豁然體會出馬校長的睿智,以及對祖恩兄的期待。
最後想說的是,張祖恩教授事業成就非凡、家庭生活美滿、身心相當康健、財務高度自主,做人如此,夫復何求,難得、難得!
人生七十才開始,深信祖恩兄的後半生,會是位享受退休生活、貢獻鄉里社會、從心所欲的環保行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