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音樂季 虎頭埤熱力開唱

台南五月音樂季創辦人Axel(右)在記者會現場即興演出。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2021 Tainan May Jam台南五月音樂季」將於五月一、二日兩天,在新化虎頭埤風景區熱力開唱,共有二十七組在台各國表演團隊及在地獨立樂團接力演出,適逢台南五月音樂季邁入二十週年,現場更特別設置藝術展覽、工作坊及即興表演,歡迎民眾前往體驗這場結合台南本土與異國文化的音樂盛事。 「台南五月音樂季」自二000年舉辦以來已成為台南的年度音樂盛事,南市府十九日於永華市政中心舉辦記者會,台南市長黃偉哲、觀光旅遊局長郭貞慧、新化區長吳金喜及創辦人Axel皆出席與會。黃偉哲說,去年台南五月音樂季因為疫情關係取消甚為可惜,今年因防疫有成再繼續辦理,非常感謝音樂季創辦人Axel的堅持以及長久以來各界對五月音樂季的支持。 觀旅局長郭貞慧指出,今年五月音樂季除集結許多居住於台灣的外國優秀音樂表演者共同演出外,更深入新化在地文化特色與傳承,活動期間分別安排優良藝陣文化成功傳承的典範─「新化鎮狩宮什家將團」、新化國小醒獅團帶來精彩的藝陣表演。活動現場還設有特色市集及美食攤位,讓民眾邊逛邊聽音樂,還能享受大自然的風光,虎頭埤風景區也配合兩天活動,將提供搭乘天鵝船六折優惠及下午四點進場享半價星光票優惠。 觀旅局指出,為提供便捷往返的交通服務,活動兩天中午十二點至晚上八點,將會在北門路近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處,每個整點提供一班前往虎頭埤的免費接駁巴士,第一天回程最晚一班晚上十一點半發車、第二天回程末班車十點整,歡迎多加利用。

Read More

關廟小旅行 2天賣1千公斤鳳梨

關廟區新光社區推出的鳳梨小旅行,週末假日吸引百餘人採鮮果、嘗鳳梨。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關廟報導 進入鳳梨盛產期,關廟區新光社區結合採鳳梨和鹽水溪涉溪遊,推出鳳梨小旅行活動,週末假日吸引百餘人前往採鳳梨,讓小農兩天假期賣出一千多公斤鳳梨,協助小農販售鳳梨,小農和遊客皆大歡喜。 每年新光社區在鳳梨產季都會舉辦鳳梨小旅行,讓遊客到鳳梨原鄉採鳳梨、製鳳梨醬,最特別的是為守護新光的鳳梨產業,新光社區發展協會有一套平衡鳳梨價格的機制,只要鳳梨跌至成本以下,機制就啟動,協會以保價收購的方式來協助社區小農,以減少其損失保障收益。 關廟區新光社區推出的鳳梨小旅行,週末假日吸引百餘人採鮮果、嘗鳳梨。  (記者張淑娟攝) 協會理事長吳宗寶表示,今年大陸不讓鳳梨進口,所幸至今鳳梨價格平穩,目前一斤廿二元,二年生小果也有十五元,社區特別舉辦週末假日的鳳梨小旅行,已有數十團登記報名參與,十七、十八日就有百餘人到新光採鮮果,並買走一千多公斤的鳳梨。 原本小旅行還規劃鳳梨加工品製作,但因鮮果價格好,加工成本會增加,所以全改以鮮果品嘗和採購,並規定每人限採一顆,多採的部分直接以一斤廿二元向小農購買。 吳宗寶指出,鳳梨小旅行將持續至六月底止,深信參與的遊客品嘗到新光小農的鳳梨,就會明白為何關廟的鳳梨如此有名,只因台灣鳳梨最早就是種在陸軍山,而陸軍山就在關廟區新光里和埤頭里一帶,據說陸軍長年在關廟虎山一帶實彈砲擊訓練,在鳳梨園裡殘留的磷等有機元素正好是鳳梨最好的養分,所以種出來的鳳梨品質數一數二,素有「陸軍山鳳梨」的美譽。

Read More

久旱 白河蓮花少近百公頃

久旱不雨,衝擊白河蓮花產業。 (白河公所提供) 記者陳佳伶∕白河報導 久旱不雨對白河區蓮花產業造成衝擊,市府、白河區公所等相關單位十九日在白河區公所召開白河蓮花產業灌溉水短缺因應會議,達成啟動天然災害救助,減少農民損失等共識,白河公所說,白河蓮花節仍預定五月起登場,將結合賞蓮、農村慢活小旅遊,鼓勵遊客到白河賞蓮和旅遊。 市府和白河公所等相關單位,舉行白河蓮花產業灌溉水短缺因應會議,(白河公所提供) 市府副秘書長邱忠川召開白河蓮花產業灌溉水短缺因應會議,包括市府農業局、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白河區長董麗華、多位里長、農民、民代服務處等與會商討。經農民陳情和各局處報告後,作成以下幾點共識: 對於非停灌區之稻米、蓮花等,因為缺水導致的災害,責由公所速報農業局,請相關單位派員勘查,俾利啟動天然災害救助,以減少農民損失。 白河區轄內屬第二期作才配合灌溉之地下水井,由農委會農田水利署嘉南農田管理處,提前啟動八口抗旱水井,其衍生費用,將由嘉南管理處及市府共同分攤;為避免糾紛,請當地農民自組分水隊協助分水事宜。 有關農民反映,由鹿寮水庫供水之馬稠後灌區,雖有提供水,但尚未流至馬稠後抽水站,就無水可用,請嘉南農田管理處釐清改善。 頭前溪之舊溪仍有水,請嘉南農田管理處研擬抽水使用,供農民可以灌溉,以度過缺水難關。 水利單位將加強用水調度以緩解目前灌溉水短缺之問題,不過,水資源有限,呼籲民眾不要因爭奪水源產生爭執。 白河公所指出,受久旱缺水影響,白河蓮花今年種植面積約一百七十公頃,較往年減少近百公頃,今年蓮花節仍將照常舉辦,預定在五月至七月登場,主要種植地點在廣蓮里、詔豐里和大竹里等地,除了安排賞蓮、還有文創體驗、農村慢活小旅遊等活動,以鼓勵遊客到訪白河。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站在鷲嶺食肆外

詩/圖 林益彰 問詩句是誰打造 我的屁股坐到有點熱了 出去居酒屋抽根菸 鷲嶺指向看不見的聲影 天空原來那麼低 眼前那朵碎雲好冷 這世界的詩句在等誰 我又走進居酒屋 點杯名為日陽的萬籟俱寂 黃黃的濤浪黃黃的模糊 別輸給荒謬的翻譯了 穿著濁流的乾淨 你是陌異醉巡的詩句 暗暗的居酒屋窄窄的椅 直火串烤突然後空翻 一夜干跟著耍花槍 我坐在不想說話的食肆口 慢慢地言語鶯僊閣夢囈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致第三隻貓

■沈眠 是肥滿的活潑 大量充斥 甩不掉的厚重 詩歌是肉 麒麟尾是 生動的語助詞 圓圓滾滾的眼睛 是花全都開了 尖牙是剝奪 劫掠我的天色 滿嘴語詞 是夢幻 室內暴奔是 一齣戲劇的高潮 相互凝視是 世界自動關閉

Read More

〈中華副刊〉貓孫子

■徐然 家中兩隻成貓孕育五隻小貓仔,兩隻夭折後,尚有三隻小貓仔嗷嗷待哺,喵喵聲細弱而不間斷,母親一天的開始從爐灶起火到餵雞養鴨,現在多了三口子,需準備米粥來養大小貓仔,以免母貓養分流失過於瘦弱。 不到兩個月,小貓仔圓滾滾的身材像極一隻小熊仔,已能在家中大搖大擺走動,甚至自行舉辦相撲大賽,在菜園追逐出拳,或偷襲對方尾巴,三隻齊聚混戰時,撕牙裂嘴,互咬對方皮毛,看不出真咬或假咬,沒受傷沒流血,想來是手足間的玩鬧,不當真。 一陣混亂矇打之後,全身雪白背後被上帝按壓一點黑指紋的小貓仔,獨自走到父親跟前,此時父親正在撿菜葉,小貓仔直盯著父親手中的菜葉,父親揚起一根菜葉虛晃一招,小貓仔伸拳卻沒搆著,因為慢了一秒,父親哼哼笑著,臉上紋路蔓延開來,是個慈祥老爺爺,小貓仔坐在父親面前倒像個聽話的乖孫子。 三隻小貓仔偶爾分散各處走動,倉庫後方是他們尋寶之處,只聽聞帆布袋窸窸窣窣聲響,卻不見貓影,原來是自己與自己玩著躲貓貓,將帆布袋往身上蓋,以為全世界都找不到牠,卻在我喵嗚一聲之後,探出頭來,像是在詢問發生何事,殊不知,如此身影敗露,躲貓貓算是功敗垂成。 貓仔們玩累了也知道哪兒是福地,心一寬,便放浪形骸,隨意躺臥在廚房後門口,那裡有個一小平方的磁磚,夏天赤腳踩在上面涼爽無比,貓仔們體溫高,自然得尋一個涼快之地,好整以暇,打個小盹。然而此處大人出入頻繁,幾次母親開門總是不小心碰撞到貓仔們,貓仔們竟不以為意,只是抬頭睡眼惺忪以對,哈欠連連,母親搖頭嘆息,伸腳繞過貓仔們。 貓仔們隨臥隨躺,更是無處不可玩耍,機車上的踏墊總是沾著些許貓毛,休旅車輪子更是牠們攀爬的聖地,既可磨爪子,登高練膽量,還能望遠觀測家中一切動靜,展現與生俱來的捕獸技能,地上偶然出現的蟑螂、小蟲,都是牠們的囊中之物,若能安臥於輪子上,守株待兔的模樣,也是一幅歲月幽靜好風景。 貓仔們整天找樂趣,母貓休養生息,公貓偶爾霸氣現身,行走從容大度,喵喵幾聲訓訓貓仔們,算是盡了本分,接著悠然離去不知所蹤。後來發現公貓在雞舍屋頂瞇眼曬太陽養精蓄銳,原來是等待晚上時分,看管家中雞舍,密切觀察老鼠出沒,果然,一大早公貓在母親面前咬來一隻老鼠,貓咪一家食指浩繁,為了報答我們的收養之恩,這算是行報恩之禮吧! 母親喚這些貓孫子們為「咪咪」,牠們集機靈、憨態、獨立與溫馴於一身,當我們這些孩子離鄉北上時,咪咪們便代替我們娛親盡孝,成為兩老心靈的守護者。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不說話的女孩

■邱寶福 這些年,筆者在教育現場帶過許多不同類型的特教生,「融合教育」讓這些特教生除了部分科目抽離原班,由特教老師個別上課之外,其餘時間則與普通生一起學習,期能提早適應社會生活,並拉近與正常人的差距。我帶過嚴重弱視,只能摸著走廊牆壁,蝸步前進的視障生;我帶過ADHD(過動兒),在某日早自修,因為我的一句訓斥,該生從座位起身,用嘴巴問候我母親,對我揮拳,在我的黑外套上留下幾個清晰的腳印;我帶過智障生,她是一個不管身體或心智,都長得比其他學生緩慢的小女孩,但她總是笑臉常開,在她的世界裡,永遠沒有煩惱,儘管她總是不經意的帶給我許多困擾,但她真的是一個善良的小女孩;去年我又接了一個特教生,她是一個不說話的女孩,不是不會說話,而是患了「選擇性緘默症」,難以啟齒。 所謂的「選擇性緘默症」,白話一點解釋,就是非常嚴重的內向,嚴重到會影響到學習、工作跟社交,如果有人跟你說,她害怕蛇,你一定不會覺得她很怪,因為這是大家都害怕的東西;那如果有人跟你說她害怕鳳梨呢?你一定會覺得她很怪,同樣的道理,外向、開朗、樂觀的人,或許會覺得內向、害羞的人很奇怪,而患有「選緘症」的孩子,要他們在公開場所開口,可能跟患有懼高症的人進行高空彈跳一樣的害怕跟痛苦。 該生轉學到本班之前,我就去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啃讀,知道這樣的孩子轉學到陌生環境,焦慮感會倍增,所以我先對全班同學宣導選緘症的孩子,所面臨的困境,希望班上同學能有同理心,把她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的疼惜與照顧,並安排一位小天使,默默的協助該生適應環境,對待特教生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不要給予特別的關心,把她當成一般生自然的對待,所以我會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待這位始終不說話的小女孩,但會避免製造讓她必須在眾人面前開口的尷尬情境,儘管她對我開不了口,但聯絡簿裡的遣詞用字,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這位不說話的小女孩,心裡有好多話想說,只是她開不了口。 所以,我從來沒聽過他的笑聲,但聯絡簿裡小女孩寫下的狀聲詞「嘻嘻…哈哈…」,讓我也不經意的跟著笑了開來,偶爾小女孩會對我說出「謝謝」、「好」、「不會」….等簡短的對話,但更多時候,她是用點頭、搖頭跟表情在跟我溝通,上課的時候,她也不敢看黑板跟看我,只是低著頭,默默的在聽我講課,我知道她有在聽,因為有好幾次,我在課堂上講笑話,她的嘴角也跟著微微上揚,儘管她害怕被別人看到她的情緒反應跟表情,總是支頤托腮,隱藏的很好,但還是被眼尖的我發現。 不說話的孩子,更需要我們溫柔的呵護與對待,他們不是不說話,只是害怕說話,如果你不能理解,想想自己害怕的事情吧!這些不說話的孩子們,需要你的同理心。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藍色斷想

■黃克全 106.真正的藝術家不挑選題材,題材不召而至,他和題材不期而遇,也往往互相碰撞得頭破血流。然而, 成功的作品就在這時候產生。 107.最重要的是尊重、慈愛、虔誠的心,而不在尊重、慈愛、虔誠什麼。 108.人總是拚命記憶,這是加法,接著再拚命拋忘,這是減法。人就在加法和減法的相抵中,一切歸零,展演出一齣悲劇,以及喜劇。 109.上古人說神話,中古人說宗教,近代人說科學。其實他們說的是同一件事。 110.當我們不再畏懼死亡,甚至歡喜地迎接死亡時,生命的缺口才真正填補起來。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青春異視界〉大掃除

文/陽羽 插圖/國泰 老姜醒了,窗外天色未亮一片幽暗,一來現下仍屬於冬季,日光本來就較晚升起;二來才凌晨四點多,連公雞都還未晨啼。 他已許久沒有一覺到天亮,每日早晨迎面而來的總是一片連魚肚白、濛濛亮都稱不上的深沉。 或許這是衰老的徵兆?但老姜更覺得從床爬起後,點亮燈面對的一屋子的空蕩,才更是加速老化的元兇。 「不過今天不同。」老姜心想。他今日有目標,兒子回來說要一同補上過年沒做的大掃除,把不需要的東西扔掉。 其實老姜不覺得家中有什麼需要扔掉的,但每次兒子回家,家中就會少一些東西,無論是被帶走或清掉,不過絕大多數情況都是後者。一個粉紅色垃圾袋裹進一大疊舊東西,丟進放著「少女的祈禱」的垃圾車,混雜在諸多家庭廢棄物中,看不清扔了什麼,恍若不那麼心痛,至少兒子不會心痛。 他拄著拐杖,另一手抓著垃圾袋,已在客廳轉了三圈,卻只是一再拿起又放下。幫兒子小時候做的木劍只剩劍鞘,該不該扔?全家出遊的老相簿受潮了,該不該扔?兒子昔日的獎牌、獎盃擱在櫃子裡生鏽,該不該扔? 老姜反覆詢問自己,隨後卻選擇把這些東西藏到衣櫃裡、椅子下,並同時關注樓上的動靜。他揣想著兒子從前是不是也是這樣,小心翼翼藏著彈珠、漫畫、電玩在某層抽屜、縫隙,深怕老姜發現後全數扔掉。 安排妥當後,老姜信心十足地拎著垃圾袋,拄著拐杖爬上二樓,走到兒子的房門前,如同兒子小時候整理完房間,藏好各種違禁品之後的自信。 「起床囉!」老姜對著門大喊,但喊出口之後才驟然想到現在才五點,兒子昨日深夜才返家。驀地靜默,他撫了撫門把,想起每次兒子回家總抱怨生活處處受干涉,從前老姜會說父母管子女是種關心,但現在他只慶幸門內沒有回應,兒子應該睡得深沉,沒被吵醒。小孩長大了,有回來就好。 「阿公怎麼了?」睡在另一個房間的看護被老姜吵醒,過來問著。然而老姜沒有回應看護,一如門內沒有回應老姜。 「沒代誌。走,吃早飯。」老姜吩咐看護。離去前順手將空的垃圾袋留在兒子房門前,意味著老姜不覺得家中有什麼需要扔掉,同時也同意如果兒子覺得有什麼是多餘的,老姜不會干涉他動手清除。 老姜心中明白,他傷感的從來不是可用的物品被拋棄,而是一次次丟棄的過程中,發覺兒子比起昨日又陌生了多少。 太陽升起了,看護熱好了清粥、青菜、燉肉,如同以往的每個早晨。看護習慣性的聊起了自己的家鄉,老姜一向對異國的風土民情很感興趣,在行動逐漸不方便之後更是如此。只是今天他異常寡言,努力扒著飯。吃飽很重要,才有體力;少生病、少在兒子不方便的時候叨擾他。 沉默的飯局如同面試前的等待時光,老姜吃光了電鍋裡的米飯,顯得自己胃口很好;他努力咳出氣管內的濃痰,以免稍後在兒子面前咳個不停;拐杖與藥盒擺在自己的身旁,讓兒子知道自己很注重健康、安全。飯很快就吃完了,老姜貌似從容地坐在飯桌旁,開始等待兒子起床。他心中已準備好了十種話題,不包含詢問婚姻、工作之類的惱人問題。他期盼這次和兒子的對話,每一次的對話都值得珍惜。

Read More

頭痛中風 才知腦動靜脈畸形

動脈畸形患者因腦內微血管發育不全,腦部動、靜脈交會處有不正常的畸形組織,使動脈直接注入靜脈。   (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61歲上班族喬女士無任何心血管或慢性疾病,日前偶有頭痛、疲憊等症狀,她以為是壓力所致,某日午睡後,左半邊肢體突然無力,被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電腦斷層初步檢查,發現頭部右側表淺位置(頂葉)有出血情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評估喬女士屬非典型出血性中風,遂安排腦部血管攝影,確診為先天性顱內動靜脈畸形,並於高階複合式手術室執行腦動靜脈畸形(AVM)清除開顱手術。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回歸職場與家庭。 徐賢達說明,腦動靜脈畸形是一種先天性疾病,較常發生在20至30歲年輕族群,男女比約101,好發率約占全部人口的0.1%,亦占總中風人口的1至2%。正常的腦動脈會先連接到微血管,再接到靜脈,但動脈畸形患者的腦內微血管發育不全,腦部動、靜脈交會處有不正常的畸形組織,使動脈直接注入靜脈,中間無微血管做橋梁,無法供應附近的腦組織氣體與養分,導致患者出現頭痛、頭暈、惡心,甚至癲癇等症狀。 另外,動脈血管壁較厚,能承受壓力較高的血流,靜脈則相反。因缺乏微血管做緩衝,靜脈必須直接承受動脈的高流速血流,易增加血管壁破裂出血風險,導致出血性中風,嚴重者會危及性命。 徐賢達以喬女士為例,其病灶為3公分且位在腦組織接近表面處,手術風險相對低。術中,醫師會先分離出灌注動脈,將其切除後再將動靜脈畸形病灶與周圍腦組織分離,最後分離出引流靜脈,予以截斷再取出整個動靜脈畸形。夾完當下,可直接在複合式手術室中進行腦部血管攝影,確認病灶已被完整夾除。若病灶大於3公分,且位於重要功能區,有較高的風險傷及神經造成癱瘓、語言困難或危及生命徵象等,因此手術困難度相對提高。 另外,有栓塞和立體定位放射兩種另類治療方式。前者是將金屬線圈或分離式囊球置入病灶區,讓病灶因缺血而萎縮;後者是利用強力的放射線,使畸形血管內皮細胞增生,經過約一年時間,達到血管萎縮、阻塞的效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