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綜合外科醫師吳俊賢表示,嚴重的痔瘡會突出外露、腫脹且容易出血,甚至需要用手推回腸道。(郭綜合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成大醫院統計,8成國人有痔瘡問題,痔瘡除了造成肛門癢、痛等不適,也導致清潔不易,發作流血除了造成不適、尷尬,更有細菌感染風險。郭綜合醫院外科醫師吳俊賢表示,痔瘡的治療除了開刀外,日常飲食、作息與習慣也十分重要,也可有效避免後續復發的困擾。
肛門的組成包括內括約肌、外括約肌與生長於肛門口與直腸壁上的肛門軟墊。由腸壁的軟性結締組織與括約肌纖維所組成的肛門軟墊,連通腸壁的微血管叢,充血腫脹時能達到阻止固體與液體排出的緩衝功能。如若長期處於壓力大且充血的狀態,就易造成肛門軟墊外滑與軟墊中的血管叢腫大,進而形成痔瘡。
吳俊賢表示,痔瘡就像是長在肛門口附近的水球,依據外露程度可分為1~4期,第1、2期症狀較輕微,會有血便及輕微癢痛症狀,第3期痔瘡外露肛門後甚至必須以手推回,第4期則會保持外露,依照不同狀況也有不同處置方式。
除傳統的開刀手術外,症狀輕微可以透過結紮、雙極結紮療法治療,患者疼痛較小也不需住院,搭配先進的能量切割器械,也可透過微創電射燒灼、環形切割刀等方式治療,可有效降低術後傷口疼痛與出血的發生。患者開刀前可與醫師討論,審慎評估痔瘡狀況,找到最適合的處理方式。
吳俊賢強調,痔瘡切除並非一勞永逸,也很有可能復發,除了開刀治療外,平時的保養也相當的重要,除適當攝取水分、蔬菜水果外,避免便秘、久坐馬桶,平時也要養成運動習慣促進腸胃蠕動。更要注意保持正常作息,避免吃消夜或攝取過多刺激、辛辣的食物,與痔瘡和平共處方能有「痣」無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