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骨折補骨水泥 老翁背痛難眠

患者背部傷口。(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90歲退休已久的黃老先生,今年三月因跌倒導致胸椎第12節、腰椎1、2節壓迫性骨折,至中區醫學中心神經外科補骨水泥。術後背部持續疼痛生不如死、難以入眠,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體重掉了10幾公斤。6月黃老先生的兒子上網搜尋,前往林新醫院找神經外科主任邵國寧診治。 黃老先生背部疼痛,坐立難耐,雙下肢無力,神經外科邵國寧主任幫他安排詳細的X光、核磁共振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患者腰椎第一節爆裂性骨折併雙側椎莖斷裂,導致脊椎不穩定,安排住院手術,行胸椎第11、12及腰椎第2、3節之脊椎後側微創內固定術。術後患者疼痛立即得到緩解,逐漸恢復活動能力,第2天可使用助行器下床行走,後續做復健治療。 脊椎受傷之骨折可分為壓迫性與爆裂性。壓迫性骨折為椎體變扁但脊椎腔完整,只要補骨水泥行椎體成型術,即可減輕疼痛;爆裂性骨折除了椎體變扁外,又併脊椎腔壓迫,可能合併神經症狀(神經根壓迫造成之水平處疼痛,亦有可能痛在髖處、鼠蹊處、或是大腿內側),在改變姿勢時該處即產生劇烈疼痛。在治療上則除了灌漿外,必需幫脊椎減壓避免壓迫性疼痛,並行內固定手術則可防脊椎屈曲。 脊椎後側微創內固定術一方面拉直脊椎防止屈曲,另一方面上下牽引使得椎腔擴大,如此可更有效舒緩患者的不適。 邵國寧表示,長者多有骨質疏鬆問題,許多長者常因跌倒等意外造成壓迫性骨折,甚或爆裂性骨折,造成長者疼痛難耐、不良於行,睡眠品質更是受到嚴重的影響。一般如此高齡的病患及家屬,都很害怕讓病患手術治療,尤其是脊椎方面的手術,動輒有癱瘓之虞,更讓患者望之卻步。 邵國寧建議此類患者及家屬,微創內固定術即便如此病患有心肺功能不良問題,但因其傷口小、手術時間短且安全,高齡長者得以迅速恢復健康。

Read More

力拚外銷日韓 黃偉哲視察玉井芒果蒸熱廠

台南芒果進入盛產期,市長黃偉哲特別前往關心蒸熱廠產線作業,還實地下場參與包裝工作。(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台南芒果進入盛產期,玉井蒸熱廠的四條生產線全開,三班輪值,早上出貨給日本、下午出貨給韓國。市長黃偉哲特別前往關心蒸熱廠產線作業,還實地下場參與包裝工作。 黃偉哲表示,看到現場員工像蜜蜂一般勤奮,不論是藥檢、消毒、殺菌、包裝,即便忙得不可開交卻還能動作流暢,不禁感到佩服。他特別下場充當了一回包裝工,但再怎麼努力加速貼標籤,速度依舊趕不上讓其他工作人員進行下一個步驟。 生產線一位大姐告訴黃偉哲,她每天處理的芒果是用千顆以上在計算,雖然聞著滿室果香,就算想吃也是沒時間吃。 市政府指出,台南市芒果種植面積六千九百四十公頃、約占全台五十%,為全國第一,去年產量約七萬一千三百五十七公噸、年產值二十八點八億元。今年台南出口至日本和韓國的愛文芒果已經超越去年同期,目前產季還有一個月,相信銷售數字還可以繼續往上衝。 市政府進一步表示,除了芒果外銷,市長也賣力拚內銷,日前才再度化身電視購物達人,連線東森購物台行銷台南最優質的芒果,選用外銷日、韓等級的愛文芒果,一推出立即引起觀眾搶購,三十分鐘內即賣出二點二公噸。

Read More

支援偏鄉打疫苗 醫師公會獲好評

醫師周蓁佑(左二)赴北門偏鄉做「到宅接種」服務,為臥床長者施打莫德納疫苗。(醫師公會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為加快疫苗接種進度及提高涵蓋率,台南市醫師公會指派公會幹部,利用假日支援較偏遠衛生所開設莫德納疫苗接種門診,協助百餘名北門衛生所列冊民眾順利完成施打;醫師並配合「到宅接種」服務,為當地三名臥床長者施打疫苗,讓地方「揪甘心」。 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陳相國表示,衛生局規劃醫院、診所、衛生所及大中小型接種站讓民眾更快速方便可以打到疫苗,還有為了提昇涵蓋率,除了安排復康巴士專車接送行動不便的民眾前往接種,對於長期臥床的民眾,則提供「到宅接種」的服務,希望讓所有想打疫苗的民眾都能儘快打到。 醫師公會盡全力支持衛生局的各項防疫規劃,除了成立「防疫物資發送大隊」快速衛生局發送各項防疫物資,也安排醫師支援各項防疫任務,包括各地擴大篩檢站與疫苗接種站等。 南市醫師公會指派理事周蓁佑醫師週末支援北門衛生所開設疫苗接種門診,贏得地方好評。(醫師公會提供) 醫師公會指派理事周蓁佑醫師於三日前往支援北門衛生所開設莫德納疫苗接種門診,由於事前與現場環境規劃妥善,很快地幫百餘名列冊民眾順利完成接種疫苗。周蓁佑配合「到宅接種」服務,由北門衛生所公衛護理師與里長帶路,依序到當地三名臥床無法出門的長者家中訪視,他們有的因病臥床,有的嚴重肌肉萎縮、四肢無力,都經仔細評估後,順利完成疫苗接種。一行人為求安全慎重,也在宅觀察十五分鐘後方才離開。 周蓁佑說,當天大家從一大早一直忙到下午,雖然感到有點疲累,喉嚨也啞了,但內心很高興能有機會為台南防疫貢獻自己一分力量。

Read More

〈中華副刊〉與加護病房的距離

■小菱角 偌大的落地強化玻璃門映入眼簾,「加護病房」ICU四個大字映射出家屬不安的心情。 「現在家屬請拿出證件做實名制登記!一次只能兩位進入!」加護病房大門緩緩開啟,一位護理師口氣略帶嚴肅但平和的敘述著。門外早已等待著大排長龍的家屬,而我,也是其中一位,站在身旁的姨丈眼神滿是焦慮。不經意的瞄向排隊家屬臉上神情:憂愁、失望、沮喪、掩面而泣,快樂情緒在他們身上蕩然無存。 「請問我剛剛在樓上化療,現在……」一個阿婆並沒在排隊人群裡,而是先一步走到護理師身旁詢問。她的聲音很微弱,問題內容聽不太清楚,但大約可知不是要探視加護病房內的人。 「拜託!跟加護病房無關的不要在這佔時間好嗎?!」排隊家屬有些躁動,有些微怒阿婆不相干的詢問。躺在這扇門後的人,都是正在和死神拔河的重病患者,一天24小時僅有半小時家屬能探視,對阿婆會有此反應能夠理解。對阿婆緩緩走出的背影雖有些不捨,但也只能祝福她找到所要的答案。 穿上了隔離衣走到阿姨病床旁,輕輕呼喚著。以往不太仰賴奇蹟這件事,總認為任何成功還是得靠自己努力,現在卻希望它能發生。多年前媽媽的急救沒能救回,當時許下的奇蹟並未用上,這次盼望能把額度留給我的阿姨。 門內門外之人僅隔一扇門,期盼門內之人起來跟我們話家常。奇蹟,你能應允嗎?

Read More

俗女2小嘉玲轉大人 剪西瓜頭笑噴

「小嘉玲」吳以涵頂著西瓜頭變成國中少女。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俗女養成記》讓「小嘉玲」成觀眾的心頭寶,續集中也開啟少女嘉玲轉大人的煩惱,開始面臨月經煩惱,讓吳以涵感謝媽媽超前部署。 《俗女2》即將於父親節8月8日晚間9點於華視主頻與CATCHPLAY+影音平台正式推出。第二支預告《青春篇》搶先曝光「小嘉玲」吳以涵的西瓜頭造型和精彩演出畫面,不但開始面臨每個女人都會遇到月經煩惱,童言童語地說:「我這個月經是要到什麼時候呀?」。 「嘉玲媽」于子育也開始擔心女兒會遇到壞人,忙傳授防身秘技「戳眼睛踢下面」口訣,還有許多六、七年級生曾嘗試「半夜削蘋果看未來老公」的都市傳說畫面,短短30秒影片預告開啟少女嘉玲的煩惱新篇章。 「俗女養成記2」童星吳以涵(右1)飾演的「小嘉玲」開始面臨月經煩惱,演員陳竹昇(左1)與楊麗音(左2)飾演的「嘉玲爸」與「嘉玲阿嬤」著急關心。 《俗女2》劇中吳以涵面臨初經來襲的困擾,現實生活中,吳以涵透露,很幸運沒有很不舒服的反應,感謝媽媽在她三、四年級時就超前部署,提前先教好了相關衛教知識和使用衛生棉的方法,因此在六年級月經真的來得時候,就能比較懂得應對,沒有像《青春篇》預告中「小嘉玲」被嚇到,且每逢月事的時候,媽媽也會煮豬肝湯、紅豆湯幫她補補身體,果然是媽媽最懂女兒。 有別於第一季的美美長髮造型,《俗女2》劇中「小嘉玲」升上國中配合台灣早期學校髮禁背景變身西瓜頭造型,吳以涵透露說:「第一次看到這造型時覺得很好笑,也很可愛」從小到國中都一直是留長髮的她,也特別配合剪短了頭髮,一剪就剪了35公分的頭髮。但也強調,未來除非為了戲劇演出,不會想剪短髮。

Read More

植享家、大遠百捐防疫物資

植享家及台南大遠百捐贈口罩扣及茶樹精油給台南市政府。(市府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植享家及台南大遠百四日共同捐贈一百組口罩扣及有機茶樹精油予台南市政府,市長黃偉哲親自頒發感謝狀,與會的台南大遠百店長徐聖彬、植享家行銷經理張凡瑋皆表示,希望提供充足防疫物資予防疫人員使用,為全民防疫盡一點心力。 黃偉哲表示,非常感謝台南大遠百和植享家捐贈口罩扣及有機茶樹精油組,可讓平常處在高壓防疫工作下的第一線人員,身心能獲得紓解。 經發局表示,因疫情關係,投入市場第一線工作人員大幅增加,為提供市場防疫同仁足夠防疫物資,這次捐贈的口罩扣及有機茶樹精油,主要將配發予市場防疫人員使用。

Read More

英染Delta病故 近半打完2劑

中央社∕倫敦3日綜合外電報導 新型冠狀病毒的Delta變異株讓英國的COVID-19疫情復燃,近期染疫病故者近半有完整接種兩劑疫苗。醫界與科學家認為,疫苗本就沒法百分百有效,重要的是防止疫情壓垮醫療量能。 「華爾街日報」指出,英國正成為疫苗防疫的測試場。Delta變異株在當地快速蔓延,過去一週新增14萬6000例確診,較前一週增加72%,篩檢與基因定序確認6月中以前的新增,97%為Delta株;另一方面,英國的疫苗覆蓋率高,85%成人已至少接種1劑,63%成人完整接種兩劑。 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HE)的資料顯示到6月21日,9萬2000個Delta株確診例有117人病故,當中50人完整接種兩劑疫苗,占病故者的46%。儘管數字比例看來驚人,但科學家這回並不擔心,主要理由有三。 首先,疫苗本就無法百分之百有效防護,也不是每個接種者的免疫反應都相同,年長族群或免疫系統有缺陷者的免疫反應,就是不比年輕人與健康者,也有些人就算打了疫苗,遇到病毒仍相對脆弱。 其次,COVID-19病故風險隨年齡急遽上升,即便疫苗能減少一名80歲長者染疫病故風險達95%,病故風險仍比一個沒打疫苗的20歲年輕人高;慢性病諸如糖尿病、高血壓與肺病患者,接種疫苗後仍有較高重症與病故風險。 第三,有鑑達成全國100%的人都完成接種,病毒某種程度還是能擴散,屆時仍不免有人染疫病故,過度著墨「打了疫苗仍病故」意義不大。 英國這回50名接種後仍染疫病故者,全為50歲以上,50歲以下完整接種疫苗者還沒傳出有染疫病故。在利物浦執業的傳染病醫師溫菲德表示,這回Delta株疫情,在當地就能看出疫苗的價值,因為需住院的人數遠低於前波疫情。 列斯特大學臨床病毒學家、呼吸道醫學教授陳偉志說:「英國目前的情況是,雖有疫情破口,但疫苗覆蓋率增加,也的確壓低了Delta株的重症住院與病故人數。」

Read More

紓困4.0 南市已核貸7.42億

市府設紓困專案辦公室和紓困諮詢專線,為民眾提供諮詢服務。(經發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疫情對各行各業造成衝擊市府經發局說,由五月底迄今,市府成立紓困專案辦公室已接到二萬多通紓困諮詢電話,針對需輔導業者,透過多元專人服務、協助核發受影響事業證明,幫助企業度過疫情難關。 經發局說,針對今年度申請紓困4.0貸款案件,截至二日止,南市有一百五十九件核貸融資案、核貸金額七點四二億元;相關紓困方案持續開放申請中,請符合資格儘速申請。 市府說,經濟部提出對營業衰退五成的商業服務業提供營業衝擊補貼,另針對業績衰退百分之十五之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利息補貼,這些措施均涵蓋有稅籍登記之攤商及小商號,市府團隊為協助受影響人迅速取得所需之協助和補助,特別設立紓困諮詢專線06-2954293,並由經發、勞工、社會、教育、農業及研考等相關局處人員,透過電話即時回應民眾諮詢紓困相關事宜。 經發局長陳凱凌指出,統計五月廿七日至七月二日止,紓困專案辦公室共接聽二萬一千九百廿三通電話;屬經發類話務約三千三百九十八通,詢問內容包含商業服務業營業衝擊補助、企業紓困貸款、青年創業貸款等,申辦資格認定,線上申請方法、市場及夜市攤商如何申請等,經發局也持續協助企業申請受影響事業證明及介接銀行申請貸款服務。

Read More

一個月前不做PCR 柯P:醫院能力不足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北農、環南市場爆發群聚,北市府持續大規模PCR篩檢。台北市長柯文哲4日在防疫說明會中指出,1個月前不做PCR是因為當時各醫院做PCR的能力都明顯不足,直到6月中旬各醫院進口的機器都完備之後,才能像苗栗電子廠一樣進行大規模的檢測,而台北榮總在苗栗電子工廠的成功,也讓北市有信心可以做大規模PCR檢測。 柯文哲表示,在5月15日以前,台灣做PCR能量是很差的,因為1年多以來都很少做篩檢,到了5月15日以後,一下子案例大幅上升,才開始被迫從國外買檢驗機器進來,台灣大規模進行PCR,因此,6月中以後,台灣才有大規模PCR檢測能力,大家質疑為什麼當時不這樣做,答案是當時還沒有這個能力;這也就是為何當時中央會出現校正回歸的原因。柯文哲說,現在北市醫院有98%當天就會有PCR檢驗結果,未來政府主辦的大規模篩檢都會用PCR,不會用抗原快篩。 在北農的案例方面,他表示,這次批發市場共篩檢了13607人,有9位PCR陽性,但其中有3位是曾染疫過已解除隔離;但這3人Ct值都大於30,代表傳染性較低,會視同陰性處理,可進出市場。 柯文哲也同時說明萬人快篩的難處,像是北農的案例遠比想像複雜,每天1萬人到批發市場,每天來的人是不一定是相同的,而且來自全台灣各地,因此做了5千多例之後,發現實在太困難;跟苗栗電子工廠相比,苗栗電子工廠人員相當固定,造冊很方便,可以每個禮拜做篩檢,做個3輪就可以清零,而北農跟苗栗電子場的局面完全不同。 他強調,若每週要做一次1萬人數的PCR,即便是做了5次也無法清零,在當時就決定把全部的人都打疫苗,打了1萬4千多名,要14天才有效用,這段期間陸續有人感染,這幾天發現無症狀黑數實在太多,討論完以後,決定在7月8日以後PCR再篩一次,因為PCR陰性只能代表當時沒有感染,沒有症狀,還是有可能過了潛伏期會再發病。 另外,柯文哲也提到,最近台北市也有3處院內感染,發現都不是醫事人員感染,很多都是看護、洗衣工確診,所以醫院還是要負管理責任,到醫院工作的人,都要確保打過疫苗或PCR陰性。 柯文哲也說,台北市打過一劑疫苗的醫事人員,北市府也都有將醫事人員第二劑疫苗保留,只要7月中之前,需要打第2劑的醫事人員,都要求醫院要盡快處理。

Read More

楊淋貴獲選教育家部落格人物典範

楊淋貴(右一)的學生洪偉倚(右二)在瑞士聖嘉倫國際技能競賽獲得模具職類金牌表揚。 (教育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旗山農工教師楊淋貴輔導偏鄉學生參加技能檢定,並培育多名國手在國際技能競賽大放異彩,用「一萬小時的練習」送偏鄉孩子上世界舞台,獲選教育家部落格人物典範。 楊淋貴投入技職人才培育,二00三年,當學生洪偉倚站在瑞士聖嘉倫國際技能競賽舞台上,手拿中華民國國旗,接受模具職類金牌表揚時,全場華人都難掩激動,因為這是台灣四十多年來,國際技能競賽中第一面,也是至今唯一的一面模具類金牌獎。 「看到我們的國旗在國際舞台上被高高舉起,真的百感交集。」楊淋貴表示,偏鄉學校的孩子多來自單親或弱勢家庭,升學意願不高,需要為他們培養一項專業技能,未來才能憑藉著這份技能,順利就業或就學,改善家庭經濟,改變自我命運。 從技能開始著手的楊淋貴,輔導學生參加技能檢定,並鼓勵技術表現突出的學生,參加選手培訓。參加培訓的選手得付出時間接受艱苦訓練,楊淋貴為了訓練,每天十點後才回家,假日放著自己的孩子不陪,都在陪別人孩子,而這樣的生活,一路走來已經二十二年。 在楊淋貴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為國家培育出七屆的模具職類國手,在國際技能競賽中大放異彩,更抱回首面模具類金牌;其中十七名學生也因參加競賽表現優異,獲得國立大學保送。 楊淋貴認為,旗山農工的孩子之所以能擊敗群雄,靠的並非天分或知識吸收的能力,而是「勤能補拙」。 楊淋貴舉「一萬小時定律」為例,要達到專業頂尖人才的門檻,需要一萬小時的辛勤練習,成功之神才會來敲門;但是敲了門,也不代表人生從此一帆風順,因此他也會教導學生如何勇敢面對挑戰,以及迎面而來的成功或失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