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環南市場防疫之亂,無非政治因素作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左3)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左4)到台北市環南市場了解疫情,立委林昶佐(左2)遭環南市場自治會會長林勝東(前右)怒嗆。(中央社) 台北市環南市場爆發群聚感染,引發中央與北市互推責任,原本應該出現的共同抗疫,竟然演變為相互攻擊,究竟孰是孰非?固然仁智互見,但可確定的是,雙方都有強烈的政治考量。 台灣在五月中旬疫情大爆發,到昨日死亡已達七百四十人,致死率約百分之四點八,不但較全球致死率平均百分之二點一六超過一倍,更是東亞「首屈一指」。民進黨政府疏於防範,應對無方,當然難辭其咎。同樣的道理,台北市新冠肺炎累計死亡二百八十三人,在全台僅次於新北市;累計確診四千六百七十例,也僅次於新北市。不管什麼理由,環南市場出現群聚感染,身為台北市長,柯文哲當然也責無旁貸。 平心而論,中央制定防疫政策,地方負責執行;但中央主導防疫工作,並三令五申要求地方配合,地方政府若是超前部署,從嚴防範,還被中央打槍,威脅懲處,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出了問題,究竟該誰負責?自然就有釐清的必要。 舉例來說,去年八月台大公衛研究團隊與彰化縣合作進行血清抗體疫情調查研究,這本來對防疫具有重大意義,主其事的詹長權教授與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卻被相關部會以違反《人體研究法》調查。此後地方政府和學術界出現寒蟬效應,也影響部分醫衛界人士的積極態度,一切等指揮中心下令;如今台灣疫情之所以難以收拾,很大因素與此有關。責任歸屬,不言可喻! 以台北市來講,柯文哲在此之前確實也不主張普篩,但從雙北疫情爆發,五月十四日他就率先設置四所篩檢站,利用快篩揪出大量感染者及隱性傳播者,不僅公然打臉陳時中一貫不篩的政策,也迫使指揮中心不得不宣布雙北進入三級警戒。上月下旬一項民意調查中,對於疫情期間六都市長防疫表現的評價,柯文哲僅次於侯友宜,就可以看出民眾對柯文哲的防疫表現,大致上還算滿意;從這個角度來看,民進黨當局指責柯文哲防疫不力,顯然有欠公允。 不過,士林長照機構和北農群聚感染事件,台北市政府顯有過失,柯文哲自然必須負責;環南市場事件亦復如此,台北市政府未能快速完整匡列確診者足跡,導致部分確診者家屬仍到市場擺攤,柯文哲也難逃疏失。 問題是,民進黨當局策動民代和網軍對柯文哲窮追猛打,往往是雙重標準。例如譴責柯文哲「不疫調、不匡列、不隔離」政策,是導致台北市疫情擴大的主因;固然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台灣當前疫情擴散,又何嘗不是民進黨當局「普篩不肯做、管制不確實、疫苗買不到」造成?林昶佐之流為什麼從來就不敢批評? 說穿了,民進黨當局之所以圍剿柯文哲,主要就是因為柯文哲對中央政府防疫措施的尖銳批評,非但引起許多民眾的共鳴,也凸顯指揮中心的顢頇保守,對民進黨政府的威脅,反而比國民黨還嚴重,所以不惜「設局」來對付他。 同樣的,沉寂許久的柯文哲,在疫情爆發後,以自己的專業背景和敢言風格,屢屢「逆時中」,不只提升個人在網路上的聲量,也拉高民眾黨的支持度,重燃他角逐二0二四總統大位之夢,所以炮火就越來越猛烈。顯而易見,雙方的重點不是通力合作抗疫,而是如何打擊對方。令人焦慮的是,兩百多萬台北市民的安危,到底是不是他們最重要的考慮?

Read More

曾文南化聯通管 進度超前

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正全力施工中。(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斥資一百廿億元的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計畫,截至今進度百分之十一點三,較預定的百分之十一點一已超前一點點,南水局副局長鄒漢貴表示,該工程預計一百一十三年底完工,屆時將可穩定調度曾文、南化和烏山頭等三座水庫供水,健全南部供水備援系統。 截至十一日止,曾文水庫蓄水率達百分之五十九點五、烏山頭百分之七十六點五、南化水庫百分之九十八點五,水情相當好,相較於五月和六月的嚴峻乾旱危機,確實讓人鬆一口氣,尤其曾文水庫蓄水率曾低到百分之三點六,而六月底和七月初的梅雨峰面和熱對流解了乾旱危機,更讓南化水庫自然溢流了十二天,流掉了三分之一的南化水庫水量。 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正全力施工中。(記者張淑娟攝) 南水局表示,目前正在施作的曾文和南化聯通管線完工後,將可讓曾文、烏山頭和南化等三座水庫的水資源彼此支援,更可以結合高屏攔河堰,健全南部地區的供水系統。鄒漢貴指出,該工程預計一百一十三年底完工,一旦發生今年曾文水庫的缺水和南化水庫的自然溢流情況,就可以將南化水庫溢流的水源連通至曾文水庫的東口堰,再經烏山嶺隧道引入烏山頭淨水廠,相同若南化水庫水量不足,聯通管線可由楠西的曾文水庫開始送水,經過玉井,再到南化的北寮,沿著台三線連接南化淨水場,供水,每天最大輸水量為八十萬公噸,即曾文水系也可支援到南化水庫,讓三座水庫的水資源運用更靈活調配。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強權峰會連台 歐盟戰略自主?

拜登在美國七月四日國慶演說中強調要展開「後疫情生活」。(路透) 王宏仁 美國總統拜登六月的訪歐行程結束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隨即就與俄羅斯總統蒲亭舉行中俄高峰會,接著,又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中德法高峰會。當國際聚焦美國拉攏盟邦主導「抗中聯盟」的同時,疫情變化、人權、經貿競合等議題持續牽動著國際關係變化。 中德法七月五日舉行視訊高峰會,會後揭露的會談內容並不完整,但主要聚焦在恢復中歐投資協定,以及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保護、伊朗、阿富汗情勢等。大致而言,討論的議題是開放的,而經濟還是重要主軸。中歐投資協定花了七年談判並於去年底簽訂,但卻因新疆人權議題的相互制裁,今年五月間被歐洲議會給暫時凍結。  中德法高峰會 平衡美國壓力 中德法峰會由哪一方主動邀約,外界並不清楚,從會後揭露的訊息來看,中德法三方雖談不上達成具體共識,但三國領導人在拜登訪歐之後舉行峰會,即使是以視訊方式進行,意義仍然不同。對德、法而言,除了有平衡美國壓力的意味之外,德、法現階段也必須面對國內經濟復甦與失業問題。 強權國家在疫情籠罩下開展經濟與新的國際關係,從美國立場看,振興經濟與抗中戰略並不衝突,亦即可以在政治與軍事上圍中,同時又可在氣候變遷等地方謀求與中國大陸合作。至於歐盟,在政治上,對於中國大陸的威脅感,不如美國強烈、敏感,但人權議題則會與美國相呼應。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蒲亭舉行高峰會。(路透) 由二十七個成員國組成的歐盟,本來就以經濟為主軸,德國總理梅克爾將在九月大選後卸任,法國總統馬克宏明年要尋求連任,基於政黨選舉考量與經濟復甦需求,德、法認為,有些事或可與中國大陸爭辯、表達不同意見,但不代表就要全面抗中,何況,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搞對抗,既無必要,也不符邏輯與現實。 美國是超級強權,是世界唯一具有全球利益的國家,美國對國家利益的敏感度遠高於世界各國,美中的大國競爭,並不適用於德、法這樣區域性的國家,這也是為何當拜登訪歐期間,馬克宏要強調「G7(七大工業國峰會)不是反中俱樂部」、「俄羅斯才是北約的優先事項,但中國不是。」  中俄結盟 展現對抗美國意味 相形之下,中俄關係矛盾又遠小於中德法。在拜登與俄羅斯總統蒲亭六月舉行峰會之前,蒲亭先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專訪時,就強調了「與中國的關係是史無前例的新高度」,並且駁斥網路攻擊美國是「無稽之談」,同時還舉美國國會暴動批評美國對人權議題的雙重標準。 在拜登馬不停蹄的G7峰會、美歐峰會、美俄峰會後不到兩週,習近平與蒲亭舉行視訊峰會,並宣布《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延長五年,強調雙邊的戰略夥伴關係,中俄結盟頗有對抗美國的意味。 前瞻疫後大國關係,應該會適度的回到疫情爆發前。拜登在美國七月四日國慶演說中表示,疫情已基本可控,要展開「後疫情生活」。大國之間的彼此拉抬或矛盾,仍會繼續存在,但值得關注的是,國家治理與體制之間的關係。進一步言,在體制的競賽中,是否會往對疫情控制較好的治理方向來走。 法國總統馬克宏一直呼籲要成立「歐洲軍隊」,但客觀形勢上太困難。(路透,資料照)  中東情勢動盪 影響歐美關係 至於拜登籌組「抗中聯盟」是否成功?目前為止,從動員盟友的角度來看應該是成功的,美國從加強美中印澳「四方會談」,成功的把日本拉進,但韓國還是有些猶豫;美國與脫歐的英國繼續保持特殊的緊密關係,但歐洲除了在對中問題上,與美國戰略利益不同之外,中東情勢動盪,也會影響歐洲與美國的關係。 六月下旬,拜登第二度下令對敘利亞、伊拉克邊境獲伊朗撐腰的民兵發動空襲;大約一週前,美軍悄悄撤離阿富汗巴格蘭空軍基地。美軍進入阿富汗長達二十年,此次撤軍正如拜登所言「結束了美國史上最長的戰爭」,但阿富汗前景也陷入極大的不確定性。 中東是歐、亞之間重要的地緣政治緩衝帶,中東不安穩,歐洲跟著不安,而阿富汗又與中國大陸的新疆接壤,阿富汗局勢動盪、宗教思潮是否影響新疆,中國大陸也高度警覺。從中東局勢著眼,歐洲國家也會擔憂,加入美國的反中動員,是否會帶來中東動盪的危險副作用。 在美中對抗結構下,是否推升歐盟進一步戰略自主?依據中國大陸官媒對此次中德法峰會的報導,習近平就向馬克宏、梅克爾呼籲「期望歐洲在國際事務發揮更多積極作用,體現『戰略自主』。」其實,歐盟的戰略自主是程度問題,是有限度的,想要完全自主不可能,畢竟,歐盟的軍事安全仍需依賴美國。馬克宏一直呼籲要成立「歐洲軍隊」,但客觀形勢上太困難。  美日大國博弈 隨時牽動兩岸 面對國際疫後政經情勢,台灣彷如錯置的時空。當各國疫苗接種率提高、開始走向疫後經濟復甦之路,台灣才剛進入疫情風暴,疫情對台灣經濟造成不同程度衝擊,稀有性的半導體產業以及航運等雖不受影響,但中小企業、服務業衝擊大,台灣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先解決疫苗問題。 在疫情籠罩下,蔡政府會維持反中路線,藉由香港局勢輕易脫出「一國兩制」論述,依民進黨邏輯就是脫離「九二共識」。近日,東亞情勢仍在微妙變化:一是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五日演講指稱,中國大陸若武力攻台,日本有可能行使集體自衛權,與美國一同防衛台灣;二是美國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六日說「不支持台獨。」 美、日的談話似乎是刻意的搭配。日本副相創造論述,意在政治上給中國大陸施壓,並非立場改變;美國官方公開聲明不支持台獨、維持一中政策,其實也是在堵中方的嘴,即示意「台獨非我授意」,如果台海生事,那就要歸責於片面改變、破壞現狀的一方。大國博弈正隨時牽動著兩岸關係。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王宏仁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立院:線上教學將是常態 建議政府持續提供支援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持續至七月二十六日,各級學校、幼兒園停止到校上課,改採居家線上學習,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補習班等各類教育機構也同步停課;根據立法院法制局最新報告指出,後疫情時代線上教學將是常態教學模式之一,政府應持續提供支援,協助基層教師更有效益的進行各項線上教學活動。 立法院法制局報告指出,此次因疫情突然升溫,全台各級學校被迫停課突然改成線上教學,對於缺乏運用科技輔助教學師培訓練的中小學教師,將是一大衝擊與考驗,線上教學是無可避免的未來常態教學模式之一,建議政府應持續提供中小學軟硬體的技術培力與支援,協助基層教師更有效益的進行各項線上教學活動。 報告說明,針對線上教學所產生的城鄉數位落差,疫情停課期間,原本弱勢兒少的處境勢必更加艱辛,本於教育均等原則,政府實責無旁貸,應優先照護弱勢境遇兒少,檢視其線上學習所需軟硬體資源,並提供居家學習所需各項支持與協助,包括供餐、照顧與課業輔導等問題,以弭平數位落差。

Read More

林右昌質疑疫調 北市:依規定匡列

記者吳翊慈、吳靈芬∕基隆、台北報導 基隆市長林右昌十一日再批北市疫調有問題,北市府發言人陳智菡表示,希望防疫回歸專業,不要用口水防疫。 基隆市十日新增一名確診個案,且是自己採檢確診,基隆市長林右昌批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何沒辦法做到「精準疫調」,並對十日晚間台北市發出的新聞稿,林右昌也列出時間指台北市是越描越黑,還點名「柯市長」若繼續這樣微疫調、微微疫調、微微匡列,全台灣大概只能一直微解封了」。 陳智菡表示,該基隆市的確診者,在其老闆確診之後,台北市衛生局就立即前往職場進行匡列和疫調,並不是把全部人都匡列起來就沒有事了,是要有親密的接觸才是法定的匡列對象;這一點林市長如果有問防疫醫師就會很清楚,中央和地方的規範是一致的。 陳智菡說,該名基隆市民雖非法定匡列者,但仍有疑慮,因此北市府仍希望他出來接受篩檢,這樣大家會安心一點。  

Read More

民間買疫苗送政府 江:只差沒跪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民間洽購疫苗進度遲緩,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十一日抨擊蔡政府效率太差,民間「只差沒有跪下來」,呼籲蔡政府不要再拖延,他強調,BNT疫苗應優先用於年輕人接種。 江啟臣昨在談論時事的受訪影片中表示,疫苗是防疫最有效利器,但民間要捐贈的團體、個人甚至宗教團體、地方縣市等,再三拜託政府讓他們買疫苗,已經是三催四請五拜託,但行政院七月一日才成立疫苗採購專案,慈濟基金會也晚了八天才正式取得政府授權的法律文件,蔡政府對於人民防疫、捐疫苗的善意,一路以來愛理不理,這樣拖延拖到的是「台灣人的性命」。 江啟臣表示,政府之所以沒有辦法解封,甚至連微解封都零零落落,主要就是沒有足夠的疫苗,民間願意捐疫苗來解決問題,為什麼政府還不張開雙臂全力協助,甚至拖了好幾個月,看看越南、菲律賓,差不多在四、五月擴大採購疫苗,現在疫苗已經來了。 此外,目前已開放用於十二至十八歲對象的疫苗只有BNT疫苗,江啟臣表示,台積電、鴻海和慈劑等民間團體都選擇採購BNT就是考量能提供年輕人接種,他呼籲只要BNT疫苗順利抵台,應優先從年輕人接種,在未到貨前,政府也應該即刻著手準備青年接種疫苗計畫,力求在新學期開學前後,建構起校園生活的防疫線,讓師生能安心上學,也讓家長們能鬆一口氣。

Read More

全台大蒸籠 1週悶熱午後雨

微解封在即,不少民眾等不及外出透氣。氣象局十一日表示,未來一週天氣將潮濕、悶熱猶如蒸籠一般,也更容易出現午後雷陣雨。(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由於太平洋高壓勢力逐漸北移、東退,氣象局十一日表示,未來一週天氣將潮濕、悶熱猶如蒸籠一般,也更容易有午後雷陣雨。 氣象局表示,昨全台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中午過後西半部地區有局部午後雷陣雨,即針對南投、雲林、嘉義、台南等地發布大雨特報,累積降雨前三名以雲林縣水利署大埔降下一百三十一毫米最多,其次依序為南投縣中心崙的八十六毫米、竹山的六十九毫米等。 對於未來一週的天氣,氣象局表示,隨著高壓北移及東退,大氣環境不穩定度增加,後期由高壓影響環境逐漸轉為相對的低壓帶範圍,東半部水氣增多,但主要降雨仍是以午後雷陣雨為主。台灣將從東風轉為東南風,也會有更多來自南方的溫暖水氣。 因此,氣象局特別提醒,未來七天雖然溫度不一定比上週高,但會是「全台大蒸籠」的一週,天氣潮濕、悶熱猶如蒸籠一般,也更容易有午後雷陣雨。 氣象局表示,週一至二因太平洋高壓逐漸北抬中,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西半部、東北部、東部山區將有可能發生局部短暫午後雷陣雨,包含南投以南,如嘉義、台南、高雄及屏東部分區域,降雨時間甚至可能延長至入夜之後。 週三後,台灣位處高壓勢力西南側,風場為東南風,降雨區域擴大,東半部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到週四之後,海陸風環流及水氣增加影響,南部地區清晨到上午亦有局部短暫陣雨。 氣象局指出,東半部的天氣,因為位處迎風面、時有海面的對流移入,因此不只有午後雷陣雨,且其他時間也會有短暫陣雨。且東半部降雨區域會逐日擴大,週二之前,主要是東南部、恆春半島降雨,而週三後,整個東半部的降雨機率,都會提高;西半部的天氣,多數時間都能看見陽光露臉,而中午過後,將有午後雷陣雨。 因此,氣象局特別提醒,受高壓勢力減弱影響,午後雷陣雨的機率將更高,雨勢、降雨區域會比上週更增加。尤其目前已是典型夏季,氣溫有時極度悶熱。室內活動或外出,請務必嚴防中暑、熱傷害。另外,午後雷陣雨可能會瞬間極大雨,伴隨雷擊、強陣風。外出請務必攜帶雨具、留心天氣變化。

Read More

國防院:中美航艦差距 載機數及升空效率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中國海軍目前正打造第三艘航空母艦,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政策分析員江炘杓,以「中國零零三型與美國福特級航艦之比較分析」為題指出,與美軍福特級航艦相比,最大的差距在艦載機數量及升空作戰效率,後天訓練固然可強化操作熟練度,但在爭分奪秒作戰中,往往成決定勝敗的關鍵因素。 評價內容強調,一般認為,核動力航艦的各方面性能都將完勝傳統航艦,然而實際上造成二者差距的主要因素並非動力系統,航艦戰鬥力的發揮除了倚賴裝備之外,人員訓練和使用經驗也是影響勝敗的因素之一,而解放軍目前駕馭航艦作戰的經驗顯然遠遠不如美軍。 江炘杓說,中國一艘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設計的航艦及山寨版,並不意謂就因此擁有尖端海上力量,對美國海軍來說,那就是潛艦的目標,他們並不擔心。

Read More

疫苗分配 陳時中:衝高首劑涵蓋率

莫德納優先提供醫護、機組員、孕婦等完成2劑接種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AZ與莫德納疫苗的分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十一日表示,目前保留的莫德納疫苗除先提供醫護人員、機組員、孕婦等三大類族群完成二劑接種外,目標是傾向讓第一劑的涵蓋率越高越好。 我國自行向莫德納藥廠洽購的五百零五萬劑,目前已分批到貨八十萬劑;加上美國贈送的二百五十萬劑,共有三百三十萬劑。據統計,已有約一百三十六萬人次完成莫德納疫苗接種,其中逾一百三十四點八萬打第一劑、逾一點二萬完成第二劑,尚有一百九十二萬劑待打。 對此,陳時中表示,莫德納疫苗分配原則,主要是考量部分族群具特殊性,將先提供包含醫護人員、機組員、孕婦等三大特殊族群,儘快完成兩劑接種,其餘則依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建議而定,目標是讓第一劑的涵蓋率越高越好。 同時,日本追加援助的一百一十三萬劑AZ疫苗,則配合疫苗登記預約系統平台,將以第九、十類對象為主,最快十六日開打。 對於有醫師估計至少要等到二0二三年才不用處處提防的出國旅遊,陳時中表示,他不認為會那麼晚,如果到那麼晚就糟糕了。 至於新冠肺炎流感化的可能性很高,陳時中表示,要在好的保護下進行國際交流,防疫就要在經濟、疫情、防疫疲乏之間取得平衡,愈能取得平衡,防疫效果愈好。

Read More

南京廠擴產遭美施壓? 台積電:緘默期不回應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半導體大廠台積電四月下旬傳出計畫將台灣的四萬片的二十八奈米產能設備移往中國南京廠,近來又傳出美國正施壓台積電取消該投資計畫。台積電十一日回應表示,目前適逢公布財報前十天緘默期,不回應傳言。 歷經美中貿易戰、疫情與車用晶片荒,各國政府體認半導體晶片是重要戰略物資。根據英文電子時報報導,台積電今年四月宣布,將斥資二十八億美元擴大南京廠產能,台積電四月二十二日召開的臨時董事會中,預計在南京廠建置月產四萬片的二十八奈米產能,新產能預計二0二二年下半年開始逐步開出,二0二三年中達到月產四萬片規模。 台積公司二0二一年第二季法人說明會將於台灣時間七月十五日下午二時舉行。根據台積電內規,公布財務報告前十天(七月五日至十四日)為緘默期,台積公司將避免與投資機構及券商聯繫。 台積電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市占率逾五成,先進製程技術更獨霸晶圓代工業,成為各國爭相拉攏目標;海外布局方面,除南京廠外,台積電已開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五奈米廠,預計二0二四年量產、月產能二萬片,並決定在日本茨城縣筑波市設立材料研發中心、預計今年完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