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1/07/11231228/20210702000089.jpg)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左3)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左4)到台北市環南市場了解疫情,立委林昶佐(左2)遭環南市場自治會會長林勝東(前右)怒嗆。(中央社)
台北市環南市場爆發群聚感染,引發中央與北市互推責任,原本應該出現的共同抗疫,竟然演變為相互攻擊,究竟孰是孰非?固然仁智互見,但可確定的是,雙方都有強烈的政治考量。
台灣在五月中旬疫情大爆發,到昨日死亡已達七百四十人,致死率約百分之四點八,不但較全球致死率平均百分之二點一六超過一倍,更是東亞「首屈一指」。民進黨政府疏於防範,應對無方,當然難辭其咎。同樣的道理,台北市新冠肺炎累計死亡二百八十三人,在全台僅次於新北市;累計確診四千六百七十例,也僅次於新北市。不管什麼理由,環南市場出現群聚感染,身為台北市長,柯文哲當然也責無旁貸。
平心而論,中央制定防疫政策,地方負責執行;但中央主導防疫工作,並三令五申要求地方配合,地方政府若是超前部署,從嚴防範,還被中央打槍,威脅懲處,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出了問題,究竟該誰負責?自然就有釐清的必要。
舉例來說,去年八月台大公衛研究團隊與彰化縣合作進行血清抗體疫情調查研究,這本來對防疫具有重大意義,主其事的詹長權教授與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卻被相關部會以違反《人體研究法》調查。此後地方政府和學術界出現寒蟬效應,也影響部分醫衛界人士的積極態度,一切等指揮中心下令;如今台灣疫情之所以難以收拾,很大因素與此有關。責任歸屬,不言可喻!
以台北市來講,柯文哲在此之前確實也不主張普篩,但從雙北疫情爆發,五月十四日他就率先設置四所篩檢站,利用快篩揪出大量感染者及隱性傳播者,不僅公然打臉陳時中一貫不篩的政策,也迫使指揮中心不得不宣布雙北進入三級警戒。上月下旬一項民意調查中,對於疫情期間六都市長防疫表現的評價,柯文哲僅次於侯友宜,就可以看出民眾對柯文哲的防疫表現,大致上還算滿意;從這個角度來看,民進黨當局指責柯文哲防疫不力,顯然有欠公允。
不過,士林長照機構和北農群聚感染事件,台北市政府顯有過失,柯文哲自然必須負責;環南市場事件亦復如此,台北市政府未能快速完整匡列確診者足跡,導致部分確診者家屬仍到市場擺攤,柯文哲也難逃疏失。
問題是,民進黨當局策動民代和網軍對柯文哲窮追猛打,往往是雙重標準。例如譴責柯文哲「不疫調、不匡列、不隔離」政策,是導致台北市疫情擴大的主因;固然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台灣當前疫情擴散,又何嘗不是民進黨當局「普篩不肯做、管制不確實、疫苗買不到」造成?林昶佐之流為什麼從來就不敢批評?
說穿了,民進黨當局之所以圍剿柯文哲,主要就是因為柯文哲對中央政府防疫措施的尖銳批評,非但引起許多民眾的共鳴,也凸顯指揮中心的顢頇保守,對民進黨政府的威脅,反而比國民黨還嚴重,所以不惜「設局」來對付他。
同樣的,沉寂許久的柯文哲,在疫情爆發後,以自己的專業背景和敢言風格,屢屢「逆時中」,不只提升個人在網路上的聲量,也拉高民眾黨的支持度,重燃他角逐二0二四總統大位之夢,所以炮火就越來越猛烈。顯而易見,雙方的重點不是通力合作抗疫,而是如何打擊對方。令人焦慮的是,兩百多萬台北市民的安危,到底是不是他們最重要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