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楊思雋說,肺癌出現症狀時大多已晚期,採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有利早期發現及治療。(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成大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楊思雋說,肺癌出現症狀多已晚期,採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有利早期發現及治療,高危險群包括50-80歲、30年老菸槍及有肺癌家族史,建議一定要做篩檢。
楊思雋表示,台灣每8名新發現的癌症病人中就有1名是肺癌;無論男女,肺癌的死亡率都高居癌症死因的第1位,每10名癌症病人死亡中就有2名是肺癌。常見的症狀有慢性咳嗽、咳血、呼吸急促、胸悶胸痛、聲音沙啞或體重減輕等,通常出現症狀都已經是末期,所以針對高危險群做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至為重要。肺癌篩檢除了可降低肺癌的死亡率,早期發現也可讓未來生活品質變得更好,還可順道診斷其它疾病,如冠狀動脈心臟病,得提早介入治療。
他說,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也有風險,像是過度診斷不必要治療的肺癌,篩檢出的肺結節多半為良性,接受篩檢者卻不耐等待追蹤,急著開刀切片,衍生無謂的併發症,如氣胸、出血、中風等;且做一次篩檢相當於照30張胸部X光,有輻射暴露的問題。目前僅針對高風險者才建議需要接受此篩檢。
楊思雋與國內專家共同合著出版《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建議》,初次篩檢出實心或部分實心的肺結節時,建議≧8mm再開刀或切片;初次篩檢出非實心肺結節,一般則建議追蹤。已有肺結節之追蹤,除實心部分大於等於8mm時再開刀或切片外,如有新增或變大且實心部分≧4mm需特別小心。有非實心的肺結節,唯有新增或變大且≧20mm,才建議開刀或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