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嶺神秘氣場引人探究

楠西區神祕氣場的中心,因人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記者張淑娟攝) 秋意漸濃,正是露營好時節。台南市楠西區梅嶺有個神祕氣場,是屬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委外經營的露營區,令人感興趣的是,區內有一氣場生成原因不明,如果站在氣場中心點,說話會有擴音現象,身體也不自覺晃動,對自然界好奇的民眾,不妨前往一探究竟。 神祕氣場位在楠西區灣丘海拔四百多米,鄰近梅嶺風景區各步道,且因所在地楠西區也有龜丹溫泉、江家古厝、玄空法寺、曾文水庫、萬佛寺等,可說是一處休閒好去處,而在梅嶺四季各有特色,春天賞螢、夏季採果、秋高氣爽,冬可賞梅,每季都值得前往休閒,至於神祕氣場園區約五公頃,是西拉雅國家風景區最新開發的觀光休閒園區,第一期開發一點五公頃,氣場能量區約九百坪,視野相當好,讓人神清氣爽。 另氣場中心點約三十坪,呈八卦圖形,以大理石鋪設出平台,平台看似不起眼的圓形空地,內有五個體驗定點,只要站在中央的標記處,講話會有類似擴音效果,有的還會出現原地旋轉、打嗝、全身搖晃抖動或是發熱等難以解釋現象。另該氣場是合法的觀光露營區,對喜愛露營的民眾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且氣場與鄰近才百米的「虛谷生態復育公園」相鄰,是休閒旅遊的好選擇。 (記者張淑娟)

Read More

夏秋盛開 花期長 宛如炸開雪球 白千層花海浪漫

在中華西路二段及健康路可欣賞白千層盛開的美景。(記者吳孟珉攝) 白千層盛開,白色和淡黃色的花海相當醒目,漫步於銀白樹下極為浪漫,走在中華西路二段及健康路時,不妨暫時停下腳步,欣賞一下這低調奢華的美景。 樹皮疏鬆如千層派的白千層,每年夏季至秋季開花,花色呈白色或淡黃色。藍天下的白千層,彷彿炸開的雪球,細看其穗狀花序緊密排列像是一支小瓶刷。 白千層常綠喬木,花期七至十一月,樹皮褐色或灰白色,有彈性,鬆如海棉,每年木栓形成層都會向外長出新皮,並把老樹皮推擠出來,但老皮仍然層次分明地一層貼著一層的留在幹上,形成樹幹永遠就是那幅「衣衫襤褸」的模樣。若想知道白千層的樹齡,可細數它那有如千層派的樹皮,只要你能算出它有幾層便可得知。白千層樹皮之木栓組織發達,多層能脫落,色灰白,呈海綿質具彈性,小孩子常剝取把玩或當橡皮擦,只是效果不佳。 疫情已趨緩,防疫仍需謹慎,不妨多多欣賞大自然美景,調適緊繃的心情。  (記者吳孟珉)

Read More

〈中華副刊〉食的記憶

■陳冠豪 人生雖然是一道連續而不間斷的過程,但過往的記憶經過時光的淘洗之後,往往只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可能是一個定格的畫面、一小段的連續動作,或僅僅是一種感覺,覺得冷、熱、開心、尷尬、難過、痛,或單純是吃進口中的一道食物,包含從聞到香氣一直到口感與滋味,一氣呵成的感受。 尤其是食物。   食物不一定是美食,有時候難吃的食物也令人印象深刻,有時候則是當下的情景,讓這個食物顯得與眾不同。只要再次品嘗到相似的味道,或僅在腦海中回味,過去的影像以及前後的脈絡,便會依次清晰地浮現,歷歷在目彷彿那只不過是昨日的事。 例如,在我記憶的一角,有著現炸出爐、熱騰騰的雞塊,那是小時候每次上完游泳課後,游泳池旁附設的餐廳裡所賣的。 我不擅長游泳,當然也不喜歡游泳課。那時,游泳課是在離家約三十分鐘左右的一處游泳池裡上的。那個游泳池大又深,在泳池邊角的方寸之地,水底有著用木架搭起的平台,使年紀較小的孩子能站立其上而不至於沒頂。偌大的泳池裡,十來位上游泳課的小孩,侷促地瑟縮在平台之上,深怕一不小心便踩入深不見底的區域。與一旁恣意嬉鬧、悠游的大人們,成了鮮明的對比。 上了好多堂課,我的程度仍停留在拿著浮板打水的階段。可能原本個性就膽小吧,加上本能地對於水、窒息、死亡模糊的恐懼,讓我只敢死命地抓著浮板,在心裡重複地默數著,希望時間趕快過去。每次游泳課結束後,母親會帶我到附設的餐廳,點一份炸雞塊。 餐廳位在游泳池旁二樓,可以居高臨下地俯看著游泳池。我帶著一種劫後餘生的心情,一邊小口小口地將剛炸好、金黃酥脆的雞塊送進嘴裡,一邊看著底下仍在努力奮鬥的芸芸眾生。此時,雞塊變成一種獎勵與報酬,是我努力熬過游泳課的徽章,憑藉著對雞塊的渴望,我撐過了一堂堂的游泳課。雖然要一直等到大學時,我才終於學會了游泳。 也例如,豆菜麵的滋味,總是與對阿公家的記憶緊緊相連。   逢年過節,父母親總會帶著哥哥與我,回到位於台南六甲的阿公家。每次我們回來前,阿公都會先到菜市場買一斤或兩斤的豆菜麵,因為哥哥與我都相當愛吃,每次一到阿公家,就會先問說:「今天有豆菜麵嗎?」 豆菜麵沒有調味也沒有配料,僅有的就是黃澄澄的麵條,簡單淋上放入切碎新鮮蒜頭的醬油就可以入口。冰涼的麵條配上蒜頭的辣,吃起來清爽又過癮。哥哥與我總是一碗接著一碗,三兩下就把一大盤的豆菜麵狼吞虎嚥吃個精光,怪阿公怎麼不多買一些。 離家工作後,我與哥哥回家的時間總是對不上,兩人一起回阿公家的次數更是寥寥可數。雖然每次就算只有父母親與我回阿公家,也有豆菜麵可以吃,但吃的時候不禁想著,好像有什麼已經遺落在成長的路上了,而且再也找不回來。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永信國小週三英語日 提升競爭力

永康區永信國小推動英語教育成效卓著,獲得台南市英語廣播互動學習新聞節目特優及閱讀英語繪、讀本優等,並獲家長會捐助設立英語情境教室,提供教學活動使用。(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區永信國小致力推動英語教育,將每週三訂為英語日,於晨間進行英語廣播及英語繪本活動,成效卓著,獲得一0九學年度台南市英語廣播互動學習新聞節目特優及每週閱讀英語繪本、讀本活優等。並獲家長會捐助設立英語情境及語言教室,提供教學活動使用。 永信校長周豐榮表示,為與國際接軌,由英語教師團隊規劃適合各年段繪本教材,結合教務處培訓英語小推手協助活動進行。平日亦透過課程教學、節慶主題、闖關活動,並於課後辦理英語扶助班、照顧班及暑期英語營,提升學子競爭力。 英語廣播互動學習新聞節目每週三英語日晨間,由各班英語小推手播放新聞英語學習廣播節目ICRT News Lunchbox,結合國內外重大新聞及時事議題,拓展學生視野與國際觀。英語授課老師亦會結合收聽節目的內容,在課堂上運用學習單指導學生認識新單字與片語。 每週閱讀英語繪本、讀本活動,則運用Cool English英語線上學習平台的英語繪本,並由英語團隊老師挑選適合各年段閱讀的教材,規劃系列課程,全校學生固定在每週英語日晨間時間收看,學校亦定期採購英語圖書,由英語授課老師結合課程,於課堂上進行繪本導讀與共讀活動。 永信推動英語教育成果良好,獲得一0九學年度台南市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計畫—英語廣播互動學習新聞節目特優,及每週閱讀英語繪本、讀本活動優等。家長會對此成果表示讚賞,包括會長高合春,副會長洪嘉浚、蔡桔焜、莊富賢、楊宗洲、黃俊隆、蔡偉聰、蔡欣原、邱意為、賴怡妏、張志宏、陳品瑜、陳鎧弦及全體委員捐款設立英語情境及語言教室,提供教學使用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副刊〉日光請坐

詩/攝影 莊源鎮 時間背著影子遊行 有料的,界線,擲環 誰套了誰的料 空飄的傳單撒滿網頁,賴以及大腦 傳給熊大已讀不回 潛水悶氣是最好的迴避   地震般的事件 不要跟瘋子玩牌 他的牌永遠最大 我們玩遊戲吧   123木頭人 不要動   忽來午後雷陣雨 激情演出曲目 鼓掌,乾涸的眼角 游出了幾隻感動的蝌蚪 那是被大雨淋濕了的豔妝   整盤跳躍的水珠 金剛修羅的舞影衣袖 擊鼓的撼動 又回歸於平靜   一切有發生嗎? 或從來沒有!   枝幹冒出一葉葉新綠 一葉枯葉含著晶瑩水珠懸在蜘蛛絲 優雅擺盪鞦韆   光陰是收闔的布尺 還記得丈量過 夏艷的日光無虞曬著 燦爛笑聲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綠豆耐鹽力 德光研究獲科展3獎項

德光李家翔(左起)、彭郁涵與南一中吳湧波(右)組隊探討綠豆耐鹽能力,榮獲全國科展第二名。(記者施春瑛攝) 德光中學連續多年參加全國科展,並且屢屢獲獎,今年德光學生李家翔、彭郁涵與南一中吳湧波組隊,以「洞築先機-探討預先戳洞提升綠豆耐鹽能力」參賽,一舉獲得「大會獎」高級中等學校組植物學科第二名,及「大成獎」高級中等學校組優等獎。 德光中學表示,鹽分對植物的傷害很大,在全球氣候變遷之下,極端氣候可能造成農作物的傷害,德光中學學生研究發現,將綠豆小苗葉片進行戳洞後,不僅不會影響植株生長,甚至可以讓綠豆植株提升對鹽分的耐受度,未來若能進行更多物種及更深入的研究,與產業做結合,對農業將是一大福音。 這項研究是由德光中學高三學生李家翔、彭郁涵與台南一中學生吳湧波一起進行,指導老師為德光江芝韻、南一中鄭楷騰。指導老師江芝韻表示,學校在一0八課綱進行下,有替學生開設了許多多元化的課程,參賽學生在高一探究實作課時,有進行過以綠豆進行酵素活性的探究,之後他們觀察綠豆小苗,過程中發現不小心受傷的綠豆苗並沒有因此長得不好,讓李家翔不禁好奇:「難不成受傷的綠豆更強壯嗎?」於是才開啟一連串的實驗。 李家翔說,他們先測試了綠豆小苗在受到戳洞後,是否會造成負面影響,他們觀察植株生長狀況,發現未因為戳洞長不好。之後,也測試了戳洞後,放置不同時間再遭遇鹽逆境,進行過氧化酵素檢測後,發現鹽水逆境會造成植物體內過氧化氫的堆積,進而造成細胞死亡,戳洞令植物提前啟動抗氧化機制,將累積的過氧化氫分解,減少氧化的傷害,所以在鹽水中能有更好的生長能力。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己種的

■渡也 十稔絲瓜是澎湖自己種的 嘉寶瓜只有澎湖的土地 才會生產 天人菊也是   發了瘋的風 是澎湖自己栽培的 長得奇形怪狀的海也是 別的地方沒有   無邊無際的寶藍 只長在澎湖的天空

Read More

〈中華副刊〉女兒出生的「時空膠囊」

■蔡哲明 我又準備以父親角色與妳共渡生命中的第三年,妳也即將邁向一歲半的旅程,想起當年妳不過是超音波上的胚胎小點,如今妳早已是活蹦亂跳的可愛女孩,爸爸也想起了專屬妳的「時空膠囊」。 妳出生的那晚我一夜沒有闔眼,為了讓妳知道時代背景有多艱難,我在當月寫了五篇社論,紀錄疫情下的社會百態,等長大後當「時空膠囊」贈送給妳,勉勵妳要「莫忘初心」。 作家劉墉在《爸爸不會哭》中寫道:「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得一步步離開父母,走向外面的世界…」,我還記得與妳第一次的相見,當天從進樂得兒產房後開始,雖然穿上手術服卻全程背對,對我來說一切依舊無法掌握;一下子過後,醫生來了;又一陣子過後,護理師走了,而我總忍不住回頭張望著。我終於看到了一個渺小身影,媽媽從醫師手中抱起了妳,並在耳邊許下願望,接著護理師向我細數妳的指頭,現在想起彷彿還歷歷在目。我很開心與妳牽起這一世的緣份,承蒙奶奶支持我們才得以相見,我把滿月、抓週、生日照片當作妳送我的時空膠囊,在妳遇到自己最愛之前讓我依舊沉溺在這回憶當中,也足以讓我餘生細細品嘗。 爸爸送妳的「時空膠囊」叫作「莫忘初心」,期盼妳這一生都能沐日浴月,無論妳長多大,都是爸爸心中永遠的小女孩。

Read More

〈中華副刊〉紅梅

川端康成/作 林水福/譯 國泰/插圖 父母相對坐在下堀式暖爐,眺望老樹的紅梅開了二三朵的花,爭吵著。 父親說,紅梅幾十年來都從下邊的樹枝開始開花,那株老樹從妳嫁過來到現在絲毫未變。母親說,我不記得了。母親對父親的感懷沒有附和,父親似乎不滿。母親說,嫁過來之後,沒有閒情逸致看什麼紅梅。父親說,你就是這樣糊塗過日子來的。父親對於人的壽命跟老梅樹相比,是多麼短暫的感慨,似乎因此而中斷了。 話題轉移到正月的菓子。父親說,正月二日在風月堂買了菓子回來。母親硬是說沒有。 「妳讓車子停在明治製菓等著,後來車子直接繞到風月堂,兩邊確實都買了呀!」 「您在明治製菓買了東西……;可是,我到這個家來之後,從未見過您在風月堂買過什麼東西呀!」 「說得太誇張了!」 「可是,我從來沒吃過呀!」 「不要裝不知呀!正月時妳不是吃過嗎?我的確買了呀!」 「討厭哪!說像夢話的事兒。您不覺得不舒服嗎?」 「哎呀……」 女兒在廚房做午餐,邊聽著。女兒知道真相,可是不想說出口。微笑,站在煮湯的旁邊。 「您真的有帶回家來嗎?」 母親對父親在風月堂買了東西這件事,似乎想承認了; 「我沒看到呀!」 「我帶回來了……;還是放在車上忘了。」 父親的記憶似乎也有些動搖了。 「這個嘛,要是忘了,放在車上,司機送回呀!大概不會不吭聲拿走吧!因為車子是公司的呀!」 「是哪!」 女兒稍微覺得不安。 母親完全忘記,是奇怪,父親被母親一說變得沒信心也奇怪。 父親正月二日開車去散步,買了許多風月堂的菓子餅乾回來。母親也吃了。 沉默了一陣子;母親突然想起來似地,非常乾脆直截了地當說。 「啊,那菓子,您有買回來。」 「對嘛!」 「對了,我想起來了。好像是給了誰呀!用紙包起來,是我給的呀!耶,是誰呀?」 「對吧!給了人哪!」 父親的聲音像是肩膀痠痛好了的聲音,馬上接著說。 「給了房枝不是嗎?」 「對哦!是給了房枝嘛?沒錯,我說不要讓小孩子看到,用紙包起來給她。」 「是呀!是房枝。」 「嗯,真的是這樣。是房枝哪!」 父親和母親的對話告一段落。父母都覺得話題一致,似乎各自感到滿意。 其實,這與事實不符。菓子不是給女傭房枝,而是隔壁的男孩子。   女兒等著母親會不會像剛才那樣想起來呢?然而,只聽到茶間一片寂靜,只聽到鐵壺的聲音。 女兒準備午餐,把東西擺在暖爐板上。 「好子!剛才的話你聽到了嗎?」父親說。 「聽到了。」 「媽媽老邁也是麻煩呀!因此越來越固執呀,好子!你要幫媽媽記東西呀!」 「怎麼樣?父親也是的……,今天風月堂這件事我輸了。」母親說。 女兒對房枝這件事,話都已經到喉嚨了,不過,沒說出口。 父親逝世的二年前,父親患輕微的腦溢血之後,幾乎不到公司了。 老樹的紅梅,那之後固定從下邊的樹枝開花。女兒常想起父母關於風月堂的話題。但從未對母親說起,因為母親似乎也忘記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又是鳳梨飄香時

■劉洪貞 昨午下午,爬山才爬到一半,就聞到陣陣的鳳梨香。經驗告訴我,又到了鳳梨季,那位印尼的外配──阿如,來登山口賣鳳梨了。 她善用機車的極限容量,車前掛著籃子,裡面裝了一些孩子的瓶瓶罐罐和兩把長短不同的刀子。踏板上,橫放著一桶水加上裝在塑膠袋裡的幾顆鳳梨。後面的貨架上綁著兩大箱的鳳梨、一張摺疊桌、兩張中型折疊椅和一大包塑膠盒。 每一回她停好機車後,會用肚子去挺箱子,然後吃力的,慢慢地把整箱鳳梨拖下車。經常有路過的人看到了,出手幫忙。 鳳梨落地後,她撐開桌子開始削鳳梨。她個子不高,黑黑的臉上有對充滿毅力的眼睛。雖然塊頭小,但是力道十足動作俐落。左手托起鳳梨,右手的刀把鳳梨前後削去。再從頭往後削去兩片皮後,就套上透明塑膠袋,順手把鳳梨翻個面,唰唰幾下就把皮都削乾淨。切塊裝入塑膠盒,就開賣了。 每次看到她背著孩子削鳳梨的樣子,就會想起小時候,媽媽背著弟弟削鳳梨的情景。那年頭家裡孩子多,物質生活缺乏。每年鳳梨季一到,住在山上的二伯,會戴著斗笠拎著兩顆自家屋後種的鳳梨,赤著腳翻山越嶺的送來我家。 二伯的到來總令父母感動,他們不曾一次的告訴我們,二伯的這份兄弟情又厚又重,要我們謹記在心。 在農業技術未見改良之前,鳳梨又小又酸澀,吃起來容易咬嘴,而且一年只生產一次。即使如此,每年二伯的到來,還是讓我們很期待,而且感激再三,因為當時能吃到鳳梨是奢侈的享受。 那時候鳳梨不是當水果吃,它是當菜來配飯的。媽媽削去皮之後,把果肉切片伴著筍絲炒,味道酸中帶甜風味極佳,是餐桌上的佳餚,更是最好的便當菜。 記得,每一回當媽媽在廚房翻炒鳳梨,香氣四溢時,我們幾個蘿蔔頭,就坐立難安不斷的進出廚房,引頸企盼忙著問,還要等多久才可以開飯啊?媽媽總是不厭其擾的表示:馬上就開飯,要我們去坐好等著。 當飄著白煙,散著香氣的鳳梨上桌後,我們每個人的臉上掛著滿滿的幸福笑容,大口大口地扒飯,那份開心和滿足溢於言表。 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現在的鳳梨終年產量豐富、甜度高,加上生活水準的提高,隨時可直接當水果食用。雖然現在的鳳梨碩大口感又好,但是,我卻吃不出當年兄妹們一起吃鳳梨的歡樂氣氛。 或許,如今的鳳梨,是少了二伯的那份,又厚又重的兄弟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