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一直上漲,民眾不僅實質薪水縮水,荷包更是失血,心中苦不堪言。(中央社,資料照)
李沃牆
下半年疫情過後,餐飲業漲聲不斷,尤其自十月起,更是一家接一家宣布調漲,其中不乏民眾熱愛的麥當勞、連鎖餐廳、美食名店、手搖飲等,許多廠商不約而同調漲價格,漲幅約百分之二至二十不等,如油條由十元漲至十二元,足足漲了二成。然民以食為天,民眾雖抱怨連連,卻也無可奈何。這波漲價到底是反映供需行為的市場機能運作結果?還是有聯合哄抬物價之疑,值得有關單位查緝。
持平而論,受疫情衝擊,不少勞工受害,輕者無薪假,重則失業。民眾面臨萬物齊漲的壓力,痛苦指數飆升,所得差距持續擴大,民怨一旦掀鍋,將成政府執政最大隱憂。
進一步言之,今年以來受經濟復甦,需求強勁和供應緊繃等諸多因素影響,國際原物料行情及原油價格不斷上漲,布蘭特原油價格年初僅五十美元左右,在十月中已突破八十五美元,漲幅達七成,創下近三年新高。油價高漲,也讓「輸入型通貨膨脹」升溫疑慮加深。倘原油走勢維持強勢,自然加劇通膨擔憂,一發難收拾。再者,世界各國近月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上漲,遠高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兩者之間出現大幅的「剪刀差」,顯示供給成本上漲的巨大壓力,尚未真正轉嫁給消費者,明年通膨壓力確實不容小覷。
台灣的CPI年增率在今年四月達到百分之二點一,為本年度首次破二,五月更來到百分之二點四七高峰;七月雖降至百分之一點九五,但八月又上升至百分之二點三六,九月更飆至百分之二點六三,蔬菜、水果、油料費持續上漲,豬肉創下六年半新高價。十月CPI年增率為百分之二點五八,雖較九月微降,漲幅仍是逾八年半的次高。十一月又升至百分之二點八四的近月新高峰,也是連續四個月高於百分之二的通膨警戒線。民眾不僅實質薪水縮水,荷包更是失血,心中苦不堪言。
另外,反映廠商進貨成本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八月年增率為百分之十一點八二、九月為百分之十二點零九,十月一舉升高至百分之十五點一,十一月雖稍降,也處於百分之十四點一的相對高點,廠商成本上升,獲利減少,必然設法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主計總處樂觀地預測今年CPI年增率為百分之一點九八、WPI年增率為百分之八,即使未發生通膨,仍創下四十年來最大漲幅。
為因應國際原油及大宗物資價格上漲,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十月來已協調部會提出各項穩定物價作為,包括電價及桶裝瓦斯價格明年三月底前不調漲;今年十一、十二月天然氣價格持續凍漲,油價已啟動雙平穩機制。並自十二月一日起至明年三月底止,機動調降小麥、牛肉、水泥及汽、柴油等四項關稅及貨物稅。經濟部也同時協調各大量販店及連鎖通路業者設置抗漲專區。
然而,在政府機動調降大宗物資關稅之前,早有不少餐飲業者陸續反映原物料及人力成本,紛紛宣布調漲價格,也讓十一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中的外食費,年增率達百分之一點六五,創二年半以來新高。據悉,針對物價異常情形,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會議,已與公平會、經濟部、農委會、法務部及內政部等相關部門啟動跨部會調查。公平會於十一月底也宣布要針對泡麵、工業用紙箱、麵粉、鋼材進行調查,檢視有無聯合哄抬物價的嫌疑。綜合言之,唯有平抑物價,才能平息民怨。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