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自從張燦鍙(右)入主市府之後,在台南超過20年,形成堅固的「政治產業鏈」。(本報資料照)
姚正玉
台南四大公投「不同意」比率超過六成,全台居冠,再度證明台南的確是全台最綠的一塊,綠色執政即使不能保證,但在台南,綠色江山還是穩如泰山。
民進黨自從張燦鍙一九九七年入主市府之後,在台南超過二十年,形成堅固的「政治產業鏈」。卸任市長的賴清德,都當過行政院長、甚至快坐上總統寶座了,連任議員失利的陳宗彥也都接掌內政部次長,台南的民進黨,不只攀上權力高峰,還「生生不息」。
民進黨之所以稱霸台南,除了政治時勢之外,很重要的是,他們很認真的看待「交棒、接班」這件事。從市長、立委到議員,民進黨都不吝提拔新人,不必政二代、富二代,甚至刻意避開,只要忠誠、年輕和專業,就可以被主子拉拔加入。
大家看得到,在民進黨只要從議員助理出發,表現優異,之後就可以當議員、做立委,當市長(黃偉哲曾任蘇煥智立委助理),即使立委當不了市長,但稱霸地方、影響中央,照樣風生水起、呼風喚雨。就算議員或立委選舉中遭淘汰,只要沒有離開主子或還有地方實力,在中央部會、國營事業或子公司都還有發展機會,奠定每次選舉的基本盤,即使同志之間不免較勁,但在政治利益共同體的前提下,綠色產業鏈不只不會斷鏈,還會無限擴張延伸。
當然,民進黨在台南稱霸二十多年,除了政治時勢,成功攻入年輕世代外,講求基層出身、經過專業培訓的人才源源不斷,也是讓他們保有強大政治能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民進黨公職政治論述、組織動員都有一定的水準,在選舉中順利一棒接一棒,維持地方政治的優勢、話語權和分配權,未來選舉也幾乎立於不敗之地。
反觀國民黨,二十年來,議員席次直直落,國民黨新人出頭屈指可數,在議會從最大黨,到如今快被無黨聯盟趕上,大台南立委選舉改成單一席次,民進黨六席通吃,國民黨所戰皆沒,連推出六個選區的候選人都有問題,議員席次拓展太慢又拿不下立委,更別提市長,國民黨的選票不只無法成長,保住基本盤都岌岌可危。
國民黨的問題在於缺乏「交棒」和「扎根」的戰略思考,根本不在意栽培新人,黨內只有眼前的、個人政治布局和利益,少了黨的大局和未來感。很難想像,國民黨的「青黃不接」談了二十年,眼看其他政黨都有二十幾歲的年輕新血嶄露頭角,但國民黨六、七十歲的長青樹還不想交棒,即使不能選了,但考量的還是個人政治勢力延續。
比起民進黨栽培後進是從助理開始,國民黨還是以政二代或富二代為主流,近幾年來,國民黨已很少有新人參選,日前溪北議員蔡育輝祭出重金希望能有人挺身參選,但也是「等嘸人」。長期以來國民黨議員的助理幾乎都是跑攤型、沒有從政企圖的地方人士為主;怕被新人搶走機會,老的多半不願自己退,單一或保守提供,新人當然吃虧;一旦「無法」連任或「無心」再選,又沒有二代接班,沒有栽培新人的情況下,就等於是將席次讓給對手,國民黨的青黃不接,已到了六個立委選區找不到人選出征、十三個議員選區新人屈指可數的窘境。在提名上居於弱勢,國民黨再怎麼選,也成不了主流或氣候。
面對強勢且獨霸的執政黨,在野的國民黨如果沒有讓民眾感受到改革與不一樣,或是能推出更具專業性或形象清新的候選人,民眾即使對執政黨再不滿,淺綠的支持者也不會向中間靠攏,中間選民也給不了國民黨機會;就像此次四大公投,執政黨動員行政資源全面封殺、即使在野黨合力也無法突破重圍,可見一斑。國民黨不想再輸、若想扳回一城,二0二二的縣市長和縣市議員選舉必須把握機會、審慎提名力爭席次,否則二0二四總統大選恐怕也難以回天。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Read More